第二天早上收到少帥的回電,行亮和周立軍才完全把懸著的心放下來,少帥電文還同時又強調了剿匪還要多想辦法,匪患不除,老百姓就會遭殃。
所以周立軍立即布置召開剿匪作戰會議……
每五天行蘭才有一天在家,其餘的四天都是會雷打不動的在集市上做他的買賣。
這天是玻璃村集,玻璃村集逢四,逢九。每個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九,十九,二十九這些日子就是玻璃村開集的日子。
剛剛經曆了劉黑七洗劫的玻璃村集上有很多人還在繪聲繪色的描述著那場戰爭。看不出來一點的驚慌失措。
這個應該也是源於附近有駐軍的原因吧。
行蘭總共趕了四個集,東河村集逢三,逢八。妖不留村逢二,逢七。玉台村逢一,逢六。
隻有逢零,逢五的日子他才不用趕集,在家收購生蠶繭絲,中草藥,土特產。有時候也會去北鄉縣進貨。為自己準備相應的貨物。
他這天早早的來到了集上,立起四根竹竿,用繩子拉起來,罩上一頂自家織的本地布,一個簡易的賣貨棚子便做好了。
接著安好出攤的架子,開始擺自己挑來的貨物。
那個時候常年趕集出攤的人,都是會把笨重的貨物寄存在集市周邊的老鄉家。每個月交一定的費用,逢集這一天,負責寄存的老鄉早上把你的貨物送過來,下午快收攤的時候再幫你取走。在每個集市附近都有專門幹這個的。
因為生意規模越來越大,經營的品種越來越多,行蘭便把像白洋布,紅蔗糖等重的貨物寄存在一個老鄉家,他存的貨多,每次這個老鄉都是得需要用獨輪車給他接送寄存的貨物。
老鄉送來貨物後,和行蘭說:大哥,前幾天找你拿貨的那個南方蠻子昨天又來了,就住在我家隔壁的玻璃客棧。
拿貨,哪個蠻子?
當地人把不說本地話的南方人統稱為蠻子,也叫南蠻子。
行蘭反問到,因為找他拿貨的蠻子有好幾個,猛不丁沒反應過來是哪一個。
哎呀,你怎麽沒印象呢,就是上一集的時候來的那個,人家可是一下拿光了你全部的生蠶繭絲,價格還不低。
上集拿我生絲的蠻子又來了?
行蘭反問一句。
他現在記起來了,逢上一個玻璃集的時候來了一個蠻子,因為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不是當地周邊人,在蠻子問他生絲價格的時候,他還特地報高了好多,作為生意人都喜歡逐利,都喜歡那個文人嘴裏所謂的銅臭氣,行蘭自然也不免俗。
碰到不懂本地商品行情的客商價格虛報一點,這是當地生意人不成文的規定規矩。
再說集上賣貨,攤主報的價格,需要還價,有句話說,賣的滿天要價,買的就地還錢!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從那個時候興起的。
就如同現在市場上一樣,作為攤主你報價的時候可以盡可能的往高了要,消費者還價的時候也會照死的給你往低處還,這就是行話:要價無多,還價無少。
當時在集上和那個蠻子報的價格比正常的價格高了兩成,沒想到人家都沒還價,馬上就算賬付了現大洋,讓行蘭打包他帶走。
走的時候還說,他近期還會過來,並讓行蘭多準備一點貨。
那時候山上全部都是森林,森林的雜樹品種中有大部分都是桑樹。
所以那個時候的農村的人們幾乎家家夏天養蠶,冬天就去山上伐木燒碳。
能幹的農婦一年可以養四茬蠶,蠶養到一定的程度,就用曬幹的樹枝堆起來,一層樹枝上麵撒上一層蠶寶寶,最後再用幹草苫子罩起來,外麵捆上繩子固定,這個過程叫“老蠶”。
一般四天後,拆開罩在外麵的苫子,就可以看到蠶寶寶已經變成白花花的蠶繭了。
蠶繭煮熟摷絲後,就會有新鮮的熱乎乎的蠶蛹可以當下酒菜了。
由於行蘭給出的收購價格高,十裏八鄉的摷了絲後,都是早晚等著他上門拿貨,也有等著花錢的會自己給送上門來。名聲越傳越響,以至於在他收購的這個範圍之內,外地的蠶繭販子都不願意來了。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壟斷了吧。
說話間,寄存的老鄉用手一指前麵,說:南蠻子來了!
茶夥計給送過來一壺泡了老幹烘的茶水,和一個裝有開水的罐子。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暖壺。
這時蠻子已經走過來了,打過招呼,行蘭拿馬紮給他坐下。
寄存的老鄉一看這裏有客人來就自覺的先走了。
我今天是再來拿你家生絲的,你的貨多不多呢?
蠻子開門見山的問。
行蘭先用有紅色茶花的茶碗給蠻子倒了一碗老幹烘茶,說,生意不忙,來,兄弟先嚐嚐我們本地的老幹烘茶,看看好不好喝?
蠻子端起茶,輕輕的喝了一口,品了下,伸出了大拇指,說:好喝,好喝!就問這個茶喝起來挺好的怎麽叫“老幹烘”這麽一個名字呢?
行蘭笑了笑說:老幹烘是當地人的俗稱,正兒八經的名字叫黃大葉茶。
南方人都喜歡喝茶,有很多大項目也是通過送好茶當禮品或者在茶館裏喝茶談成的。蠻子就說:我下次再來的時候給你帶我們當地的茶嚐嚐。
行蘭說你可不用那麽麻煩哈。
在這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中,兩個人說話的語氣不覺得比剛才熱乎了好多,談話的氣氛也逐漸隨和起來。
蠻子說:我上次從你這裏拿走的生絲,很受我們那邊人們的喜歡,因為你們這裏的生絲因為氣候的原因,沒有那麽多雨水,也不怎麽潮濕,所以生絲顏色看上去特別好,我回去價格翻倍去賣,兩天就賣完了。
蠻子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大葉茶繼續往下說:我這次過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你說:我先給你付上貨款,以後我一般就不過來了,每五天我會安排一個專門小車過來取貨,每次最少要300斤。
這裏需要解釋一下,那個時候的交通比較落後,很多時候都是靠雙腳走路丈量天下。所以就催生了一個專門給人家運送貨物的苦勞力。有挑擔子的,類似於泰山上麵的挑山工,還有一種是有那種木頭做成輪子的獨輪車,這種推貨運輸的一車能推300至400斤,比起挑擔子的來說,掙錢會多一點。
所以,蠻子說的小車可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小車哦!大家可別混淆。
行蘭心裏一陣狂喜,可是臉上又不能讓蠻子看出來。
接下來蠻子又說:關於價格的問題,我感覺有必要再和你談一下。
一提到價格,行蘭就想起給他貴兩成的事。臉一紅忙說:應該的,應該的……
欲知南蠻子和行蘭怎麽他們價格的問題,下回為您講述,下回更精彩
喜歡的老鐵們幫忙加入書架,轉發分享了哈,在此感謝!
所以周立軍立即布置召開剿匪作戰會議……
每五天行蘭才有一天在家,其餘的四天都是會雷打不動的在集市上做他的買賣。
這天是玻璃村集,玻璃村集逢四,逢九。每個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初九,十九,二十九這些日子就是玻璃村開集的日子。
剛剛經曆了劉黑七洗劫的玻璃村集上有很多人還在繪聲繪色的描述著那場戰爭。看不出來一點的驚慌失措。
這個應該也是源於附近有駐軍的原因吧。
行蘭總共趕了四個集,東河村集逢三,逢八。妖不留村逢二,逢七。玉台村逢一,逢六。
隻有逢零,逢五的日子他才不用趕集,在家收購生蠶繭絲,中草藥,土特產。有時候也會去北鄉縣進貨。為自己準備相應的貨物。
他這天早早的來到了集上,立起四根竹竿,用繩子拉起來,罩上一頂自家織的本地布,一個簡易的賣貨棚子便做好了。
接著安好出攤的架子,開始擺自己挑來的貨物。
那個時候常年趕集出攤的人,都是會把笨重的貨物寄存在集市周邊的老鄉家。每個月交一定的費用,逢集這一天,負責寄存的老鄉早上把你的貨物送過來,下午快收攤的時候再幫你取走。在每個集市附近都有專門幹這個的。
因為生意規模越來越大,經營的品種越來越多,行蘭便把像白洋布,紅蔗糖等重的貨物寄存在一個老鄉家,他存的貨多,每次這個老鄉都是得需要用獨輪車給他接送寄存的貨物。
老鄉送來貨物後,和行蘭說:大哥,前幾天找你拿貨的那個南方蠻子昨天又來了,就住在我家隔壁的玻璃客棧。
拿貨,哪個蠻子?
當地人把不說本地話的南方人統稱為蠻子,也叫南蠻子。
行蘭反問到,因為找他拿貨的蠻子有好幾個,猛不丁沒反應過來是哪一個。
哎呀,你怎麽沒印象呢,就是上一集的時候來的那個,人家可是一下拿光了你全部的生蠶繭絲,價格還不低。
上集拿我生絲的蠻子又來了?
行蘭反問一句。
他現在記起來了,逢上一個玻璃集的時候來了一個蠻子,因為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不是當地周邊人,在蠻子問他生絲價格的時候,他還特地報高了好多,作為生意人都喜歡逐利,都喜歡那個文人嘴裏所謂的銅臭氣,行蘭自然也不免俗。
碰到不懂本地商品行情的客商價格虛報一點,這是當地生意人不成文的規定規矩。
再說集上賣貨,攤主報的價格,需要還價,有句話說,賣的滿天要價,買的就地還錢!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是從那個時候興起的。
就如同現在市場上一樣,作為攤主你報價的時候可以盡可能的往高了要,消費者還價的時候也會照死的給你往低處還,這就是行話:要價無多,還價無少。
當時在集上和那個蠻子報的價格比正常的價格高了兩成,沒想到人家都沒還價,馬上就算賬付了現大洋,讓行蘭打包他帶走。
走的時候還說,他近期還會過來,並讓行蘭多準備一點貨。
那時候山上全部都是森林,森林的雜樹品種中有大部分都是桑樹。
所以那個時候的農村的人們幾乎家家夏天養蠶,冬天就去山上伐木燒碳。
能幹的農婦一年可以養四茬蠶,蠶養到一定的程度,就用曬幹的樹枝堆起來,一層樹枝上麵撒上一層蠶寶寶,最後再用幹草苫子罩起來,外麵捆上繩子固定,這個過程叫“老蠶”。
一般四天後,拆開罩在外麵的苫子,就可以看到蠶寶寶已經變成白花花的蠶繭了。
蠶繭煮熟摷絲後,就會有新鮮的熱乎乎的蠶蛹可以當下酒菜了。
由於行蘭給出的收購價格高,十裏八鄉的摷了絲後,都是早晚等著他上門拿貨,也有等著花錢的會自己給送上門來。名聲越傳越響,以至於在他收購的這個範圍之內,外地的蠶繭販子都不願意來了。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壟斷了吧。
說話間,寄存的老鄉用手一指前麵,說:南蠻子來了!
茶夥計給送過來一壺泡了老幹烘的茶水,和一個裝有開水的罐子。那時候農村還沒有暖壺。
這時蠻子已經走過來了,打過招呼,行蘭拿馬紮給他坐下。
寄存的老鄉一看這裏有客人來就自覺的先走了。
我今天是再來拿你家生絲的,你的貨多不多呢?
蠻子開門見山的問。
行蘭先用有紅色茶花的茶碗給蠻子倒了一碗老幹烘茶,說,生意不忙,來,兄弟先嚐嚐我們本地的老幹烘茶,看看好不好喝?
蠻子端起茶,輕輕的喝了一口,品了下,伸出了大拇指,說:好喝,好喝!就問這個茶喝起來挺好的怎麽叫“老幹烘”這麽一個名字呢?
行蘭笑了笑說:老幹烘是當地人的俗稱,正兒八經的名字叫黃大葉茶。
南方人都喜歡喝茶,有很多大項目也是通過送好茶當禮品或者在茶館裏喝茶談成的。蠻子就說:我下次再來的時候給你帶我們當地的茶嚐嚐。
行蘭說你可不用那麽麻煩哈。
在這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中,兩個人說話的語氣不覺得比剛才熱乎了好多,談話的氣氛也逐漸隨和起來。
蠻子說:我上次從你這裏拿走的生絲,很受我們那邊人們的喜歡,因為你們這裏的生絲因為氣候的原因,沒有那麽多雨水,也不怎麽潮濕,所以生絲顏色看上去特別好,我回去價格翻倍去賣,兩天就賣完了。
蠻子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大葉茶繼續往下說:我這次過來的主要目的就是和你說:我先給你付上貨款,以後我一般就不過來了,每五天我會安排一個專門小車過來取貨,每次最少要300斤。
這裏需要解釋一下,那個時候的交通比較落後,很多時候都是靠雙腳走路丈量天下。所以就催生了一個專門給人家運送貨物的苦勞力。有挑擔子的,類似於泰山上麵的挑山工,還有一種是有那種木頭做成輪子的獨輪車,這種推貨運輸的一車能推300至400斤,比起挑擔子的來說,掙錢會多一點。
所以,蠻子說的小車可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小車哦!大家可別混淆。
行蘭心裏一陣狂喜,可是臉上又不能讓蠻子看出來。
接下來蠻子又說:關於價格的問題,我感覺有必要再和你談一下。
一提到價格,行蘭就想起給他貴兩成的事。臉一紅忙說:應該的,應該的……
欲知南蠻子和行蘭怎麽他們價格的問題,下回為您講述,下回更精彩
喜歡的老鐵們幫忙加入書架,轉發分享了哈,在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