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在物理學界可謂名聲顯赫。雖然它的曆史不過百年,然而它對物理學界的衝擊卻是巨大的。中微子來源於一場能量失竊案,而故事主角就是著名物理學家泡利。當時,在研究β衰變時,能量總是無法滿足守恒定律。對此,物理學家困惑不解。而泡利通過研究指出存在一種比中子更加微小的粒子,命名為微中子。後來有物理學家改名為中微子,也就是現在的名字。泡利雖然預言了中微子,卻說人類永遠無法探測到它。然而,在二十年後,實驗物理學家就在實驗中發現了中微子。自從它被發現,一個問題就困擾著物理學家。那就是中微子有沒有靜止質量?中微子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理論上應該和光子一樣是靜止質量為零的。中微子振蕩卻表明,它是有質量的。當然,實際情況比這更複雜。可以說,中微子之所以是粒子物理的大熱門就在於它的穿牆能力。當年,泡利正是意識到中微子強大的穿牆能力,所以才悲觀地預言人類永遠不會發現它。不過,中微子雖然可以穿牆,但是物體密度的增大可以讓一個中微子被截留下來的概率增大。而日本的探測中微子的儀器就是建在地下的。有源頭,一切都好解決。而太陽正是中微子的源頭。那些年,粒子物理學家為研究中微子,甚至想到了原子彈爆炸釋放的中微子。後來,他們覺得太危險,才不得不放棄。


    中微子的問世,讓玄學家看到了喜歡。他們宣稱中微子就是人類的靈魂。隻要人能夠控製體內的中微子,就可以控製自己的靈魂。雖然玄學家聲稱中微子是靈魂已經得到科學證明,而證明從何而來就不得而知了。


    中微子地球演化假說是我國地球物理學家張國文提出的。我們知道中微子大多來自太陽,而中微子必然攜帶很多能量。這些能量在地球累積,逐漸形成萬物。


    在理論方麵還有二分量中微子理論和速度分布假說。


    中微子讓我明白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我們看不見分子和微生物,可是它們就是真實存在的。


    而我國對中微子也是有研究的,其中王淦昌就是代表。他通過氫原子的原子核俘獲k殼層電子釋放中微子時所產生的反衝探測到它。雖然他並沒有直接探測到它,但是卻用方法證明了它的存在。而在以後我國的中微子事業就顯得暗淡許多。


    主持不是自己把話說完,那接下來就是大家的時刻了。水川米的開場雖然有些生硬,但是信息量也不少。


    我們看不到中微子是因為他快速從物體之中穿過。如果中微子靜止,我們可以看到它嗎?第一,它很小。就算靜止,恐怕也看不到。第二,中微子並沒有任何顏色。單憑肉眼是無法看到的。中微子具有超強的穿透能力,自然可以穿過分子團。可是,分子是在不停運動的。而且分子運動還是隨機無序的,那麽分子必然有可能撞到中微子。然而,分子沒有撞到中微子。是分子運動是有序的?當然不是,我認為分子運動有個範圍,而分子隻能在這個範圍內。兩個分子的範圍並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空白區域。而中微子正是通過空白區域,而沒有與分子發生碰撞。那麽是範圍規定分子,還是分子決定範圍呢?我認為是範圍規定分子,原因是這樣的。如果分子決定範圍,那麽分子理論上就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怎麽說呢?因為分子在運動,而又是無序的。從概率上來說,分子就應該可以出現在物體內部各處。而這樣是會與中微子發生碰撞的。杜解釋時並沒有嚴格從邏輯上證明,而隻是憑自己的直覺。


    量子隧穿效應是粒子物理中或者說量子力學中的經典效應,描述的是量子穿過位勢壘的情況。由此,我想到了光學中雙縫幹涉實驗。有人說,這個實驗直接讓物理出現了神鬼之類的東西。你想,兩個光子在分別通過兩條窄縫時,發生了波的幹涉。這讓物理學家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想不通問題在哪裏?兩束光明明間隔一定距離,為什麽波會相互幹涉呢?由此,很容易就可以聯想到量子糾纏。其實,這個實驗就是直接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為什麽我就想到了這個實驗呢?那是因為量子隧穿效應和雙縫幹涉實驗都是一個字穿。前者是是穿過位勢壘,那麽什麽是它呢?我們知道原子核粒子如質子和中子被原子核束縛,而這個束縛就是位勢。由位勢形成的無形的能量牆就叫做位勢壘,而效應就是指一個量子可以穿過位勢壘而進入原子核內部,而實驗我已經說過。其實,中微子比中子小很多。即使可以穿過位勢壘,其實也是不足為奇的。有個問題位勢壘完全將原子核包圍嗎?如果是完全的,那麽量子的穿過就是奇特的。如果不是完全的,或者說空白區域很小,那中微子和電子這樣的粒子可以通過就是不足為奇的。從另一個方麵說,位勢壘不是物質而是場。如果這樣的話,或許才可以解釋得通。


    中微子在穿過分子團時,完美地進入到空白區域。這說明這時中微子的運動其實是有序的。如果中微子的運動是無序的,它必然會撞到物體或者粒子。所以,理論上人類應該很早就發現。然而,我們並沒有。所以,它就應該是有序的。六子風來看來是想說的很多。。


    你們想過沒有,穿過我們身體的中微子是哪一種?百科說中微子有三種,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t子中微子。電子中微子周圍有電子,而電子與原子會發生相互作用。作用進行時,會照亮球形的區域。μ子中微子會產生光錐。t子中微子會產生衰變。它出現和消失時會產生兩個光球,被稱為雙爆。從百科的描述來說,三種都不像。不過,仔細想想還是可以確定的。第一,t子中微子會發生雙爆。既然如此,我們看到的中微子顯然不是這種。答案就在電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之間,那麽答案是哪個呢?它們都有一個詞語會,也就是說可能。但是,並不表示一定。就像電子中微子,就算它周圍有電子,也不見得一定就和原子發生相互作用。而我認為是電子中微子的可能性最大。


    中微子可以有π介子產生,而π介子又可以由θ子和t子產生。那麽,θ子產生的中微子是t子中微子嗎?不是。就像幾種誇克組成都一樣,但是組成的成分的數量卻不同。在物理中,這種不同很常見。就像同位素和元素的區別一樣,不是可以混淆的。瑪格麗塔的發言不算精彩,但是也不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物理廣泛研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南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南衣並收藏物理廣泛研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