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身前之人被他拍了一下,回過頭來,顯得有些不耐煩,隨口說道:“還能有啥,砍頭唄。”
砍頭?
見王肅不知道,他才補充道:“知道趙黎卯吧?”
王肅點點頭。
雖然他並不知道趙黎卯是誰,他可不會特意去了解一個所謂的巨賈,但為了從對方口中得知更多的信息,王肅還是點頭示意對方自己知道,接著往下說。
那旁觀之人繼續說道:“前幾天趙黎卯他爹把鄭家的小孩子給撞死了,趙家本想以金贖罪,但鄭家堅決不同意,一定要趙家的老爺子殺人償命,兩邊兒僵持不下,就一直給拖到現在了。這不,現在才最後決定還是得殺人償命,要把趙家老爺子給砍了。”
那旁觀之人又看了眼斷頭台上的那個帶著頭套的老人,笑著說道:“嘿,趙家可得氣死了!”
王肅點點頭,已經了然。
大唐律法與前朝有些不同,將人分為了貴族、平民。
平民相殺,若雙方同意則可以以金贖罪,不必償命,同階級的貴族之間亦是如此。
而平民殺貴族必須償命,貴族殺平民,則可強行以金贖罪。
當然了,大唐律法大致是這樣,具體如何,還得看具體情況如何,交由專人審理。
王肅望了一眼台上那個戴著頭套的老人,看著他被人放到斷頭台上,心裏並沒有什麽波瀾。
殺人償命本就是天經地義,王肅並不會因為對方是個老人就心存憐憫。
隻是......
王肅看著跪倒在斷頭台上的老人,穿著一身錦衣,但整個人看著軟綿綿的,似乎是昏迷著。
而且......
這個人,好像有點眼熟?
此時,斷頭台上,監斬的乃是平通城的捕頭彭聰,以及那位繡衣郎。
隻不過那位繡衣郎現在穿著平通的捕快衣服,旁人也看不出來什麽。
繡衣郎忽然想起來,問道:“這老頭你查過了吧?”
彭聰自然知道對方問的是什麽,回道:“查過了,此人沒有什麽背景,世代都是平通城外石柳鎮的。此人昔日家中有一子,八年前死在了涼州,家裏隻剩下一個孫子。”
繡衣郎笑著說道:“那便好,這種就算死了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說罷他拍了拍彭聰的肩膀,說道:“這次辦得不錯。”
彭聰能夠感受到對方手裏攥著東西,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錠銀子,他心中驚喜,剛想道謝,卻被繡衣郎給攔下了。
繡衣郎說道:“不用謝,拿錢做事,這是你應得的,以後跟著我們繡衣司做事,有的是你小子的機會。”
彭聰點點頭,麵上雖是一臉感激和欣喜,畢竟這一錠銀子對於他來說可是不少錢了,若是隻算捕頭的工錢,這一錠銀子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工錢了。
當然,作為捕頭,不可能隻吃那點死工資,定然還有其他進項,這裏就不過多介紹了。
但彭聰實際上心裏卻是十分糾結,畢竟這錢可不幹淨啊。
以前自己收錢辦事,雖然那些錢也不幹淨,但頂多就是沾點灰,可這次,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沾著血的銀子。
這滋味並不好受,性子裏的貪婪讓他感到一陣滿足,而尚存的那麽一絲良知卻又讓他感到愧疚,感到罪惡。
兩種情緒交雜在一起,讓他充滿了糾結和掙紮。
彭聰呼出一口氣,眼神不再迷茫,反倒是充滿了堅決,他向前一步,大聲喊道:“人犯趙甲,當街縱馬,撞死鄭家幼子,其罪當誅。時辰已到,今日伏法,斬!”
彭聰話音剛落,那劊子手就一手握住刀把,一手端起酒碗,喝下一大口,再給噴灑到大刀刀刃上。
他舉起大刀,越過頭頂。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視著眼前的這一幕,不敢有半點聲響。
原本嘈雜的西市現在居然靜悄悄的,偶爾有雞犬之類的牲口在叫喚。
“喝!”
劊子手大喊一聲,大刀落下,那帶著頭套的老人頓時身首分離,一腔熱血噴灑而出,濺在了離著近些的百姓臉上,都遮不住他們臉上的興奮。
“好!”
“耶!”
人群中爆發出了陣陣歡呼,有幾個人飛快的排開人群,擠到了前麵來,拿著手中白花花的饅頭,沾上地上的血。
白花花的饅頭,血淋淋的蘸料。
剛出顱的血,比剛出爐的饅頭,冷得還要再快些。
周圍百姓興奮異常,這仿佛是他們為數不多的狂歡。
除了王肅,大刀還沒有落下,他就已經默默離開了。
落下前的期待,與他無關,落下後的狂歡,與他也無關。
他一個人靜靜地走在路上,周圍的嘈雜與他格格不入,他就像是一副山水畫中,洇在紙上的那一點。
礙眼。
王肅離開了西市,想去牢房看看陳老爺子,這都過了一夜,也不知道那江洋大盜抓到沒有。
王肅到了牢房,隨便尋了個捕快問了下能否進去探望一下陳老爺子。
當聽到王肅的目的後,那個捕快明顯愣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自然,不過很快就壓了下去,說道:“你說陳德貴啊?他今天一大早就放回去了。”
一大早就放回去了?
雖然對方掩飾得不錯,但就這麽一瞬的時間王肅就捕捉到了他眼神中的不自然。
王肅好奇地問道:“我家陳叔放回去了?敢問差爺,那江洋大盜你們抓住了?”
“這......”捕快顯然沒有想到王肅會問這個問題,笑了笑掩飾一下心中的尷尬和猝不及防,這才說道,“自然是抓住了。放心吧,他不會再出來作亂的。”
王肅愈發覺得奇怪,追問道:“不知差爺,我能否去看看那大盜是和模樣?這樣日後和別人喝酒,也有吹噓的資本。”
話音未落,王肅悄悄捏了一粒銀子遞了過去。
出乎王肅意料的是,捕快拒絕了他的銀子,並且在聽完了他的請求之後,立刻變了臉色,說道:“此乃官府重地,那江洋大盜乃是朝廷要犯,豈是你想進就進,想見就見的?快滾快滾,不滾快點小心老子把你一起抓進去。”
王肅心中狐疑,透過捕快身後的大門,張望了一眼牢房深處,此處畢竟是牢房,有許多獄卒和捕快鎮守,自己也不好進去,隻能作罷。
王肅沒多做停留,直接告辭,若是陳老爺子真是已經被放了出來,那現在估計已經到家了。
嗯?
這是?
王肅剛出城,往著石柳鎮的方向走了一段距離,漸漸人煙稀少了,然後他便在路上見到一個眼熟之人。
正是昨天晚上在牢房中看見的那位同樣住著單間,吃著好酒好菜,穿著錦衣的老人。
他也被放出來了?昨天我就覺著他應該也是由於江洋大盜的緣故而被平通城的捕快給保護起來了。
既然他都已經放出來了,那陳叔應該也出來了吧?
王肅在心中如是想道,但心裏還是覺著有些不對勁,看對方這樣子,怎麽像是要遠行啊?
那老人站在一輛馬車旁,馬車上麵坐著一個馬車夫和一個腰間佩著刀的人,與老人一起的還有一個有些肥胖,渾身錦衣羅織,十分富態的中年男子。
王肅走上前去,想要打聽一下牢房之中的事情,可當他靠近之後,卻聽見對方的說話聲。
“爹,你就走吧,兒子好不容易才把您給保出來的。”中年人麵色有些焦急,夏日炎炎中已經滿頭大汗,不停地勸說著老人。
保出來?
王肅覺察出了不對勁,停下了腳步,躲在一旁,打算繼續聽聽對方在說什麽。
老人倒是一臉倨傲,說道:“不就是撞死一個小孩嗎?用得著這麽緊張嗎?賠點錢了事不就好了?”
中年人取出一張手帕擦擦汗,沒辦法,人是胖了點,夏天就是喜歡出汗。
“爹啊,你要是撞死那些泥腿子也就算了,兒子有的是錢,自然可以賠給他們。他們要是不願意,兒子也有的是方法讓他們願意。可你這次撞的是鄭家的小孩啊。”
鄭家?
王肅心中一動,似乎好像在哪裏聽過,不敢走神,聽得更加仔細了。
中年人繼續說道:“鄭家本來就和我們家不對付,這次您落了把柄在他們手裏,這些家夥可不得把您往死裏整?”
老人生氣地給了中年人一巴掌,怒罵道:“趙黎卯!老子怎麽就生了你這個沒骨氣的狗東西?娘咧!他們打了你一拳,你不曉得打回去嗎?”
趙黎卯平日在下屬麵前作威作福的,可在自己老爹麵前也不敢這樣,被自家老爹打了也隻能受著。
他其實也算是有苦說不出,這件事兒本來就是自己這邊理虧,而鄭家所說沒有他的家業大,但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對方香火旺盛,子孫眾多,不像自己,連個親兄弟都沒有,貿然和鄭家真刀真槍地拚起來,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可這些能和趙老爺子說嗎?
不能,就算說了他多半也聽不進去。
趙黎卯苦笑著說道:“爹啊,你先去天京避避風頭,天京那邊繁華得很,比這平通好多了。等到風頭一過,我就接您回來。”
砍頭?
見王肅不知道,他才補充道:“知道趙黎卯吧?”
王肅點點頭。
雖然他並不知道趙黎卯是誰,他可不會特意去了解一個所謂的巨賈,但為了從對方口中得知更多的信息,王肅還是點頭示意對方自己知道,接著往下說。
那旁觀之人繼續說道:“前幾天趙黎卯他爹把鄭家的小孩子給撞死了,趙家本想以金贖罪,但鄭家堅決不同意,一定要趙家的老爺子殺人償命,兩邊兒僵持不下,就一直給拖到現在了。這不,現在才最後決定還是得殺人償命,要把趙家老爺子給砍了。”
那旁觀之人又看了眼斷頭台上的那個帶著頭套的老人,笑著說道:“嘿,趙家可得氣死了!”
王肅點點頭,已經了然。
大唐律法與前朝有些不同,將人分為了貴族、平民。
平民相殺,若雙方同意則可以以金贖罪,不必償命,同階級的貴族之間亦是如此。
而平民殺貴族必須償命,貴族殺平民,則可強行以金贖罪。
當然了,大唐律法大致是這樣,具體如何,還得看具體情況如何,交由專人審理。
王肅望了一眼台上那個戴著頭套的老人,看著他被人放到斷頭台上,心裏並沒有什麽波瀾。
殺人償命本就是天經地義,王肅並不會因為對方是個老人就心存憐憫。
隻是......
王肅看著跪倒在斷頭台上的老人,穿著一身錦衣,但整個人看著軟綿綿的,似乎是昏迷著。
而且......
這個人,好像有點眼熟?
此時,斷頭台上,監斬的乃是平通城的捕頭彭聰,以及那位繡衣郎。
隻不過那位繡衣郎現在穿著平通的捕快衣服,旁人也看不出來什麽。
繡衣郎忽然想起來,問道:“這老頭你查過了吧?”
彭聰自然知道對方問的是什麽,回道:“查過了,此人沒有什麽背景,世代都是平通城外石柳鎮的。此人昔日家中有一子,八年前死在了涼州,家裏隻剩下一個孫子。”
繡衣郎笑著說道:“那便好,這種就算死了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說罷他拍了拍彭聰的肩膀,說道:“這次辦得不錯。”
彭聰能夠感受到對方手裏攥著東西,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錠銀子,他心中驚喜,剛想道謝,卻被繡衣郎給攔下了。
繡衣郎說道:“不用謝,拿錢做事,這是你應得的,以後跟著我們繡衣司做事,有的是你小子的機會。”
彭聰點點頭,麵上雖是一臉感激和欣喜,畢竟這一錠銀子對於他來說可是不少錢了,若是隻算捕頭的工錢,這一錠銀子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工錢了。
當然,作為捕頭,不可能隻吃那點死工資,定然還有其他進項,這裏就不過多介紹了。
但彭聰實際上心裏卻是十分糾結,畢竟這錢可不幹淨啊。
以前自己收錢辦事,雖然那些錢也不幹淨,但頂多就是沾點灰,可這次,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沾著血的銀子。
這滋味並不好受,性子裏的貪婪讓他感到一陣滿足,而尚存的那麽一絲良知卻又讓他感到愧疚,感到罪惡。
兩種情緒交雜在一起,讓他充滿了糾結和掙紮。
彭聰呼出一口氣,眼神不再迷茫,反倒是充滿了堅決,他向前一步,大聲喊道:“人犯趙甲,當街縱馬,撞死鄭家幼子,其罪當誅。時辰已到,今日伏法,斬!”
彭聰話音剛落,那劊子手就一手握住刀把,一手端起酒碗,喝下一大口,再給噴灑到大刀刀刃上。
他舉起大刀,越過頭頂。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視著眼前的這一幕,不敢有半點聲響。
原本嘈雜的西市現在居然靜悄悄的,偶爾有雞犬之類的牲口在叫喚。
“喝!”
劊子手大喊一聲,大刀落下,那帶著頭套的老人頓時身首分離,一腔熱血噴灑而出,濺在了離著近些的百姓臉上,都遮不住他們臉上的興奮。
“好!”
“耶!”
人群中爆發出了陣陣歡呼,有幾個人飛快的排開人群,擠到了前麵來,拿著手中白花花的饅頭,沾上地上的血。
白花花的饅頭,血淋淋的蘸料。
剛出顱的血,比剛出爐的饅頭,冷得還要再快些。
周圍百姓興奮異常,這仿佛是他們為數不多的狂歡。
除了王肅,大刀還沒有落下,他就已經默默離開了。
落下前的期待,與他無關,落下後的狂歡,與他也無關。
他一個人靜靜地走在路上,周圍的嘈雜與他格格不入,他就像是一副山水畫中,洇在紙上的那一點。
礙眼。
王肅離開了西市,想去牢房看看陳老爺子,這都過了一夜,也不知道那江洋大盜抓到沒有。
王肅到了牢房,隨便尋了個捕快問了下能否進去探望一下陳老爺子。
當聽到王肅的目的後,那個捕快明顯愣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不自然,不過很快就壓了下去,說道:“你說陳德貴啊?他今天一大早就放回去了。”
一大早就放回去了?
雖然對方掩飾得不錯,但就這麽一瞬的時間王肅就捕捉到了他眼神中的不自然。
王肅好奇地問道:“我家陳叔放回去了?敢問差爺,那江洋大盜你們抓住了?”
“這......”捕快顯然沒有想到王肅會問這個問題,笑了笑掩飾一下心中的尷尬和猝不及防,這才說道,“自然是抓住了。放心吧,他不會再出來作亂的。”
王肅愈發覺得奇怪,追問道:“不知差爺,我能否去看看那大盜是和模樣?這樣日後和別人喝酒,也有吹噓的資本。”
話音未落,王肅悄悄捏了一粒銀子遞了過去。
出乎王肅意料的是,捕快拒絕了他的銀子,並且在聽完了他的請求之後,立刻變了臉色,說道:“此乃官府重地,那江洋大盜乃是朝廷要犯,豈是你想進就進,想見就見的?快滾快滾,不滾快點小心老子把你一起抓進去。”
王肅心中狐疑,透過捕快身後的大門,張望了一眼牢房深處,此處畢竟是牢房,有許多獄卒和捕快鎮守,自己也不好進去,隻能作罷。
王肅沒多做停留,直接告辭,若是陳老爺子真是已經被放了出來,那現在估計已經到家了。
嗯?
這是?
王肅剛出城,往著石柳鎮的方向走了一段距離,漸漸人煙稀少了,然後他便在路上見到一個眼熟之人。
正是昨天晚上在牢房中看見的那位同樣住著單間,吃著好酒好菜,穿著錦衣的老人。
他也被放出來了?昨天我就覺著他應該也是由於江洋大盜的緣故而被平通城的捕快給保護起來了。
既然他都已經放出來了,那陳叔應該也出來了吧?
王肅在心中如是想道,但心裏還是覺著有些不對勁,看對方這樣子,怎麽像是要遠行啊?
那老人站在一輛馬車旁,馬車上麵坐著一個馬車夫和一個腰間佩著刀的人,與老人一起的還有一個有些肥胖,渾身錦衣羅織,十分富態的中年男子。
王肅走上前去,想要打聽一下牢房之中的事情,可當他靠近之後,卻聽見對方的說話聲。
“爹,你就走吧,兒子好不容易才把您給保出來的。”中年人麵色有些焦急,夏日炎炎中已經滿頭大汗,不停地勸說著老人。
保出來?
王肅覺察出了不對勁,停下了腳步,躲在一旁,打算繼續聽聽對方在說什麽。
老人倒是一臉倨傲,說道:“不就是撞死一個小孩嗎?用得著這麽緊張嗎?賠點錢了事不就好了?”
中年人取出一張手帕擦擦汗,沒辦法,人是胖了點,夏天就是喜歡出汗。
“爹啊,你要是撞死那些泥腿子也就算了,兒子有的是錢,自然可以賠給他們。他們要是不願意,兒子也有的是方法讓他們願意。可你這次撞的是鄭家的小孩啊。”
鄭家?
王肅心中一動,似乎好像在哪裏聽過,不敢走神,聽得更加仔細了。
中年人繼續說道:“鄭家本來就和我們家不對付,這次您落了把柄在他們手裏,這些家夥可不得把您往死裏整?”
老人生氣地給了中年人一巴掌,怒罵道:“趙黎卯!老子怎麽就生了你這個沒骨氣的狗東西?娘咧!他們打了你一拳,你不曉得打回去嗎?”
趙黎卯平日在下屬麵前作威作福的,可在自己老爹麵前也不敢這樣,被自家老爹打了也隻能受著。
他其實也算是有苦說不出,這件事兒本來就是自己這邊理虧,而鄭家所說沒有他的家業大,但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對方香火旺盛,子孫眾多,不像自己,連個親兄弟都沒有,貿然和鄭家真刀真槍地拚起來,吃虧的肯定是自己。
可這些能和趙老爺子說嗎?
不能,就算說了他多半也聽不進去。
趙黎卯苦笑著說道:“爹啊,你先去天京避避風頭,天京那邊繁華得很,比這平通好多了。等到風頭一過,我就接您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