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如何?”
“這次的死者和昨天那位鄭公子以及之前那位劉公子死法基本一致,應該是五天前死的。”
“五天前?”鄧青重複了一遍。
“對,也就是劉公子死前一天。”仵作確認道。
鄧青問道:“我知道了,你還有什麽發現嗎?”
仵作搖搖頭,說道:“沒有了,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了。此人雙手雙腳都是老繭,這顯然是長期勞作導致的,肌肉還算精煉,也說明了此人長期幹苦力活。周圍還有他的背簍和柴刀,這都表明了他的確是上山砍柴,然後被人殺害。死因和鄭、劉兩位公子別無二致。”
“嗯。”
鄧青應了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隨後仵作便退下了。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兒。”
等到仵作走後,王肅突然開口說道。
“什麽事兒?”鄧青好奇地問道,王肅這個語氣,莫非......
莫非他找到什麽關鍵性的線索了?
王肅說道:“今天算是我們運氣好......”
鄧青哭笑不得,指著躺在地上的那具幹屍說道:“你管這叫運氣好?”
“你別打岔。”王肅瞪了他一眼,接著說道,“我說的運氣好,不是指你這家夥的官運,而是說,他恰好被我們發現了。我們現在發現了的就已經有三名死者了。像今天這樣的,我們沒有發現的死者,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鄧青皺眉,問道:“你是說......凶手早就開始作案了?而且死者還有很多?”
王肅點點頭,說道:“不錯,這些死者死狀詭譎,一看便知不是正常死亡的。鄉民愚昧,迷信坊間傳聞的各路牛鬼蛇神、要妖魔鬼怪,看見親朋好友是這種死狀,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不是他們遭人殺害,而是妖魔作怪......”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王肅話未說完,鄧青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問道:“所以說,我們還需要去查查那些報官報的是邪祟入體的?”
王肅搖搖頭,說道:“隻怕從官府入手查不到多少。”
鄧青恍然大悟,說道:“你是說......”
“不錯,應該去找鄉野中的那些道士和尚。鄉民不知殺人的是武功,而以為殺人的是邪祟,出於害怕,比起官府,他們更傾向於那些擅長裝神弄鬼的道士和尚。畢竟,術業有專攻嘛,這兩種人一看就是會驅邪抓鬼的。”
王肅算是給鄧青指了一條明路了,但是鄧青並沒有直接毛毛躁躁地就去下令,而是麵露憂色,說道:“天京內外人口豈止百萬,這道士和尚一類的出家人怕是也有上萬之眾,如何能夠問個遍。”
王肅說道:“天下熙熙攘攘,皆是為利來往,不如予以重金懸賞,通知幾個勢力大、人脈廣的道士和和尚,讓他們再去找下麵那些小的、散的,層層往下,應該能有所收獲。”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外包吧......
但鄧青思考一陣,卻說道:“此法不妥。雖說繡衣司資金充足,完全可以抽調出一批錢財來托這些人幫助我們調查,但如此大張旗鼓,必然會將此事宣揚出去,到時便會讓一些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何況,這次的死者乃是齊王府上的家生子(注1),就算查到最後此事與齊王無關,齊王也會掉了麵子,而且有損齊王文名,到時聖人怪罪下來,可不是你我二人能夠承擔得起的。”
“再者......”
說到這裏,鄧青看了看四周還在搜查的繡衣郎,將王肅拉到一處無人的角落,壓低聲音對他說道:“再者,此事就目前看來,和齊王的關係很大,齊王暫時很難洗脫嫌疑。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查到底,發現真是齊王作亂,意圖勾結胡族謀反......”
話說到這個地步了,鄧青想要表達的意思也都表達得差不多了,王肅也明白了,他就沒再多言。
畢竟雖然四周沒什麽人,但保不齊就隔牆有耳,不小心給他們的對話聽了去呢?
妄議天家可是重罪,何況兩人現在討論的還是當今聖人最寵愛的胞弟齊王?
天威難測,誰知道如果齊王真的謀反,聖人是會將他處死,還是監禁?
別看這兩種懲罰差別不大,實際上卻是表明了聖人對齊王的態度。
處死,便是聖人惱怒,認為齊王罪不可恕。
監禁,便是聖人念及兄弟之情,有意偏袒齊王,到了最後說不好心一軟還會替齊王遮掩一二。
如何遮掩呢?
自然是把這些和聖人非親非故的知情者都給殺了......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齊王真的有心勾結胡族,意圖謀反的前提之下。
現在齊王究竟如何,可能除了他自己,還真就沒人知道了。
王肅歎了口氣,有些無奈。
這就是大唐的現狀了。
外患當前,內憂難處,如此一個泱泱大國,竟是拿北邊的胡族蠻子一點辦法沒有,隻能被動防守,抵抗劫掠。
“那你覺得應當如何呢?”王肅問道。
鄧青心中早已有了想法,說道:“直接去找這些和尚道士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說不好有些人家貧或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並沒有請這些出家人來驅邪。但人死了總要下葬,下葬都必須報備最近的衙門,所以不如去他們那裏調查。畢竟都是吃公家飯的,見是我們繡衣司的,自然自覺把嘴巴閉嚴實了,不敢多嘴。”
“若是去找那些道士和尚,逐層下去,隻怕人多口雜,穿得整個天京城沸沸揚揚的。”
鄧青,你這是要挖人墳墓了啊......
特殊時期就該用特殊方法,王肅沒有反對,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說道:“此計可行。”
鄧青臉上露出笑容,說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我立刻下令。”
-------------------------------------
注1:舊稱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家奴的子女,按清代法規,家奴的子女世代為奴,永遠服役。舊時奴才基本上都是賣身在主家。主子手裏捏有奴才的賣身契。如果奴才不忠心,可打殺及賣出府去。所以一般來說奴才都是忠心耿耿。而家生子就是奴才生的孩子。——摘自百度百科
“這次的死者和昨天那位鄭公子以及之前那位劉公子死法基本一致,應該是五天前死的。”
“五天前?”鄧青重複了一遍。
“對,也就是劉公子死前一天。”仵作確認道。
鄧青問道:“我知道了,你還有什麽發現嗎?”
仵作搖搖頭,說道:“沒有了,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了。此人雙手雙腳都是老繭,這顯然是長期勞作導致的,肌肉還算精煉,也說明了此人長期幹苦力活。周圍還有他的背簍和柴刀,這都表明了他的確是上山砍柴,然後被人殺害。死因和鄭、劉兩位公子別無二致。”
“嗯。”
鄧青應了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隨後仵作便退下了。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兒。”
等到仵作走後,王肅突然開口說道。
“什麽事兒?”鄧青好奇地問道,王肅這個語氣,莫非......
莫非他找到什麽關鍵性的線索了?
王肅說道:“今天算是我們運氣好......”
鄧青哭笑不得,指著躺在地上的那具幹屍說道:“你管這叫運氣好?”
“你別打岔。”王肅瞪了他一眼,接著說道,“我說的運氣好,不是指你這家夥的官運,而是說,他恰好被我們發現了。我們現在發現了的就已經有三名死者了。像今天這樣的,我們沒有發現的死者,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鄧青皺眉,問道:“你是說......凶手早就開始作案了?而且死者還有很多?”
王肅點點頭,說道:“不錯,這些死者死狀詭譎,一看便知不是正常死亡的。鄉民愚昧,迷信坊間傳聞的各路牛鬼蛇神、要妖魔鬼怪,看見親朋好友是這種死狀,第一時間想到的必然不是他們遭人殺害,而是妖魔作怪......”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王肅話未說完,鄧青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問道:“所以說,我們還需要去查查那些報官報的是邪祟入體的?”
王肅搖搖頭,說道:“隻怕從官府入手查不到多少。”
鄧青恍然大悟,說道:“你是說......”
“不錯,應該去找鄉野中的那些道士和尚。鄉民不知殺人的是武功,而以為殺人的是邪祟,出於害怕,比起官府,他們更傾向於那些擅長裝神弄鬼的道士和尚。畢竟,術業有專攻嘛,這兩種人一看就是會驅邪抓鬼的。”
王肅算是給鄧青指了一條明路了,但是鄧青並沒有直接毛毛躁躁地就去下令,而是麵露憂色,說道:“天京內外人口豈止百萬,這道士和尚一類的出家人怕是也有上萬之眾,如何能夠問個遍。”
王肅說道:“天下熙熙攘攘,皆是為利來往,不如予以重金懸賞,通知幾個勢力大、人脈廣的道士和和尚,讓他們再去找下麵那些小的、散的,層層往下,應該能有所收獲。”
可能這就是傳說中的外包吧......
但鄧青思考一陣,卻說道:“此法不妥。雖說繡衣司資金充足,完全可以抽調出一批錢財來托這些人幫助我們調查,但如此大張旗鼓,必然會將此事宣揚出去,到時便會讓一些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何況,這次的死者乃是齊王府上的家生子(注1),就算查到最後此事與齊王無關,齊王也會掉了麵子,而且有損齊王文名,到時聖人怪罪下來,可不是你我二人能夠承擔得起的。”
“再者......”
說到這裏,鄧青看了看四周還在搜查的繡衣郎,將王肅拉到一處無人的角落,壓低聲音對他說道:“再者,此事就目前看來,和齊王的關係很大,齊王暫時很難洗脫嫌疑。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萬一查到底,發現真是齊王作亂,意圖勾結胡族謀反......”
話說到這個地步了,鄧青想要表達的意思也都表達得差不多了,王肅也明白了,他就沒再多言。
畢竟雖然四周沒什麽人,但保不齊就隔牆有耳,不小心給他們的對話聽了去呢?
妄議天家可是重罪,何況兩人現在討論的還是當今聖人最寵愛的胞弟齊王?
天威難測,誰知道如果齊王真的謀反,聖人是會將他處死,還是監禁?
別看這兩種懲罰差別不大,實際上卻是表明了聖人對齊王的態度。
處死,便是聖人惱怒,認為齊王罪不可恕。
監禁,便是聖人念及兄弟之情,有意偏袒齊王,到了最後說不好心一軟還會替齊王遮掩一二。
如何遮掩呢?
自然是把這些和聖人非親非故的知情者都給殺了......
當然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齊王真的有心勾結胡族,意圖謀反的前提之下。
現在齊王究竟如何,可能除了他自己,還真就沒人知道了。
王肅歎了口氣,有些無奈。
這就是大唐的現狀了。
外患當前,內憂難處,如此一個泱泱大國,竟是拿北邊的胡族蠻子一點辦法沒有,隻能被動防守,抵抗劫掠。
“那你覺得應當如何呢?”王肅問道。
鄧青心中早已有了想法,說道:“直接去找這些和尚道士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說不好有些人家貧或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並沒有請這些出家人來驅邪。但人死了總要下葬,下葬都必須報備最近的衙門,所以不如去他們那裏調查。畢竟都是吃公家飯的,見是我們繡衣司的,自然自覺把嘴巴閉嚴實了,不敢多嘴。”
“若是去找那些道士和尚,逐層下去,隻怕人多口雜,穿得整個天京城沸沸揚揚的。”
鄧青,你這是要挖人墳墓了啊......
特殊時期就該用特殊方法,王肅沒有反對,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說道:“此計可行。”
鄧青臉上露出笑容,說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我立刻下令。”
-------------------------------------
注1:舊稱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家奴的子女,按清代法規,家奴的子女世代為奴,永遠服役。舊時奴才基本上都是賣身在主家。主子手裏捏有奴才的賣身契。如果奴才不忠心,可打殺及賣出府去。所以一般來說奴才都是忠心耿耿。而家生子就是奴才生的孩子。——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