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城北大舞台,有膽你就來
我,劉辯,開局自帶武將模板 作者:武德服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大將軍何進啟程入宮赴宴。”
“報!宮中起火,有傳言稱十常侍不滿何進引兵入京,圖謀伏殺大將軍!”
“報!宮中有殺聲四起,火頭更大,傳言何進已然身死。”
“報!南北大營已有亂兵四起,各自戡亂,有大將軍部將帶領部曲入宮平叛。”
“報!西宮寢殿燈火全熄,有傳言皇帝已與諸嬪妃出宮避險。”
“報!宮中有風聞,內宦起亂,已裹挾陛下出宮,目的地不詳。”
“報……”
這兩天時光,對董卓來說隻有“驚心動魄”四字可以形容。
隊伍越接近洛陽城,各色消息便越多,其中真真假假雜糅,卻是一件都無法讓他確信。
原本的三千精銳已經隻剩下了一千二,剩下輜重與輔兵都被留在半路各自行軍,而他這邊則帶著部將與先鋒精銳一馬當先來到洛陽城邊。
如今他們不能再靠前了。
南北大營皆無所謂,但他麵前新設的洛陽西大營卻是那何進的老巢,輕易觸碰不得。
徐榮被留在了長安應付朝廷查驗,如今他身邊能領兵的隻有牛輔董越兩人,卻都不是能問策之人。
至於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更是打打殺殺之輩,武勇不凡卻不足與謀。
董卓坐在馬上,心亂如麻,一時竟沒了方寸。
人已經到了此處,進退都是地獄,沒有切實情報,後續實難取舍。
“叔父!”
身後傳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將董卓心思引了過去,轉頭看向來人。
年輕人二十多歲的年紀,身形不甚高大,卻異常壯碩。隻是原本還算方正的臉龐上有一對高挑的眉毛,看上去總是給人一種倨傲不近人情的感覺。
這人正是董卓早逝兄長董擢的兒子,董璜。
董卓嫡子早逝,隻留下一女,如今西涼軍中這董璜就是第二代唯一男丁,也是董旻之下的西涼軍第三順位繼承人。
董卓很喜歡這個侄子,自從長子逝去後更是愛護有加,常常帶在身邊。
如今見是他來,心頭石頭頓時一輕。
“叔父,三叔的信來了。”
“哦?”董卓聞言大喜,連忙從董璜手中接過錦囊,動手就拆。
事情緊急,也來不及顧忌旁人,卻是董璜四下望了一圈,屏退眾人。
“破譯密文”的時間不長,卻似空氣都凝結了,壓的叔侄倆喘不上氣。
直到短短幾個字浮現在二人眼前,心中大石瞬間落地。
“哈哈哈!”董卓仰天大笑,隨後遠遠發令。
“大軍向北,出發!”
一聲令下,騎隊變向,遠遠避過西大營的方向繞路朝北門而去。
西涼騎軍來去如風,洛陽城西北又是一馬平川,如今跑起來自是飛快。
隻不到半個時辰,月色映照下的北邙山麓已然清晰可見。
“傳令牛輔、董越各領三百人自兩側小路上山,遇到大隊宮人立刻發信炮示意本陣。”
董卓眼中滿是巍巍群山,心頭意氣風發。
“其他人,隨本將軍一起,上山!”
說完馳馬上山道,身後董璜緊隨而上,幾名戰將也不甘落後紛紛跟隨。
一時間,千騎影從。
馬蹄聲響,震破夜空。
……
另一麵,山路之上。
小孩子新鮮勁兒來的快,去的也快。剛開始還興致勃勃的劉協已經度過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撒尿的階段,在馬背顛簸的助眠下昏昏欲睡。
劉辯卻是很頭疼,心中不住感歎原本時間線的修正能力。
“陛下萬金之軀,身負江山社稷,怎麽如此……如此……”
老尚書氣的胡須飄揚,卻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畢竟麵前這位是當今的大漢皇帝,而自己隻是一個不受他老子重用的落魄小臣。
劉辯知道老尚書心情很複雜,他也沒好到哪去。
本來想著自己一行輕車簡從避人耳目,一路出了穀門就直接奔山上去,悄沒聲息的就把事兒辦好也就完了。
誰承想,隊伍剛一出宮門,就迎頭撞上了帶著十數人騎馬趕來的盧植!
這下事情就難辦了,劉辯也覺得有點棘手,索性吩咐手下叫盧植“過來敘話”,然後冷不丁的發動,裹挾那十幾人在隊伍裏,一路跑出了洛陽城。
剛剛隊伍一陣狂奔,現在上了山道,盧植終於發難了。
這才有了剛剛一番話。
劉辯看看一臉戒備瞪著老尚書的黑虎,轉回頭苦笑道:
“尚書大人不必如此,且放寬心。我們此行終點再有一刻便到,隨朕一行,自有分曉。”
說完,劉辯從胯下馬匹的背囊裏取出一張紙卷,塞進了盧植手中。
老尚書疑惑看了他一眼,又回頭怒瞪趙黑虎,這才抖開那紙卷,借著火把看了。
“嘶——”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盧植倒吸一口涼氣。
那張紙上所繪竟是一幅畫卷,其上山川河流細致入微,筆跡甚工。雖無山水之意,地理風貌卻分毫畢現。
不對,這根本不是山水畫,而是一張行軍圖!
以盧植對行軍地理的了解,隻看上一眼就能大致確認隊伍此時所在方位,甚至能推算出距離目的地大致的行軍時間。
確如皇帝所說那樣,不足一刻鍾即可到達。
隻是……
看著那完美畫卷上用朱筆勾勒出的兩個箭頭和一個紅叉叉,盧植太陽穴上青筋就突突直跳。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老尚書就要發飆,結果身後一匹駿馬飛馳而來,很快就到了隊伍前方。
“報,陛下!後方捉到一個探子,從人盡皆落網,為首的已被我提來。”
“哦?”
劉辯看看那一手提著兩柄長槍、一手提著個大活人的年輕將軍,讚許點頭,隨後目光便落在那“探子首領”的臉上。
“陛下,陛下!誤會!下官不是探子,下官乃是中部掾閔貢……”
剛剛見到眼前人馬上來就動手,他自然也是縱馬回擊,卻不想隻兩個回合,就被對方奪了手中兵器,人也被提下馬來。
閔貢還以為自己遇上亂軍,或是難以幸免,這一路都在想著怎麽脫身。
如今聽說眼前這位就是自己來尋找的皇帝陛下,立刻見到了希望,連連大聲呼救。
這時間線就像個頑固的老頭兒。
劉辯頭疼,甚至不想理他。
“報!宮中起火,有傳言稱十常侍不滿何進引兵入京,圖謀伏殺大將軍!”
“報!宮中有殺聲四起,火頭更大,傳言何進已然身死。”
“報!南北大營已有亂兵四起,各自戡亂,有大將軍部將帶領部曲入宮平叛。”
“報!西宮寢殿燈火全熄,有傳言皇帝已與諸嬪妃出宮避險。”
“報!宮中有風聞,內宦起亂,已裹挾陛下出宮,目的地不詳。”
“報……”
這兩天時光,對董卓來說隻有“驚心動魄”四字可以形容。
隊伍越接近洛陽城,各色消息便越多,其中真真假假雜糅,卻是一件都無法讓他確信。
原本的三千精銳已經隻剩下了一千二,剩下輜重與輔兵都被留在半路各自行軍,而他這邊則帶著部將與先鋒精銳一馬當先來到洛陽城邊。
如今他們不能再靠前了。
南北大營皆無所謂,但他麵前新設的洛陽西大營卻是那何進的老巢,輕易觸碰不得。
徐榮被留在了長安應付朝廷查驗,如今他身邊能領兵的隻有牛輔董越兩人,卻都不是能問策之人。
至於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更是打打殺殺之輩,武勇不凡卻不足與謀。
董卓坐在馬上,心亂如麻,一時竟沒了方寸。
人已經到了此處,進退都是地獄,沒有切實情報,後續實難取舍。
“叔父!”
身後傳來一個年輕人的聲音,將董卓心思引了過去,轉頭看向來人。
年輕人二十多歲的年紀,身形不甚高大,卻異常壯碩。隻是原本還算方正的臉龐上有一對高挑的眉毛,看上去總是給人一種倨傲不近人情的感覺。
這人正是董卓早逝兄長董擢的兒子,董璜。
董卓嫡子早逝,隻留下一女,如今西涼軍中這董璜就是第二代唯一男丁,也是董旻之下的西涼軍第三順位繼承人。
董卓很喜歡這個侄子,自從長子逝去後更是愛護有加,常常帶在身邊。
如今見是他來,心頭石頭頓時一輕。
“叔父,三叔的信來了。”
“哦?”董卓聞言大喜,連忙從董璜手中接過錦囊,動手就拆。
事情緊急,也來不及顧忌旁人,卻是董璜四下望了一圈,屏退眾人。
“破譯密文”的時間不長,卻似空氣都凝結了,壓的叔侄倆喘不上氣。
直到短短幾個字浮現在二人眼前,心中大石瞬間落地。
“哈哈哈!”董卓仰天大笑,隨後遠遠發令。
“大軍向北,出發!”
一聲令下,騎隊變向,遠遠避過西大營的方向繞路朝北門而去。
西涼騎軍來去如風,洛陽城西北又是一馬平川,如今跑起來自是飛快。
隻不到半個時辰,月色映照下的北邙山麓已然清晰可見。
“傳令牛輔、董越各領三百人自兩側小路上山,遇到大隊宮人立刻發信炮示意本陣。”
董卓眼中滿是巍巍群山,心頭意氣風發。
“其他人,隨本將軍一起,上山!”
說完馳馬上山道,身後董璜緊隨而上,幾名戰將也不甘落後紛紛跟隨。
一時間,千騎影從。
馬蹄聲響,震破夜空。
……
另一麵,山路之上。
小孩子新鮮勁兒來的快,去的也快。剛開始還興致勃勃的劉協已經度過了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撒尿的階段,在馬背顛簸的助眠下昏昏欲睡。
劉辯卻是很頭疼,心中不住感歎原本時間線的修正能力。
“陛下萬金之軀,身負江山社稷,怎麽如此……如此……”
老尚書氣的胡須飄揚,卻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合適的話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
畢竟麵前這位是當今的大漢皇帝,而自己隻是一個不受他老子重用的落魄小臣。
劉辯知道老尚書心情很複雜,他也沒好到哪去。
本來想著自己一行輕車簡從避人耳目,一路出了穀門就直接奔山上去,悄沒聲息的就把事兒辦好也就完了。
誰承想,隊伍剛一出宮門,就迎頭撞上了帶著十數人騎馬趕來的盧植!
這下事情就難辦了,劉辯也覺得有點棘手,索性吩咐手下叫盧植“過來敘話”,然後冷不丁的發動,裹挾那十幾人在隊伍裏,一路跑出了洛陽城。
剛剛隊伍一陣狂奔,現在上了山道,盧植終於發難了。
這才有了剛剛一番話。
劉辯看看一臉戒備瞪著老尚書的黑虎,轉回頭苦笑道:
“尚書大人不必如此,且放寬心。我們此行終點再有一刻便到,隨朕一行,自有分曉。”
說完,劉辯從胯下馬匹的背囊裏取出一張紙卷,塞進了盧植手中。
老尚書疑惑看了他一眼,又回頭怒瞪趙黑虎,這才抖開那紙卷,借著火把看了。
“嘶——”
不看還好,一看之下,盧植倒吸一口涼氣。
那張紙上所繪竟是一幅畫卷,其上山川河流細致入微,筆跡甚工。雖無山水之意,地理風貌卻分毫畢現。
不對,這根本不是山水畫,而是一張行軍圖!
以盧植對行軍地理的了解,隻看上一眼就能大致確認隊伍此時所在方位,甚至能推算出距離目的地大致的行軍時間。
確如皇帝所說那樣,不足一刻鍾即可到達。
隻是……
看著那完美畫卷上用朱筆勾勒出的兩個箭頭和一個紅叉叉,盧植太陽穴上青筋就突突直跳。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老尚書就要發飆,結果身後一匹駿馬飛馳而來,很快就到了隊伍前方。
“報,陛下!後方捉到一個探子,從人盡皆落網,為首的已被我提來。”
“哦?”
劉辯看看那一手提著兩柄長槍、一手提著個大活人的年輕將軍,讚許點頭,隨後目光便落在那“探子首領”的臉上。
“陛下,陛下!誤會!下官不是探子,下官乃是中部掾閔貢……”
剛剛見到眼前人馬上來就動手,他自然也是縱馬回擊,卻不想隻兩個回合,就被對方奪了手中兵器,人也被提下馬來。
閔貢還以為自己遇上亂軍,或是難以幸免,這一路都在想著怎麽脫身。
如今聽說眼前這位就是自己來尋找的皇帝陛下,立刻見到了希望,連連大聲呼救。
這時間線就像個頑固的老頭兒。
劉辯頭疼,甚至不想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