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是除了乾清殿外,趙恒最喜歡的居所。
但今日,養心殿中卻聚集了楚國一應重臣。
“眾卿——”
趙恒握著手中那張奏報,強行壓製著胸中的怒火,一個字一個字的從牙縫中擠了出來。
“軍情司急報,苗疆曲利叛亂,綏臨城丟了,守將陳讚身亡!”
此言一出,眾臣嘩然。
雖然從前來傳旨的小黃門口中得知了陛下急召,是因為有重要軍情相商,但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如此嚴重。
“陛下,軍情司所奏是否為真?”
兵部尚書韓複麵色嚴肅,拱手問道。
趙恒擺擺手,嗓音略帶疲憊。
“軍情司所奏,用的是赤色密信……估計過不了兩天,兵部那邊也會得到消息。”
他怎麽也沒想到,原本以為最穩妥最不可能出事的綏臨城,竟然被叛軍用計給攻下了。
三日前,苗疆商人蔣方順用酒將綏臨城一應高層盡數灌醉,隨即殺死數十名城門守衛,打開城門,放叛軍入城,以致於一夜之間,綏臨城易手。
守將陳讚被俘之後,誓不從賊,被叛軍亂刀砍殺,屍首吊於城門上示眾。
趙恒記得極為清楚,陳讚乃是鎮南將軍曲振大力舉薦的將領,稱其是軍中少有的將才,自己也曾將他召入宮中奏對,對他極為滿意,卻不料今日痛失一臂!
韓複聞言,瞳孔微縮。
這下,事情麻煩了。
軍情司一應情報,以赤色最為緊急,有著“軍情如火”之意。
“眾卿商議一下,此次苗疆叛亂,朝廷當如何應對。”趙恒說著,示意侍立在一旁的張楚將大楚西南輿圖掛於屏風上,供一應重臣觀摩定策。
作為名義上掌管全國兵馬的太尉左世昌聞言,起身向趙恒拱了拱手,隨即快步來到輿圖前,凝神細看。
張楚舉著燭台,立於左太尉身旁。
燭光將輿圖照得明亮,更映出左太尉那嚴肅的表情。
看了半盞茶時間,左太尉沉聲道:
“陛下,軍情如火,萬萬不能耽擱半分。以老臣之見,當速速發兵,鎮壓叛亂。若拖延日久,不僅曲鎮南孤木難支,就連嘉寧江以南也有傾覆之險!”
兵部尚書韓複也道:
“老太尉所言甚是,綏臨城乃通向安南府的必經之路。如果叛軍在綏臨城站穩腳跟,再控製住登龍關,那麽安南府將孤懸在外,駐守安南府的曲鎮南更是孤掌難鳴。
如果緬國此時發難,那麽曲鎮南危矣。
不但如此,綏臨城以北少山地,多丘陵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叛軍占據綏臨城,嘉寧江南岸四府門戶大開。
若應對不當,將真如老太尉所言!
臣懇請陛下,速速發兵平叛!”
趙恒揉了揉眉心,不耐煩道:
“不用眾卿說,朕也知道情勢危急。但朕想知道的是,從何處調兵,遣何人為將?”
韓複手指向輿圖一處,朗聲道:
“叛軍拿下綏臨城後,下一步,必然是全取嘉興府,擴充兵力。臣請陛下立即增兵寧桐城。隻要守住府城,叛軍之勢就會受到重挫!隻要能拖住叛軍十餘日時間,朝廷大軍就能順利渡江,將這些叛軍雷霆掃穴,盡數剪除。”
“陛下,韓尚書之策乃上上策,老臣附議!”
左太尉的聲音在養心殿中回響。
見軍方一二號人物達成一致,趙恒也不再多言,點頭道:“那麽,誰人前去寧桐抵禦叛軍?”
此言一出,養心殿中一片沉默。
看著一眾大臣,趙恒心中愈加煩悶。
重文抑武之策,是神宗朝定下的國策,卻不料使得文臣做大,武將難出頭,以致於到了如今危局,竟然找不到合適的將領領軍平叛。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沉默了片刻後,戶部尚書杜明沉吟道:“陛下,臣有一人舉薦,可領兵據敵。”
“講!”
“陛下,”杜明拱手道,“此人乃是寧源府宜宣縣知縣方哲,其人熟知兵事,親善百姓。在宜宣任知縣三年,地方百姓交口稱讚,周邊盜賊水寇絕跡,乃是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
趙恒想了想,點頭道:
“既如此,就依杜卿所言。”
當即,趙恒下詔,調方哲前去守寧桐,並從嘉寧江北岸諸府抽調三千士卒,前往寧桐。
“陛下聖明。”
見趙恒準自己所奏,杜明心中歡喜,開口道。
卻不料此時,一名小黃門匆匆進了養心殿,張楚在殿門處攔下,接過他手中奏報,快步來到趙恒身旁。
“陛下,軍情司苗疆急報!”
趙恒麵色微變,伸手接過,打開一看,長歎一聲道:
“眾卿,登龍關,丟了!”
“這麽快?”
眾人聞言,不由得心中一驚。
“陛下,不能再拖了!”左太尉肅容道,“朝廷必須在叛軍坐大之前,派兵平叛!”
“老太尉,朕問你,這平叛兵馬從何處調集,領軍之人又是誰?”
趙恒皺眉問道。
“領軍之將自由陛下聖裁。但調集兵馬非一日之功,老臣之意,是從京營中調撥一部分兵馬,沿途匯集諸府部分兵馬,共同平叛。此事不能拖延太久,否則緬國聞訊出兵,曲鎮南後方不穩,怎能安心禦敵?再加上單憑安南一府,根本無法供應曲鎮南麾下兵馬一應糧草。”
左太尉沉聲道。
“好,就依太尉之言!韓卿,你和兵部人等這三日內列出一個名單,看何處兵馬可以調集。杜卿,戶部盡快準備好出征所需的一應物資糧草。”
趙恒也是果決之人,當即下令道。
韓複和杜明躬身領旨。
“至於領兵之人,依朕之意,不如將關卿調來如何?”
趙恒此言一出,無論是太尉左世昌,還是兵部尚書韓複,紛紛臉色大變。
“陛下,萬萬不可!關將軍乃大楚一柱,萬萬不可輕動,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若齊國借此機會渡江南下,那就麻煩大了!”
見兩人不讚同此舉,趙恒隻得罷了此念。
隻是何人領兵平叛,需要他這幾日內盡快拿出個主意來。
等到眾臣離開,趙恒背著手,看著掛在屏風上的西南輿圖,一時間思緒如麻,心神不定。
百三十年神宗朝時,平西、定遠兩府越族叛亂,直接引來滇國大軍寇邊,使得這兩府皆淪喪敵手。這件事,成了神宗至死不忘的一件憾事。
如果西南五府在朕在位時丟掉,那等朕殯天之後,恐怕無顏去見列祖列宗啊!
但今日,養心殿中卻聚集了楚國一應重臣。
“眾卿——”
趙恒握著手中那張奏報,強行壓製著胸中的怒火,一個字一個字的從牙縫中擠了出來。
“軍情司急報,苗疆曲利叛亂,綏臨城丟了,守將陳讚身亡!”
此言一出,眾臣嘩然。
雖然從前來傳旨的小黃門口中得知了陛下急召,是因為有重要軍情相商,但誰也沒料到,事情竟然如此嚴重。
“陛下,軍情司所奏是否為真?”
兵部尚書韓複麵色嚴肅,拱手問道。
趙恒擺擺手,嗓音略帶疲憊。
“軍情司所奏,用的是赤色密信……估計過不了兩天,兵部那邊也會得到消息。”
他怎麽也沒想到,原本以為最穩妥最不可能出事的綏臨城,竟然被叛軍用計給攻下了。
三日前,苗疆商人蔣方順用酒將綏臨城一應高層盡數灌醉,隨即殺死數十名城門守衛,打開城門,放叛軍入城,以致於一夜之間,綏臨城易手。
守將陳讚被俘之後,誓不從賊,被叛軍亂刀砍殺,屍首吊於城門上示眾。
趙恒記得極為清楚,陳讚乃是鎮南將軍曲振大力舉薦的將領,稱其是軍中少有的將才,自己也曾將他召入宮中奏對,對他極為滿意,卻不料今日痛失一臂!
韓複聞言,瞳孔微縮。
這下,事情麻煩了。
軍情司一應情報,以赤色最為緊急,有著“軍情如火”之意。
“眾卿商議一下,此次苗疆叛亂,朝廷當如何應對。”趙恒說著,示意侍立在一旁的張楚將大楚西南輿圖掛於屏風上,供一應重臣觀摩定策。
作為名義上掌管全國兵馬的太尉左世昌聞言,起身向趙恒拱了拱手,隨即快步來到輿圖前,凝神細看。
張楚舉著燭台,立於左太尉身旁。
燭光將輿圖照得明亮,更映出左太尉那嚴肅的表情。
看了半盞茶時間,左太尉沉聲道:
“陛下,軍情如火,萬萬不能耽擱半分。以老臣之見,當速速發兵,鎮壓叛亂。若拖延日久,不僅曲鎮南孤木難支,就連嘉寧江以南也有傾覆之險!”
兵部尚書韓複也道:
“老太尉所言甚是,綏臨城乃通向安南府的必經之路。如果叛軍在綏臨城站穩腳跟,再控製住登龍關,那麽安南府將孤懸在外,駐守安南府的曲鎮南更是孤掌難鳴。
如果緬國此時發難,那麽曲鎮南危矣。
不但如此,綏臨城以北少山地,多丘陵平原,幾乎無險可守。叛軍占據綏臨城,嘉寧江南岸四府門戶大開。
若應對不當,將真如老太尉所言!
臣懇請陛下,速速發兵平叛!”
趙恒揉了揉眉心,不耐煩道:
“不用眾卿說,朕也知道情勢危急。但朕想知道的是,從何處調兵,遣何人為將?”
韓複手指向輿圖一處,朗聲道:
“叛軍拿下綏臨城後,下一步,必然是全取嘉興府,擴充兵力。臣請陛下立即增兵寧桐城。隻要守住府城,叛軍之勢就會受到重挫!隻要能拖住叛軍十餘日時間,朝廷大軍就能順利渡江,將這些叛軍雷霆掃穴,盡數剪除。”
“陛下,韓尚書之策乃上上策,老臣附議!”
左太尉的聲音在養心殿中回響。
見軍方一二號人物達成一致,趙恒也不再多言,點頭道:“那麽,誰人前去寧桐抵禦叛軍?”
此言一出,養心殿中一片沉默。
看著一眾大臣,趙恒心中愈加煩悶。
重文抑武之策,是神宗朝定下的國策,卻不料使得文臣做大,武將難出頭,以致於到了如今危局,竟然找不到合適的將領領軍平叛。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沉默了片刻後,戶部尚書杜明沉吟道:“陛下,臣有一人舉薦,可領兵據敵。”
“講!”
“陛下,”杜明拱手道,“此人乃是寧源府宜宣縣知縣方哲,其人熟知兵事,親善百姓。在宜宣任知縣三年,地方百姓交口稱讚,周邊盜賊水寇絕跡,乃是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
趙恒想了想,點頭道:
“既如此,就依杜卿所言。”
當即,趙恒下詔,調方哲前去守寧桐,並從嘉寧江北岸諸府抽調三千士卒,前往寧桐。
“陛下聖明。”
見趙恒準自己所奏,杜明心中歡喜,開口道。
卻不料此時,一名小黃門匆匆進了養心殿,張楚在殿門處攔下,接過他手中奏報,快步來到趙恒身旁。
“陛下,軍情司苗疆急報!”
趙恒麵色微變,伸手接過,打開一看,長歎一聲道:
“眾卿,登龍關,丟了!”
“這麽快?”
眾人聞言,不由得心中一驚。
“陛下,不能再拖了!”左太尉肅容道,“朝廷必須在叛軍坐大之前,派兵平叛!”
“老太尉,朕問你,這平叛兵馬從何處調集,領軍之人又是誰?”
趙恒皺眉問道。
“領軍之將自由陛下聖裁。但調集兵馬非一日之功,老臣之意,是從京營中調撥一部分兵馬,沿途匯集諸府部分兵馬,共同平叛。此事不能拖延太久,否則緬國聞訊出兵,曲鎮南後方不穩,怎能安心禦敵?再加上單憑安南一府,根本無法供應曲鎮南麾下兵馬一應糧草。”
左太尉沉聲道。
“好,就依太尉之言!韓卿,你和兵部人等這三日內列出一個名單,看何處兵馬可以調集。杜卿,戶部盡快準備好出征所需的一應物資糧草。”
趙恒也是果決之人,當即下令道。
韓複和杜明躬身領旨。
“至於領兵之人,依朕之意,不如將關卿調來如何?”
趙恒此言一出,無論是太尉左世昌,還是兵部尚書韓複,紛紛臉色大變。
“陛下,萬萬不可!關將軍乃大楚一柱,萬萬不可輕動,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若齊國借此機會渡江南下,那就麻煩大了!”
見兩人不讚同此舉,趙恒隻得罷了此念。
隻是何人領兵平叛,需要他這幾日內盡快拿出個主意來。
等到眾臣離開,趙恒背著手,看著掛在屏風上的西南輿圖,一時間思緒如麻,心神不定。
百三十年神宗朝時,平西、定遠兩府越族叛亂,直接引來滇國大軍寇邊,使得這兩府皆淪喪敵手。這件事,成了神宗至死不忘的一件憾事。
如果西南五府在朕在位時丟掉,那等朕殯天之後,恐怕無顏去見列祖列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