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臨危救子出城去路遇饑漢解危難


    汪拱離開皇宮後徑直回了家。他歇息了片刻,換了件貼身的常服,趕到了後院的一間密室。原來汪拱早已命手下將蕎嬤偷偷帶回了宅子,將她關押在此。


    汪拱見了蕎嬤,厲聲恐嚇了幾句;可是蕎嬤仍不肯屈從。


    汪拱一時心旌搖曳按捺不住,淫笑了兩聲撲了上去,企圖強行與她發生關係。蕎嬤奮力反抗,咬傷了汪拱的手臂。


    汪拱登時惱羞成怒,要過了家丁的刀,欲殺之,卻被趕來的丘管家勸止住了。


    汪拱心有不悅,道:“你來的可真是時候哪。”


    丘管家說,他剛剛去過荊王府,荊王說他初回京城,手頭尚有許多政務亟需處理,一時不能前來赴會。


    “那就再等等吧,”汪拱有些失望,指了指蕎嬤,“這個死硬貨,得狠狠收拾一下!”


    “大人息怒,”丘管家有些為難,“此女新到,且是戴罪之身,一旦傳了出去,怕是不好應付。上一次那個被打傷的歌女,就引得京兆府的衙役找上了門……”


    汪拱聽了很是不耐煩,打斷了他的話,道:“那就將她押到桃穀山莊去,先好好反省一下……”


    “是,大人,奴才這就去辦”丘管家答道。


    隨後,丘管家命人將蕎嬤捆縛住了,又用絲由堵塞住嘴巴。當晚便將她偷偷押送到了長安城外,藏在了汪拱的私人莊園——桃穀山莊。


    那莊園裏一個管事的老歌姬接報後,身著妖豔,帶著兩個凶神惡煞一般的院丁來見蕎嬤,威逼她早些順從了汪拱。


    蕎嬤聽了許久仍低頭不語。


    “想裝聾作啞?”那老歌姬抬手狠狠扇了蕎嬤一巴掌,“進了此莊,可就由不得你了。”


    一邊的院丁跟著喝道:“再不聽話,明晚就把你扔進桃河喂了魚蝦。”


    那歌姬又道:“要死要活,你看著辦吧。”


    蕎嬤尋思了片刻,想著當下還是活命要緊,於是裝作惶恐樣,怯聲道:“小女答應了。”


    老歌姬聽了麵露喜色,隨即吩咐院丁將她帶到了醉香樓,好好梳洗打扮一番。


    汪拱因心裏惦記著蕎嬤,一夜也沒有睡好。


    次日上午,他無心去工部處理政事,乘坐著軟轎,一溜煙趕到了桃穀山莊。


    汪拱興致勃勃的進了山莊,欲見蕎嬤。不料那管事的老歌姬說,蕎嬤昨晚趁著試穿新衣時偷偷跳河逃走了。


    汪拱聽了頓時暴跳如雷,喝道:“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三日之內務必找到她!”


    老歌姬聽後諾了聲,趕忙帶著幾個仆人出了莊園,四下裏尋找開來。


    長安城正南二十裏地,坐落著一座氣勢恢宏的道觀——金仙觀。


    觀內的主人——平鈺公主像往常一樣,早早起了床,在院內巡視了一番,看過眾道姑們練劍。爾後,她來到了齋室,端坐在道教老子畫像前,焚香禱告著。


    侍女寧芯走了進來,告訴她石崢在押送途中已撞石自盡了。


    平鈺聽後不由得顫抖了下,迷縫著雙眼,道:“他去了;福生無量天尊……”


    “此乃上天報應,也省得您動手了!”


    “嗯,天降其罪哪。”


    寧芯又說,後日皇宮舉辦雞王爭霸賽,賈升邀她前去。


    平鈺聽了擺弄了下手指,淡然一笑,道:“那是他們為了取悅皇兄,我就不去湊那份熱鬧了。”


    “殿下,聽說皇上也會親臨,您……”寧芯麵露難色。


    “那就帶西西去吧,好歹應一下場子。”


    “是。”寧芯輕諾道。


    平鈺突然記起了什麽,一揚頭,問:“那個李雲翰呢,可有他的消息?”


    “這,有人曾在石崢府前見過他;不過,現在石府已被查沒,早就人去屋空了。”


    平鈺輕歎一聲,微微點了下頭。


    蕭良媛出家到了罔極寺,她心裏擔憂著父親的安危,一夜也未曾睡好。


    次日,她起床後,獨坐在屋內,心情十分沮喪。


    這時竹影法師帶著小尼碟兒輕輕走進了屋子,看了眼案幾上的碗碟,道:“清彗法師,為何不用餐呢?”


    “貧尼不餓。”蕭良媛回道。


    “怎會呢。”竹影法師淡然一笑,“法師怕是心事太重了吧。”


    蕭良媛輕歎了聲,道:“初入寺內,一時難以割舍紅塵,牽掛未免是多了些。”


    “讓碟兒留下來,陪您多說說話吧。”竹影法師指了下小尼碟兒。


    “好吧。”


    “法師保重,若有什麽不適,但請吩咐她便是。”竹影法師說畢出了屋子。


    蕭良媛的憂恐不幸變成了現實。


    其父蕭鬱入獄後,遭受了仝立等人的嚴刑逼供,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蕭鬱雖受了重刑,卻仍拒不招認太子和案件有任何牽連。


    仝立又急又怒,揮拳猛擊蕭鬱,將他打倒在地。


    過了半晌見蕭鬱仍沒動身子,仝立上前細看,發現他已沒了氣息,頓時十分惶恐,道:“死了。”


    季溫聞聽後,急忙趕到了獄內,對著仝立隨手就是一巴掌,罵道:“娘的,你敢壞了老子的大事!”


    仝立哆嗦了下,道:“大人恕罪,不想這老頭也太不經打了,小人隻是一拳……”


    季溫肅然道:“蠢貨,他還沒招供呢!”


    仝立撲通跪下了,央求道:“大人,小人有罪,請饒小人一命!”


    “哼,此番且饒你一回,”季溫跺了他一腳,“以後有人問起,就說蕭鬱為保其逆黨同夥,咬舌自盡了。”


    仝立一邊磕頭,一邊回道:“是,大人。”


    少陽宮內,一間幽暗的密室,太子正在聽取岑燊的密報。當他得知蕭鬱因受刑過重不幸慘死於獄中,不由得大驚失色:“他死了……”


    “是的,前日死的,已葬於城東亂墳崗。”岑燊回道。


    “唉,走了,又走了一個。”太子踱了幾步,喃喃自語著。


    “殿下,這是蕭大人生前寫的訴狀,”岑燊取出了一張紙來,“第五祺命我轉交的。”


    太子接過後仔細看了一遍,有些不知所措,道:“他想告發汪捍?”


    “嗯;此次蕭大人出事皆因汪捍出賣,想必是蕭大人為了報複他,故而將他列為同夥。”


    “唉,人都死了,如何反告!”太子搖了下頭,“算了,可別再起什麽事端了。”


    太子說著將那張訴狀拿到了燭台前,打算燒了它。岑燊眼尖手快趕忙上前一把搶下了,道:“殿下,不能燒!”


    “不過一張費紙,留它何用!”太子雙眉緊皺。


    “此狀乃蕭大人生前唯一所留之證物,興許日後會派得上用場。”


    “唉,若真是那樣就好了。”太子無奈的擺了下手。


    岑燊剛剛收好了訴狀,太子的長子李聿進了屋子,說是朝廷剛剛接到捷報,河西節度使戈長風與歸德將軍阿思諾大勝吐蕃,攻克了黑石城,不日將要凱旋回京。


    太子聽了不禁眼前一亮,道:“阿思諾大勝歸來,這下本宮放心了。”


    “數月以來殿下連遭不幸,又平添了許多白發,”付果笑吟吟的,“殿下苦悶久矣,何不趁此宜人春景外出遊玩,也好放鬆一下……”


    “本宮哪有這般心情?”太子苦笑了下,忽又記起了什麽,麵色凝重道,“對了,小果子,你派人通知蕭良媛一聲,就說蕭大人死了,叫她後日去墳上祭拜。”


    “是,殿下,奴才這就去。”付果答道。


    李雲翰和少淩帶著石楠出了折柳客棧,欲趕往城外。


    但見沿街邊粉牆上,張貼著緝拿石楠的告示,一群路人在圍觀議論著。


    李雲翰等人走了一陣,見街頭差役比往常陡然增多了,心裏不由得一陣緊張。


    這時仝立帶著一隊差役恰好路過,見李雲翰三人行跡慌張,於是追了上來,打算盤問一番。


    李雲翰、少淩見勢不妙,趕忙帶著石楠走開了,拐進了一條小巷子裏。


    李雲翰等人連著轉了幾個巷道,仍是擺脫不了那幾個差役,心裏十分焦急。


    忽見巷口走過來一群羊,李雲翰頓時心生一計,命少淩帶小楠先走,他來引開追兵。


    杜少淩道:“兄長小心。往東半裏地就是惠王府,我在那兒等你。”


    見杜少淩帶著石楠走遠了,李雲翰驅趕羊群向巷道裏衝去,仝立和兩個差役來不及躲閃,險些被撞翻在地。


    等羊群跑過後,仝立起身再看時,李雲翰早已不見了蹤影。


    李雲翰到了惠王府前,和少淩、石楠會麵後,正在猶豫往何處去時,忽見王詰打馬路過,不禁喜出望外。原來王詰去石府找李雲翰,不料石崢遇害,大門緊鎖。


    此刻當他聽說追兵將至、欲抓小楠,於是帶著李雲翰等人欲進惠王府避難。


    剛到了府門前,卻被惠王府的姬管家攔住了:“王公子,今日來的可真夠早的。”


    王詰說昨日已和郡主約好了,來赴宴奏樂的。


    “是嗎?”姬管家打量了下李雲翰、杜少淩,見他們行色慌亂,不禁皺緊了眉,“他倆可不能進。上次私闖王府,弄得我好沒麵子。”


    “他倆是我叫來的幫手,一個司鼓、一個司琴,不去怎成!”王詰說著摸出了塊碎銀塞了過去,“都是自家人,您行行方便吧。”


    姬管家掂量了銀子:“這,我怎麽不知呢?”


    “一回生、二回熟唄。下次少不了孝敬您的。”


    “公子有心就好,”姬管家嗬嗬一笑,“那就請進唄。”


    “多謝了。”王詰看了眼身後的追兵,對著姬管家道,“還有那幾個差役,就交給您了。”


    姬管家一愣:“哦?”


    “別多問了,打發走那幾隻狗,我另有重謝。”


    “好,公子放心,此事就交給姬某了。”姬管家答應了。


    王詰帶著李雲翰等人進了府內,直奔向後院。


    隻見惠王正在察看瓊樹長勢,一邊與侍女調笑著。


    “今歲仙瓊又要開花了,“惠王神色凝重,“此花一開香滿長安哪。”


    惠王隨之叮嚀一邊的家丁,吩咐他們小心看管好瓊樹。


    王詰靜觀了一陣,帶著李、杜二人悄悄繞過了惠王,到了瓊香亭下。


    待雲翰剛一落座,王詰便問發生了何事?


    李雲翰說石崢遭奸人陷害,將其幼子小楠托付於他。為救小楠出逃,故而被人追殺。


    杜少淩說,石大人身死家沒,家人流放嶺南,可真是慘哪。


    李雲翰望了眼身邊呆立的石楠,憤然道:“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


    王詰唉歎一聲,勸道:“且忍下這口氣,目下還是救小楠要緊。”


    李雲翰點了下頭,“嗯”了聲。


    接下來,三人又閑聊了一陣,王詰問道:“聽李兄之意,這一次是不打算走了?”


    “是的,此番進京,本想解開我的身世之謎,”李雲翰看了眼小楠,“孰料天降其禍、諸事不順哪!”


    王詰道:“記得賞遊梁園時,你曾說自己皇室之後……”


    “嗯。唐初多難,祖上流落於西域,隱姓埋名多年;自神龍年初,一家人才輾轉千裏潛還蜀地,苟且度日低調行事……我想弄清這個秘密。”李雲翰回道。


    “我明白了,原來兄長此番進京是想認祖歸宗,”王詰輕歎了下,“不過據我所知,數年前聖上曾詔告天下,準許李暠的子孫隸入宗正寺,編入皇籍,你為何沒去官府登記入冊呢?”


    李雲翰沉思了下,道:“這個,皆因稟承家父之意……如若貿然行事,恐釀大錯。”


    “哦?”


    “還是不要聲張的好。待到此中隱秘一一破解,那時方可大白於天下。”李雲翰摸了下玉佩,“此佩便可為證。”


    杜少淩不以為然,道:“不就一隻老玉嘛,京城多的是。”


    “沒錯。”王詰微微一笑,道,“僅憑一隻玉佩實在難以查證。”


    此刻,李嫿正在寢室裏焦急地等候王詰。她一邊踱步,一邊不時望一眼窗外。


    女仆巧珠進了屋子,說王詰早到了,正在瓊香亭下和兩個朋友聊天呢。


    李嫿怨道:“聊什麽天呢,也不來見我!”


    “不急,離宴會還有一個多時辰呢。”


    “死丫頭,可真煩!”李嫿臉一紅,“他就不能多陪我說說話兒?”


    “奴婢多嘴了。”巧珠朝她扮了個鬼臉,“小姐稍等,奴婢這就去請他。”


    “不必了。”李嫿冷冷道,“我去見他。”


    李嫿說著緩步出了屋子。


    惠王在瓊花旁察看了一陣,忽接仆人來報,說是赴宴的幾位重要賓客到了,請他前去作陪。


    惠王聽了急忙趕往客廳,走了十多步,一抬頭見王詰與兩個陌生男子在亭下說話,不禁眉頭一皺,走上前問:“這兩位是何人?”


    王詰趕忙起身拱手行禮,道:“回王爺,今日演奏在下擔心人手不夠,臨時帶了兩位樂友相助。”


    “樂友,”惠王愣了下,“都會些什麽樂器?”


    “一個司鼓、一個司琴。”


    惠王思忖了片刻,又仔細打量了下石楠,道:“那,他呢?”


    王詰一時語塞:“這……”


    “回王爺,他是在下犬子;”李雲翰對著惠王欠身行禮,“犬子自幼喜好樂舞,恰逢王府演奏,想帶他來開開眼界、長點見識。


    惠王噢了聲,雖有些懷疑,但一時也問不出什麽。


    這時,李嫿趕到了,道:“父王,客人們都到齊了,就等著您呢。”


    “好,爹這就去。”惠王說罷轉身離開了。


    李嫿走到了王詰身邊,怨道:“公子到了為何也不打聲招呼?”


    “郡主抱歉,”王詰指了下李、杜二人,“故友重逢,多說了幾句,還請見諒。”


    李嫿瞅了眼李、杜二人,十分不樂,哼了聲,道:“又是你們。”


    李雲翰、杜少淩拱手行禮,道:“在下李雲翰(杜少淩)拜見郡主。”


    話音未落,石楠大聲咳喘了起來,李嫿頓生疑問:“哪來的小孩?”


    李雲翰上前,微笑道:“回郡主,是在下幼子。”


    李嫿“嗯”了聲,道:“此童麵色潮紅、無精打采,莫非身子有恙?”


    “臉色發紅?”李雲翰故作驚訝,對著石楠道,“喲,怎麽又犯病了!”


    李雲翰轉過身子對著李嫿,道:“在下這就將他送回家。”


    “家在哪兒?”


    “城東榴花鎮。”


    “治病事大。”王詰登時心生一計,對著李嫿道,“為不耽誤病情,請借王府馬車一用。”


    “好吧。”李嫿看了眼天色,“記著,要早去早回,別誤了宴會。”


    “是,郡主。”


    李嫿接著又命巧珠去找姬管家,就說王詰有急事,叫他安排輛車去。


    巧珠輕諾了聲走開了。


    “多謝郡主相助,在下這就告辭了。”李雲翰說罷,便和王詰、少淩、石楠匆匆離開了。


    王詰騎著馬,李雲翰扮成惠王府的仆人模樣駕著馬車,一路順暢很快便到了延興門前。


    城門前站立著一夥兵丁,在盤查出城的人員。緊靠大門裏側,仝立帶著兩個衙役,不時巡視、張望著過往人群。


    馬車剛行到了門前,被兩個兵丁攔住了欲行檢查。


    李雲翰揮了下馬鞭,大聲喝道:“沒長眼嗎,惠王府的車你也敢攔!”


    兵丁愣了下,道:“我等奉命查找欽犯,還請配合。”


    “什麽欽犯不欽犯,裏頭坐的可是郡主。”


    一個小頭目大步走上前來,道:“在下例行公事,不可不查。”


    “看見腰牌了嗎?”李雲翰拿出王府的腰牌晃了下,“哼,要是誤了郡主的大事,看你有幾個腦袋!”


    那小頭目哆嗦了下,道:“這——”


    王詰上前塞了塊碎銀給他,低聲道:“這位軍爺,郡主脾氣不好,請行個便吧。”


    小頭目掂量了下銀子,道:“不查也成,就請郡主搭個聲吧。”


    王詰敲了下車窗,輕聲喚道:“郡主——”


    車內傳出了一聲女子的腔調:“王公子,別羅嗦了,還不快走!”


    那小頭目聽後這才放下了心,揮手讓車馬通過。孰不知那一聲正是杜少淩發出的。


    出了京城不遠,到了一處三岔路口,王詰下了馬,和李雲翰、少淩、石楠三人告別,道:“此去東南三十裏地,便是榴花鎮。你們快走吧。”


    “那你呢?”


    “放心好了,”王詰神色悠然,“為不惹人生疑,我驅車繞道從北城門而歸。”


    李雲翰道:“好,咱們後會有期。”


    李雲翰等人往南走了約莫兩三裏地,到了災民的聚集區。但見數百個災民聚集在路邊,個個麵黃肌瘦、衣不蔽體,光景十分淒慘。


    一個年輕的災民抱怨道:“每天就兩個黑窩窩頭,哪能填飽肚子。”


    一個老者無精打采的說,你還想填飽肚子,能活下去就不錯了。


    又一個黑瘦的災民喘著粗氣,道:“唉,這些天又是發燒,又是鬧肚子,看來閻王爺也急著催命呢!”


    一位年輕的女子在災民群裏四處觀望著。她叫眉黛,鼻子尖挺,嘴唇稍薄,眉間點了顆米粒般大小的黑痣,撲閃著一對亮眸,頗有幾分狐媚之色。原來她本是漁陽城西的一位奚族莊戶的女子,為了尋找失散的父母,一路輾轉趕到了京城。


    她在人群裏尋訪了許久,仍沒打聽到父母的下落,不禁有些懊喪。她歎息了一聲,匆匆穿過人群,打算回城。


    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夥子在悄悄尾隨在她身後。原來此人名叫孔燭,是從漁陽雄武城偷逃而出的奚族民工。


    到了河邊一處柳蔭下,眉黛感覺有些累了,隨手將包裹放在了石塊上,坐下來歇息。


    這時,孔燭乘她不備,搶過了包裹就跑。


    眉黛急忙去追,無奈卻追趕不上,急得她大聲呼喊了起來:“快,抓賊盜……”


    碰巧回紇公主阿娜爾帶著三個隨從出城踏青,聽到喊聲後不由得勒住了馬韁,遠望了片刻。阿娜爾年約二十出頭,碧眼黃發、相貌端莊,因顴骨微突,顯得臉龐稍有些大。她本是回紇澤勒可汗之幼女,因十分喜好中原文化而滯留在京,暫居於西市口的阿曼貨棧。


    阿娜爾明白了過來,正欲命手下貝孜前去幫忙捉賊,隻見有兩個年輕漢子已聞聲趕了過去,攔住了孔燭,喝令他放下包裹。原來,這兩人正是李雲翰和杜少淩。


    孔燭前後被堵,見兩人一副書生裝束,仍心存僥幸不願丟下包裹。


    杜少淩見勸說無用於是一把抓住了孔燭的手臂,欲奪回包裹,不料被他當胸猛擊了一拳。


    少淩很是生氣欲出手還擊,被李雲翰擋開了。


    李雲翰見孔燭衣衫襤褸、麵色發黑,問道:“看你眉清目秀的,為何要偷人?”


    孔燭眼一翻,道:“餓了。”


    “你是災民?”


    “嗯。”


    “不是有舍飯嗎?”


    “一天就兩個黑窩頭,怎能吃飽!”


    “拿著,去買點吃食,”李雲翰歎了口氣,隨手掏出了一塊碎銀給他,“記著,以後別再偷東西了。”


    孔燭眼裏滴出了淚水,道:“謝先生大恩。”


    另一邊,阿娜爾望了一會李雲翰,叫回了貝孜,帶著眾人打馬離去。


    孔燭喜滋滋的拿起了銀子就走,被少淩喊住了:“喂,真是沒禮貌,還沒說你叫啥呢?”


    “我叫孔——燭。”孔燭回頭道。


    “孔燭,我記住了,”李雲翰淡然一笑,“孔兄弟以後再有什麽難事,到城東折柳客棧找我。”


    “是,先生。”孔燭說完就走開了。


    眉黛上前拿回了包裹,心懷感激,道:“多謝二位義士相助,小女有禮了。”


    “聽你的口音,像是外地人吧。”杜少淩道。


    眉黛點了下頭,道:“嗯,小女眉黛,本是漁陽人氏,半年前為尋找父母,隻身流落到京。”


    李雲翰望了眼黑壓壓的人群,道:“可有什麽線索?”


    眉黛搖頭道:“來過多次了,也沒打探到一點消息。”


    “唉,真是不幸哪——”李雲翰長歎了聲,告別了眉黛,和杜少淩帶著石楠繼續趕路。


    途經亂墳崗時,三人順便前去石崢的墳前燒紙、祭拜。


    “石大人,你且安息吧;清明節我們再來看你。”李雲翰眼含淚花,起身欲帶石楠離開。不料石楠不肯走,說要回去給爹報仇!


    “小小年紀,誌氣可不小哪,”李雲翰輕撫著他,“小楠聽話,目下官府正在四處抓你,還是先找個地方躲起來再說。”


    石楠淚濕雙頰默然不語。


    “石大人不在了,以後我們會照顧你的。”


    “嗯。”石楠有些勉強。


    靜默了一陣,杜少淩對著小楠道:“這樣吧,為了方便,你幹脆認李叔做爹是了。”


    石楠聽了有些為難,搖了下頭:“這——”


    “算了,別難為他了。”李雲翰淡然一笑。


    石楠猶豫了半晌,才道:“李叔,有外人在時,叫你爹;沒外人時,仍叫你叔,好麽?”


    “行。”李雲翰聽了和少淩相視一笑,帶著石楠繼續趕路。


    三人行至桃河邊,見一群村民正在圍觀著什麽,於是擠上前去欲看個究竟。


    隻見岸邊白亮亮的淺沙灘上,躺著一具女屍。那死者衣衫不整,半裸著上身,還有幾處淤青的傷口、疤痕。


    四周的村民在嘰嘰喳喳的議論著。


    一個小夥說:“唉,真是可憐,又淹死了一個!”


    另一個老翁道:“每逢桃河發大水,都會有女子淹死,也太邪乎了!”


    一個中年婦女說,也不知是哪一戶達官貴人家的丫環、侍女,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


    老翁說,兩岸住了數十戶官宦人家,誰知是哪一家的?


    “可不,每次官府派人來查,也沒查著什麽!”小夥子歎息道。


    老翁說,據說此事連陛下都震怒了,把京兆尹都給免了。


    李雲翰聽了一陣,不禁十分好奇,對著那翁拱手道:“這位老伯,剛才你為何說是官宦人家的侍女?”


    “這你就不懂了。”老翁將李雲翰上下打量了一番,“若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她家人早就鬧個底朝天了。可這些漂落的女屍呢,從沒人認領。還有,那死者身上有許多舊傷,不是侍女、丫環又會是誰!”


    李雲翰聽後望著潺潺流去的河水若有所思,眼神有些迷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賦之群英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公子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公子旗並收藏大唐賦之群英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