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中秋之後,京中似乎是一下子步入到了秋日,先是連著數日陰天,接著便開始了連綿的秋雨。
雨絲夾雜著絲絲涼意,灑落在京城之中,將紫禁城裏宮道上的青磚洗的的一塵不染,宮道的盡頭,就是太子謝曜日常理事的文華殿。
文華殿向來是太子的觀政之處,原本儲君之位空懸,皇帝臨時把這裏當成了經筵講學的所在。
不過如今大衍立了太子,謝曜就名正言順的成了這件宮殿的主人。
自從中秋之後,皇帝有意給謝曜鍛煉的機會,通政使司的大部分奏章都是先送到文華殿裏,由謝曜和內閣先行議定,再轉呈皇帝和司禮監批閱。
剛剛過了午後,這個時候正是奏章送過來的時候。
謝曜卻不願意理會那堆成小山的奏章,正心煩意亂的在殿內踱著步。
“章師父,你說,謝晞到底是什麽意思?明明北狄那邊誠意十足,他卻一直出言不遜,父皇可是一直盯著議和的事,他莫不是故意拖著,想看我的笑話不成?”
新晉的文華殿大學士章若穀,正坐在左側的一個圈椅上沉思,臉上不時浮現出一絲笑容。
他是八月十六受封文華殿大學士,名正言順的成了謝曜身邊的近臣。
這文華殿就成了章若穀每日必到之地,平日裏不但要教導謝曜讀書,還要輔佐謝曜日常理事。
聽到謝曜的牢騷,章若穀搖頭說道:“皇上向來深謀遠慮,既然讓敦王參與議和,總有自己的考量。”
“章師父你也知道,這是我做太子之後,父皇交辦的第一件大事,上上下下都在看著,一定要辦的漂漂亮亮才行。”
在謝曜看來,如今大衍國庫空虛,又有內憂外患,當然最緊要的是,這件大事攤在了他的頭上。
因此,議和之事是當今的第一要務。
謝曜本想著盡快和北狄達成合約,沒想到謝晞卻屢次和北狄的副使突魯特鬧起衝突。
數次和談鬧到最後,都是鬧的不歡而散。
想到這裏,謝曜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埋怨道:“這個謝晞,既然已經封了藩,早早就藩才是。章師父,你看是不是給父皇上了奏章,看看父皇的心意?”
章若穀站起了身子,跟在了謝曜的身後,說道:“殿下稍安勿躁,陛下看重敦王,並不是什麽壞事。敦王行事一向顛三倒四,倒是可以替殿下吸引不少是非。”
章若穀頓了一頓,看謝曜一臉的不虞,又道:“殿下若是想讓敦王盡快就藩,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此事萬萬不能由咱們先開這個口。”
“章師父,你的意思是?”
謝曜聽章若穀話裏暗藏了一絲可能,心中一喜,忙回頭看向了章若穀,隻聽章若穀接著說道:“皇子封藩,向來是禮部的職責,殿下何不提點一下錢尚書?”
“你也知道,錢敏中這個人極重私利,我又搶了他議和的差事,說不定對我已經恨上了心,我也沒必要去他那裏討不自在。”
章若穀歎了一口氣,沒有再接話。
謝曜懂得章若穀這一聲歎息的含義,也知道章若穀的建議不錯。
不過他對錢敏中一向都有意見,讓他去提點錢敏中,怎麽想都覺得別扭。
這樣直截了當拒絕了章若穀的提議,謝曜心中有些過意不去,又隨意找了一句話,問道:“錢敏中選妃一事進行的如何?怎麽也沒見他報到我這裏?”
關於這件事,章若穀心知肚明。
雖然謝曜是太子,但內閣裏的幾人並不看好他的前景,加上文官一貫和武官敵對,對靠著威遠侯支持的謝曜,隻是維持著表麵上的敬意。
平日裏除了通政使司的奏章之外,其他的政事,內閣依舊是奏報給了皇帝。
“殿下多慮了,按朝廷一向的規製,選妃一事,自然是報到皇後娘娘那裏。這幾日錢尚書告病,選妃的事宜,都由禮部左侍郎容宗厚兼著,殿下若是想知道,微臣去打聽一下就是。”
選妃是屬於後宮的事,內閣為了避嫌,很少過問相關的細節。
章若穀不過是想當然的一句話,目前主持選妃大局的,並不是皇後,而是後宮裏的唐莊妃。
謝曜每日裏都會到後宮裏給母妃請安,當然知道選妃的細節。也知道經過了幾輪初選,目前已經從一開始的五千多人,篩選後剩下了六十多人。
“這個就不必勞煩章師傅了。”
謝曜本就是隨口一問,當即又回到了原來的話題上,說道:“有謝晞搗亂,議和之事遙遙無期。章師傅,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把謝晞排除出去?”
章若穀麵色凝重,說道:“敦王被陛下委以重任,眼下還動不得。殿下若是對敦王有成見,不妨從他身邊的人做文章。”
“你也是知道我這個四弟,他身邊狐朋狗友不少,父皇可是從不在意,要是拿著這些人作文章,隻怕還是會無功而返。”
謝曜緊皺著眉頭,皇帝一向都對謝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了皇帝的縱容,對於謝晞,謝曜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也想過指示禦史上奏章參奏謝晞,但章若穀的擔心不無道理,若是被皇帝察覺,反倒會弄巧成拙。
“殿下放心,微臣說的這個人,陛下一定會在意。”
章若穀信心滿滿,露出了一個莫測的笑意。
謝曜想了片刻,指了指案上的一摞奏章,問道:“你說的是江南?”
“不錯,殿下以為如何?”
謝曜卻是不太認同,說道:“謝晞的封地在劍南,和江南的洪水可扯不上關係。就算他前些日子去過江南,咱們想從這上麵做文章,父皇也不會相信的。”
“殿下,江南洪水,不過是小事而已,況且有曹琅坐鎮,咱們也做不了什麽手腳。微臣要說的,是關係到大衍氣運的大事!”
聽章若穀說的鄭重,謝曜頓時就生了興趣,隨便找了個椅子坐了下去,問道:“章師父,你且細細說來。”
章若穀麵色凝重,朝門外虛指了一下,說道:“殿下可曾聽說過,東海之上,有一東瀛小國?”
(本章完)
雨絲夾雜著絲絲涼意,灑落在京城之中,將紫禁城裏宮道上的青磚洗的的一塵不染,宮道的盡頭,就是太子謝曜日常理事的文華殿。
文華殿向來是太子的觀政之處,原本儲君之位空懸,皇帝臨時把這裏當成了經筵講學的所在。
不過如今大衍立了太子,謝曜就名正言順的成了這件宮殿的主人。
自從中秋之後,皇帝有意給謝曜鍛煉的機會,通政使司的大部分奏章都是先送到文華殿裏,由謝曜和內閣先行議定,再轉呈皇帝和司禮監批閱。
剛剛過了午後,這個時候正是奏章送過來的時候。
謝曜卻不願意理會那堆成小山的奏章,正心煩意亂的在殿內踱著步。
“章師父,你說,謝晞到底是什麽意思?明明北狄那邊誠意十足,他卻一直出言不遜,父皇可是一直盯著議和的事,他莫不是故意拖著,想看我的笑話不成?”
新晉的文華殿大學士章若穀,正坐在左側的一個圈椅上沉思,臉上不時浮現出一絲笑容。
他是八月十六受封文華殿大學士,名正言順的成了謝曜身邊的近臣。
這文華殿就成了章若穀每日必到之地,平日裏不但要教導謝曜讀書,還要輔佐謝曜日常理事。
聽到謝曜的牢騷,章若穀搖頭說道:“皇上向來深謀遠慮,既然讓敦王參與議和,總有自己的考量。”
“章師父你也知道,這是我做太子之後,父皇交辦的第一件大事,上上下下都在看著,一定要辦的漂漂亮亮才行。”
在謝曜看來,如今大衍國庫空虛,又有內憂外患,當然最緊要的是,這件大事攤在了他的頭上。
因此,議和之事是當今的第一要務。
謝曜本想著盡快和北狄達成合約,沒想到謝晞卻屢次和北狄的副使突魯特鬧起衝突。
數次和談鬧到最後,都是鬧的不歡而散。
想到這裏,謝曜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埋怨道:“這個謝晞,既然已經封了藩,早早就藩才是。章師父,你看是不是給父皇上了奏章,看看父皇的心意?”
章若穀站起了身子,跟在了謝曜的身後,說道:“殿下稍安勿躁,陛下看重敦王,並不是什麽壞事。敦王行事一向顛三倒四,倒是可以替殿下吸引不少是非。”
章若穀頓了一頓,看謝曜一臉的不虞,又道:“殿下若是想讓敦王盡快就藩,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此事萬萬不能由咱們先開這個口。”
“章師父,你的意思是?”
謝曜聽章若穀話裏暗藏了一絲可能,心中一喜,忙回頭看向了章若穀,隻聽章若穀接著說道:“皇子封藩,向來是禮部的職責,殿下何不提點一下錢尚書?”
“你也知道,錢敏中這個人極重私利,我又搶了他議和的差事,說不定對我已經恨上了心,我也沒必要去他那裏討不自在。”
章若穀歎了一口氣,沒有再接話。
謝曜懂得章若穀這一聲歎息的含義,也知道章若穀的建議不錯。
不過他對錢敏中一向都有意見,讓他去提點錢敏中,怎麽想都覺得別扭。
這樣直截了當拒絕了章若穀的提議,謝曜心中有些過意不去,又隨意找了一句話,問道:“錢敏中選妃一事進行的如何?怎麽也沒見他報到我這裏?”
關於這件事,章若穀心知肚明。
雖然謝曜是太子,但內閣裏的幾人並不看好他的前景,加上文官一貫和武官敵對,對靠著威遠侯支持的謝曜,隻是維持著表麵上的敬意。
平日裏除了通政使司的奏章之外,其他的政事,內閣依舊是奏報給了皇帝。
“殿下多慮了,按朝廷一向的規製,選妃一事,自然是報到皇後娘娘那裏。這幾日錢尚書告病,選妃的事宜,都由禮部左侍郎容宗厚兼著,殿下若是想知道,微臣去打聽一下就是。”
選妃是屬於後宮的事,內閣為了避嫌,很少過問相關的細節。
章若穀不過是想當然的一句話,目前主持選妃大局的,並不是皇後,而是後宮裏的唐莊妃。
謝曜每日裏都會到後宮裏給母妃請安,當然知道選妃的細節。也知道經過了幾輪初選,目前已經從一開始的五千多人,篩選後剩下了六十多人。
“這個就不必勞煩章師傅了。”
謝曜本就是隨口一問,當即又回到了原來的話題上,說道:“有謝晞搗亂,議和之事遙遙無期。章師傅,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把謝晞排除出去?”
章若穀麵色凝重,說道:“敦王被陛下委以重任,眼下還動不得。殿下若是對敦王有成見,不妨從他身邊的人做文章。”
“你也是知道我這個四弟,他身邊狐朋狗友不少,父皇可是從不在意,要是拿著這些人作文章,隻怕還是會無功而返。”
謝曜緊皺著眉頭,皇帝一向都對謝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有了皇帝的縱容,對於謝晞,謝曜實在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也想過指示禦史上奏章參奏謝晞,但章若穀的擔心不無道理,若是被皇帝察覺,反倒會弄巧成拙。
“殿下放心,微臣說的這個人,陛下一定會在意。”
章若穀信心滿滿,露出了一個莫測的笑意。
謝曜想了片刻,指了指案上的一摞奏章,問道:“你說的是江南?”
“不錯,殿下以為如何?”
謝曜卻是不太認同,說道:“謝晞的封地在劍南,和江南的洪水可扯不上關係。就算他前些日子去過江南,咱們想從這上麵做文章,父皇也不會相信的。”
“殿下,江南洪水,不過是小事而已,況且有曹琅坐鎮,咱們也做不了什麽手腳。微臣要說的,是關係到大衍氣運的大事!”
聽章若穀說的鄭重,謝曜頓時就生了興趣,隨便找了個椅子坐了下去,問道:“章師父,你且細細說來。”
章若穀麵色凝重,朝門外虛指了一下,說道:“殿下可曾聽說過,東海之上,有一東瀛小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