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曜點頭道:“我倒是看過宮裏的記載,東瀛國在太宗時曾到我大衍進貢,願意為我大衍的附屬國。”
章若穀道:“其國孤懸海島,民生困苦,太宗皇帝不願給大衍平添累贅,便以海路不暢為由給拒絕了。”
謝曜知道章若穀提起海匪定然有其中的深意,當下凝神細聽了起來。
“該國百姓無以生計,遂生出了許多海匪,以劫掠海上的商戶為生。英宗時,因海匪肆虐,朝廷出台了禁海令,停了海上的貿易。”
“這十幾年來,海匪為了生計,一直滋擾江南和淮南沿海一帶。為了震懾海匪,先帝時曾下了一旨嚴令,凡通海匪者,一律殺無赦。”
謝曜還以為章若穀是要給謝晞栽一個私通海匪的罪名,說道:“謝晞可是當朝的皇子,就算他真的私通海匪,說出去,也不會有人信的。”
“敦王殿下自然不會私通海匪,不過有些人就說不一定了。”
章若穀笑道:“比如說,那個慶陽知府畢綏南。微臣聽家人說,他一直都和海匪暗中勾結,如今他就在來京的路上,殿下何不借題發揮,再往他頭上按一個罪名?”
謝曜皺眉道:“一個小小的知府而已,能有多大的牽扯?還能牽扯到謝晞頭上不成?”
章若穀嗬嗬一笑,湊到了謝曜耳邊說道:“殿下可知這畢綏南是何許人?他可是康寧伯林遠誌的嶽父。”
謝曜猛地一個激靈,隨即一臉喜色,看向了章若穀。
章若穀道:“殿下若是認同,微臣這就安排人去寫奏章。”
謝曜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要密!要快!過幾日又該見北狄的三王子了,斷不能再讓謝晞耽誤和談的進度!”
“殿下放心,今日吩咐下去,參奏的奏疏保管明日能送到陛下的麵前。”
有了章若穀的保證,謝曜心下輕鬆不少,忽而又想了起來,新換的通政使可不是自己的人。
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錢敏中必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萬一捅到了皇帝那裏,怕是又要惹的皇帝不快,想到這裏,謝曜不禁有些惴惴不安。
章若穀看穿了謝曜的心事,笑道:“殿下不必憂慮,錢大人跟你的心是一樣的,巴不得看敦王殿下栽跟頭。隻不過他是個謹慎的人,平時不願意去和敦王殿下計較,若是有人肯出頭,他也樂得作壁上觀。”
謝曜鬆了口氣,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說起了其他的政事。
被他們惦記的謝晞,此刻正陪著林紫蘇,守在城南的永寧門外。
今日是畢綏南進京的日子,林家大房的一大家子,由畢氏領著三個子女,穿戴的整整齊齊,守在城南的十裏亭。
這等在長輩麵前獻殷勤的機會,謝晞當然不能放過。
他一大早到了康寧伯府,頂著林遠誌的白眼,得了陪伴在林紫蘇身旁的機會。
今日不是林遠誌休沐的日子,等林遠誌去了衙門之後,謝晞就一直在林紫蘇的身旁轉悠。
有了謝晞隨行,一路上的雜活就由他承包了大半,謝晞倒也是樂得其中。
一行人在十裏亭等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是等到了畢綏南一行。
林紫蘇給畢綏南行禮時,也粗略打量了一下畢綏南的外貌。
隻見這位外祖父年近半百,頭發已有些花白。
個頭並不算太高,一張國字臉上刻著兩道極重的眉毛。
看起來雖然略微有些文雅,但也沒有太多的書生氣,像是地方衛所的武將。
在大衍一朝,官員出行向來是文人坐轎,武人騎馬。畢綏南是進士出身,以往都是乘馬車進京。
不過此行是皇帝親召,又涉及到江南的水情,畢綏南不敢在路上耽擱時辰,隻得騎馬趕來京城。
因連日頂著烈日趕路,畢綏南一張臉曬成了紫紅色。又因一路在馬上顛簸,下馬之後,後背略微有些佝僂。
重新踏入京城的地界,畢綏南百感交集。
上一次畢綏南和畢氏相見,還是在四年前的入京述職。
當時畢氏剛到京城一年,正懷著林紫珠,家裏的林問荊和林紫蘇還都是小童。
好幾年沒有見到女兒,乍然再見時,眼見著畢氏身邊已然兒女繞膝,畢綏南無限感慨。
他和畢氏說了幾句話,注意到那個叫林紫蘇的外孫女正打量著自己,笑著看了過去。
畢綏南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林紫蘇,先是注意到了林紫蘇身旁的謝晞。
謝晞今日的打扮極其普通,為了在長輩麵前顯得莊重,還特意穿了一件藍色的長袍。
不過雖然換過了衣服,他臉上標誌性的笑,卻是教人印象深刻。
畢綏南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謝晞,尤其是那一臉輕浮的笑,總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這時見他和林紫蘇走在一起,畢綏南心中一動,想起方才謝晞隨著林紫蘇叫了自己一聲“外祖父”,問道:“阿雲,這位公子如何稱呼,也是林家的後輩嗎?”
畢綏南的話是和畢氏說的,一雙眼卻一直都在謝晞身上。
畢氏聽父親乍然問起了謝晞,正斟酌著該如何回話,謝晞搶著上前說道:“外祖父,我叫謝晞,您叫我小四兒就行。”
畢綏南見謝晞承認了身份,心道果然如此,作勢就要跪下去。
謝晞搶上前去攙住了他,說道:“都是自家人,外祖父不必如此見外。”
畢綏南聽謝晞如此說,隻得作罷。待謝晞鬆開了他的手臂,退後一步,躬身行禮道:“微臣畢綏南,見過敦王殿下!”
謝晞扶起了畢綏南,笑道:“咱們這裏沒有王爺,隻有小四兒!”
謝晞說著,見畢綏南還要和自己客套,看向了林紫蘇,嬉笑著說道:“蘇蘇,你看外祖父一直都和我見外,不如你叫聲四哥,也好讓外祖父安心。”
林紫蘇臉上一紅,忍不住啐了一口。不過還是極其配合的上前,扶住了畢綏南的另外一隻手臂,笑道:“外祖父,四哥今日過來,就是想給您見個禮兒,不必和他見外。”
(本章完)
章若穀道:“其國孤懸海島,民生困苦,太宗皇帝不願給大衍平添累贅,便以海路不暢為由給拒絕了。”
謝曜知道章若穀提起海匪定然有其中的深意,當下凝神細聽了起來。
“該國百姓無以生計,遂生出了許多海匪,以劫掠海上的商戶為生。英宗時,因海匪肆虐,朝廷出台了禁海令,停了海上的貿易。”
“這十幾年來,海匪為了生計,一直滋擾江南和淮南沿海一帶。為了震懾海匪,先帝時曾下了一旨嚴令,凡通海匪者,一律殺無赦。”
謝曜還以為章若穀是要給謝晞栽一個私通海匪的罪名,說道:“謝晞可是當朝的皇子,就算他真的私通海匪,說出去,也不會有人信的。”
“敦王殿下自然不會私通海匪,不過有些人就說不一定了。”
章若穀笑道:“比如說,那個慶陽知府畢綏南。微臣聽家人說,他一直都和海匪暗中勾結,如今他就在來京的路上,殿下何不借題發揮,再往他頭上按一個罪名?”
謝曜皺眉道:“一個小小的知府而已,能有多大的牽扯?還能牽扯到謝晞頭上不成?”
章若穀嗬嗬一笑,湊到了謝曜耳邊說道:“殿下可知這畢綏南是何許人?他可是康寧伯林遠誌的嶽父。”
謝曜猛地一個激靈,隨即一臉喜色,看向了章若穀。
章若穀道:“殿下若是認同,微臣這就安排人去寫奏章。”
謝曜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要密!要快!過幾日又該見北狄的三王子了,斷不能再讓謝晞耽誤和談的進度!”
“殿下放心,今日吩咐下去,參奏的奏疏保管明日能送到陛下的麵前。”
有了章若穀的保證,謝曜心下輕鬆不少,忽而又想了起來,新換的通政使可不是自己的人。
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錢敏中必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萬一捅到了皇帝那裏,怕是又要惹的皇帝不快,想到這裏,謝曜不禁有些惴惴不安。
章若穀看穿了謝曜的心事,笑道:“殿下不必憂慮,錢大人跟你的心是一樣的,巴不得看敦王殿下栽跟頭。隻不過他是個謹慎的人,平時不願意去和敦王殿下計較,若是有人肯出頭,他也樂得作壁上觀。”
謝曜鬆了口氣,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說起了其他的政事。
被他們惦記的謝晞,此刻正陪著林紫蘇,守在城南的永寧門外。
今日是畢綏南進京的日子,林家大房的一大家子,由畢氏領著三個子女,穿戴的整整齊齊,守在城南的十裏亭。
這等在長輩麵前獻殷勤的機會,謝晞當然不能放過。
他一大早到了康寧伯府,頂著林遠誌的白眼,得了陪伴在林紫蘇身旁的機會。
今日不是林遠誌休沐的日子,等林遠誌去了衙門之後,謝晞就一直在林紫蘇的身旁轉悠。
有了謝晞隨行,一路上的雜活就由他承包了大半,謝晞倒也是樂得其中。
一行人在十裏亭等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是等到了畢綏南一行。
林紫蘇給畢綏南行禮時,也粗略打量了一下畢綏南的外貌。
隻見這位外祖父年近半百,頭發已有些花白。
個頭並不算太高,一張國字臉上刻著兩道極重的眉毛。
看起來雖然略微有些文雅,但也沒有太多的書生氣,像是地方衛所的武將。
在大衍一朝,官員出行向來是文人坐轎,武人騎馬。畢綏南是進士出身,以往都是乘馬車進京。
不過此行是皇帝親召,又涉及到江南的水情,畢綏南不敢在路上耽擱時辰,隻得騎馬趕來京城。
因連日頂著烈日趕路,畢綏南一張臉曬成了紫紅色。又因一路在馬上顛簸,下馬之後,後背略微有些佝僂。
重新踏入京城的地界,畢綏南百感交集。
上一次畢綏南和畢氏相見,還是在四年前的入京述職。
當時畢氏剛到京城一年,正懷著林紫珠,家裏的林問荊和林紫蘇還都是小童。
好幾年沒有見到女兒,乍然再見時,眼見著畢氏身邊已然兒女繞膝,畢綏南無限感慨。
他和畢氏說了幾句話,注意到那個叫林紫蘇的外孫女正打量著自己,笑著看了過去。
畢綏南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林紫蘇,先是注意到了林紫蘇身旁的謝晞。
謝晞今日的打扮極其普通,為了在長輩麵前顯得莊重,還特意穿了一件藍色的長袍。
不過雖然換過了衣服,他臉上標誌性的笑,卻是教人印象深刻。
畢綏南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謝晞,尤其是那一臉輕浮的笑,總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這時見他和林紫蘇走在一起,畢綏南心中一動,想起方才謝晞隨著林紫蘇叫了自己一聲“外祖父”,問道:“阿雲,這位公子如何稱呼,也是林家的後輩嗎?”
畢綏南的話是和畢氏說的,一雙眼卻一直都在謝晞身上。
畢氏聽父親乍然問起了謝晞,正斟酌著該如何回話,謝晞搶著上前說道:“外祖父,我叫謝晞,您叫我小四兒就行。”
畢綏南見謝晞承認了身份,心道果然如此,作勢就要跪下去。
謝晞搶上前去攙住了他,說道:“都是自家人,外祖父不必如此見外。”
畢綏南聽謝晞如此說,隻得作罷。待謝晞鬆開了他的手臂,退後一步,躬身行禮道:“微臣畢綏南,見過敦王殿下!”
謝晞扶起了畢綏南,笑道:“咱們這裏沒有王爺,隻有小四兒!”
謝晞說著,見畢綏南還要和自己客套,看向了林紫蘇,嬉笑著說道:“蘇蘇,你看外祖父一直都和我見外,不如你叫聲四哥,也好讓外祖父安心。”
林紫蘇臉上一紅,忍不住啐了一口。不過還是極其配合的上前,扶住了畢綏南的另外一隻手臂,笑道:“外祖父,四哥今日過來,就是想給您見個禮兒,不必和他見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