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謝晞已然到了京中,正在康寧伯府上,和林家的幾個小輩,聊的正歡暢。
往日謝晞雖然也是林家的常客,但畢竟有著敦王的身份,在林家的小輩看來,不免又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
經過今日的踏秋之行,林家的幾個小輩在莊子上一番見識,發覺這位敦王殿下平易近人,和尋常的百姓子弟無疑,不免和謝晞親近幾分。
尤其是林紫蘇的二哥林防風,簡直把謝晞當成了自己的偶像。
在莊子上謝晞沒有太多的時間理會他,這會兒到了家中,不住地纏著謝晞問東問西。
謝晞本來還擔心嶽父又要把自己趕出去,正在想留下來的理由。
難得有人給他這麽合適的一個台階,謝晞順勢來在了花廳裏,和林家的而幾個晚輩講起了京中的見聞。
謝晞的見識,自然遠遠在林家一眾子弟之上。
不過是幾句話的功夫,林防風聽的極為向往,就連一向不愛說話的林問荊,也會偶爾的插上幾句話進來。
林遠誌一向看謝晞不順眼,尤其是眼下離大婚之日不遠。
按朝廷的規製,林紫蘇已然得了封冊,出嫁之前,不能和謝晞相見。
謝晞這般肆無忌憚,傳將出去,惹來旁人的笑話不說。
說不定,還會有好事的禦史直接參奏到皇帝那裏。
林遠誌雖是這樣想著,到底還是沒有把趕人的話說出來,還默默地吩咐廚房裏加了幾個菜。
既然女兒和謝晞即將成婚,謝晞又是這樣的性子,與其和他憋著氣,倒不如做的漂亮一些。
說不定等成婚之後,這個女婿念著自己的好,多心疼一些自家女兒。
想起林紫蘇的婚事,林遠誌都覺得頭疼。
攤上這樣不著調的一個女婿,已經讓他們夫妻二人憂心忡忡。
成婚後女兒雖能留在京城裏,女婿卻外出就藩。
女兒年紀還小,孤零零的守在十王府裏,和守活寡有什麽兩樣?
一瞬間,林遠誌將幾十年來讀過的聖賢書拋在了腦後,心裏暗暗咒罵起當今的這位皇帝。
這幾天北境那邊又傳過來幾封軍報,說的都是和北狄的大捷。
朝臣們都紛紛改了口風,齊聲誇皇帝英明。
在林遠誌看來,卻是不然。
皇帝要不是失心瘋了,怎麽能幹出這樣的糊塗事?
和父親的心境不同,林紫蘇笑吟吟的站在一旁,任由著謝晞和林防風吹牛。
說到高興處,謝晞站起身子,拍了拍林防風的肩頭。
“二哥,在京城裏有什麽麻煩,盡管和我說,不論大事小事,都能幫你給料理了!”
謝晞這一聲“二哥”,林防風聽得惶恐,連忙站起了身子。
“殿下,咱們都是一家人,您叫我阿風就行了。”
謝晞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阿風說的是,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以後你也別叫我殿下了,叫我四哥就成。”
謝晞趁著眾人不注意,暗地裏轉過頭,朝林紫蘇擠了擠眼睛,仿佛是在說:“你不是說你這個二哥頑劣嗎?以後交給我就成了。”
林紫蘇知道謝晞這是在向自己邀功,當即朝他比劃了一個誇讚的手勢。
有了林紫蘇的讚許,謝晞心中大為舒暢,摟著林防風的肩頭,繼續談天說地。
“江南那邊有不少好去處,正好外祖父在江南任職,改天咱們一起去江南,拜見他老人家!”
謝晞口中的外祖父,自然就是畢綏南。
畢綏南離京已有六七日了,皇帝招他進京,為的是詢問開海禁的可能性。
無奈這個話題著實敏感,開海禁的風聲剛剛傳出去,畢綏南成了眾矢之的。
在一幫朝臣的推動之下,畢綏南被禦史和朝臣們參奏,儼然成了江南水災的首罪之人。
好在有皇帝一力回護,加上曹琅的震懾,皇帝和內閣各退了一步。
開海禁一事暫緩,先安置好江南的災民。
畢綏南的位置暫時不動,依舊是慶陽府知府。
至於禦史們參奏的“私通海匪”,查無實據,也就不了了之。
隨著畢綏南的南下,因水災和開海禁鬧得不可開交的京城,漸漸恢複了平靜。
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北境那邊,那裏的戰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販夫走卒,都對這一戰極為關切。
狀元樓裏天天都擠滿了茶客,胡亂分析著眼下的局勢。
而皇帝也不再掩飾,每日召威遠侯方欒和兵部議事。
滿朝上下都知道,這一戰是皇帝親自指揮,意義重大。
其他的朝政紛紛為戰事讓路,連十月初一的經筵都停了下來。
十月初二,北境傳來軍報,北狄派了一萬援軍,在兩日之內重新奪回了三座城池。
十月初三,北境又傳來軍報,北狄增援了五萬人馬,繞過了大衍占領的五城,直接攻打潞原境內的金瀾關。
原本因為屢屢大捷而一片歡騰的京城,頓時沉寂了下來。
人們這才知道,北狄還是那個兵強馬壯的北狄,前些日子隻不過是打了個盹兒。
隻要北狄認真對待,大衍根本不是對手。
金瀾關是大衍北境的屏障,北狄攻打金瀾關,這是又要打過來嗎?
一時間,人們又開始噤若寒蟬起來,就連京城中的人流也少了許多。
這樣的氣氛下,皇子們的大婚似乎變的無足輕重。
十月初六,太子謝曜成婚,百官到東宮入賀。
禮成之後,宮中照例備下了喜宴,由皇帝和太子向群臣敬酒。
然而酒席還沒到一半,先是曹守禮和皇帝耳語了幾句,皇帝當場離席,去了集義殿。
緊接著,幾個內閣眾臣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滿臉慌張的去了內閣值房。
官員和命婦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皆是停下了酒菜,四處求證。
望著宴席上稀稀拉拉的人群,謝曜鐵青著臉,暗暗握緊了拳頭。
這是他的大婚之日,原本應該是舉國歡騰的大日子,卻被弄的如此冷清。
上至皇帝,下至百官,說走就走,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謝曜並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集義殿內的氣氛冷的滲人。
幾位內閣重臣都被叫到了集義殿,但卻沒有任何聲響。
皇帝目光森然,在內閣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問道:“你們誰能和我解釋一下,北狄是如何進入到了關中?”
(本章完)
往日謝晞雖然也是林家的常客,但畢竟有著敦王的身份,在林家的小輩看來,不免又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覺。
經過今日的踏秋之行,林家的幾個小輩在莊子上一番見識,發覺這位敦王殿下平易近人,和尋常的百姓子弟無疑,不免和謝晞親近幾分。
尤其是林紫蘇的二哥林防風,簡直把謝晞當成了自己的偶像。
在莊子上謝晞沒有太多的時間理會他,這會兒到了家中,不住地纏著謝晞問東問西。
謝晞本來還擔心嶽父又要把自己趕出去,正在想留下來的理由。
難得有人給他這麽合適的一個台階,謝晞順勢來在了花廳裏,和林家的而幾個晚輩講起了京中的見聞。
謝晞的見識,自然遠遠在林家一眾子弟之上。
不過是幾句話的功夫,林防風聽的極為向往,就連一向不愛說話的林問荊,也會偶爾的插上幾句話進來。
林遠誌一向看謝晞不順眼,尤其是眼下離大婚之日不遠。
按朝廷的規製,林紫蘇已然得了封冊,出嫁之前,不能和謝晞相見。
謝晞這般肆無忌憚,傳將出去,惹來旁人的笑話不說。
說不定,還會有好事的禦史直接參奏到皇帝那裏。
林遠誌雖是這樣想著,到底還是沒有把趕人的話說出來,還默默地吩咐廚房裏加了幾個菜。
既然女兒和謝晞即將成婚,謝晞又是這樣的性子,與其和他憋著氣,倒不如做的漂亮一些。
說不定等成婚之後,這個女婿念著自己的好,多心疼一些自家女兒。
想起林紫蘇的婚事,林遠誌都覺得頭疼。
攤上這樣不著調的一個女婿,已經讓他們夫妻二人憂心忡忡。
成婚後女兒雖能留在京城裏,女婿卻外出就藩。
女兒年紀還小,孤零零的守在十王府裏,和守活寡有什麽兩樣?
一瞬間,林遠誌將幾十年來讀過的聖賢書拋在了腦後,心裏暗暗咒罵起當今的這位皇帝。
這幾天北境那邊又傳過來幾封軍報,說的都是和北狄的大捷。
朝臣們都紛紛改了口風,齊聲誇皇帝英明。
在林遠誌看來,卻是不然。
皇帝要不是失心瘋了,怎麽能幹出這樣的糊塗事?
和父親的心境不同,林紫蘇笑吟吟的站在一旁,任由著謝晞和林防風吹牛。
說到高興處,謝晞站起身子,拍了拍林防風的肩頭。
“二哥,在京城裏有什麽麻煩,盡管和我說,不論大事小事,都能幫你給料理了!”
謝晞這一聲“二哥”,林防風聽得惶恐,連忙站起了身子。
“殿下,咱們都是一家人,您叫我阿風就行了。”
謝晞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阿風說的是,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以後你也別叫我殿下了,叫我四哥就成。”
謝晞趁著眾人不注意,暗地裏轉過頭,朝林紫蘇擠了擠眼睛,仿佛是在說:“你不是說你這個二哥頑劣嗎?以後交給我就成了。”
林紫蘇知道謝晞這是在向自己邀功,當即朝他比劃了一個誇讚的手勢。
有了林紫蘇的讚許,謝晞心中大為舒暢,摟著林防風的肩頭,繼續談天說地。
“江南那邊有不少好去處,正好外祖父在江南任職,改天咱們一起去江南,拜見他老人家!”
謝晞口中的外祖父,自然就是畢綏南。
畢綏南離京已有六七日了,皇帝招他進京,為的是詢問開海禁的可能性。
無奈這個話題著實敏感,開海禁的風聲剛剛傳出去,畢綏南成了眾矢之的。
在一幫朝臣的推動之下,畢綏南被禦史和朝臣們參奏,儼然成了江南水災的首罪之人。
好在有皇帝一力回護,加上曹琅的震懾,皇帝和內閣各退了一步。
開海禁一事暫緩,先安置好江南的災民。
畢綏南的位置暫時不動,依舊是慶陽府知府。
至於禦史們參奏的“私通海匪”,查無實據,也就不了了之。
隨著畢綏南的南下,因水災和開海禁鬧得不可開交的京城,漸漸恢複了平靜。
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北境那邊,那裏的戰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販夫走卒,都對這一戰極為關切。
狀元樓裏天天都擠滿了茶客,胡亂分析著眼下的局勢。
而皇帝也不再掩飾,每日召威遠侯方欒和兵部議事。
滿朝上下都知道,這一戰是皇帝親自指揮,意義重大。
其他的朝政紛紛為戰事讓路,連十月初一的經筵都停了下來。
十月初二,北境傳來軍報,北狄派了一萬援軍,在兩日之內重新奪回了三座城池。
十月初三,北境又傳來軍報,北狄增援了五萬人馬,繞過了大衍占領的五城,直接攻打潞原境內的金瀾關。
原本因為屢屢大捷而一片歡騰的京城,頓時沉寂了下來。
人們這才知道,北狄還是那個兵強馬壯的北狄,前些日子隻不過是打了個盹兒。
隻要北狄認真對待,大衍根本不是對手。
金瀾關是大衍北境的屏障,北狄攻打金瀾關,這是又要打過來嗎?
一時間,人們又開始噤若寒蟬起來,就連京城中的人流也少了許多。
這樣的氣氛下,皇子們的大婚似乎變的無足輕重。
十月初六,太子謝曜成婚,百官到東宮入賀。
禮成之後,宮中照例備下了喜宴,由皇帝和太子向群臣敬酒。
然而酒席還沒到一半,先是曹守禮和皇帝耳語了幾句,皇帝當場離席,去了集義殿。
緊接著,幾個內閣眾臣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滿臉慌張的去了內閣值房。
官員和命婦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皆是停下了酒菜,四處求證。
望著宴席上稀稀拉拉的人群,謝曜鐵青著臉,暗暗握緊了拳頭。
這是他的大婚之日,原本應該是舉國歡騰的大日子,卻被弄的如此冷清。
上至皇帝,下至百官,說走就走,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謝曜並不知道的是,這個時候,集義殿內的氣氛冷的滲人。
幾位內閣重臣都被叫到了集義殿,但卻沒有任何聲響。
皇帝目光森然,在內閣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問道:“你們誰能和我解釋一下,北狄是如何進入到了關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