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好問呂公相麵無表情地盯著麵前的書稿。
平心而論,那書稿看起來並不起眼,隻是裝訂頗為精美,所用紙質似乎都較時下流行的書稿更為細膩,而封麵上所書的文字也遒勁有力,端莊工整。隻是上麵注明的書名和作者以及刊印時間讓人的心情不那麽好。
【《宋史》,至正六年刊於江浙行省,編者蔑裏乞?脫脫、阿爾拉·阿魯圖】
“所以,有宋一朝,終於還是亡了?亡於金人,還是什麽人之手?”年過七旬的呂好問勉強壓抑著心中的驚恐拋出了這麽一個注定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眾人可以很清晰地聽見他的聲音帶著不可抑製的顫抖。
而此刻列席在他身前的諸人,包括但不限於都省、樞密院的幾位相公,還有幾位久離東京的地方大員如胡寅、劉子羽、林景默等,甚至還包括駐軍關西、京東各部的將領,如韓世忠、李彥仙、嶽飛等人。而他們此刻匯聚於此,顯然並非官家詔令,而是某些不可言的怪力亂神之力將他們困在了這麽一個幽暗的議事廳內。
“所以說……我們是要讀完這本書才能離開嗎?”到底還是都省首相趙鼎先開了這個口。他斟酌了片刻,小心翼翼地向呂好問提出了這個猜想,雖然他心裏認為呂公相並不一定比他知道更多,這甚至很可能隻是一場荒誕的夢,他現在滿心隻希望這場夢不要耽誤他晨起押班領百官入朝會,官家可不會喜歡遲到。
呂好問伸出微微發顫的手想要翻開這本書,但最終還是收回了手:“老夫家學崇佛……這等怪力亂神之事終究還是不願親手沾染,諸位若是不忌諱,自可取而觀之。”
幾個武將自然不會在意這個,但目光還是先投向了如今的天下武人之首,延安郡王韓世忠。韓世忠幹笑了一聲,唯有此時他才有那麽一絲覺得自己的玉帶是否過於顯眼了些。“俺才開始讀書習字,這種秀才看的史書,怕是生字太多,得尋個萌……翰林來幫著俺才行。”
曲端見他開口推辭,正想出言諷刺一兩句,就在此時,那本書的封皮卻忽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墨痕漸漸淡去,卻又生出了新的排列組合,最終定格在了幾個大字上:
【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宗澤趙鼎】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的一下投向了趙鼎。
“我……竟是和宗忠武同傳嗎?”趙鼎內心感到有些恍惚,呂好問便以目示意道:“既然看起來似乎是趙相公的……列傳,那便請趙相公開這個頭吧。”
他們不知道的是,屏風之後,一個一直觀察著諸人行止的身影竟也是低低地“咦”了一聲。
趙鼎勉強讓自己不要露出太過古怪的神色,但事實上,有誰能夠對“後世史家如何評價自己”這種事情殊不在意?懷著一絲隱秘的期盼與對未知的恐懼,他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挑開了那本書的扉頁,登時便有一段新的文字緩慢呈現於內裏的空白紙冊上。
【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生四歲而孤,母樊教之,通經史百家之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累官為河南洛陽令,宰相吳敏和其能,擢為開封士曹。】
這些基本的出生交待自是大家都知曉的,但隻有聽趙鼎這般娓娓念來,才在心中更加信了幾分這本書是後世所作史書,自己的所作所為,乃至尚未發生的命運前途大約在其中都要有個說法。一瞬間滿堂文武隻是沉默不語,唯有趙鼎的聲音格外清晰平和。
【金人陷太原,朝廷議割三鎮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庸議?“已而京師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議立張邦昌,鼎與胡寅、張浚逃太學中,不書議狀。】
聽到這裏,張浚和胡寅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卻在彼此的眼中都看不見幾分昔年的情誼,便隻好又齊齊歎了口氣,繼續看向朗誦的趙鼎,卻發現趙鼎皺起了眉頭。
【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知樞密院張浚薦之(讀到這裏時趙鼎似乎聽見有什麽人冷哼了一聲,但他沒有來得及抬頭,隻尋聲辯位的話,像是武將那一邊的),除司勳郎官。上幸建康……】
“官家如何去過健康?”
不隻是張浚,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敏銳地發現了這裏的不妥,而張浚隻是輕笑道:“元鎮兄怕不是睡夢未醒頭昏眼花了?亦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有什麽筆誤?”
趙鼎沒有說話,隻是想繼續往下看去,然而他發現這本書如果不完整地讀完一段,是無法顯示後麵的內容的,便輕歎一口氣:“諸位莫急,且容我再往後讀一讀。”
【上幸建康,詔條具防秋事宜,鼎言:“宜以六宮所止為行宮,車駕所止為行在,擇精兵以備儀衛,其餘兵將分布江、淮,使敵莫測巡幸之定所。”上納之。】
這聽起來是在說布置江淮一線的防線,那便應該是明道宮那時的事情了。明道宮……所有人心中都不約而同地跳了一下,這個地名在朝堂之上,在他們心中意味著什麽,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但最終誰也沒有說出口,隻是相熟之人互相意味深長地對視了一眼。
【久雨,詔求闕政。鼎言:“自熙寧間王安石用事,變祖宗之法,而民始病。假辟國之謀,造生邊患;興理財之政,窮困民力;設虛無之學,敗壞人才。至崇寧初,蔡京托紹述之名,盡祖安石之政。凡今日之患始於安石,成於蔡京。今安石猶配享廟廷,而京之黨未除,時政之闕無大於此。”上為罷安石配享。擢右司諫,旋遷殿中侍禦史。】
這件事很明顯完全不可能發生,當今這位官家推崇王安石無人不知,如今王舒王可都還好端端地供奉在神宗皇帝的太廟裏呢!但這不妨礙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了趙鼎身上,無論是好奇還是質疑亦或是不讚同甚至鄙夷的,最後還是張浚試探地問了一句:“元鎮兄真的這麽想過?”
趙鼎隻是茫然地看了他一眼:“我完全不記得了。當時淮上的情形……你們在場的應該都還記得,官家一心要抗金,不肯退過淮河,甚至留在八公山發了誓不走的,哪裏還能有閑心去爭什麽新法黨舊法黨人之事……更惶提因此提拔本相?”
而曲端此時卻忽然毫不客氣地冷笑道:“不錯,本帥後來可是聽說,趙相公當年擢殿中侍禦史,還是與牛禦史一同去尋延安郡王……結果那牛禦史還被郡王手下的叛軍所殺?”
韓世忠登時大怒,意欲拍案而起,但卻發現在這麽一個怪力亂神的空間裏,所有人似乎都被禁錮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隨便移動,便隻能怒目而視:“曲大,此事的是非曲直官家早已有成論,你此刻翻出來又是甚麽意思?”
曲端發現韓世忠不能對他怎麽樣以後卻是更加肆無忌憚想要繼續嘲諷兩句,但呂公相在此時清了清嗓子:“這本書冊記載看起來與史實似乎有頗多不符,但它既然出現在此,便必然有它的道理,趙相公且繼續讀下去,其餘人等一律不許再生事端!”
【劉光世(這個名字被念出的一瞬間讓殿內眾人都愣了半晌)部將王德擅殺韓世忠之將(王德露出了驚恐又迷惑的神情,而韓世忠還沒來得及對他發作,後麵的事情便讓他的臉色也紅了幾分),而世忠亦率部曲奪建康守府廨。鼎言:“德總兵在外,專殺無忌,此而不治,孰不可為?”命鼎鞫德。鼎又請下詔切責世忠,而指取其將吏付有司治罪,諸將肅然。上曰:“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中丞範宗尹言(張浚露出了有些迷惑的神情),故事無自司諫遷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極舉職,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遷侍禦史。】
最後還是劉汲劉相公略有些酸楚地說道:“官家到底一直信重趙相公……”
但趙鼎卻十分冷靜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給出了一個在場眾人在心底轉了又轉卻一直不敢說穿的結論:“不,這不是我,這甚至也不是……”
“趙相公!”呂好問連忙出言打斷他尚未出口的言辭,這樣的話不應該被說出來,至少不應該是趙鼎這個都省首相說出來。
趙鼎有些感激地看了呂好問一眼,繼續讀了下去。
【北兵至江上,上幸會稽,召台諫議去留,鼎陳戰、守、避三策,拜禦史中丞(張浚的臉上迷惑之餘甚至帶上了一絲慌亂)。請督王燮進軍宣州,周望分軍出廣德,劉光世渡江駐蘄、黃,為邀擊之計。又言:“經營中原當自關中始,經營關中當自蜀始,欲幸蜀當自荊、襄始。吳、越介在一隅,非進取中原之地。荊、襄左顧川、陝,右控湖湘,而下瞰京、洛,三國所必爭,宜以公安為行闕,而屯重兵於襄陽,運江、浙之粟以資川、陝之兵,經營大業,計無出此。”】
素來穩重的樞密副相陳規輕歎了口氣:“這計策還算穩妥,聽起來倒像是趙相公會說的話。”而在座其他文武略一沉思,便也覺得極有道理。曲端冷哼一聲:“這樣看來,趙相公能做到首相也不是沒有道理,至少比別的什麽人要知兵許多。”
“曲大!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你胡言亂語就自己滾……”張浚忍無可忍,剛要發怒,卻意識到了不妥,而曲端好整以暇地看著他:“張樞相說得好,我卻還巴不得早點滾回家去睡個好覺。”
張浚隻得悻悻地看著他,而另一個被暗指不知兵的人隻是冷冷地瞪了一眼曲端,複又輕笑一聲,便不再言語。
【韓世忠敗金人於黃天蕩(韓世忠心想自己好像完全不記得有過這回事了),宰相呂頤浩(眾人包括呂公相都齊齊輕抽了一口涼氣)請上幸浙西,下詔親征,鼎以為不可輕舉。頤浩惡其異己,改鼎翰林學士,鼎不拜,改吏部尚書,又不拜,言:“陛下有聽納之誠,而宰相陳拒諫之說;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挾挫沮言官之威。”堅臥不出,疏頤浩過失凡千言。上罷頤浩,詔鼎複為中丞,謂鼎曰:“朕每聞前朝忠諫之臣,恨不之識,今於卿見之。“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又是一陣令人尷尬的沉默。半晌,呂公相咬牙道:“我卻聽不明白這本書在說些什麽……呂頤浩不可為相,這點我和許相公都是說過的。”但其他幾個年輕些的文官卻都還在回味書中趙鼎的諸番行狀,最終林景默忽然輕歎了口氣:“林某卻不知趙相公也有這般……言辭激烈之時?”
小林學士向來說話圓滑,他說“言辭激烈”算是給了趙鼎麵子,在其他人看來,這般冒險而又輕佻的舉止……倒更像西府的那位張樞相才會做出來的事情。而胡寅更是若有所思地盯著趙鼎,心想若是自己在這個處境……似乎也會這麽選擇?
等一下,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麽事情?怎麽聽起來越來越不著調了。
趙鼎看起來對眾人或是懷疑或是審視的目光置若罔聞,繼續平和地念了下去。
【金人攻楚州,鼎奏遣張俊(頭一次被提到名字的張伯英有些慌亂地抬起頭來)往援之。俊不行,山陽遂陷(眾人的眼神又齊刷刷地落在了張俊的身上,尤其是幾個老西軍出身的武將,眼神中都透著不讚同和些許鄙視的意味,張俊似乎想說些什麽,但呂公相冷冷瞥了他一眼,他最終還是閉上了嘴),金人留淮上,範宗尹奏敵未必能再渡,鼎曰:“勿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三省常以敵退為陛下援人才、修政事,密院常虞敵至為陛下申軍律、治甲兵,即兩得之。”上曰:“卿等如此,朕複何憂。”鼎以楚州之失,上章丐去。會辛企宗除節度使,鼎言企宗非軍功,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尋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
莫說呂公相了,便是陳規和劉汲這兩個向來被官家讚譽老成持重的相公也是瞠目結舌。他們怔怔地瞪著趙鼎,仿佛是第一天才認識這位在他們心中素來穩重溫和的首相竟然是這般厲害人物。片刻之後依然是曲端打破了沉默:“你們這是什麽意思?趙相公做得對!辛家那幾個廢物也配領節度使?官家未免也太沒有識人之明……”
“曲大!”小林學士終於忍不住出言提醒道,“你該不會還沒明白吧?書裏的這個官家……”但最終還是在呂公相有些威脅意味的目光下把後半段話給咽了回去。趙鼎平複了一下心情,他剛想找杯涼茶潤潤嗓子,幾案上便憑空出現了一個白瓷茶盞,裏麵盛的正好是他想要的涼茶。
他有些訝然地環視四周眾人,然而呂公相已經麵無表情地在喝不知道第多少杯茶了。
【京西招撫使李橫欲用兵複東京,鼎言:“橫烏合之眾,不能當敵,恐遂失襄陽。”已而橫戰不利走,襄陽竟陷。召拜參知政事。宰相朱勝非(聽到這個名字,李光像是沒忍住嗤笑了一聲)言:“襄陽國之上流,不可不急取。”上問:“嶽飛可使否?(第一次聽見自己名字的嶽飛也有些茫然地抬起了頭)”鼎曰:“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簽樞徐俯不以為然。(“這又是誰?”眾人皆露出了不屑的神色,畢竟在座諸人都是知道嶽鵬舉的厲害,以及官家對他的信重的。)飛出師竟複襄陽。】
“這本書的編者,是弄不清大宋的官製,還是說那時……真就什麽人都可以當一任宰執了?”李光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輕蔑之意,出口言道,“呂頤浩也就算了,朱勝非?”
“好了。”呂公相忍不住皺了皺眉頭,“朱勝非就算有再多不是,白馬……紹興一事後也已經請辭回鄉,無需再議了。”
而嶽飛隻是默默地向趙鼎笑了一下,似乎是在感激他對自己的信任。
但就在此時,小林學士卻緩緩提出了一個大家一直都忽視了的要緊問題:“依照此書……這時是何年歲?建炎幾年了?”
趙鼎也是一愣:“我隻是如實誦讀,書中卻並未提及。”
便又是一陣若有所思的沉默。
【鼎乞令韓世忠屯泗上,劉光世出陳、蔡。(“他怎麽還活著?”張俊忍不住罵了一句。)光世請入奏,俯欲許之,鼎不可。偽齊宿遷令來歸,俯欲斬送劉豫,(眾人皆倒抽了一口涼氣)鼎複爭之。俯積不能平,乃求去。朱勝非兼知樞密院(現場又是一陣窸窣作響),言者謂當國者不知兵,乞令參政通知。由是為勝非所忌。(“我就知道他幹不了什麽好事!”李光忍不住和陳規又小聲罵了一句。)除鼎知樞密院、川陝宣撫使,鼎辭以非才。上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盡以付卿,黜陟專之可也。“時吳玠(終於被點名的吳大也有些茫然地抬了一下頭)為宣撫副使,鼎奏言:“臣與玠同事,或節製之耶?“上乃改鼎都督川、陝諸軍事。】
“所以說,這書裏……是元鎮兄去經略川陝了?”張浚神色古怪地望著他,趙鼎看他麵上隻差明明白白地問著“那我在哪裏?我做了什麽?”
而吳玠更是麵色複雜地望著趙鼎,就因為他一句話,官家就輕飄飄地讓他總覽川陝諸軍事了?可官家似乎一向並不喜歡文官領兵主政的啊……就連他本人,在堯山不還是非常克製地沒有過多幹預軍事部署。
【鼎所條奏,勝非多沮抑之。(聽到這裏李光已經懶得再說什麽,隻是冷笑)鼎上疏言:“頃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於今。(張浚手中的茶盞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但趙鼎沒空理會他,後麵的內容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致物議,以被竄逐。今臣無浚之功而當其任,遠去朝廷,其能免於紛紛乎?”】
這一段尚未念完,趙鼎便暫時停住了,因為他也沒忍住抬眼去盯著張浚打量了半晌,然後頭一回看見向來心高氣傲的張德遠也露出了一絲驚慌失措的神情。
“聽起來像是你之前在川陝辦砸了什麽要緊的大事。”胡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一個可能的真相,“枉費了官家的信任。”
張浚一時間竟懶得回擊他話中的譏諷之意,隻是喃喃道:“‘補天浴日之功……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他覺得自己像是意識到了什麽,但卻又始終抓不住要緊的頭緒。是官家委他以重任,他卻辜負了官家?可事情怎麽會到這一步,川陝的局勢明明不該……
直到趙鼎悄悄在桌下握住了他的手,他才勉強回過神來。
“德遠,你我都清楚,這些並不是真事。”趙鼎冷靜地安慰道,“而且這個中是非曲直……怕是要讀了你的傳才能明了。”
張浚隻是無言地點了點頭。
而屏風後麵的人亦是一時心氣難平,最後在心中悠悠地歎了口氣:“完顏構這種貨色也說得出來這種話?隻可惜到底最後還是都成了空頭支票,君臣相信……好一個君臣相信。”
【又言:“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武將那裏發出了一些小聲的議論聲),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陳已艱難,況在萬裏之外乎?”時人士皆惜其去,台諫有留行者。會邊報遝至,鼎每陳用兵大計,及朝辭,上曰:“卿豈可遠去,當遂相卿。”九月,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製下,朝士相慶。】
讀完這段,趙鼎自己也唯有沉默以對。以退為進什麽的……的確是好手段,但他卻愈發覺得這本書裏的“自己”似乎越來越陌生。
呂公相卻是也盯了他半晌,最後悠悠地歎了口氣:“趙相公若真有這般好手段……那日老夫請辭時敲打你與張相公的話,倒像是廢話了。隻是白馬紹興和議之前……怎不見你這般有本事彈壓朝中諸人?”
“可這個官家……不是官家!”李光終於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若真的是官家在此,又豈能容呂頤浩那等跋扈之輩阻塞言路,以及朱勝非這等圓滑無能之輩任當朝宰執?”
呂公相冷哼了一聲:“首相不該說的話,讓憲台說出來也沒好到哪裏去,你們自己心裏有數便是。”
【時劉豫子麟與金人合兵大入(“劉麟已經死透了!是我親手砍的!”曲端忍不住插了一句嘴,然而沒有人搭理他),舉朝震恐。鼎論戰禦之計,諸將各異議,獨張俊以為當進討(韓世忠和嶽飛以及一直沒有被提到姓名的李彥仙都忍不住露出了迷惑的神情),鼎是其言。有勸上他幸者,鼎曰:“戰而不捷,去未晚也。”上亦曰:“朕當親總六師,臨江決戰。”(“完顏構竟然也有膽子臨江督師嗎?”屏風後麵的趙玖忍不住內心吐槽道)鼎喜曰:“累年退怯,敵誌益驕,今聖斷親征,成功可必。”於是詔張俊以所部援韓世忠,而命劉光世移軍建康,且促世忠進兵。世忠至揚州,大破金人於大儀鎮。方警報交馳,劉光世遣人諷鼎曰:“相公自入蜀,何事為他人任患。”(“他是真的該死,官家果然沒有錯。”眾人不約而同地交換了一個眼神)世忠亦謂人曰:“趙丞相真敢為者。“鼎聞之,恐上意中變,乘間言:“陛下養兵十年(眾人又是一陣騷動),用之正在今日。若少加退沮,即人心渙散,長江之險不可複恃矣。”及捷音日至,車駕至平江,下詔聲逆豫之罪,欲自將渡江決戰。鼎曰:“敵之遠來,利於速戰,遽與爭鋒,非策也。且豫猶遣其子,豈可煩至尊耶?”帝為止不行。未幾,簽書樞密院事胡鬆年自江上還,雲北兵大集,然後知鼎之有先見也。】
這樣看來小林學士提出的問題似乎已經有了一個近似的答案。隻是眾人皆感到難以置信。
“已經是……建炎十年了?”韓世忠、嶽飛等人皆感到難以理解,“可……為何不但沒有提及還都東京,卻還在淮河一線和金軍對峙?趙相公在這本書裏也是已經貴為宰執……想來這樣的大事不可能錯過啊?”
不僅是武將們難以理解,文官們也是一陣恍惚。怎麽會這樣呢?明明他們從淮上到南陽,到東京,最後在堯山擊斃了完顏婁室,這中間所有人都做了那麽多的事情……為何這所謂的“史書”卻隻字未提,而十年後金人的兵鋒仍能直指淮河?
隻是這個念頭甫一生起,眾人似乎在內心便自然而然地尋得了一個理所當然卻無法出口的答案。
明道宮……
隻是誰都不願將這個顯而易見的猜測真的輕易說出口,便是向來心直口快的胡寅也隻是張口愣了半晌,最終還是沉默了。
趙鼎歎了口氣,他心中忽然開始猶豫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讀下去,這本書裏提到的人物都像是他們自己,但卻又導向了另一條看起來不怎麽美好的可能性。
而帶來這一切變動的變數……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元鎮兄要是讀累了,不妨吃個梨潤潤喉嗓子。”似是察覺到他的心思,張浚卻淡然地遞了一個梨過來,這時他才發現其人麵前已經擺了一個精致的果盤,而對麵的武將們似乎也都自己弄來了一些吃食,就連呂公相的手上也拈了一顆青梅。
他隻得謝過張浚的好意,啃了一口梨,清甜的汁水讓他的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點,他繼續往下讀去。
【張浚久廢,鼎言浚可大任,乃召除知樞密院,命浚往江上視師。(張浚遞梨子的手還沒來得及收回來便僵在了半空中)時敵兵久駐淮南,知南兵有備,漸謀北歸。鼎曰:“金人無能為矣。“命諸將邀諸淮,連敗之,金人遁去。上謂鼎曰:“近將士致勇爭先,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趙玖在屏風後麵差點沒忍住笑)鼎謝曰:“皆出聖斷,臣何力之有焉。”(讀完趙鼎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然而其他人似乎對這種拍馬屁的套話也沒放在心上)或問鼎曰:“金人傾國來攻,眾皆忷懼,公獨言不足畏,何耶?”鼎曰:“敵眾雖盛,然以豫邀而來(“劉豫也已經被滅了啊!”曲端忍不住又插了一句嘴),非其本心,戰必不力,以是知其不足畏也。”上嚐語張浚曰:“趙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興(韓世忠聽到這裏實在沒忍住笑了一聲,立刻被曲端和胡寅瞪了一眼),可謂宗社之幸也。”鼎奏金人遁歸,尤當博采群言,為善後之計。於是詔呂頤浩等議攻戰備禦、措置綏懷之方。】
“曲大你瞪俺幹啥!小胡兄弟是天使,那趙相公自然也是輔佐官家中興的天使。”韓世忠訕訕地笑了一下,“更何況俺確實覺得趙相公說得有理,金人哪裏會真的為了劉豫這老小子拚命。”
“不錯。”一直沉默不語的嶽飛忽然開口道,“本帥領禦營前軍與李成戰於淄川之時,也是金人的那個猛安率先退了,之後李成的戰線才徹底崩潰。”
趙鼎卻是因為這書中官家的話語兀自蹙眉不語。且不說真正的官家會不會這般當著張浚的麵說自己……就從他已經閱讀的有限的篇幅來看,這個官家雖然看上去是個從善如流,對人還能推心置腹的,然而一旦局勢不利便可以立刻翻臉。不然哪還需要自己那般苦口婆心地去勸諫他寬恕張浚?雖然他還沒有弄明白張浚到底犯了多大的事,但真正的官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許下的每一份承諾卻是從來都沒有食言過的。
【五年(“什麽五年?”眾人又是一陣騷動),上還臨安,製以鼎守左仆射知樞密院事、張浚守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讀到這裏趙鼎下意識地去看了一眼張浚,二人麵色複雜地對視了一眼)鼎以政事先後及人才所當召用者,條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製以貴州防禦使瑗(“這人又是誰?”)為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於行宮門外建資善堂。鼎薦範衝為翊善、朱震為讚讀,朝論謂二人極天下之選。】
“聽起來像是這個官家……改過年號了,這裏肯定不會是建炎五年。”小林學士若有所思地用手托住了下巴。
“我卻還記得當日在白馬……現在該叫紹興了,萬俟經略就曾請言官家,以二聖南歸為由,改元紹興。”曲端幹笑了一聲,“隻不過官家當時以太過靡費拒絕了,在公文、幣模這些細枝末節上浪費精力,無益於北伐大計,卻不知書裏這位官家是怎麽想的?”說到這裏,他心中忽然生出了一個怪異的念頭,自己那句“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河上泛漁舟”,是不是寫給書裏的這位官家會更妥當一些?
這個念頭甫一出現,他卻不知為何打了個冷戰。
【建炎初,嚐下詔以奸臣誣蔑宣仁保佑之功(文官們齊齊又抽了一口涼氣),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勝非為相,上諭之曰:“神宗、哲宗兩朝史事多失實,非所以傳信後世,宜召範衝刊定。”勝非言:“《神宗史》增多王安石《日錄》,《哲宗史》經京、卞之手,議論多不正,命官刪修,誠足以彰二帝盛美。”(李光忍不住也摔碎了一個茶杯)會勝非去位,鼎以宰相監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鼎,又以禦書《尚書》一帙賜之,曰:“《書》所載君臣相戒飭之言,所以賜卿,欲共由斯道。”鼎上疏謝。】
又是一陣沉默,呂公相看起來想要說些什麽,然而沉吟許久,最後也隻是歎了一句:“‘忠正德文’四字……不論是書中,還是在這裏,趙相公都是當得起的。”
趙鼎聞言下意識便要謙辭,但心中一時又有些恍惚。這書裏的宰相趙鼎,和現在坐在這裏的都省首相趙鼎,究竟是什麽樣的關係呢?縱然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所做的事情已經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可他卻很難否認,這的的確確就是……另一個自己。
【劉豫遣子麟、猊分路入寇,時張浚屯盱眙,楊沂中屯泗(聽到這裏所有人都不約而同抬頭想要去尋那位一直沒有說話的官家近臣,卻發現其人根本就不在列,頓時又是一陣嘩然),韓世忠屯楚,嶽飛駐鄂,劉光世駐廬,沿江上下無兵,上與鼎以為憂。鼎移書浚,欲令俊與沂中合兵剿敵。光世乞舍廬還太平,又乞退保采石(張俊捏著杯子的手指已經捏得骨節發白了,但他到底還是不敢在諸人麵前直接摔了,但就隻聽見這幾個地名,在座的武將都已經變了臉色),鼎奏曰:“豫逆賊也,官軍與豫戰而不能勝,或更退守,何以立國?今賊已渡淮,當亟遣張俊合光世之軍盡掃淮南之寇,然後議去留。”上善其策,詔二將進兵。俊軍至藕塘與猊戰,大破之。鼎命沂中趨合肥以會光世,光世已棄廬回江北。(張俊的臉色已經趨向猙獰,仿佛有人欠了他幾千兩銀子一般)浚以書告鼎,鼎白上詔浚:有不用命者,聽以軍法從事。光世大駭,複進至肥河與麟戰,破之。麟、猊拔柵遁去。】
“這裏聽起來和劉光世擅自撤退過淮,讓張太尉一人孤守下蔡之事……真是十分相像。”作為當年和張俊一起守下蔡的當事人趙鼎冷靜地發現了這個問題,“官家做得對,此等怯懦避戰之輩……隻會壞事。若隻是這般詔令警告,想來當時張太尉……心氣是難以平和的吧?”
張俊一時愕然,他想起了趙玖那日在桑林裏和他與吳大的言語。
“你不是一直會錯了意的……當日在淮上,你卻未曾會錯了意。”
很多事情,真的隻是一念之間。
【浚在江上,嚐遣其屬呂祉入奏事,所言誇大,鼎每抑之。(張浚露出了有些難堪的神色)上謂鼎曰:“他日張浚與卿不和,必呂祉也。”(一直沉默不語的陳規和劉汲也忍不住哼了一聲)後浚因論事,語意微侵鼎,鼎言:“臣初與浚如兄弟,因呂祉離間,遂爾睽異。今浚成功,當使展盡底蘊,浚當留,臣當去。”上曰:“俟浚歸議之。”浚嚐奏乞幸建康,而鼎與折彥質請回蹕臨安。暨浚還,乞乘勝攻河南,且罷劉光世軍政。鼎言:“擒豫固易耳,然得河南,能保金人不內侵乎?光世累世為將,無故而罷之,恐人心不安。”(張俊驚異地看了趙鼎一眼,而趙鼎隻是麵不改色繼續往下讀)浚滋不悅。鼎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
呂公相一時愕然,不知是該驚歎自己請辭前與趙張二人的交待以這種詭異的形式成了真,還是該因為這二人相爭乃至動搖朝綱而憤怒。然而不等他開口,張浚卻先一步認了錯:“當日呂公相訓斥得極是,若是不把這些心思挑明,隻怕又要重開黨爭之禍,我與趙相公……現在自然不會再生這種事端。”
呂好問沒有搭理他,隻是嚴厲地盯著趙鼎:“趙相公,你須得明白,自古以來,首相專權都不會是什麽好事。而以此來作為籌碼以退為進裹挾上意攻擊政敵……還真看不出來會是你的手筆。而且,我問你,劉光世當不當罷?”
“便是殺了也是應該的。”趙鼎歎息,“我知道……這裏是我錯了。”
“但是呂祉……”張浚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他沒道理會做出這種事情。”畢竟就算是在這裏,他也曾在兵部尚書的人選上推舉過呂祉,雖然最後這位真正的趙官家還是用了趙鼎提名的胡世將,但到底有這層舉薦關係在,他沒法否認呂祉算是自己的親信,就算這書裏所言都是胡說八道,他也不能不出言稍加維護。
“德遠兄還沒聽明白嗎?”時隔多年胡寅終於還是用回了昔日的稱呼,隻是聽來不免有幾分諷刺,“呂祉有沒有挑撥離間並不重要,那都是你的一家之言。說難聽些,他便是你的替罪羊罷了。難道不是你授意他誇大事實去與趙相公相爭?最後又何必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呢。”
“胡明仲!”張浚一時有些氣血上湧,臉上平白無故多了幾分暈紅,“你明知道這書裏的事情做不得真!你如何便這般篤定我是這種小人?”
“夠了!”呂好問打斷了二人無端的爭論,“此中事與現實迥異,何必再因此責備別人。”
胡寅隻是冷笑不語。
【七年,上幸建康,罷劉光世,以王德為都統製,酈瓊副之,並聽參謀、兵部尚書呂祉節度製。瓊與德有宿怨,訴於祉,不得直,執祉以全軍降偽齊。(全場一片嘩然,酈瓊嚇得麵如土色,但除了搖頭之外一句話也說不出,況且他也不敢出言打斷趙鼎)浚引咎去位,乃以萬壽觀使兼侍讀召鼎,入對,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四官。上言:“淮西之報初至,執政奏事皆失措,惟朕不為動。”鼎曰:“今見諸將,尤須靜以待之,不然益增其驕蹇之心。”台諫交論淮西無備,鼎曰:“行朝擁兵十萬,敵騎直來,自足抗之,設有他虞,鼎身任其責。”淮西迄無驚。】
“我絕不會做這種事!”若不是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輕易不得走動,酈瓊甚至想要當堂跪下,畢竟這指控太過駭人。在座諸人先前即便出現在此書中,也都不過是小節有失,而叛變什麽的,實在太過了,“王統製雖然與我有些矛盾,但我們絕不會因此耽誤國事!我對官家忠心耿耿,若有半點異心,就叫雷劈了我!”
呂好問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不必再說這些,如今偽齊都已不存,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沒道理為此互相猜忌。”
隻是小林學士冷不丁提出了一個更加可怖的可能性:“那若是在座的諸人……在此書中互相攻訐,乃至於迫害致死,又當如何是好?”
曲端心中之前的不安更強了一些。
韓世忠掃了一眼在座眾人,見他臉色有些陰沉,卻是出言嘲笑道:“怎麽?有的人是不是擔心自己幹得虧心事太多,會被人尋釁報複?俺韓五雖然抽了你20鞭,但官家說了你有用,你又一箭救了官家,俺自然不會再與你為難。”
隻是這回沒有人再笑得出來了。半晌,倒是吳玠悠悠地歎了口氣:“韓郡王,你也知道,是真正的官家留了曲大一命啊。”
趙玖在屏風後麵也是輕輕一歎,自己不計前嫌饒了曲大一命,之後在堯山卻又是曲大一箭救了自己一命,這筆賬,該怎麽算呢?
氣氛一時略微有些凝重起來。趙鼎本想直接繼續讀下去,但隻是把眼一掃,便忽然微微蹙眉,神色陰晴不定起來。半晌,見眾人都帶著驚疑不安的神情盯著他,隻得苦笑,卻是先弄來一杯安神的涼茶遞給了張浚:“德遠且先喝兩口茶定定神壓壓驚?”
張浚聞言更是不敢接他的茶,隻是瞪大了眼睛,半晌忽然嗤笑了一聲:“怎麽,總不能是元鎮兄你因為黨爭之故,直接尋個罪名把我流放嶺南了吧。”
趙鼎卻隻是歎氣。
【鼎嚐乞降詔安撫淮西,上曰:“俟行遣張浚,朕當下罪己之詔。”(張浚剛才還不以為然的神情直接凝固住了,眾人也皆是倒抽了一口涼氣)鼎言:“浚已落職。”上曰:“浚罪當遠竄。”鼎奏:“浚母老,且有勤王功。”上曰:“功過自不相掩。”已而內批出,浚謫置嶺南,鼎留不下。詰旦,經同列救解,上怒殊未釋,鼎力懇曰:“浚罪不過片策耳。凡人計慮,豈不欲萬全,儻因一失,便置之死地,後有奇謀秘計,誰複敢言者。此事自關朝廷,非獨私浚也。”上意乃解,遂以散官分司,居永州。】
張浚已然麵色慘白,他張了張嘴像是想說什麽,但是不論是嘴唇還是手指都開始不可抑製地輕微顫抖,而當聽見趙鼎提及他的母親時,更是心中一酸,幾欲落淚。“官家不會這樣對我的!”這位向來心高氣傲的年輕宰執幾乎是帶著哭腔喊道,“我若真的做了什麽敗壞國家社稷的錯事,我寧願以死謝罪!”
便是之前與他有些不對付的胡寅,此時也隻覺得心中一寒。張浚到底做錯了什麽呢?若真是罪大惡極,趙鼎絕不可能這般極力回護他,更不用說他們在書中事實上還是競爭關係。那官家這些言語,也未免太過涼薄。但前文似乎又提到……什麽補天浴日之功,礪山帶河之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趙鼎見他情緒激動,便又在桌下悄悄遞了一塊絲絹帕子給他,而後輕輕地握了握他的手以示安慰。
眾人皆是沉默無言,張樞相年紀輕輕身居宰執之位,靠得便是深得官家信重,頗合官家心意,就算明知這書裏的事情是無稽之談,但讓這樣一個人物意識到官家有朝一日會這般心腸涼薄毫不留情地處置自己,又怎麽能不感到惶恐呢?
趙玖在屏風後麵將張浚茫然失措的行狀都看得真切,他幾乎心一軟就想出去告訴他們,這書裏的官家,那個完顏構就是個大混蛋,自己和他半分關係都沒有,但話到嘴邊他心中忽又警鈴大作,若是他輕而易舉地就將自己從書中摘出來,那麽在諸人眼中,他到底又是誰呢?
他總不能一本正經的告訴他們,如果不是我從明道宮的井裏爬出來,那麽你們的官家就是這麽一副模樣吧?那被楊沂中捅死的康履可得喊一句自己比竇娥還冤了。
所以想了一想,他還是決定再觀察一會兒,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最終呂公相歎了口氣:“這其中是非曲直,一時也難以決斷,隻是……趙相公到底還是仁義君子。”
【鼎既再相,或議其無所施設,鼎聞之曰:“今日之事如人患羸,當靜以養之。若複加攻砭,必傷元氣矣。”金人廢劉豫(眾人輕輕“咦”了一聲),鼎遣間招河南守將,壽、亳、陳、蔡之間,往往舉城或率部曲來歸,得精兵萬餘,馬數千。知廬州劉錡(第一次被提名的劉錡也忍不住抬頭望了一眼趙鼎)亦奏言:“淮北歸正者不絕,度今歲可得四五萬。”上喜曰:“朕常慮江、池數百裏備禦空虛,今得此軍可無患矣。”】
“在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一直沒有說話的劉子羽謹慎地看了呂公相和趙鼎一眼。他雖然一直沒有出現從這書中尋得自己的一絲半點痕跡,但這並不妨礙他作為在座文官中對軍事最為敏感的幾人之一,一直在內心默默地盤算著一些可能被其他人忽視了的細節。他用眼神示意他們自己很可能即將發表一些有爭議的言論,而呂公相自然從善如流地給了他肯定的回應,“以我的一己之見來看……文中兩次提到張樞相被貶斥,似乎都與前方戰事不利有關。第一次是在川陝,第二次是在淮西,但這其中的細節,我們目前還缺乏更多信息。”
曲端聞言登時拍案而起:“我便早知道將戰事交給你們這些不知兵的是不中用的……”卻複又想起當日胡寅言之鑿鑿,更是覺得氣急敗壞,“胡漕司當年說得可動聽了,你們不知兵,朝中總有人知兵,那麽這書裏,朝中知兵的人都哪裏去了,乃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
吳玠隻是冷笑:“曲大……你也不好好想想,就你這個跋扈脾氣,再知兵又如何?除了真正的官家……誰能容得下你?”
曲大聞言更是搖頭不止:“所以說,這書裏的官家沒有識人之明,乃至佞幸小人當道,國家局勢才會敗壞至此……”而其他人似乎已經懶得再去和他計較,隻是看向趙鼎,希望他繼續下去。
【金人遣使議和,朝論以為不可信,上怒。(眾人皆瞠目結舌,便是趙鼎也愣住了片刻,才勉強回過神來繼續讀下去)鼎曰:“陛下於金人有不共戴天之讎,今屈己請和,不憚為之者,以梓宮及母後耳。群臣憤懣之辭,出於愛君,不可以為罪。陛下宜諭之曰:‘講和非吾意,以親故,不得已為之。但得梓宮及母後還,敵雖渝盟,吾無憾焉。’”上從其言,群議遂息。】
眾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半晌,張浚小聲低估了一句:“當年康履說的那個……奉還給這位官家倒挺合適。”他在心中默默想著卻沒敢說出來的是,若是官家真的被什麽妖物附身了,那也該是這般行狀,真正的那個英明神武的好官家,如何會這般行事?
就連呂好問也幾乎要在心裏點頭應和了。開什麽玩笑,官家可是能在八公山說出讓楊沂中見勢不妙直接替他了斷這種話,又明發詔令誓死不與金人議和,甚至還與宗忠武指萬民為誓,如若不殄滅金國,便當生無可戀,死無全屍……
便是堯山之後金人乞議和,官家不也是“大宋可以議和,而朕絕不議和……”呂好問可還記得自己甚至被逼得發了誓,要和官家一起回八公山落草當個山寨主簿呢。
當日官家與宗澤發誓時在場的胡寅、林景默、萬俟卨等人都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而趙鼎幾乎已經神情恍惚了,這種為了官家想要議和而開脫的言辭,真的是自己說得出來的?
【潘良貴以向子諲奏事久,叱之退。上欲抵良貴罪,常同為之辨,欲並逐同。鼎奏:“子諲雖無罪,而同與良貴不宜逐。”二人竟出。給事中張致遠謂不應以一子諲出二佳士,不書黃,上怒,顧鼎曰:“固知致遠必繳駁。”鼎問:“何也?”上曰:“諸人善。”蓋已有先入之言,由是不樂於鼎矣。秦檜(眾人又是“咦”了一聲,而屏風後麵的趙玖麵色頓時一寒)繼留身奏事,既出,鼎問:“帝何言?”檜曰:“上無他,恐丞相不樂耳。”禦筆和州防禦使璩除節鉞,封國公。鼎奏:“建國雖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社謖大計也。在今禮數不得不異,所以係人心不使之二三而惑也。”上曰:“姑徐之。”檜後留身,不知所雲。】
這段大家聽得雲裏霧裏,隻覺得其中提到的人與事似乎完全理解不了。他們既不認識什麽潘良貴,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又做了什麽事。倒是秦檜……此人已是對麵金國的樞密副相了,官家嚴令事金人者皆不得赦,如何還能回朝為官?至於立太子這種高危話題……大家略帶同情地看了一眼趙鼎,這種話的確能不說還是不要說的為好。
【鼎嚐辟和議,與檜意不合,及鼎以爭璩封國事拂上意,檜乘間擠鼎,又薦蕭振為侍禦史。(眾人又是一陣歎息)振本鼎所引,及入台,劾參知政事劉大中罷之。鼎曰:“振意不在大中也。”振亦謂人曰:“趙丞相不待論,當自為去就。”會殿中侍禦史張戒論給事中勾濤,濤言:“戒之擊臣,乃趙鼎意。”因詆鼎結台諫及諸將。上聞益疑,鼎引疾求免,言:“大中持正論,為章惇、蔡京之黨所嫉。臣議論出處與大中同,大中去,臣何可留?”乃以忠武節度使出知紹興府,尋加檢校少傅,改奉國軍節度使。檜率執政往餞其行,鼎不為禮,一揖而去,檜益憾之。】
讀到這裏,趙鼎也覺得心底愈發冰涼。他抬頭有些艱難地看了一眼李光:“李中丞……若是你在位,定當不會允許手下台諫被這般當做攻訐政敵的刀子吧?”
“趙相公說笑了。”李光冷冷道,“若是我真的對你有什麽不滿,上書直言請諫官家便是了,這般下作手段,我李某人卻還沒學會。更何況官家怎麽會忍得了朝中鬧成這般烏煙瘴氣的樣子?”
隻是張浚此時作為在書中已經被貶去永州的局外人卻聽得通透,禦史台諫中可從來不缺乏心思活絡的“聰明人”(他在內心決定選擇性遺忘他們太學三人組當年便是靠著對汪黃二相還的攻訐而上位的這一不太光彩的事實),真正默許他們攻訐趙鼎的甚至不是這個在幕後推波助瀾的秦檜,而是……那個官家。
而聽起來不太妙的是,似乎這書裏趙鼎和那個秦會之還結下了梁子?也是,以元鎮兄這樣的性格,怎麽會給這種陰損小人好臉色看。
而屏風後麵的趙玖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心底默默地為書裏的趙鼎點上了一根蠟燭,以他一個現代人的認知來看,得罪了秦檜的人能有好下場嗎?
【鼎既去,王庶入對,上謂庶曰:“趙鼎兩為相,於國有大功,再讚親征皆能決勝,又鎮撫建康,回鑾無患,他人所不及也。”先是,王倫使金,從鼎受使指。問禮數,則答以君臣之分已定;問地界,則答以大河為界。二者從事之大者,或不從則已。倫受命而行。至是,倫與金使俱來,以撫諭江南為名,上歎息謂庶曰:“使五日前得此報,趙鼎豈可去耶?”】
“趙相公真宰相也。”便是韓世忠在這裏也禁不住歎服,“亦是真君子,倒是這個官家……”他臉上明明白白的表情暗示了,和君子對應的能是啥?“真小人也”罷了。
“所謂‘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大抵如此吧?”劉汲劉相公也是一聲歎息,但到底還是想為官家——不管書裏的這個官家和真正的官家到底是什麽關係,稍微開脫兩句。至少他現在還試圖相信,這個官家是能知曉趙鼎他們的一片忠心的。
韓世忠怔住了片刻,顯然還在思考什麽“善善惡惡”的是什麽意思。曲大卻是直接嗤笑道:“就是讚揚好人卻不能任用,憎惡壞人卻不能鏟除的意思。”話音剛落韓世忠便直接怒目而視:“你曲大多讀過幾本書就了不起了麽?還敢來提點俺了。”
“怎麽?軍中事事我皆服你韓郡王,但這卻另當別論。我可是東華門外唱過名的,和諸位相公比起來也是沒什麽不同的。”曲大輕蔑地昂了一下頭,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隻是見左右諸人都對他露出了些許鄙夷或是不讚同的神色,便隻好訕訕一笑,不再言語。
【初,車駕還臨安,內侍移竹栽入內,鼎見,責之曰:“艮嶽花石之擾,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轍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謝之。有戶部官進錢入宮者,鼎召至相府切責之。翌日,問上曰:“某人獻錢耶?”上曰:“朕求之也。”(眾人又是一片嘩然)鼎奏:“某人不當獻,陛下不當求。”遂出其人與郡。】
眾人已經對這位官家的種種怪異舉止感到有些麻木了。隻是李光卻忽然冷笑了一聲:“趙相公……在這種官家手下做事不容易吧?”
趙鼎隻是沉默不語。倒是呂公相微微蹙眉道:“趙相公這般直言敢諫固然是良相之為,隻是……”
他忽然有些說不下去了,因為他想起了一個遠在揚州行在的人。
【鼎嚐薦胡寅(胡寅在這裏才第一次聽見自己姓名,不過他大概也明白自己在這本書中的曆史上似乎並沒有什麽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坦然了許多)、魏矼、晏敦複、潘良貴、呂本中(呂公相也輕歎了一聲)、張致遠等數十人分布朝列。暨再相,奏曰:“今清議所與,如劉大中、胡寅、呂本中、常同、林季仲之流,陛下能用之乎?妒賢長惡,如趙霈、胡世將、周秘、陳公輔之徒,陛下能去之乎?”(作為陳公輔的摯友,李光忍不住“啊?”了一聲,而張浚也露出了怪異的神色)上為徙世將,而公輔等尋補外。上嚐中批二人付廟堂升擢。鼎奏:“疏遠小臣,陛下何由得其姓名?”上謂:“常同實稱之。”鼎曰:“同知其賢,何不露章薦引?”】
“可你不是還舉薦胡世將當兵部尚書?要不然官家怎麽會否了我舉薦的呂祉。”張浚聽到這裏甚至是有些委屈的神色了。
趙鼎則是一臉茫然地看著李光:“我與陳公輔並無過節,這書裏的事情做不得真,更何況……”他露出了些許尷尬的神情,“官家怎麽會允許我在背後這般肆意編排別人,甚至還以這種……口吻去教官家做事?”
“這是趙相公?這怕不是李伯紀。”一直沒有被提及也沉默不語的李彥仙忽然冷笑道,“專斷朝綱,一言不合便挾裹上意排除異己,趙相公這個權相做得好痛快啊。”
趙鼎臉色微霽,但最終還是沉默不語。
【始,浚薦秦檜可與共大事(“我沒有!”張浚直接叫出了聲),鼎再相亦以為言。然檜機阱深險,外和而中異。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檜惡其逼己,徙知泉州,又諷謝祖信論鼎嚐受張邦昌偽命,遂奪節。(胡寅和張浚二人不約而同地將手中茶盞摔了一地,然後兩人尷尬地對視了一眼)禦史中丞王次翁論鼎治郡廢馳,命提舉洞霄宮。鼎自泉州歸,複上書言時政,檜忌其複用,諷次翁又論其嚐受偽命,乾沒都督府錢十七萬緡,謫官居興化軍。論者猶不已,移漳州,又責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
眾人一時還沒回過神來。武將們是完全不理解一心為國的趙相公如何就這般被官家毫不留情地以這些微末小事——甚至真實性完全存疑的所謂“罪行”便直接貶去了潮州。而文官們則瞠目結舌,完全沒法想象之前還權傾朝野的首相如何便會在和秦檜其人的鬥爭中敗的這麽快,這麽淒慘。
“元鎮兄是君子,自然鬥不過這樣的小人。”張浚嗤笑一聲,“便是之前彈劾呂頤浩、朱勝非致其去位,元鎮兄也是心慈手軟,不至於將他們貶黜遠方的。”
趙鼎回以他一個不讚同的眼神:“難道你還想趕盡殺絕嗎?你這樣想法和書中這個秦檜有何區別。”
張浚深深吸了口氣:“元鎮兄是君子,我卻向來隻想做小人。若是他們誤國誤民,壞了國家社稷,那自然滾得越遠越好。隻不過咱們這個官家是個拿得住主意不會輕易動搖的,那麽他們在哪裏自然是無所謂了,若是個反複無常卻又刻薄寡恩的,元鎮兄可看見你的下場了吧?”
眾人皆是無言。
【在潮五年,杜門謝客,時事不掛口,有問者,但引咎而已。中丞詹大方誣其受賄,屬潮守放編置人移吉陽軍,鼎謝表曰:“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
眾人聽到這裏都是驚怒交加,武將們沒怎麽見過朝堂之上這種互相傾軋的鬥爭也就算了,但稍微讀過些史書的,卻都無不想到了真宗年間的奸相丁謂與寇萊公。
“秦檜其人竟狠毒至此?”幾位相公臉上都滿是不敢置信之色。而屏風後麵的趙玖兀自冷笑不止。那自然,上下五千年才出了這麽一個絕無僅有的陰間人,諸位相公們的些許小手段和他比起來,簡直宛若白蓮花一般純潔動人。
趙鼎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紛紛,隻是平靜地繼續讀了下去。
【在吉陽三年,潛居深處,門人故吏皆不敢通問,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饋醪米。檜知之,令本軍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語其子汾(讀到這裏他到底還是無法強裝鎮定,微微停住了片刻,張浚敏銳地察覺到他看似波瀾不驚的語調裏隱約帶了一絲哽咽)曰:“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先得疾,自書墓中石,記鄉裏及除拜歲月。至是,書銘旌雲:“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遺言屬其子乞歸葬,遂不食而死,時紹興十七年(眾人又是一片嘩然)也,天下聞而悲之。明年,得旨歸葬。孝宗即位,諡忠簡,贈太傅,追封豐國公。高宗祔廟,以鼎配享廟庭,擢用其孫十有二人。】
“我讀完了。”趙鼎淡然地合上了麵前的書卷,“大家有什麽想說的……一個個來吧?”
他的聲音重又鎮靜如初,因為在念完的那一刻起,他忽然意識到,書中的這個趙鼎,是他,卻又不是他。就算他的兒子也叫趙汾,那又如何?婁室死了,官家還都東京已有三年,紹興一事,二聖南歸,諸事皆已經有定論……而這秦檜仕金不得歸朝,也是官家親口判了死刑的。
不管怎麽說,真正的官家金口玉言,卻是從來未讓大家失望的吧?
且不提諸人如何為書中趙相公的淒涼結局扼腕歎息,就說那個“紹興十七年”,便皆是麵色古怪地望了一眼一直坐在末位一言不發的萬俟卨,雖是大約能猜到其人當日不過是因為官家那一番“繼而導之謂之紹”的言論,又改白馬為紹興,才順口一說罷了,卻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紹興?好一個紹興,這個官家逼死忠良,任由秦檜那等奸佞禍害朝野,他也配嗎?”曲端兀自冷笑不止。而其他人卻也紛紛頷首,頭一次覺得曲大這廝說話竟是如此好聽。
然而唾罵歸唾罵,這書中趙鼎的結局確實令人心氣難平。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隨著諸人的心念,手邊出現了一隻白瓷酒盞。
“且敬趙相公。”呂公相帶頭拱手微微一禮,不顧趙鼎還沒回過神來便一飲而盡,身側文官們自是不約而同一致效仿。
“敬趙相公。”公認的天下武人之首韓世忠也領著諸位帥臣仰頭將那盞酒一飲而盡,而後一片瓷盞摔碎於地的清脆之聲。
而屏風後的趙玖也悄然與眾人一同敬了趙鼎一杯,待到回過神來,已是淚流滿麵。
趙鼎一時失笑:“本相現在卻還好端端地坐在這裏呢。待到這個怪力亂神之事了結,明日宣德門前還要與諸位相會入朝,倒也不必……”
但他卻也不得不承認,隨著眾人那一杯酒敬下去,似乎他的心中好像變得輕快通透了些許。
是執念嗎?他望向那本書,忽然有了一個怪異的念頭,也許這本書所說的並不都是無稽之談,而是無數錯誤選擇中延伸出來的最絕望的那個可能性。也許在另外一個渺遠的時空,真的有那麽一個自己絕望地絕食自盡隻為了保全家人(他自問為了汾兒和全家性命,應該真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隻是絕食自盡實在是……),壯誌未酬,一腔愛國真心悉數東流錯付。
隻是現在,他已經確信了自己不用擔心這般悲慘的命運。想到這裏,他最後也隨著眾人舉杯,淡然一笑:“且敬這位趙相公一杯。”
平心而論,那書稿看起來並不起眼,隻是裝訂頗為精美,所用紙質似乎都較時下流行的書稿更為細膩,而封麵上所書的文字也遒勁有力,端莊工整。隻是上麵注明的書名和作者以及刊印時間讓人的心情不那麽好。
【《宋史》,至正六年刊於江浙行省,編者蔑裏乞?脫脫、阿爾拉·阿魯圖】
“所以,有宋一朝,終於還是亡了?亡於金人,還是什麽人之手?”年過七旬的呂好問勉強壓抑著心中的驚恐拋出了這麽一個注定不知道答案的問題,眾人可以很清晰地聽見他的聲音帶著不可抑製的顫抖。
而此刻列席在他身前的諸人,包括但不限於都省、樞密院的幾位相公,還有幾位久離東京的地方大員如胡寅、劉子羽、林景默等,甚至還包括駐軍關西、京東各部的將領,如韓世忠、李彥仙、嶽飛等人。而他們此刻匯聚於此,顯然並非官家詔令,而是某些不可言的怪力亂神之力將他們困在了這麽一個幽暗的議事廳內。
“所以說……我們是要讀完這本書才能離開嗎?”到底還是都省首相趙鼎先開了這個口。他斟酌了片刻,小心翼翼地向呂好問提出了這個猜想,雖然他心裏認為呂公相並不一定比他知道更多,這甚至很可能隻是一場荒誕的夢,他現在滿心隻希望這場夢不要耽誤他晨起押班領百官入朝會,官家可不會喜歡遲到。
呂好問伸出微微發顫的手想要翻開這本書,但最終還是收回了手:“老夫家學崇佛……這等怪力亂神之事終究還是不願親手沾染,諸位若是不忌諱,自可取而觀之。”
幾個武將自然不會在意這個,但目光還是先投向了如今的天下武人之首,延安郡王韓世忠。韓世忠幹笑了一聲,唯有此時他才有那麽一絲覺得自己的玉帶是否過於顯眼了些。“俺才開始讀書習字,這種秀才看的史書,怕是生字太多,得尋個萌……翰林來幫著俺才行。”
曲端見他開口推辭,正想出言諷刺一兩句,就在此時,那本書的封皮卻忽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墨痕漸漸淡去,卻又生出了新的排列組合,最終定格在了幾個大字上:
【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宗澤趙鼎】
所有人的目光都“唰”的一下投向了趙鼎。
“我……竟是和宗忠武同傳嗎?”趙鼎內心感到有些恍惚,呂好問便以目示意道:“既然看起來似乎是趙相公的……列傳,那便請趙相公開這個頭吧。”
他們不知道的是,屏風之後,一個一直觀察著諸人行止的身影竟也是低低地“咦”了一聲。
趙鼎勉強讓自己不要露出太過古怪的神色,但事實上,有誰能夠對“後世史家如何評價自己”這種事情殊不在意?懷著一絲隱秘的期盼與對未知的恐懼,他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挑開了那本書的扉頁,登時便有一段新的文字緩慢呈現於內裏的空白紙冊上。
【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生四歲而孤,母樊教之,通經史百家之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累官為河南洛陽令,宰相吳敏和其能,擢為開封士曹。】
這些基本的出生交待自是大家都知曉的,但隻有聽趙鼎這般娓娓念來,才在心中更加信了幾分這本書是後世所作史書,自己的所作所為,乃至尚未發生的命運前途大約在其中都要有個說法。一瞬間滿堂文武隻是沉默不語,唯有趙鼎的聲音格外清晰平和。
【金人陷太原,朝廷議割三鎮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庸議?“已而京師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議立張邦昌,鼎與胡寅、張浚逃太學中,不書議狀。】
聽到這裏,張浚和胡寅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卻在彼此的眼中都看不見幾分昔年的情誼,便隻好又齊齊歎了口氣,繼續看向朗誦的趙鼎,卻發現趙鼎皺起了眉頭。
【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知樞密院張浚薦之(讀到這裏時趙鼎似乎聽見有什麽人冷哼了一聲,但他沒有來得及抬頭,隻尋聲辯位的話,像是武將那一邊的),除司勳郎官。上幸建康……】
“官家如何去過健康?”
不隻是張浚,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敏銳地發現了這裏的不妥,而張浚隻是輕笑道:“元鎮兄怕不是睡夢未醒頭昏眼花了?亦或者這本書的作者有什麽筆誤?”
趙鼎沒有說話,隻是想繼續往下看去,然而他發現這本書如果不完整地讀完一段,是無法顯示後麵的內容的,便輕歎一口氣:“諸位莫急,且容我再往後讀一讀。”
【上幸建康,詔條具防秋事宜,鼎言:“宜以六宮所止為行宮,車駕所止為行在,擇精兵以備儀衛,其餘兵將分布江、淮,使敵莫測巡幸之定所。”上納之。】
這聽起來是在說布置江淮一線的防線,那便應該是明道宮那時的事情了。明道宮……所有人心中都不約而同地跳了一下,這個地名在朝堂之上,在他們心中意味著什麽,想必沒有人不知道。但最終誰也沒有說出口,隻是相熟之人互相意味深長地對視了一眼。
【久雨,詔求闕政。鼎言:“自熙寧間王安石用事,變祖宗之法,而民始病。假辟國之謀,造生邊患;興理財之政,窮困民力;設虛無之學,敗壞人才。至崇寧初,蔡京托紹述之名,盡祖安石之政。凡今日之患始於安石,成於蔡京。今安石猶配享廟廷,而京之黨未除,時政之闕無大於此。”上為罷安石配享。擢右司諫,旋遷殿中侍禦史。】
這件事很明顯完全不可能發生,當今這位官家推崇王安石無人不知,如今王舒王可都還好端端地供奉在神宗皇帝的太廟裏呢!但這不妨礙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了趙鼎身上,無論是好奇還是質疑亦或是不讚同甚至鄙夷的,最後還是張浚試探地問了一句:“元鎮兄真的這麽想過?”
趙鼎隻是茫然地看了他一眼:“我完全不記得了。當時淮上的情形……你們在場的應該都還記得,官家一心要抗金,不肯退過淮河,甚至留在八公山發了誓不走的,哪裏還能有閑心去爭什麽新法黨舊法黨人之事……更惶提因此提拔本相?”
而曲端此時卻忽然毫不客氣地冷笑道:“不錯,本帥後來可是聽說,趙相公當年擢殿中侍禦史,還是與牛禦史一同去尋延安郡王……結果那牛禦史還被郡王手下的叛軍所殺?”
韓世忠登時大怒,意欲拍案而起,但卻發現在這麽一個怪力亂神的空間裏,所有人似乎都被禁錮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隨便移動,便隻能怒目而視:“曲大,此事的是非曲直官家早已有成論,你此刻翻出來又是甚麽意思?”
曲端發現韓世忠不能對他怎麽樣以後卻是更加肆無忌憚想要繼續嘲諷兩句,但呂公相在此時清了清嗓子:“這本書冊記載看起來與史實似乎有頗多不符,但它既然出現在此,便必然有它的道理,趙相公且繼續讀下去,其餘人等一律不許再生事端!”
【劉光世(這個名字被念出的一瞬間讓殿內眾人都愣了半晌)部將王德擅殺韓世忠之將(王德露出了驚恐又迷惑的神情,而韓世忠還沒來得及對他發作,後麵的事情便讓他的臉色也紅了幾分),而世忠亦率部曲奪建康守府廨。鼎言:“德總兵在外,專殺無忌,此而不治,孰不可為?”命鼎鞫德。鼎又請下詔切責世忠,而指取其將吏付有司治罪,諸將肅然。上曰:“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中丞範宗尹言(張浚露出了有些迷惑的神情),故事無自司諫遷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極舉職,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遷侍禦史。】
最後還是劉汲劉相公略有些酸楚地說道:“官家到底一直信重趙相公……”
但趙鼎卻十分冷靜地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給出了一個在場眾人在心底轉了又轉卻一直不敢說穿的結論:“不,這不是我,這甚至也不是……”
“趙相公!”呂好問連忙出言打斷他尚未出口的言辭,這樣的話不應該被說出來,至少不應該是趙鼎這個都省首相說出來。
趙鼎有些感激地看了呂好問一眼,繼續讀了下去。
【北兵至江上,上幸會稽,召台諫議去留,鼎陳戰、守、避三策,拜禦史中丞(張浚的臉上迷惑之餘甚至帶上了一絲慌亂)。請督王燮進軍宣州,周望分軍出廣德,劉光世渡江駐蘄、黃,為邀擊之計。又言:“經營中原當自關中始,經營關中當自蜀始,欲幸蜀當自荊、襄始。吳、越介在一隅,非進取中原之地。荊、襄左顧川、陝,右控湖湘,而下瞰京、洛,三國所必爭,宜以公安為行闕,而屯重兵於襄陽,運江、浙之粟以資川、陝之兵,經營大業,計無出此。”】
素來穩重的樞密副相陳規輕歎了口氣:“這計策還算穩妥,聽起來倒像是趙相公會說的話。”而在座其他文武略一沉思,便也覺得極有道理。曲端冷哼一聲:“這樣看來,趙相公能做到首相也不是沒有道理,至少比別的什麽人要知兵許多。”
“曲大!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你胡言亂語就自己滾……”張浚忍無可忍,剛要發怒,卻意識到了不妥,而曲端好整以暇地看著他:“張樞相說得好,我卻還巴不得早點滾回家去睡個好覺。”
張浚隻得悻悻地看著他,而另一個被暗指不知兵的人隻是冷冷地瞪了一眼曲端,複又輕笑一聲,便不再言語。
【韓世忠敗金人於黃天蕩(韓世忠心想自己好像完全不記得有過這回事了),宰相呂頤浩(眾人包括呂公相都齊齊輕抽了一口涼氣)請上幸浙西,下詔親征,鼎以為不可輕舉。頤浩惡其異己,改鼎翰林學士,鼎不拜,改吏部尚書,又不拜,言:“陛下有聽納之誠,而宰相陳拒諫之說;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挾挫沮言官之威。”堅臥不出,疏頤浩過失凡千言。上罷頤浩,詔鼎複為中丞,謂鼎曰:“朕每聞前朝忠諫之臣,恨不之識,今於卿見之。“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又是一陣令人尷尬的沉默。半晌,呂公相咬牙道:“我卻聽不明白這本書在說些什麽……呂頤浩不可為相,這點我和許相公都是說過的。”但其他幾個年輕些的文官卻都還在回味書中趙鼎的諸番行狀,最終林景默忽然輕歎了口氣:“林某卻不知趙相公也有這般……言辭激烈之時?”
小林學士向來說話圓滑,他說“言辭激烈”算是給了趙鼎麵子,在其他人看來,這般冒險而又輕佻的舉止……倒更像西府的那位張樞相才會做出來的事情。而胡寅更是若有所思地盯著趙鼎,心想若是自己在這個處境……似乎也會這麽選擇?
等一下,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麽事情?怎麽聽起來越來越不著調了。
趙鼎看起來對眾人或是懷疑或是審視的目光置若罔聞,繼續平和地念了下去。
【金人攻楚州,鼎奏遣張俊(頭一次被提到名字的張伯英有些慌亂地抬起頭來)往援之。俊不行,山陽遂陷(眾人的眼神又齊刷刷地落在了張俊的身上,尤其是幾個老西軍出身的武將,眼神中都透著不讚同和些許鄙視的意味,張俊似乎想說些什麽,但呂公相冷冷瞥了他一眼,他最終還是閉上了嘴),金人留淮上,範宗尹奏敵未必能再渡,鼎曰:“勿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三省常以敵退為陛下援人才、修政事,密院常虞敵至為陛下申軍律、治甲兵,即兩得之。”上曰:“卿等如此,朕複何憂。”鼎以楚州之失,上章丐去。會辛企宗除節度使,鼎言企宗非軍功,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尋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
莫說呂公相了,便是陳規和劉汲這兩個向來被官家讚譽老成持重的相公也是瞠目結舌。他們怔怔地瞪著趙鼎,仿佛是第一天才認識這位在他們心中素來穩重溫和的首相竟然是這般厲害人物。片刻之後依然是曲端打破了沉默:“你們這是什麽意思?趙相公做得對!辛家那幾個廢物也配領節度使?官家未免也太沒有識人之明……”
“曲大!”小林學士終於忍不住出言提醒道,“你該不會還沒明白吧?書裏的這個官家……”但最終還是在呂公相有些威脅意味的目光下把後半段話給咽了回去。趙鼎平複了一下心情,他剛想找杯涼茶潤潤嗓子,幾案上便憑空出現了一個白瓷茶盞,裏麵盛的正好是他想要的涼茶。
他有些訝然地環視四周眾人,然而呂公相已經麵無表情地在喝不知道第多少杯茶了。
【京西招撫使李橫欲用兵複東京,鼎言:“橫烏合之眾,不能當敵,恐遂失襄陽。”已而橫戰不利走,襄陽竟陷。召拜參知政事。宰相朱勝非(聽到這個名字,李光像是沒忍住嗤笑了一聲)言:“襄陽國之上流,不可不急取。”上問:“嶽飛可使否?(第一次聽見自己名字的嶽飛也有些茫然地抬起了頭)”鼎曰:“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簽樞徐俯不以為然。(“這又是誰?”眾人皆露出了不屑的神色,畢竟在座諸人都是知道嶽鵬舉的厲害,以及官家對他的信重的。)飛出師竟複襄陽。】
“這本書的編者,是弄不清大宋的官製,還是說那時……真就什麽人都可以當一任宰執了?”李光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輕蔑之意,出口言道,“呂頤浩也就算了,朱勝非?”
“好了。”呂公相忍不住皺了皺眉頭,“朱勝非就算有再多不是,白馬……紹興一事後也已經請辭回鄉,無需再議了。”
而嶽飛隻是默默地向趙鼎笑了一下,似乎是在感激他對自己的信任。
但就在此時,小林學士卻緩緩提出了一個大家一直都忽視了的要緊問題:“依照此書……這時是何年歲?建炎幾年了?”
趙鼎也是一愣:“我隻是如實誦讀,書中卻並未提及。”
便又是一陣若有所思的沉默。
【鼎乞令韓世忠屯泗上,劉光世出陳、蔡。(“他怎麽還活著?”張俊忍不住罵了一句。)光世請入奏,俯欲許之,鼎不可。偽齊宿遷令來歸,俯欲斬送劉豫,(眾人皆倒抽了一口涼氣)鼎複爭之。俯積不能平,乃求去。朱勝非兼知樞密院(現場又是一陣窸窣作響),言者謂當國者不知兵,乞令參政通知。由是為勝非所忌。(“我就知道他幹不了什麽好事!”李光忍不住和陳規又小聲罵了一句。)除鼎知樞密院、川陝宣撫使,鼎辭以非才。上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盡以付卿,黜陟專之可也。“時吳玠(終於被點名的吳大也有些茫然地抬了一下頭)為宣撫副使,鼎奏言:“臣與玠同事,或節製之耶?“上乃改鼎都督川、陝諸軍事。】
“所以說,這書裏……是元鎮兄去經略川陝了?”張浚神色古怪地望著他,趙鼎看他麵上隻差明明白白地問著“那我在哪裏?我做了什麽?”
而吳玠更是麵色複雜地望著趙鼎,就因為他一句話,官家就輕飄飄地讓他總覽川陝諸軍事了?可官家似乎一向並不喜歡文官領兵主政的啊……就連他本人,在堯山不還是非常克製地沒有過多幹預軍事部署。
【鼎所條奏,勝非多沮抑之。(聽到這裏李光已經懶得再說什麽,隻是冷笑)鼎上疏言:“頃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於今。(張浚手中的茶盞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但趙鼎沒空理會他,後麵的內容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浚有補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致物議,以被竄逐。今臣無浚之功而當其任,遠去朝廷,其能免於紛紛乎?”】
這一段尚未念完,趙鼎便暫時停住了,因為他也沒忍住抬眼去盯著張浚打量了半晌,然後頭一回看見向來心高氣傲的張德遠也露出了一絲驚慌失措的神情。
“聽起來像是你之前在川陝辦砸了什麽要緊的大事。”胡寅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一個可能的真相,“枉費了官家的信任。”
張浚一時間竟懶得回擊他話中的譏諷之意,隻是喃喃道:“‘補天浴日之功……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他覺得自己像是意識到了什麽,但卻又始終抓不住要緊的頭緒。是官家委他以重任,他卻辜負了官家?可事情怎麽會到這一步,川陝的局勢明明不該……
直到趙鼎悄悄在桌下握住了他的手,他才勉強回過神來。
“德遠,你我都清楚,這些並不是真事。”趙鼎冷靜地安慰道,“而且這個中是非曲直……怕是要讀了你的傳才能明了。”
張浚隻是無言地點了點頭。
而屏風後麵的人亦是一時心氣難平,最後在心中悠悠地歎了口氣:“完顏構這種貨色也說得出來這種話?隻可惜到底最後還是都成了空頭支票,君臣相信……好一個君臣相信。”
【又言:“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武將那裏發出了一些小聲的議論聲),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陳已艱難,況在萬裏之外乎?”時人士皆惜其去,台諫有留行者。會邊報遝至,鼎每陳用兵大計,及朝辭,上曰:“卿豈可遠去,當遂相卿。”九月,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製下,朝士相慶。】
讀完這段,趙鼎自己也唯有沉默以對。以退為進什麽的……的確是好手段,但他卻愈發覺得這本書裏的“自己”似乎越來越陌生。
呂公相卻是也盯了他半晌,最後悠悠地歎了口氣:“趙相公若真有這般好手段……那日老夫請辭時敲打你與張相公的話,倒像是廢話了。隻是白馬紹興和議之前……怎不見你這般有本事彈壓朝中諸人?”
“可這個官家……不是官家!”李光終於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若真的是官家在此,又豈能容呂頤浩那等跋扈之輩阻塞言路,以及朱勝非這等圓滑無能之輩任當朝宰執?”
呂公相冷哼了一聲:“首相不該說的話,讓憲台說出來也沒好到哪裏去,你們自己心裏有數便是。”
【時劉豫子麟與金人合兵大入(“劉麟已經死透了!是我親手砍的!”曲端忍不住插了一句嘴,然而沒有人搭理他),舉朝震恐。鼎論戰禦之計,諸將各異議,獨張俊以為當進討(韓世忠和嶽飛以及一直沒有被提到姓名的李彥仙都忍不住露出了迷惑的神情),鼎是其言。有勸上他幸者,鼎曰:“戰而不捷,去未晚也。”上亦曰:“朕當親總六師,臨江決戰。”(“完顏構竟然也有膽子臨江督師嗎?”屏風後麵的趙玖忍不住內心吐槽道)鼎喜曰:“累年退怯,敵誌益驕,今聖斷親征,成功可必。”於是詔張俊以所部援韓世忠,而命劉光世移軍建康,且促世忠進兵。世忠至揚州,大破金人於大儀鎮。方警報交馳,劉光世遣人諷鼎曰:“相公自入蜀,何事為他人任患。”(“他是真的該死,官家果然沒有錯。”眾人不約而同地交換了一個眼神)世忠亦謂人曰:“趙丞相真敢為者。“鼎聞之,恐上意中變,乘間言:“陛下養兵十年(眾人又是一陣騷動),用之正在今日。若少加退沮,即人心渙散,長江之險不可複恃矣。”及捷音日至,車駕至平江,下詔聲逆豫之罪,欲自將渡江決戰。鼎曰:“敵之遠來,利於速戰,遽與爭鋒,非策也。且豫猶遣其子,豈可煩至尊耶?”帝為止不行。未幾,簽書樞密院事胡鬆年自江上還,雲北兵大集,然後知鼎之有先見也。】
這樣看來小林學士提出的問題似乎已經有了一個近似的答案。隻是眾人皆感到難以置信。
“已經是……建炎十年了?”韓世忠、嶽飛等人皆感到難以理解,“可……為何不但沒有提及還都東京,卻還在淮河一線和金軍對峙?趙相公在這本書裏也是已經貴為宰執……想來這樣的大事不可能錯過啊?”
不僅是武將們難以理解,文官們也是一陣恍惚。怎麽會這樣呢?明明他們從淮上到南陽,到東京,最後在堯山擊斃了完顏婁室,這中間所有人都做了那麽多的事情……為何這所謂的“史書”卻隻字未提,而十年後金人的兵鋒仍能直指淮河?
隻是這個念頭甫一生起,眾人似乎在內心便自然而然地尋得了一個理所當然卻無法出口的答案。
明道宮……
隻是誰都不願將這個顯而易見的猜測真的輕易說出口,便是向來心直口快的胡寅也隻是張口愣了半晌,最終還是沉默了。
趙鼎歎了口氣,他心中忽然開始猶豫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讀下去,這本書裏提到的人物都像是他們自己,但卻又導向了另一條看起來不怎麽美好的可能性。
而帶來這一切變動的變數……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元鎮兄要是讀累了,不妨吃個梨潤潤喉嗓子。”似是察覺到他的心思,張浚卻淡然地遞了一個梨過來,這時他才發現其人麵前已經擺了一個精致的果盤,而對麵的武將們似乎也都自己弄來了一些吃食,就連呂公相的手上也拈了一顆青梅。
他隻得謝過張浚的好意,啃了一口梨,清甜的汁水讓他的心情稍微好了那麽一點,他繼續往下讀去。
【張浚久廢,鼎言浚可大任,乃召除知樞密院,命浚往江上視師。(張浚遞梨子的手還沒來得及收回來便僵在了半空中)時敵兵久駐淮南,知南兵有備,漸謀北歸。鼎曰:“金人無能為矣。“命諸將邀諸淮,連敗之,金人遁去。上謂鼎曰:“近將士致勇爭先,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趙玖在屏風後麵差點沒忍住笑)鼎謝曰:“皆出聖斷,臣何力之有焉。”(讀完趙鼎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然而其他人似乎對這種拍馬屁的套話也沒放在心上)或問鼎曰:“金人傾國來攻,眾皆忷懼,公獨言不足畏,何耶?”鼎曰:“敵眾雖盛,然以豫邀而來(“劉豫也已經被滅了啊!”曲端忍不住又插了一句嘴),非其本心,戰必不力,以是知其不足畏也。”上嚐語張浚曰:“趙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興(韓世忠聽到這裏實在沒忍住笑了一聲,立刻被曲端和胡寅瞪了一眼),可謂宗社之幸也。”鼎奏金人遁歸,尤當博采群言,為善後之計。於是詔呂頤浩等議攻戰備禦、措置綏懷之方。】
“曲大你瞪俺幹啥!小胡兄弟是天使,那趙相公自然也是輔佐官家中興的天使。”韓世忠訕訕地笑了一下,“更何況俺確實覺得趙相公說得有理,金人哪裏會真的為了劉豫這老小子拚命。”
“不錯。”一直沉默不語的嶽飛忽然開口道,“本帥領禦營前軍與李成戰於淄川之時,也是金人的那個猛安率先退了,之後李成的戰線才徹底崩潰。”
趙鼎卻是因為這書中官家的話語兀自蹙眉不語。且不說真正的官家會不會這般當著張浚的麵說自己……就從他已經閱讀的有限的篇幅來看,這個官家雖然看上去是個從善如流,對人還能推心置腹的,然而一旦局勢不利便可以立刻翻臉。不然哪還需要自己那般苦口婆心地去勸諫他寬恕張浚?雖然他還沒有弄明白張浚到底犯了多大的事,但真正的官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許下的每一份承諾卻是從來都沒有食言過的。
【五年(“什麽五年?”眾人又是一陣騷動),上還臨安,製以鼎守左仆射知樞密院事、張浚守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讀到這裏趙鼎下意識地去看了一眼張浚,二人麵色複雜地對視了一眼)鼎以政事先後及人才所當召用者,條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製以貴州防禦使瑗(“這人又是誰?”)為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於行宮門外建資善堂。鼎薦範衝為翊善、朱震為讚讀,朝論謂二人極天下之選。】
“聽起來像是這個官家……改過年號了,這裏肯定不會是建炎五年。”小林學士若有所思地用手托住了下巴。
“我卻還記得當日在白馬……現在該叫紹興了,萬俟經略就曾請言官家,以二聖南歸為由,改元紹興。”曲端幹笑了一聲,“隻不過官家當時以太過靡費拒絕了,在公文、幣模這些細枝末節上浪費精力,無益於北伐大計,卻不知書裏這位官家是怎麽想的?”說到這裏,他心中忽然生出了一個怪異的念頭,自己那句“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河上泛漁舟”,是不是寫給書裏的這位官家會更妥當一些?
這個念頭甫一出現,他卻不知為何打了個冷戰。
【建炎初,嚐下詔以奸臣誣蔑宣仁保佑之功(文官們齊齊又抽了一口涼氣),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勝非為相,上諭之曰:“神宗、哲宗兩朝史事多失實,非所以傳信後世,宜召範衝刊定。”勝非言:“《神宗史》增多王安石《日錄》,《哲宗史》經京、卞之手,議論多不正,命官刪修,誠足以彰二帝盛美。”(李光忍不住也摔碎了一個茶杯)會勝非去位,鼎以宰相監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親書“忠正德文”四字賜鼎,又以禦書《尚書》一帙賜之,曰:“《書》所載君臣相戒飭之言,所以賜卿,欲共由斯道。”鼎上疏謝。】
又是一陣沉默,呂公相看起來想要說些什麽,然而沉吟許久,最後也隻是歎了一句:“‘忠正德文’四字……不論是書中,還是在這裏,趙相公都是當得起的。”
趙鼎聞言下意識便要謙辭,但心中一時又有些恍惚。這書裏的宰相趙鼎,和現在坐在這裏的都省首相趙鼎,究竟是什麽樣的關係呢?縱然他們的人生軌跡和所做的事情已經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可他卻很難否認,這的的確確就是……另一個自己。
【劉豫遣子麟、猊分路入寇,時張浚屯盱眙,楊沂中屯泗(聽到這裏所有人都不約而同抬頭想要去尋那位一直沒有說話的官家近臣,卻發現其人根本就不在列,頓時又是一陣嘩然),韓世忠屯楚,嶽飛駐鄂,劉光世駐廬,沿江上下無兵,上與鼎以為憂。鼎移書浚,欲令俊與沂中合兵剿敵。光世乞舍廬還太平,又乞退保采石(張俊捏著杯子的手指已經捏得骨節發白了,但他到底還是不敢在諸人麵前直接摔了,但就隻聽見這幾個地名,在座的武將都已經變了臉色),鼎奏曰:“豫逆賊也,官軍與豫戰而不能勝,或更退守,何以立國?今賊已渡淮,當亟遣張俊合光世之軍盡掃淮南之寇,然後議去留。”上善其策,詔二將進兵。俊軍至藕塘與猊戰,大破之。鼎命沂中趨合肥以會光世,光世已棄廬回江北。(張俊的臉色已經趨向猙獰,仿佛有人欠了他幾千兩銀子一般)浚以書告鼎,鼎白上詔浚:有不用命者,聽以軍法從事。光世大駭,複進至肥河與麟戰,破之。麟、猊拔柵遁去。】
“這裏聽起來和劉光世擅自撤退過淮,讓張太尉一人孤守下蔡之事……真是十分相像。”作為當年和張俊一起守下蔡的當事人趙鼎冷靜地發現了這個問題,“官家做得對,此等怯懦避戰之輩……隻會壞事。若隻是這般詔令警告,想來當時張太尉……心氣是難以平和的吧?”
張俊一時愕然,他想起了趙玖那日在桑林裏和他與吳大的言語。
“你不是一直會錯了意的……當日在淮上,你卻未曾會錯了意。”
很多事情,真的隻是一念之間。
【浚在江上,嚐遣其屬呂祉入奏事,所言誇大,鼎每抑之。(張浚露出了有些難堪的神色)上謂鼎曰:“他日張浚與卿不和,必呂祉也。”(一直沉默不語的陳規和劉汲也忍不住哼了一聲)後浚因論事,語意微侵鼎,鼎言:“臣初與浚如兄弟,因呂祉離間,遂爾睽異。今浚成功,當使展盡底蘊,浚當留,臣當去。”上曰:“俟浚歸議之。”浚嚐奏乞幸建康,而鼎與折彥質請回蹕臨安。暨浚還,乞乘勝攻河南,且罷劉光世軍政。鼎言:“擒豫固易耳,然得河南,能保金人不內侵乎?光世累世為將,無故而罷之,恐人心不安。”(張俊驚異地看了趙鼎一眼,而趙鼎隻是麵不改色繼續往下讀)浚滋不悅。鼎以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
呂公相一時愕然,不知是該驚歎自己請辭前與趙張二人的交待以這種詭異的形式成了真,還是該因為這二人相爭乃至動搖朝綱而憤怒。然而不等他開口,張浚卻先一步認了錯:“當日呂公相訓斥得極是,若是不把這些心思挑明,隻怕又要重開黨爭之禍,我與趙相公……現在自然不會再生這種事端。”
呂好問沒有搭理他,隻是嚴厲地盯著趙鼎:“趙相公,你須得明白,自古以來,首相專權都不會是什麽好事。而以此來作為籌碼以退為進裹挾上意攻擊政敵……還真看不出來會是你的手筆。而且,我問你,劉光世當不當罷?”
“便是殺了也是應該的。”趙鼎歎息,“我知道……這裏是我錯了。”
“但是呂祉……”張浚有些尷尬地咳嗽了一聲,“他沒道理會做出這種事情。”畢竟就算是在這裏,他也曾在兵部尚書的人選上推舉過呂祉,雖然最後這位真正的趙官家還是用了趙鼎提名的胡世將,但到底有這層舉薦關係在,他沒法否認呂祉算是自己的親信,就算這書裏所言都是胡說八道,他也不能不出言稍加維護。
“德遠兄還沒聽明白嗎?”時隔多年胡寅終於還是用回了昔日的稱呼,隻是聽來不免有幾分諷刺,“呂祉有沒有挑撥離間並不重要,那都是你的一家之言。說難聽些,他便是你的替罪羊罷了。難道不是你授意他誇大事實去與趙相公相爭?最後又何必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呢。”
“胡明仲!”張浚一時有些氣血上湧,臉上平白無故多了幾分暈紅,“你明知道這書裏的事情做不得真!你如何便這般篤定我是這種小人?”
“夠了!”呂好問打斷了二人無端的爭論,“此中事與現實迥異,何必再因此責備別人。”
胡寅隻是冷笑不語。
【七年,上幸建康,罷劉光世,以王德為都統製,酈瓊副之,並聽參謀、兵部尚書呂祉節度製。瓊與德有宿怨,訴於祉,不得直,執祉以全軍降偽齊。(全場一片嘩然,酈瓊嚇得麵如土色,但除了搖頭之外一句話也說不出,況且他也不敢出言打斷趙鼎)浚引咎去位,乃以萬壽觀使兼侍讀召鼎,入對,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四官。上言:“淮西之報初至,執政奏事皆失措,惟朕不為動。”鼎曰:“今見諸將,尤須靜以待之,不然益增其驕蹇之心。”台諫交論淮西無備,鼎曰:“行朝擁兵十萬,敵騎直來,自足抗之,設有他虞,鼎身任其責。”淮西迄無驚。】
“我絕不會做這種事!”若不是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輕易不得走動,酈瓊甚至想要當堂跪下,畢竟這指控太過駭人。在座諸人先前即便出現在此書中,也都不過是小節有失,而叛變什麽的,實在太過了,“王統製雖然與我有些矛盾,但我們絕不會因此耽誤國事!我對官家忠心耿耿,若有半點異心,就叫雷劈了我!”
呂好問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不必再說這些,如今偽齊都已不存,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沒道理為此互相猜忌。”
隻是小林學士冷不丁提出了一個更加可怖的可能性:“那若是在座的諸人……在此書中互相攻訐,乃至於迫害致死,又當如何是好?”
曲端心中之前的不安更強了一些。
韓世忠掃了一眼在座眾人,見他臉色有些陰沉,卻是出言嘲笑道:“怎麽?有的人是不是擔心自己幹得虧心事太多,會被人尋釁報複?俺韓五雖然抽了你20鞭,但官家說了你有用,你又一箭救了官家,俺自然不會再與你為難。”
隻是這回沒有人再笑得出來了。半晌,倒是吳玠悠悠地歎了口氣:“韓郡王,你也知道,是真正的官家留了曲大一命啊。”
趙玖在屏風後麵也是輕輕一歎,自己不計前嫌饒了曲大一命,之後在堯山卻又是曲大一箭救了自己一命,這筆賬,該怎麽算呢?
氣氛一時略微有些凝重起來。趙鼎本想直接繼續讀下去,但隻是把眼一掃,便忽然微微蹙眉,神色陰晴不定起來。半晌,見眾人都帶著驚疑不安的神情盯著他,隻得苦笑,卻是先弄來一杯安神的涼茶遞給了張浚:“德遠且先喝兩口茶定定神壓壓驚?”
張浚聞言更是不敢接他的茶,隻是瞪大了眼睛,半晌忽然嗤笑了一聲:“怎麽,總不能是元鎮兄你因為黨爭之故,直接尋個罪名把我流放嶺南了吧。”
趙鼎卻隻是歎氣。
【鼎嚐乞降詔安撫淮西,上曰:“俟行遣張浚,朕當下罪己之詔。”(張浚剛才還不以為然的神情直接凝固住了,眾人也皆是倒抽了一口涼氣)鼎言:“浚已落職。”上曰:“浚罪當遠竄。”鼎奏:“浚母老,且有勤王功。”上曰:“功過自不相掩。”已而內批出,浚謫置嶺南,鼎留不下。詰旦,經同列救解,上怒殊未釋,鼎力懇曰:“浚罪不過片策耳。凡人計慮,豈不欲萬全,儻因一失,便置之死地,後有奇謀秘計,誰複敢言者。此事自關朝廷,非獨私浚也。”上意乃解,遂以散官分司,居永州。】
張浚已然麵色慘白,他張了張嘴像是想說什麽,但是不論是嘴唇還是手指都開始不可抑製地輕微顫抖,而當聽見趙鼎提及他的母親時,更是心中一酸,幾欲落淚。“官家不會這樣對我的!”這位向來心高氣傲的年輕宰執幾乎是帶著哭腔喊道,“我若真的做了什麽敗壞國家社稷的錯事,我寧願以死謝罪!”
便是之前與他有些不對付的胡寅,此時也隻覺得心中一寒。張浚到底做錯了什麽呢?若真是罪大惡極,趙鼎絕不可能這般極力回護他,更不用說他們在書中事實上還是競爭關係。那官家這些言語,也未免太過涼薄。但前文似乎又提到……什麽補天浴日之功,礪山帶河之誓,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趙鼎見他情緒激動,便又在桌下悄悄遞了一塊絲絹帕子給他,而後輕輕地握了握他的手以示安慰。
眾人皆是沉默無言,張樞相年紀輕輕身居宰執之位,靠得便是深得官家信重,頗合官家心意,就算明知這書裏的事情是無稽之談,但讓這樣一個人物意識到官家有朝一日會這般心腸涼薄毫不留情地處置自己,又怎麽能不感到惶恐呢?
趙玖在屏風後麵將張浚茫然失措的行狀都看得真切,他幾乎心一軟就想出去告訴他們,這書裏的官家,那個完顏構就是個大混蛋,自己和他半分關係都沒有,但話到嘴邊他心中忽又警鈴大作,若是他輕而易舉地就將自己從書中摘出來,那麽在諸人眼中,他到底又是誰呢?
他總不能一本正經的告訴他們,如果不是我從明道宮的井裏爬出來,那麽你們的官家就是這麽一副模樣吧?那被楊沂中捅死的康履可得喊一句自己比竇娥還冤了。
所以想了一想,他還是決定再觀察一會兒,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最終呂公相歎了口氣:“這其中是非曲直,一時也難以決斷,隻是……趙相公到底還是仁義君子。”
【鼎既再相,或議其無所施設,鼎聞之曰:“今日之事如人患羸,當靜以養之。若複加攻砭,必傷元氣矣。”金人廢劉豫(眾人輕輕“咦”了一聲),鼎遣間招河南守將,壽、亳、陳、蔡之間,往往舉城或率部曲來歸,得精兵萬餘,馬數千。知廬州劉錡(第一次被提名的劉錡也忍不住抬頭望了一眼趙鼎)亦奏言:“淮北歸正者不絕,度今歲可得四五萬。”上喜曰:“朕常慮江、池數百裏備禦空虛,今得此軍可無患矣。”】
“在下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一直沒有說話的劉子羽謹慎地看了呂公相和趙鼎一眼。他雖然一直沒有出現從這書中尋得自己的一絲半點痕跡,但這並不妨礙他作為在座文官中對軍事最為敏感的幾人之一,一直在內心默默地盤算著一些可能被其他人忽視了的細節。他用眼神示意他們自己很可能即將發表一些有爭議的言論,而呂公相自然從善如流地給了他肯定的回應,“以我的一己之見來看……文中兩次提到張樞相被貶斥,似乎都與前方戰事不利有關。第一次是在川陝,第二次是在淮西,但這其中的細節,我們目前還缺乏更多信息。”
曲端聞言登時拍案而起:“我便早知道將戰事交給你們這些不知兵的是不中用的……”卻複又想起當日胡寅言之鑿鑿,更是覺得氣急敗壞,“胡漕司當年說得可動聽了,你們不知兵,朝中總有人知兵,那麽這書裏,朝中知兵的人都哪裏去了,乃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
吳玠隻是冷笑:“曲大……你也不好好想想,就你這個跋扈脾氣,再知兵又如何?除了真正的官家……誰能容得下你?”
曲大聞言更是搖頭不止:“所以說,這書裏的官家沒有識人之明,乃至佞幸小人當道,國家局勢才會敗壞至此……”而其他人似乎已經懶得再去和他計較,隻是看向趙鼎,希望他繼續下去。
【金人遣使議和,朝論以為不可信,上怒。(眾人皆瞠目結舌,便是趙鼎也愣住了片刻,才勉強回過神來繼續讀下去)鼎曰:“陛下於金人有不共戴天之讎,今屈己請和,不憚為之者,以梓宮及母後耳。群臣憤懣之辭,出於愛君,不可以為罪。陛下宜諭之曰:‘講和非吾意,以親故,不得已為之。但得梓宮及母後還,敵雖渝盟,吾無憾焉。’”上從其言,群議遂息。】
眾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半晌,張浚小聲低估了一句:“當年康履說的那個……奉還給這位官家倒挺合適。”他在心中默默想著卻沒敢說出來的是,若是官家真的被什麽妖物附身了,那也該是這般行狀,真正的那個英明神武的好官家,如何會這般行事?
就連呂好問也幾乎要在心裏點頭應和了。開什麽玩笑,官家可是能在八公山說出讓楊沂中見勢不妙直接替他了斷這種話,又明發詔令誓死不與金人議和,甚至還與宗忠武指萬民為誓,如若不殄滅金國,便當生無可戀,死無全屍……
便是堯山之後金人乞議和,官家不也是“大宋可以議和,而朕絕不議和……”呂好問可還記得自己甚至被逼得發了誓,要和官家一起回八公山落草當個山寨主簿呢。
當日官家與宗澤發誓時在場的胡寅、林景默、萬俟卨等人都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而趙鼎幾乎已經神情恍惚了,這種為了官家想要議和而開脫的言辭,真的是自己說得出來的?
【潘良貴以向子諲奏事久,叱之退。上欲抵良貴罪,常同為之辨,欲並逐同。鼎奏:“子諲雖無罪,而同與良貴不宜逐。”二人竟出。給事中張致遠謂不應以一子諲出二佳士,不書黃,上怒,顧鼎曰:“固知致遠必繳駁。”鼎問:“何也?”上曰:“諸人善。”蓋已有先入之言,由是不樂於鼎矣。秦檜(眾人又是“咦”了一聲,而屏風後麵的趙玖麵色頓時一寒)繼留身奏事,既出,鼎問:“帝何言?”檜曰:“上無他,恐丞相不樂耳。”禦筆和州防禦使璩除節鉞,封國公。鼎奏:“建國雖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社謖大計也。在今禮數不得不異,所以係人心不使之二三而惑也。”上曰:“姑徐之。”檜後留身,不知所雲。】
這段大家聽得雲裏霧裏,隻覺得其中提到的人與事似乎完全理解不了。他們既不認識什麽潘良貴,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又做了什麽事。倒是秦檜……此人已是對麵金國的樞密副相了,官家嚴令事金人者皆不得赦,如何還能回朝為官?至於立太子這種高危話題……大家略帶同情地看了一眼趙鼎,這種話的確能不說還是不要說的為好。
【鼎嚐辟和議,與檜意不合,及鼎以爭璩封國事拂上意,檜乘間擠鼎,又薦蕭振為侍禦史。(眾人又是一陣歎息)振本鼎所引,及入台,劾參知政事劉大中罷之。鼎曰:“振意不在大中也。”振亦謂人曰:“趙丞相不待論,當自為去就。”會殿中侍禦史張戒論給事中勾濤,濤言:“戒之擊臣,乃趙鼎意。”因詆鼎結台諫及諸將。上聞益疑,鼎引疾求免,言:“大中持正論,為章惇、蔡京之黨所嫉。臣議論出處與大中同,大中去,臣何可留?”乃以忠武節度使出知紹興府,尋加檢校少傅,改奉國軍節度使。檜率執政往餞其行,鼎不為禮,一揖而去,檜益憾之。】
讀到這裏,趙鼎也覺得心底愈發冰涼。他抬頭有些艱難地看了一眼李光:“李中丞……若是你在位,定當不會允許手下台諫被這般當做攻訐政敵的刀子吧?”
“趙相公說笑了。”李光冷冷道,“若是我真的對你有什麽不滿,上書直言請諫官家便是了,這般下作手段,我李某人卻還沒學會。更何況官家怎麽會忍得了朝中鬧成這般烏煙瘴氣的樣子?”
隻是張浚此時作為在書中已經被貶去永州的局外人卻聽得通透,禦史台諫中可從來不缺乏心思活絡的“聰明人”(他在內心決定選擇性遺忘他們太學三人組當年便是靠著對汪黃二相還的攻訐而上位的這一不太光彩的事實),真正默許他們攻訐趙鼎的甚至不是這個在幕後推波助瀾的秦檜,而是……那個官家。
而聽起來不太妙的是,似乎這書裏趙鼎和那個秦會之還結下了梁子?也是,以元鎮兄這樣的性格,怎麽會給這種陰損小人好臉色看。
而屏風後麵的趙玖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在心底默默地為書裏的趙鼎點上了一根蠟燭,以他一個現代人的認知來看,得罪了秦檜的人能有好下場嗎?
【鼎既去,王庶入對,上謂庶曰:“趙鼎兩為相,於國有大功,再讚親征皆能決勝,又鎮撫建康,回鑾無患,他人所不及也。”先是,王倫使金,從鼎受使指。問禮數,則答以君臣之分已定;問地界,則答以大河為界。二者從事之大者,或不從則已。倫受命而行。至是,倫與金使俱來,以撫諭江南為名,上歎息謂庶曰:“使五日前得此報,趙鼎豈可去耶?”】
“趙相公真宰相也。”便是韓世忠在這裏也禁不住歎服,“亦是真君子,倒是這個官家……”他臉上明明白白的表情暗示了,和君子對應的能是啥?“真小人也”罷了。
“所謂‘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大抵如此吧?”劉汲劉相公也是一聲歎息,但到底還是想為官家——不管書裏的這個官家和真正的官家到底是什麽關係,稍微開脫兩句。至少他現在還試圖相信,這個官家是能知曉趙鼎他們的一片忠心的。
韓世忠怔住了片刻,顯然還在思考什麽“善善惡惡”的是什麽意思。曲大卻是直接嗤笑道:“就是讚揚好人卻不能任用,憎惡壞人卻不能鏟除的意思。”話音剛落韓世忠便直接怒目而視:“你曲大多讀過幾本書就了不起了麽?還敢來提點俺了。”
“怎麽?軍中事事我皆服你韓郡王,但這卻另當別論。我可是東華門外唱過名的,和諸位相公比起來也是沒什麽不同的。”曲大輕蔑地昂了一下頭,得意之情溢於言表,隻是見左右諸人都對他露出了些許鄙夷或是不讚同的神色,便隻好訕訕一笑,不再言語。
【初,車駕還臨安,內侍移竹栽入內,鼎見,責之曰:“艮嶽花石之擾,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轍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謝之。有戶部官進錢入宮者,鼎召至相府切責之。翌日,問上曰:“某人獻錢耶?”上曰:“朕求之也。”(眾人又是一片嘩然)鼎奏:“某人不當獻,陛下不當求。”遂出其人與郡。】
眾人已經對這位官家的種種怪異舉止感到有些麻木了。隻是李光卻忽然冷笑了一聲:“趙相公……在這種官家手下做事不容易吧?”
趙鼎隻是沉默不語。倒是呂公相微微蹙眉道:“趙相公這般直言敢諫固然是良相之為,隻是……”
他忽然有些說不下去了,因為他想起了一個遠在揚州行在的人。
【鼎嚐薦胡寅(胡寅在這裏才第一次聽見自己姓名,不過他大概也明白自己在這本書中的曆史上似乎並沒有什麽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坦然了許多)、魏矼、晏敦複、潘良貴、呂本中(呂公相也輕歎了一聲)、張致遠等數十人分布朝列。暨再相,奏曰:“今清議所與,如劉大中、胡寅、呂本中、常同、林季仲之流,陛下能用之乎?妒賢長惡,如趙霈、胡世將、周秘、陳公輔之徒,陛下能去之乎?”(作為陳公輔的摯友,李光忍不住“啊?”了一聲,而張浚也露出了怪異的神色)上為徙世將,而公輔等尋補外。上嚐中批二人付廟堂升擢。鼎奏:“疏遠小臣,陛下何由得其姓名?”上謂:“常同實稱之。”鼎曰:“同知其賢,何不露章薦引?”】
“可你不是還舉薦胡世將當兵部尚書?要不然官家怎麽會否了我舉薦的呂祉。”張浚聽到這裏甚至是有些委屈的神色了。
趙鼎則是一臉茫然地看著李光:“我與陳公輔並無過節,這書裏的事情做不得真,更何況……”他露出了些許尷尬的神情,“官家怎麽會允許我在背後這般肆意編排別人,甚至還以這種……口吻去教官家做事?”
“這是趙相公?這怕不是李伯紀。”一直沒有被提及也沉默不語的李彥仙忽然冷笑道,“專斷朝綱,一言不合便挾裹上意排除異己,趙相公這個權相做得好痛快啊。”
趙鼎臉色微霽,但最終還是沉默不語。
【始,浚薦秦檜可與共大事(“我沒有!”張浚直接叫出了聲),鼎再相亦以為言。然檜機阱深險,外和而中異。浚初求去,有旨召鼎。鼎至越丐祠,檜惡其逼己,徙知泉州,又諷謝祖信論鼎嚐受張邦昌偽命,遂奪節。(胡寅和張浚二人不約而同地將手中茶盞摔了一地,然後兩人尷尬地對視了一眼)禦史中丞王次翁論鼎治郡廢馳,命提舉洞霄宮。鼎自泉州歸,複上書言時政,檜忌其複用,諷次翁又論其嚐受偽命,乾沒都督府錢十七萬緡,謫官居興化軍。論者猶不已,移漳州,又責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
眾人一時還沒回過神來。武將們是完全不理解一心為國的趙相公如何就這般被官家毫不留情地以這些微末小事——甚至真實性完全存疑的所謂“罪行”便直接貶去了潮州。而文官們則瞠目結舌,完全沒法想象之前還權傾朝野的首相如何便會在和秦檜其人的鬥爭中敗的這麽快,這麽淒慘。
“元鎮兄是君子,自然鬥不過這樣的小人。”張浚嗤笑一聲,“便是之前彈劾呂頤浩、朱勝非致其去位,元鎮兄也是心慈手軟,不至於將他們貶黜遠方的。”
趙鼎回以他一個不讚同的眼神:“難道你還想趕盡殺絕嗎?你這樣想法和書中這個秦檜有何區別。”
張浚深深吸了口氣:“元鎮兄是君子,我卻向來隻想做小人。若是他們誤國誤民,壞了國家社稷,那自然滾得越遠越好。隻不過咱們這個官家是個拿得住主意不會輕易動搖的,那麽他們在哪裏自然是無所謂了,若是個反複無常卻又刻薄寡恩的,元鎮兄可看見你的下場了吧?”
眾人皆是無言。
【在潮五年,杜門謝客,時事不掛口,有問者,但引咎而已。中丞詹大方誣其受賄,屬潮守放編置人移吉陽軍,鼎謝表曰:“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檜見之曰:“此老倔強猶昔。”】
眾人聽到這裏都是驚怒交加,武將們沒怎麽見過朝堂之上這種互相傾軋的鬥爭也就算了,但稍微讀過些史書的,卻都無不想到了真宗年間的奸相丁謂與寇萊公。
“秦檜其人竟狠毒至此?”幾位相公臉上都滿是不敢置信之色。而屏風後麵的趙玖兀自冷笑不止。那自然,上下五千年才出了這麽一個絕無僅有的陰間人,諸位相公們的些許小手段和他比起來,簡直宛若白蓮花一般純潔動人。
趙鼎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紛紛,隻是平靜地繼續讀了下去。
【在吉陽三年,潛居深處,門人故吏皆不敢通問,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饋醪米。檜知之,令本軍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語其子汾(讀到這裏他到底還是無法強裝鎮定,微微停住了片刻,張浚敏銳地察覺到他看似波瀾不驚的語調裏隱約帶了一絲哽咽)曰:“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先得疾,自書墓中石,記鄉裏及除拜歲月。至是,書銘旌雲:“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遺言屬其子乞歸葬,遂不食而死,時紹興十七年(眾人又是一片嘩然)也,天下聞而悲之。明年,得旨歸葬。孝宗即位,諡忠簡,贈太傅,追封豐國公。高宗祔廟,以鼎配享廟庭,擢用其孫十有二人。】
“我讀完了。”趙鼎淡然地合上了麵前的書卷,“大家有什麽想說的……一個個來吧?”
他的聲音重又鎮靜如初,因為在念完的那一刻起,他忽然意識到,書中的這個趙鼎,是他,卻又不是他。就算他的兒子也叫趙汾,那又如何?婁室死了,官家還都東京已有三年,紹興一事,二聖南歸,諸事皆已經有定論……而這秦檜仕金不得歸朝,也是官家親口判了死刑的。
不管怎麽說,真正的官家金口玉言,卻是從來未讓大家失望的吧?
且不提諸人如何為書中趙相公的淒涼結局扼腕歎息,就說那個“紹興十七年”,便皆是麵色古怪地望了一眼一直坐在末位一言不發的萬俟卨,雖是大約能猜到其人當日不過是因為官家那一番“繼而導之謂之紹”的言論,又改白馬為紹興,才順口一說罷了,卻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紹興?好一個紹興,這個官家逼死忠良,任由秦檜那等奸佞禍害朝野,他也配嗎?”曲端兀自冷笑不止。而其他人卻也紛紛頷首,頭一次覺得曲大這廝說話竟是如此好聽。
然而唾罵歸唾罵,這書中趙鼎的結局確實令人心氣難平。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隨著諸人的心念,手邊出現了一隻白瓷酒盞。
“且敬趙相公。”呂公相帶頭拱手微微一禮,不顧趙鼎還沒回過神來便一飲而盡,身側文官們自是不約而同一致效仿。
“敬趙相公。”公認的天下武人之首韓世忠也領著諸位帥臣仰頭將那盞酒一飲而盡,而後一片瓷盞摔碎於地的清脆之聲。
而屏風後的趙玖也悄然與眾人一同敬了趙鼎一杯,待到回過神來,已是淚流滿麵。
趙鼎一時失笑:“本相現在卻還好端端地坐在這裏呢。待到這個怪力亂神之事了結,明日宣德門前還要與諸位相會入朝,倒也不必……”
但他卻也不得不承認,隨著眾人那一杯酒敬下去,似乎他的心中好像變得輕快通透了些許。
是執念嗎?他望向那本書,忽然有了一個怪異的念頭,也許這本書所說的並不都是無稽之談,而是無數錯誤選擇中延伸出來的最絕望的那個可能性。也許在另外一個渺遠的時空,真的有那麽一個自己絕望地絕食自盡隻為了保全家人(他自問為了汾兒和全家性命,應該真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隻是絕食自盡實在是……),壯誌未酬,一腔愛國真心悉數東流錯付。
隻是現在,他已經確信了自己不用擔心這般悲慘的命運。想到這裏,他最後也隨著眾人舉杯,淡然一笑:“且敬這位趙相公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