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告別我很久了,可她的微笑還停留在我眼前,留給我的卻是徹骨的寒冷。


    她是我的同事介紹來的。同事說,這位20歲的姑娘,在北京一個名牌大學讀書,成績優秀,陽光燦爛,但隻有她媽媽知道她鬱鬱寡歡,孤獨而怪癖。媽媽勸慰她、鼓勵她、責怪她,一無所用,母女關係反而僵化了。


    今年暑假,母親發現孩子偶爾暴飲暴食,吃得狂吐,一連幾個小時大哭不止,才發覺不對勁。我的同事知道這個情況,找到了我。


    我問:“她這樣多久了?”


    同事答:“從中學就這樣,大概三四年了吧。”


    我心裏暗生惋惜,說:“太久了!快讓她來找我,不要耽誤,越快越好!”


    昨天下午,她走進了我的辦公室。


    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明媚的微笑,大方而得體。圓臉,大大的眼睛,亮閃閃的,青春洋溢。總之,很討人喜歡的一個姑娘。


    我請她坐下,寒暄幾句後,說:“你看上去一點兒事都沒有啊,你笑得多好看。你的笑是發自心底的嗎?”


    話音剛落,她的眼神黯淡下去,眼睛紅了;接著,我看到她的眼淚滾落下來。


    她說:“很多年了,我的臉在笑,心在哭,我心裏是冰冷的。”


    以下是她的敘述:


    “我從小就內向,不快樂,不喜歡熱鬧,總喜歡一個人待著。後來,離開家鄉到外地上中學,更孤獨了。高三時,學習緊張,壓力大,實在受不了了,有要崩潰的感覺。什麽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一直撐到高考。總以為上了大學,學習不那麽苦了,環境改變了,會好起來。”


    “哪知道,上了大學,越來越難受。大學和中學不一樣,沒人管,班主任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同學也各顧各的,沒人注意我。同宿舍同學稍微了解我一些,但不理解。她們說我家庭條件好,什麽都有,還不快樂,是矯情。”


    “我知道我自己不正常。但我不想讓別人看出來,隻有努力去做。我擔任校學生會外聯部部長,我逼著自己做好。一鬆弛下來,就很累很累。上午,沒有課的時候,我會在床上一直躺著,很久很久。”


    接下來是我和她的問答:


    “你過去感興趣的事情,現在還有興趣嗎?”


    “我從小就沒有感興趣的事情。我從小到大,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我覺得應該做。”


    “那你現在一天當中,一點點快樂都沒有?”


    “偶爾吧,當我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後,會鬆一口氣,覺得快樂。”


    “這不是真正的快樂,隻是緊張和壓力後的放鬆。真正的快樂是從心底洋溢出來的。”


    “是。”


    “有沒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沒有,我吃飯隻是覺得應該吃。”


    “有男朋友嗎?”


    “沒有。我看很多同學都有男朋友了,覺得自己也應該有。努力過,但沒能真正開始。”


    “你做事猶豫嗎?”


    “非常猶豫。一點點小事都想來想去。”


    “你自卑和自責嗎?”


    “是,從小到大,我成績都很好,所有人都誇我。但我不知道為什麽,自己心裏很自卑,覺得誰都比我好。”


    “有自責的情況嗎?”


    “是,我遇到不好的事情,會歸咎於我自己,後悔、痛苦。”


    “你現在和人交往怎麽樣?怕和人打交道嗎?”


    “我根本不願意和人打交道。我害怕打電話。我從小就害怕打電話,能不打就不打。”


    “那你怎麽能做學生會外聯部部長?”


    “我強迫自己做。我想得到認可。”


    “這樣硬逼著自己,豈不是很累?”


    “是。”


    “你在北京有朋友嗎?”


    “有幾個同學。”


    “常見麵嗎?”


    “不常。他們在城裏。想到要去那麽遠,我就害怕。”


    “你暴飲暴食是怎麽回事兒?”


    “有一次,我心裏太煩躁了,覺得要崩潰,就拚命吃東西,吃到再也吃不下去了,吐了,才覺得心裏好受一些。以後就經常這樣了。”“多久一次?”


    “兩三天一次。”


    “吃什麽?”


    “隨便。大多是在學校的小超市買一堆麵包。”


    “不挑自己喜歡吃的?”


    “完全沒有喜歡的概念,就是朝嘴裏填。”


    “吃什麽都一樣?”


    “都一樣。”


    “吃到吐豈不是很痛苦?”


    “狂吐之後,心裏會好受一點兒。”


    “能好受多久?”


    “也不久。所以兩三天就會來一次。”


    “那你其實是用一種痛苦來麻醉另一種痛苦?而且麻醉期也很短?”


    “是的。”


    我的眼淚也幾乎要掉下來了。


    我沉吟一會兒,直截了當地問:“你想過死嗎?”


    她又是微微一笑,答:“我想過,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我沒有真正想過去死。我還想活下去。”


    我說:“對,咱們要活下去。咱們一起想辦法。咱們有辦法。”


    然後我說:“你知道嗎?你的情況一點兒也不特殊,是典型的抑鬱症,而且,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微笑型抑鬱症’。”


    我打開手機,查閱到一條,給她看:


    “……微笑型抑鬱症屬於抑鬱症類別,是少部分抑鬱症患者的症狀。患者如同在抑鬱的心境表麵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麵紗。他們的共同點是不願意傾訴、不願意放棄‘尊嚴’,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微笑型抑鬱症患者盡管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外在表現卻若無其事,麵帶微笑。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麵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個人前途的需要’。”


    她微微點點頭。


    我又說:“你不是心理問題,是病。你排斥去醫院看病嗎?”


    她說:“不。”


    我進一步問:“你排斥去精神病院看病嗎?”


    她答:“不。隻要能好起來,我什麽都願意做。”


    我的眼淚終於流了下來。


    我對她說:“以後,再有人說你不堅強,你不要聽,不要信!你很堅強!你一個人在黑暗中熬了5年,太不容易了。再沒有人比你更堅強了。”


    一瞬間,她淚水嘩啦啦湧出,在下巴上聚集,似一條線滾落下來。


    不必再說什麽了。我站起來,告訴她:“好了,好孩子,下周一,我帶你去看病。隻要你嚴格遵醫囑,不怕吃苦,再加上一點點運氣,兩三個月後,你就會煥然一新。”


    “我什麽苦都能吃,隻要能好起來。我做夢都盼著能好起來。”她說。


    下周一帶她去求醫。以後的事情,以後再敘述吧。


    續


    今天帶這位姑娘去看病,醫生診斷為雙相。


    我大惑不解。據孩子的敘述,她患病5年來,從未有過躁狂或者輕躁狂的經曆。


    醫生為我作了解釋:1.有家族遺傳史,多為雙相;2.20歲以下的青少年發病,多為雙相;3.暴飲暴食,屬於進食障礙,多為雙相的伴生症狀,提示雙相。


    開藥如下:勞拉西泮、德巴金、碳酸鋰、百憂解、阿立呱唑、苯海索。


    其中,勞拉是抗焦慮藥;德巴金、碳酸鋰是情緒穩定劑;百憂解是老牌抗抑鬱藥;阿立呱唑主治精神分裂症,有壓狂躁的作用;苯海索又稱安坦,作用在於選擇性阻斷紋狀體的膽堿能神經通路,用來緩解前述藥物有可能帶來的震顫副作用。


    為什麽如此用藥?我起初有疑惑。因為百憂解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藥效較好,但有較強的轉躁作用。為何選用它?


    後來,醫生為我作了解釋:這女孩現在最重要的症狀是飲食障礙,同時共病雙相。當務之急是遏製暴飲暴食。而暴飲暴食屬於強迫,百憂解是治療強迫的首選藥物。因此,盡管百憂解有轉躁作用,但也隻能冒險選用;而為了對付轉躁,則以德巴金和碳酸鋰兩種情緒穩定劑平衡之。為了保險,最後再用抗精神分裂症藥物阿力呱唑來鎮壓可能出現的狂躁。——這是一個完整的用藥邏輯。


    抑鬱症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童年時期。當我們的祖先從狩獵文明向農耕文明演進時,一部分不適應這種變化、不能掌握農耕技術的獵人,成為抑鬱症最早的受難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進並收藏渡過:抑鬱症治愈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