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得封郡主的消息還未在白玉京傳開,其他東西卻早就備好了。
甄英從雲縣出發時,宮裏的女官剛到雲夢,司言女官又在後頭緊趕慢趕追了大半個月,才終於追到了吳王府,把詔書和聖旨一並奉上。
女官們出馬,必須是大事,聖旨一到,果不其然。
薑澈嘴上說著,最討厭和宗人府打交道,臉上卻是笑開了花。
既然皇兄早在他之前吩咐下來了,他隻需要順水推舟,方便得很。
薑澈身為丁克一族,太妃明白,有生之年,王府是趕不上什麽添丁進口的大喜事了,甄英的冊封儀式就是第一等大事,必須好好操辦。
甄英先是怕太過鋪張浪費,執意不肯。
吳王太妃就笑著跟她說:“王府裏,田莊鋪麵可多了,光是地契房契,就能放一抬箱子。咱們日進鬥金,不能都放在庫房裏落灰,總得花出去,讓小民們賺走,他們才有錢買房子買地,娶媳婦生娃。”
薑澈大手一揮:“你的冊封儀式不僅要辦,還要大辦特辦!讓王府裏存著的銀子流水一般花出去,城裏的匠人們才能接到活計,農人們的糧食才能賣得起價錢。”
連薑茂都說:“你可知那筆墨紙硯,就是再好,原材料也不值幾個錢,是因為有匠人花時間去做工,有商人跋山涉水的運送,它們才有了身價。若是所有人都把錢捂在袋子裏,那些匠人、商人,還吃不吃飯了?”
甄英終於明白,對於有錢人來說,浪費就是一種美德。
像某皇帝那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上朝,過得窮困潦倒,除了在文官中間給自己掙個好名兒,還有何用?
本朝皇帝重農抑商,已經免去了九成的農業稅,剩下一成,夠百官發俸祿就行。
反正如今高產作物比官多。
商稅雖然重,收的卻是“增值稅”,一樣東西轉手的人越多,價格也就越多。
這樣盡可能避免投機倒把,而是讓給產品增加價值的工人們得到最多的利益。
而皇室的大頭收入,賺的是有錢人的錢。
征東海,開海運,西洋物件兒成山成海湧進來的同時,國內的絲綢、茶葉、瓷器也成山成海的運了出去。
四大名瓷之外,官瓷限量出口,宰的就是西洋貴族。
至於茶葉好壞,還不是中洲人說了算?
萬安公主出降北境,重新續上了斷裂的絲綢之路。
西域諸邦的香料,在前朝貴如黃金,如今也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
發展是什麽?發展,不是有錢人的桌子上多加了一道海參魚翅,而是老百姓們,人人吃得起海參魚翅。
既然夏季的冰是好東西,那就硝石製冰,讓老百姓也用得起。
既然冬天嚴寒難熬,那壘土炕也好,燒蜂窩煤也好,隻要老百姓過得舒服,怎麽方便怎麽來。
在這個金錢循環的過程中,人人都獲得了實惠。
……
甄英身著百鳥裙,配瞿服,鳳冠,結果了皇帝和皇後親手寫下的金冊,受封為“還珠郡主”。
聽到這個封號時,她微微一笑。
皇帝和皇後,肯定有一個是穿的!
冊封完郡主,尚儀局的女官又請出一本厚如字典的書。
這本書,來頭不小。
皇後知道,這個好不容易找到的外甥女,極有可能列入皇儲之中,可她身在民間,許多事情都是一無所知。
皇後有心提點,光家書都寫了幾個通宵。
獨樂了不如眾樂樂,皇後認為,郡主回家是件大喜事兒,不能隻有自己一個人快樂。
幹脆,召集了後妃女官們,一起忙活。
除了詔書寫得花團錦簇之外,另擇選了有才學的後妃和高級女官們,一起編撰了一本《訓誡錄》。
眾妃多是大家出身,各種禮儀自然門兒清;女官們雖然出身不一,但協理六宮,都有經驗。
眾人協力,把管家理事、禮儀規範、打理庶務的本事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
甚至還有一些修煉感悟一起,去粗取精,攢了厚厚一大本,隨著聖旨、詔書一起送了去。
“這本《宮庭訓誡錄》,是皇後與諸嬪妃、女官合力修訂,裏麵記載了宮中禮儀、人際關係、為人處世的法子等諸多內容,郡主不妨多看看,對您有很大的好處。”
這本書用小牛皮做了封麵,四角包金,內用蝴蝶裝來裝幀。
一般的書籍,用蝴蝶裝時都隻用漿糊,不用線。
甄英這本書是加厚版,相當於數本小書拚在一起,讓人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新華字典。
考慮到這本書實在太重,內裏做成活頁,可以按照條目拆開成好幾本小書分開閱讀。
包金的角,厚重的皮,無論是誰,都能從中一眼看出知識的重量。
這本書,集合了從皇後到後妃,從女官到朝臣的智慧,堪稱是後宮生存的“百科全書”。
其他龍子鳳孫的冊封,往往隻會賞賜金銀器皿,符合當事人身份的一些物件。
像這樣群策群力專門編撰了一本書,相當於是讓全後宮最有智慧的女人都做了甄英的老師。
這件禮物實在珍貴,而最為珍貴的,並不是這本書中蘊含的智慧,是這本書背後的用心。
教材的編寫者,有出身名門的貴族,有白身入宮的平民,有母儀天下的皇後,也有自帶一技之長的女官。
書裏除了各種禮儀規範外,還附了詳細的例子教導甄英,“禮”為何物,如何讓“禮”為己所用。
除此之外,又列了三百多食譜,一百多香譜,十幾種常用丸藥的配置方法。
而書的最後,甚至還有一些行伍出身或被招安送進宮的嬪妃們留下的實用野外生存機巧。
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滿懷了所有人的熱情和期待。
……
甄英接過書,向北拜了三拜。
“張司言,萬語千言,感激不盡。”
“隻是,還有一言。”
張司言是個麵容端肅的冷美人,這張臉不怒自威,又大氣明豔,非常適合符合她帝後喉舌的身份。
聽了這話,她露出一個笑容:“皇後娘娘說,我出門在外就代表了她的意誌。郡主既然回了家,對親人自然可以暢所欲言。”
甄英頓了頓,先是領會到了外交辭令後的一層溫情,又不禁為張司言的語言藝術感歎。
“此書乃是眾人心血凝結,其中內容,實在珍貴。臣女鬥膽,懇請皇後娘娘允許臣女抄錄,流傳後世。”
張思言聽了,笑容更盛:“不愧是一家人,公主和娘娘想到一塊兒去了,娘娘手裏還有一本,已經拆出來,讓女官們抄著呢。”
太妃在宮裏待久了,自然明白,後宮那群女人們,已經快把禦花園的卵石路,都踩出火星子了。
編書這種事兒,雖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可實在枯燥無聊。
不然皇帝也不會專門搞出個“翰林院編撰”這種崗位,專門拿來給科舉前三甲的天之驕子們磨性子。
在接受冊封後,甄英的身份就不單單是王府的“小姐”,而是有自己領地實封的一郡之主了。
而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皇儲候選,甄英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
甄英從雲縣出發時,宮裏的女官剛到雲夢,司言女官又在後頭緊趕慢趕追了大半個月,才終於追到了吳王府,把詔書和聖旨一並奉上。
女官們出馬,必須是大事,聖旨一到,果不其然。
薑澈嘴上說著,最討厭和宗人府打交道,臉上卻是笑開了花。
既然皇兄早在他之前吩咐下來了,他隻需要順水推舟,方便得很。
薑澈身為丁克一族,太妃明白,有生之年,王府是趕不上什麽添丁進口的大喜事了,甄英的冊封儀式就是第一等大事,必須好好操辦。
甄英先是怕太過鋪張浪費,執意不肯。
吳王太妃就笑著跟她說:“王府裏,田莊鋪麵可多了,光是地契房契,就能放一抬箱子。咱們日進鬥金,不能都放在庫房裏落灰,總得花出去,讓小民們賺走,他們才有錢買房子買地,娶媳婦生娃。”
薑澈大手一揮:“你的冊封儀式不僅要辦,還要大辦特辦!讓王府裏存著的銀子流水一般花出去,城裏的匠人們才能接到活計,農人們的糧食才能賣得起價錢。”
連薑茂都說:“你可知那筆墨紙硯,就是再好,原材料也不值幾個錢,是因為有匠人花時間去做工,有商人跋山涉水的運送,它們才有了身價。若是所有人都把錢捂在袋子裏,那些匠人、商人,還吃不吃飯了?”
甄英終於明白,對於有錢人來說,浪費就是一種美德。
像某皇帝那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上朝,過得窮困潦倒,除了在文官中間給自己掙個好名兒,還有何用?
本朝皇帝重農抑商,已經免去了九成的農業稅,剩下一成,夠百官發俸祿就行。
反正如今高產作物比官多。
商稅雖然重,收的卻是“增值稅”,一樣東西轉手的人越多,價格也就越多。
這樣盡可能避免投機倒把,而是讓給產品增加價值的工人們得到最多的利益。
而皇室的大頭收入,賺的是有錢人的錢。
征東海,開海運,西洋物件兒成山成海湧進來的同時,國內的絲綢、茶葉、瓷器也成山成海的運了出去。
四大名瓷之外,官瓷限量出口,宰的就是西洋貴族。
至於茶葉好壞,還不是中洲人說了算?
萬安公主出降北境,重新續上了斷裂的絲綢之路。
西域諸邦的香料,在前朝貴如黃金,如今也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
發展是什麽?發展,不是有錢人的桌子上多加了一道海參魚翅,而是老百姓們,人人吃得起海參魚翅。
既然夏季的冰是好東西,那就硝石製冰,讓老百姓也用得起。
既然冬天嚴寒難熬,那壘土炕也好,燒蜂窩煤也好,隻要老百姓過得舒服,怎麽方便怎麽來。
在這個金錢循環的過程中,人人都獲得了實惠。
……
甄英身著百鳥裙,配瞿服,鳳冠,結果了皇帝和皇後親手寫下的金冊,受封為“還珠郡主”。
聽到這個封號時,她微微一笑。
皇帝和皇後,肯定有一個是穿的!
冊封完郡主,尚儀局的女官又請出一本厚如字典的書。
這本書,來頭不小。
皇後知道,這個好不容易找到的外甥女,極有可能列入皇儲之中,可她身在民間,許多事情都是一無所知。
皇後有心提點,光家書都寫了幾個通宵。
獨樂了不如眾樂樂,皇後認為,郡主回家是件大喜事兒,不能隻有自己一個人快樂。
幹脆,召集了後妃女官們,一起忙活。
除了詔書寫得花團錦簇之外,另擇選了有才學的後妃和高級女官們,一起編撰了一本《訓誡錄》。
眾妃多是大家出身,各種禮儀自然門兒清;女官們雖然出身不一,但協理六宮,都有經驗。
眾人協力,把管家理事、禮儀規範、打理庶務的本事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
甚至還有一些修煉感悟一起,去粗取精,攢了厚厚一大本,隨著聖旨、詔書一起送了去。
“這本《宮庭訓誡錄》,是皇後與諸嬪妃、女官合力修訂,裏麵記載了宮中禮儀、人際關係、為人處世的法子等諸多內容,郡主不妨多看看,對您有很大的好處。”
這本書用小牛皮做了封麵,四角包金,內用蝴蝶裝來裝幀。
一般的書籍,用蝴蝶裝時都隻用漿糊,不用線。
甄英這本書是加厚版,相當於數本小書拚在一起,讓人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新華字典。
考慮到這本書實在太重,內裏做成活頁,可以按照條目拆開成好幾本小書分開閱讀。
包金的角,厚重的皮,無論是誰,都能從中一眼看出知識的重量。
這本書,集合了從皇後到後妃,從女官到朝臣的智慧,堪稱是後宮生存的“百科全書”。
其他龍子鳳孫的冊封,往往隻會賞賜金銀器皿,符合當事人身份的一些物件。
像這樣群策群力專門編撰了一本書,相當於是讓全後宮最有智慧的女人都做了甄英的老師。
這件禮物實在珍貴,而最為珍貴的,並不是這本書中蘊含的智慧,是這本書背後的用心。
教材的編寫者,有出身名門的貴族,有白身入宮的平民,有母儀天下的皇後,也有自帶一技之長的女官。
書裏除了各種禮儀規範外,還附了詳細的例子教導甄英,“禮”為何物,如何讓“禮”為己所用。
除此之外,又列了三百多食譜,一百多香譜,十幾種常用丸藥的配置方法。
而書的最後,甚至還有一些行伍出身或被招安送進宮的嬪妃們留下的實用野外生存機巧。
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滿懷了所有人的熱情和期待。
……
甄英接過書,向北拜了三拜。
“張司言,萬語千言,感激不盡。”
“隻是,還有一言。”
張司言是個麵容端肅的冷美人,這張臉不怒自威,又大氣明豔,非常適合符合她帝後喉舌的身份。
聽了這話,她露出一個笑容:“皇後娘娘說,我出門在外就代表了她的意誌。郡主既然回了家,對親人自然可以暢所欲言。”
甄英頓了頓,先是領會到了外交辭令後的一層溫情,又不禁為張司言的語言藝術感歎。
“此書乃是眾人心血凝結,其中內容,實在珍貴。臣女鬥膽,懇請皇後娘娘允許臣女抄錄,流傳後世。”
張思言聽了,笑容更盛:“不愧是一家人,公主和娘娘想到一塊兒去了,娘娘手裏還有一本,已經拆出來,讓女官們抄著呢。”
太妃在宮裏待久了,自然明白,後宮那群女人們,已經快把禦花園的卵石路,都踩出火星子了。
編書這種事兒,雖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可實在枯燥無聊。
不然皇帝也不會專門搞出個“翰林院編撰”這種崗位,專門拿來給科舉前三甲的天之驕子們磨性子。
在接受冊封後,甄英的身份就不單單是王府的“小姐”,而是有自己領地實封的一郡之主了。
而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皇儲候選,甄英必須接受相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