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嬤嬤也算是明白了,胡氏既要吃四房的遺產,又不想惡了二房,這般卸力,全然是一副隻享香火,不聞苦樂的泥菩薩做派。
沈清霜對“宮闈宅鬥”的印象,姑且還停留在女官們當消遣傳看的話本裏,她左想右想也想不通,都是自家孩子,鬥將起來,胡氏能撈著什麽好處。
雖然說,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但鬥爭也分層次。單純的內耗,和相互促進的比賽,本質和效果都不一樣。
在沈清霜眼裏,自薑澄登基以來,後宮都很和諧。
王府裏是啥樣她不清楚,但宮裏的幾位主兒,裏裏外外,感情都不錯。
皇後治理有方是一方麵,太後不亂插手,是另一方麵。
自女官啟用開始,後宮之中,就是皇後大權獨攬。
中洲現任皇後姓陳,當年也是從“皇儲候選人”裏廝殺出來的。
聽起來,其實還有點帶感。
皇後娘娘菩薩心腸,雷霆手段。陛下後宮中妃子數量雖然不多,但各個都是精明強幹的主兒。
蓋因皇後娘娘衝鋒帶頭在先,後宮嬪妃不得不卷。
薑澄的後宮,說是後宮,其實更像是一個有性別門檻的人才庫。把諸多女中英豪囊括其中,給前朝排憂解難的。
當然,也有習慣鬥來鬥去的低位嬪妃耍過心眼兒,可這都無傷大雅。
女官製度,其實就是後妃等級製度裏剝離出來的。很快人們就發現,與其靠爭寵提高待遇,不如多為中洲精神文明建設做些貢獻。從皇後娘娘手心裏,扒拉年終獎,它不香嗎?
沈清霜在這種環境下待久了,猛然接觸到了低層次宅鬥,心裏一時還有些拗不過彎兒。
胡氏偏心偏得厲害,在座所有人,誰看不出?甄榮聽了賈語那一番話,當即意識到,此事是自己理虧。
“既然老夫人這般說了,那孫兒就先去溫書了。”他打了個招呼就溜,單純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一個讀書人,偏偏忘了禮法,一個招呼都不打,一個婆子都不帶,無緣無故就闖了二門。
甄家雖說是商戶,治家卻是老牌世家的做派。便是老夫人不發落,倘若妹妹回去告訴爹爹,自己免不了吃一番掛落。
眼下得了口風,溜得比誰都快。
唯一的男丁走了,沈嬤嬤思忖片刻,方才露出些笑意:“哎呀呀,今兒個姐妹幾個可算讓我開了眼,快快快,都起來,地上可涼得緊。”
胡氏狐疑地掃過去,她本以為沈嬤嬤會按照自己的意思發落幾個小的,卻不想,這幾個丫頭片子,非但無過,反倒還有功了?
世人對女子苛刻,男女之事若是傳揚出去,對男人來說,不過是多一副風流美名。可對當事女子,卻是滅頂之災。
按照胡氏的意思,這種事兒就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甄家兄弟姊妹都是手足,雖然甄榮是到了說親的年紀,男女之事也該避諱了。可退一萬步講,幾個丫頭就一點兒錯都沒有嗎?
在二門裏碰到男丁,一旦傳出去,那是事關名節的大事兒。頭一樁要做的,不是辨別是非,而是得先把自己摘出去。
保全了自身,日後才能徐徐圖之。
天底下哪有那麽多非黑即白的道理?
幾個女孩兒非要去爭個對錯,可胡氏,並不想知道誰對誰錯。
明明是甄榮有錯在先,她卻嫌棄幾個女孩兒非要把事情鬧大,平添不少麻煩。
胡氏實在無法理解沈嬤嬤的態度。
自己教的學生,手底下出了亂子,鬧到長輩們麵前……若換做是她,甭管誰對誰錯,先教訓一通再說。
她卻不曾想過,這事兒也不是一次兩次,息事寧人的態度,斷不可取。
正是因為有她和稀泥,甄榮才有恃無恐,對甄蓮時有冒犯。
倒是甄家姐妹幾個,懂得了“同氣連枝,榮辱與共”的道理,也知道如何用行動保護自己的名節。
越是偏遠的小地方,對女子的壓迫和要求就越多。沈嬤嬤雖然屬於“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既得利益者,卻很能理解小家女兒舉步維艱的無奈。
她沈嬤嬤掏出荷包,抓出把金瓜子就塞到賈蓮手上:“今兒個這件事兒,你做姐姐的帶了個好頭,知道護著妹妹們。”
又一手一個,拉了賈語和甄蔓:“阿語和阿蔓也各個好樣兒的,這才是一家子姐妹,同進同退的道理。”
一邊說著,一邊向賈蓮扭頭:“這些小玩意,你們姐妹幾個分了去,有什麽想看的書,想玩的玩意兒,盡管買去,有人問起,就說是學得好了,沈嬤嬤開心給送的。”
小姐妹幾個頓時擠作一團,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雙手合抱在胸前,行了作揖禮。
胡氏見到那一把金瓜子,心裏卻在犯嘀咕。這一小把金子,可抵得上她半月奉金。
不愧是宮裏出來的老嬤嬤,出手真是大方。
她卻半點都沒有想到,這般不缺錢的一個老婆婆,為何不在家安心養老,偏跑到甄家這麽個商戶家裏教幾個女孩兒。
幾個受寵的嫡親孫女都是如此,更何況甄英這麽個家族棄子呢?
胡氏本來心裏就不大痛快,又見沈嬤嬤又一把拉住四房那個啞巴,把那雙雞爪似的小手握在手心裏摩挲,麵兒上不動聲色,手上卻一把撰得死緊,生怕這丫頭在外人麵前丟了自己的臉。
卻見沈嬤嬤臉上帶笑,不住拍著那雙小雞爪子:“這是四房的丫頭吧?好伶俐,好膽識。”說著就從手腕上褪下個沉甸甸的龍紋金鐲給甄英帶上:“難為你這麽小年紀,又這麽識大體,真是好極了。”
那鐲子雕了龍鳳呈祥,有些品級的宮妃才能戴的款式。
上頭雖然隻鑲了零星幾個寶石,難得的是沉甸甸一枚。吊在甄英葦草似的小胳膊上,顯得空蕩蕩的。
胡氏心裏又是一緊,這般花樣的鐲子,她曾見過,幾年前給長房行商做了本錢。
卻見那不把錢當錢的沈嬤嬤慢悠悠道:“這是當年老婆子我啊,辦成了事兒,成儀郡主賞的東西,別嫌它蠢笨,再過兩三年,你身量長成了,帶上就正好呢。過兩年成大姑娘了,就別太素淨了。”
這話說得胡氏眼皮子一跳,卻見沈嬤嬤打發丫鬟送人下去,笑盈盈地轉過身:“老夫人,我想求您個事兒。”
胡氏方才被打了臉,麵兒上還掛不去:“嬤嬤是宮裏出來的老人,又在王爺跟前得臉,有什麽事兒求得著我一個鄉下婆子的?”
沈嬤嬤不管她的陰陽怪氣,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副躊躇的樣子:“其實也不好開口,隻是今兒見了四姑娘,底子是真的好,偏巧王爺書房裏缺一個伺候筆墨。我就想……哎呀呀,真是難開口。”
胡氏就有些奇怪:“四姑娘天生的啞巴,她前頭三個好端端的姐姐,又是識文斷字,怎地看上她了?”
沈嬤嬤一拍手:“就要個啞巴才好啊!王爺書房裏,多少機要事情流水一般的過去。宮裏淨了身的小子,好一些的早被各宮主位挑了去,未淨身的,我們呢又有些不放心。”
“本想安排個姑娘,老王妃又看得嚴,生怕哪天得了眼。你要知道,這王府裏,現下還是老王妃當家呢。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你讓老王妃怎麽不防?”
胡氏怔怔愣愣,聽得雲裏霧裏:“那如今,書房裏是怎麽個安排?”
這話其實觸了忌諱,但沈嬤嬤別有任務,倒是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又叫了盞茶,慢悠悠道。
“所以王府那書房裏伺候的人啊,一個月就得換一茬,還都是些不識字的。可這樣一來,東西全得勞煩王爺自個兒收拾。王爺是辦大事兒的,怎能這些細枝末節上徒耗心力?都說我們做奴仆的不頂事兒,一個看書房的孩子都安排不上。”說著,一拍大腿:“所以啊,我一看四姑娘,就打心眼兒裏喜歡,年紀又小,人又機靈,懂得高低輕重,還是老姐姐教得好啊。”
她把甄英從頭到腳好一頓誇,末了收個尾,把胡氏捧得是飄飄欲仙。
“你是在宮裏待過的,那宮中啞仆,做得好的,哪一個不是主子身邊兒得力的人?別說啞仆自己了,就是家裏人,都給安排得妥妥帖帖。”
沈嬤嬤一張嘴舌燦蓮花,又是以利相誘。
胡氏本就嫌甄英這張嘴,眼下既能擺脫了累贅,又能得好處,自然是順順當當的上了勾。
甄英換了房間,有了新衣服,雖然仍要在胡氏身邊伺候,卻不再是做一些丫鬟的活兒。用飯時,和姐妹幾個一桌,有沈嬤嬤親自指點規矩,偶爾輪到她伺候老夫人了,還能得一些老夫人吃不下的果品。
日子在一天天好起來。
沈嬤嬤出手大方,人又有趣,原本甄家從牙縫裏摳出的束脩,早被她大大咧咧打賞了出去,大多進了幾個小輩的腰包。
對胡氏來說,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兒,這麽一算下來,沈嬤嬤在自家住著,不僅有個免費的女教習,還能省下些衣裳錢。
一年後,幾個小姐妹也算是學有所成。甄蓮略微圓融了,甄蔓稍顯沉默了,賈語也不再風風火火了。
當然,甄英這小丫頭變化最大,腰杆兒也直了,人也不那麽畏畏縮縮了,隻是一頭淩亂的雜毛還跟小丫頭似的……沈嬤嬤那些金銀首飾都是大姑娘小媳婦用的,她一個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根本用不上。
胡氏打了一宿算盤,竟有些舍不得這位老姐妹。
沈嬤嬤告辭的時候,胡氏千留萬留,卻不曾想,又把人多留了半個月。
原來是因為這次甄文誌外出經商,帶回來了一個不一般的客人。
沈清霜對“宮闈宅鬥”的印象,姑且還停留在女官們當消遣傳看的話本裏,她左想右想也想不通,都是自家孩子,鬥將起來,胡氏能撈著什麽好處。
雖然說,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但鬥爭也分層次。單純的內耗,和相互促進的比賽,本質和效果都不一樣。
在沈清霜眼裏,自薑澄登基以來,後宮都很和諧。
王府裏是啥樣她不清楚,但宮裏的幾位主兒,裏裏外外,感情都不錯。
皇後治理有方是一方麵,太後不亂插手,是另一方麵。
自女官啟用開始,後宮之中,就是皇後大權獨攬。
中洲現任皇後姓陳,當年也是從“皇儲候選人”裏廝殺出來的。
聽起來,其實還有點帶感。
皇後娘娘菩薩心腸,雷霆手段。陛下後宮中妃子數量雖然不多,但各個都是精明強幹的主兒。
蓋因皇後娘娘衝鋒帶頭在先,後宮嬪妃不得不卷。
薑澄的後宮,說是後宮,其實更像是一個有性別門檻的人才庫。把諸多女中英豪囊括其中,給前朝排憂解難的。
當然,也有習慣鬥來鬥去的低位嬪妃耍過心眼兒,可這都無傷大雅。
女官製度,其實就是後妃等級製度裏剝離出來的。很快人們就發現,與其靠爭寵提高待遇,不如多為中洲精神文明建設做些貢獻。從皇後娘娘手心裏,扒拉年終獎,它不香嗎?
沈清霜在這種環境下待久了,猛然接觸到了低層次宅鬥,心裏一時還有些拗不過彎兒。
胡氏偏心偏得厲害,在座所有人,誰看不出?甄榮聽了賈語那一番話,當即意識到,此事是自己理虧。
“既然老夫人這般說了,那孫兒就先去溫書了。”他打了個招呼就溜,單純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一個讀書人,偏偏忘了禮法,一個招呼都不打,一個婆子都不帶,無緣無故就闖了二門。
甄家雖說是商戶,治家卻是老牌世家的做派。便是老夫人不發落,倘若妹妹回去告訴爹爹,自己免不了吃一番掛落。
眼下得了口風,溜得比誰都快。
唯一的男丁走了,沈嬤嬤思忖片刻,方才露出些笑意:“哎呀呀,今兒個姐妹幾個可算讓我開了眼,快快快,都起來,地上可涼得緊。”
胡氏狐疑地掃過去,她本以為沈嬤嬤會按照自己的意思發落幾個小的,卻不想,這幾個丫頭片子,非但無過,反倒還有功了?
世人對女子苛刻,男女之事若是傳揚出去,對男人來說,不過是多一副風流美名。可對當事女子,卻是滅頂之災。
按照胡氏的意思,這種事兒就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甄家兄弟姊妹都是手足,雖然甄榮是到了說親的年紀,男女之事也該避諱了。可退一萬步講,幾個丫頭就一點兒錯都沒有嗎?
在二門裏碰到男丁,一旦傳出去,那是事關名節的大事兒。頭一樁要做的,不是辨別是非,而是得先把自己摘出去。
保全了自身,日後才能徐徐圖之。
天底下哪有那麽多非黑即白的道理?
幾個女孩兒非要去爭個對錯,可胡氏,並不想知道誰對誰錯。
明明是甄榮有錯在先,她卻嫌棄幾個女孩兒非要把事情鬧大,平添不少麻煩。
胡氏實在無法理解沈嬤嬤的態度。
自己教的學生,手底下出了亂子,鬧到長輩們麵前……若換做是她,甭管誰對誰錯,先教訓一通再說。
她卻不曾想過,這事兒也不是一次兩次,息事寧人的態度,斷不可取。
正是因為有她和稀泥,甄榮才有恃無恐,對甄蓮時有冒犯。
倒是甄家姐妹幾個,懂得了“同氣連枝,榮辱與共”的道理,也知道如何用行動保護自己的名節。
越是偏遠的小地方,對女子的壓迫和要求就越多。沈嬤嬤雖然屬於“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既得利益者,卻很能理解小家女兒舉步維艱的無奈。
她沈嬤嬤掏出荷包,抓出把金瓜子就塞到賈蓮手上:“今兒個這件事兒,你做姐姐的帶了個好頭,知道護著妹妹們。”
又一手一個,拉了賈語和甄蔓:“阿語和阿蔓也各個好樣兒的,這才是一家子姐妹,同進同退的道理。”
一邊說著,一邊向賈蓮扭頭:“這些小玩意,你們姐妹幾個分了去,有什麽想看的書,想玩的玩意兒,盡管買去,有人問起,就說是學得好了,沈嬤嬤開心給送的。”
小姐妹幾個頓時擠作一團,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雙手合抱在胸前,行了作揖禮。
胡氏見到那一把金瓜子,心裏卻在犯嘀咕。這一小把金子,可抵得上她半月奉金。
不愧是宮裏出來的老嬤嬤,出手真是大方。
她卻半點都沒有想到,這般不缺錢的一個老婆婆,為何不在家安心養老,偏跑到甄家這麽個商戶家裏教幾個女孩兒。
幾個受寵的嫡親孫女都是如此,更何況甄英這麽個家族棄子呢?
胡氏本來心裏就不大痛快,又見沈嬤嬤又一把拉住四房那個啞巴,把那雙雞爪似的小手握在手心裏摩挲,麵兒上不動聲色,手上卻一把撰得死緊,生怕這丫頭在外人麵前丟了自己的臉。
卻見沈嬤嬤臉上帶笑,不住拍著那雙小雞爪子:“這是四房的丫頭吧?好伶俐,好膽識。”說著就從手腕上褪下個沉甸甸的龍紋金鐲給甄英帶上:“難為你這麽小年紀,又這麽識大體,真是好極了。”
那鐲子雕了龍鳳呈祥,有些品級的宮妃才能戴的款式。
上頭雖然隻鑲了零星幾個寶石,難得的是沉甸甸一枚。吊在甄英葦草似的小胳膊上,顯得空蕩蕩的。
胡氏心裏又是一緊,這般花樣的鐲子,她曾見過,幾年前給長房行商做了本錢。
卻見那不把錢當錢的沈嬤嬤慢悠悠道:“這是當年老婆子我啊,辦成了事兒,成儀郡主賞的東西,別嫌它蠢笨,再過兩三年,你身量長成了,帶上就正好呢。過兩年成大姑娘了,就別太素淨了。”
這話說得胡氏眼皮子一跳,卻見沈嬤嬤打發丫鬟送人下去,笑盈盈地轉過身:“老夫人,我想求您個事兒。”
胡氏方才被打了臉,麵兒上還掛不去:“嬤嬤是宮裏出來的老人,又在王爺跟前得臉,有什麽事兒求得著我一個鄉下婆子的?”
沈嬤嬤不管她的陰陽怪氣,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副躊躇的樣子:“其實也不好開口,隻是今兒見了四姑娘,底子是真的好,偏巧王爺書房裏缺一個伺候筆墨。我就想……哎呀呀,真是難開口。”
胡氏就有些奇怪:“四姑娘天生的啞巴,她前頭三個好端端的姐姐,又是識文斷字,怎地看上她了?”
沈嬤嬤一拍手:“就要個啞巴才好啊!王爺書房裏,多少機要事情流水一般的過去。宮裏淨了身的小子,好一些的早被各宮主位挑了去,未淨身的,我們呢又有些不放心。”
“本想安排個姑娘,老王妃又看得嚴,生怕哪天得了眼。你要知道,這王府裏,現下還是老王妃當家呢。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你讓老王妃怎麽不防?”
胡氏怔怔愣愣,聽得雲裏霧裏:“那如今,書房裏是怎麽個安排?”
這話其實觸了忌諱,但沈嬤嬤別有任務,倒是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又叫了盞茶,慢悠悠道。
“所以王府那書房裏伺候的人啊,一個月就得換一茬,還都是些不識字的。可這樣一來,東西全得勞煩王爺自個兒收拾。王爺是辦大事兒的,怎能這些細枝末節上徒耗心力?都說我們做奴仆的不頂事兒,一個看書房的孩子都安排不上。”說著,一拍大腿:“所以啊,我一看四姑娘,就打心眼兒裏喜歡,年紀又小,人又機靈,懂得高低輕重,還是老姐姐教得好啊。”
她把甄英從頭到腳好一頓誇,末了收個尾,把胡氏捧得是飄飄欲仙。
“你是在宮裏待過的,那宮中啞仆,做得好的,哪一個不是主子身邊兒得力的人?別說啞仆自己了,就是家裏人,都給安排得妥妥帖帖。”
沈嬤嬤一張嘴舌燦蓮花,又是以利相誘。
胡氏本就嫌甄英這張嘴,眼下既能擺脫了累贅,又能得好處,自然是順順當當的上了勾。
甄英換了房間,有了新衣服,雖然仍要在胡氏身邊伺候,卻不再是做一些丫鬟的活兒。用飯時,和姐妹幾個一桌,有沈嬤嬤親自指點規矩,偶爾輪到她伺候老夫人了,還能得一些老夫人吃不下的果品。
日子在一天天好起來。
沈嬤嬤出手大方,人又有趣,原本甄家從牙縫裏摳出的束脩,早被她大大咧咧打賞了出去,大多進了幾個小輩的腰包。
對胡氏來說,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的事兒,這麽一算下來,沈嬤嬤在自家住著,不僅有個免費的女教習,還能省下些衣裳錢。
一年後,幾個小姐妹也算是學有所成。甄蓮略微圓融了,甄蔓稍顯沉默了,賈語也不再風風火火了。
當然,甄英這小丫頭變化最大,腰杆兒也直了,人也不那麽畏畏縮縮了,隻是一頭淩亂的雜毛還跟小丫頭似的……沈嬤嬤那些金銀首飾都是大姑娘小媳婦用的,她一個總角之年的小丫頭,根本用不上。
胡氏打了一宿算盤,竟有些舍不得這位老姐妹。
沈嬤嬤告辭的時候,胡氏千留萬留,卻不曾想,又把人多留了半個月。
原來是因為這次甄文誌外出經商,帶回來了一個不一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