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當然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不過修整道路則是另一回事,而且為了趕進度,王魁盡力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改造。挖高填低,碎石添平即可,所以速度上也算滿意。
三天時間,從平村到竹林差不多十六裏路其中已經完成了六裏左右的鋪設,不過隨著距離的拉長,運輸碎石也變得困難,村民們居然連一輛推車都沒有(原先的道路又窄有爛,誰家傻到去弄個推車呢?),搬運和填土全用背蔞,於是道路的改建也變得比開始的時候緩慢多了。
除了修的那邊出問題,出料的這邊也出了不協調。以前采石場的碎石儲備快用完了,而開采的進度趕不上消耗,何況王魁希望用采石場開采的是大石料,現在卻修路的碎石都供不上,那築壩的時候還得了,直接停工算了。
“並文,說說怎麽回事?”王魁找到管采石場的並文。
“爺,您用得也太快了,石場的工人都請了兩波了,可是……”並文低著頭,仿佛對自己很不滿意。
“我又沒怪你,這不是你的錯。”王魁看他情緒很低落,隻好安慰一下,不過悶然間發現,怎麽這幾天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幾句話了。
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原料的問題耽擱了工期,畢竟自己就有三個月人工而已,如果到時不能完成主體,說什麽自己的小家底也請不起人完成後續工作.
“現在的的工錢是多少?有多少人?會不會是少了他們有意見?”王魁問到.
“每人每月四百五十文.請的都是平村的老匠人,總共三十七人,再說也都是實在人,我每天和他們一起上工,沒有人會偷懶。”並文對自己的工作還是很有自信的。
“是上一天工給一天錢嗎?現在大概每天能出多少碎石料?”王魁又問。
“是啊!不然怎麽發?現在平均每天能出大概十簍(人家用手敲出來的,別閑少)”並文奇怪的想。
老工人,那就不是手藝問題,平均每婁石頭四十五文,但是也不少了,除了自己家的家丁,整個竹林及周遍十八村找不到更好待遇的工作。看來還是有其他問題的。
“改一改,人手最少找足五十,將石場分成兩半,一邊二十五人,告訴他們,從明天開始,工錢不再每月結了,每出一背簍料背到出工的路段(工藝簡陋,石場的工人連推車都沒有一輛),我就給三十文,每五天一算,出多料的一邊我每人給五文錢的做獎勵。出多得多!”按記件式計算,王魁覺得大家應該能更積極吧。
“還有,讓他們從新分工……”
小家丁並文聽王魁說得也是眼前一亮,覺得新鮮不已。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做法引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由於采石的工藝王魁不知道怎麽改良,他隻好采取了提高效率的辦法來提高出產速度,沒想到的是,王魁剛提出來,石場的出產量一下子從十背簍提高到了二十三四,而且還是運輸都改成了石場負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樣一來,王魁每個月在石場的開銷從原來的不到四兩一下子變成了近三十兩,要知道王魁總共能拿出來的錢也就六百兩而已,這麽一算現在采石場的工錢開支就要占掉十分之一,餘下可不能再出現意外了。但錢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水利以後,竹林的農業可以上一個台階,自己能從中獲得長久的利益也還是劃算的,想到此王魁也就釋然了。
既然采石場那邊的效率可以如此提高,那是不是修路那邊也可以呢?王魁招來修路那邊的負責人,其實也都是老熟人了,李德鋼,村正的長子,中等個子,體形中幹,留著小小的胡須,為人挺和善的,王魁到竹林後買地他也是第一批賣掉自己的人家。現在王魁想要修路他自然也要出工,王魁對他也算了解得比其他人多些所以安排他來帶隊負責。
沒有什麽好羅嗦的,王魁把自己的激勵製度大體講了一下,不過將出料改成了鋪路的工期上,除了出工低租的條件不變外,同樣分成兩組,一組早上上工,一組下午上工,每天那一組完成的路長那就是那一組勝,每天一記,勝出的一組可以每人三文的獎勵,月底結算。不過如果那一組為了趕速度出現工程不達標的話,那麽哪天你們一組就直接判負,再扣掉當天一半的工錢。
起初一天到王魁的計劃的時候李德剛還覺得沒有必要,不過等聽到有錢可拿的時候他也就不能說什麽了。回去以後就直接宣布。但出乎預料的是,似乎沒有幾個人對這個計劃感興趣。興許三文錢的利益對大家的誘惑並不大。
原料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同全叔一起出門的家丁也提前趕了回來,說是全叔隨後就來,修堤壩的工具和材料也隨後運到。不過就在全叔帶著材料工具提前歸來的時候,預計花費二十天完成的道路改造也提前五天完成了。全叔很驚奇,於是向負責修路的李德剛打聽原委。原因當然就是哪個鼓勵措施。
“嘿,還別說,起初我都覺得三文錢是不是太少了,不過才三天下來,老丙那邊都贏了,那就是九文呢。聽說東家修堤壩要三月,天天贏那可是快每個人二兩銀子呢。老甲那邊當然不幹了,全都比以前買力許多,結果就是路修的越來越快,沒十天後半截就完工了。”李德剛笑嘻嘻的給全叔解釋到。
“嗬嗬!還是東家厲害哦!”全叔也是笑了笑。
“可不是。這不還要等你的杠頭(十字鎬),繩索,東家說今天停一天,明天就要開始堤壩打底了。”
“好了,不說了,快走吧,別讓東家等急了。你說東家找我們什麽事?”全叔這幾天不在竹林,所以不知道自己一回來王魁就召集大家有什麽事。
“我也不知道,我也是東家剛剛叫人喊來的。”似乎王魁是臨時著急大家的,李德剛也不是很清楚。說著,兩人朝王魁家走了過去。
一進家門,丫鬟小香便領著全叔和李德剛來到前院王魁的‘辦公室’。
“爺在裏麵。”說完丫頭就走了,全叔兩人推開門走了進去,不隻王魁在裏麵,還有采石場的家丁楊並文、村子出工修路的老丙,老甲等幾個人。
“來了。坐吧!”王魁先打了招呼。兩人知道王魁是有事要講,也就沒有多餘的客套。
“既然人到齊了,那我就說說叫大夥來的目的。其實這本該是以前說的,不過那時侯我給忘了,現在算是補上吧!”王魁看著坐在麵前的幾個人,停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零零碎碎的我都給你們說過一些這次修建水庫的目的。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是理解我的,沒想到的是從前段時間修路的事可以看,雖然大家都出了工,但是肯盡力做活的人並不多啊!要不然也不會等我一出錢財獎勵以後進度竟然加快了一倍。
搖搖頭看看大家,發現大家都是一臉的疑惑,王魁有些失落的接著講:“說實話,我是既高興,又有些失望啊。其實修水庫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咱們的地,不管是出於私心也好,公理也罷。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個理,一旦有足夠的水以後,咱們竹林也能像其他地方一樣,一年種上兩季的稻米,一兩年以後,家家有餘糧這是並不是太難。所以,無論修水庫這件事是我主張的也好,是別人喊著幹的也好,大家都應該明白最終得到大大好處的人始終包括大夥的啊!”
“當然,全叔並文就不說了,老丙老甲還有李大哥,你們幾個都是明白人,這個道理我知道你們是理解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麽幫我。但是你們要注意,光是你們懂得還是不夠的,你們要注意和大家溝通!額……也就是和大夥多聊聊……”
原來,王魁看出了竹林人們對於修水庫這事的疑惑,也看出了大家出工的態度並不是自己很滿意的狀況,希望通過思想的轉變有所緩解,這才找來幾個主要的負責人先進行教育。說到別的王魁可能不行,忽悠人嘛,別忘了王魁是什麽樣的人,他可是老油條,爛小販呢!
水對於竹林人的重要,除了王魁和全叔,其他幾個人都是無比的清楚,以前覺得沒什麽,經過王魁一點播(點播了一個下午),也確實是那麽回事。當天晚上,王魁的意思被幾個人一一傳達到了竹林出工修壩的每戶人家。
第二日,也就是竹林香溪水庫正式開工的這天大早,如果有人注意的話,出工的竹林村戶們眼中的色彩有些不同以往了。那裏麵飄出的不再是一串串王魁前幾天開出的獎勵,也不是王魁許諾的那一成又一成的抵消的租子,而是明天,後天,即將出現在竹林的一片片,一片又一片,一片又一片的水田。農人們的思維其實很簡單的,好即是好,沒有更多的言語,沒有更多的豪言,有的隻是付出的汗水和感激的心。
這些到是王魁想要的,也是王魁明白的,不過他卻不知道,這也即將是他要得到,而為了回報這一切。他‘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做富家翁’的夢想卻也再實現不了了。(未完待續)
GET /u/114/114505/38813063.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02812/
三天時間,從平村到竹林差不多十六裏路其中已經完成了六裏左右的鋪設,不過隨著距離的拉長,運輸碎石也變得困難,村民們居然連一輛推車都沒有(原先的道路又窄有爛,誰家傻到去弄個推車呢?),搬運和填土全用背蔞,於是道路的改建也變得比開始的時候緩慢多了。
除了修的那邊出問題,出料的這邊也出了不協調。以前采石場的碎石儲備快用完了,而開采的進度趕不上消耗,何況王魁希望用采石場開采的是大石料,現在卻修路的碎石都供不上,那築壩的時候還得了,直接停工算了。
“並文,說說怎麽回事?”王魁找到管采石場的並文。
“爺,您用得也太快了,石場的工人都請了兩波了,可是……”並文低著頭,仿佛對自己很不滿意。
“我又沒怪你,這不是你的錯。”王魁看他情緒很低落,隻好安慰一下,不過悶然間發現,怎麽這幾天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幾句話了。
無論如何,不能因為原料的問題耽擱了工期,畢竟自己就有三個月人工而已,如果到時不能完成主體,說什麽自己的小家底也請不起人完成後續工作.
“現在的的工錢是多少?有多少人?會不會是少了他們有意見?”王魁問到.
“每人每月四百五十文.請的都是平村的老匠人,總共三十七人,再說也都是實在人,我每天和他們一起上工,沒有人會偷懶。”並文對自己的工作還是很有自信的。
“是上一天工給一天錢嗎?現在大概每天能出多少碎石料?”王魁又問。
“是啊!不然怎麽發?現在平均每天能出大概十簍(人家用手敲出來的,別閑少)”並文奇怪的想。
老工人,那就不是手藝問題,平均每婁石頭四十五文,但是也不少了,除了自己家的家丁,整個竹林及周遍十八村找不到更好待遇的工作。看來還是有其他問題的。
“改一改,人手最少找足五十,將石場分成兩半,一邊二十五人,告訴他們,從明天開始,工錢不再每月結了,每出一背簍料背到出工的路段(工藝簡陋,石場的工人連推車都沒有一輛),我就給三十文,每五天一算,出多料的一邊我每人給五文錢的做獎勵。出多得多!”按記件式計算,王魁覺得大家應該能更積極吧。
“還有,讓他們從新分工……”
小家丁並文聽王魁說得也是眼前一亮,覺得新鮮不已。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做法引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由於采石的工藝王魁不知道怎麽改良,他隻好采取了提高效率的辦法來提高出產速度,沒想到的是,王魁剛提出來,石場的出產量一下子從十背簍提高到了二十三四,而且還是運輸都改成了石場負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樣一來,王魁每個月在石場的開銷從原來的不到四兩一下子變成了近三十兩,要知道王魁總共能拿出來的錢也就六百兩而已,這麽一算現在采石場的工錢開支就要占掉十分之一,餘下可不能再出現意外了。但錢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水利以後,竹林的農業可以上一個台階,自己能從中獲得長久的利益也還是劃算的,想到此王魁也就釋然了。
既然采石場那邊的效率可以如此提高,那是不是修路那邊也可以呢?王魁招來修路那邊的負責人,其實也都是老熟人了,李德鋼,村正的長子,中等個子,體形中幹,留著小小的胡須,為人挺和善的,王魁到竹林後買地他也是第一批賣掉自己的人家。現在王魁想要修路他自然也要出工,王魁對他也算了解得比其他人多些所以安排他來帶隊負責。
沒有什麽好羅嗦的,王魁把自己的激勵製度大體講了一下,不過將出料改成了鋪路的工期上,除了出工低租的條件不變外,同樣分成兩組,一組早上上工,一組下午上工,每天那一組完成的路長那就是那一組勝,每天一記,勝出的一組可以每人三文的獎勵,月底結算。不過如果那一組為了趕速度出現工程不達標的話,那麽哪天你們一組就直接判負,再扣掉當天一半的工錢。
起初一天到王魁的計劃的時候李德剛還覺得沒有必要,不過等聽到有錢可拿的時候他也就不能說什麽了。回去以後就直接宣布。但出乎預料的是,似乎沒有幾個人對這個計劃感興趣。興許三文錢的利益對大家的誘惑並不大。
原料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同全叔一起出門的家丁也提前趕了回來,說是全叔隨後就來,修堤壩的工具和材料也隨後運到。不過就在全叔帶著材料工具提前歸來的時候,預計花費二十天完成的道路改造也提前五天完成了。全叔很驚奇,於是向負責修路的李德剛打聽原委。原因當然就是哪個鼓勵措施。
“嘿,還別說,起初我都覺得三文錢是不是太少了,不過才三天下來,老丙那邊都贏了,那就是九文呢。聽說東家修堤壩要三月,天天贏那可是快每個人二兩銀子呢。老甲那邊當然不幹了,全都比以前買力許多,結果就是路修的越來越快,沒十天後半截就完工了。”李德剛笑嘻嘻的給全叔解釋到。
“嗬嗬!還是東家厲害哦!”全叔也是笑了笑。
“可不是。這不還要等你的杠頭(十字鎬),繩索,東家說今天停一天,明天就要開始堤壩打底了。”
“好了,不說了,快走吧,別讓東家等急了。你說東家找我們什麽事?”全叔這幾天不在竹林,所以不知道自己一回來王魁就召集大家有什麽事。
“我也不知道,我也是東家剛剛叫人喊來的。”似乎王魁是臨時著急大家的,李德剛也不是很清楚。說著,兩人朝王魁家走了過去。
一進家門,丫鬟小香便領著全叔和李德剛來到前院王魁的‘辦公室’。
“爺在裏麵。”說完丫頭就走了,全叔兩人推開門走了進去,不隻王魁在裏麵,還有采石場的家丁楊並文、村子出工修路的老丙,老甲等幾個人。
“來了。坐吧!”王魁先打了招呼。兩人知道王魁是有事要講,也就沒有多餘的客套。
“既然人到齊了,那我就說說叫大夥來的目的。其實這本該是以前說的,不過那時侯我給忘了,現在算是補上吧!”王魁看著坐在麵前的幾個人,停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零零碎碎的我都給你們說過一些這次修建水庫的目的。我覺得大部分人應該是理解我的,沒想到的是從前段時間修路的事可以看,雖然大家都出了工,但是肯盡力做活的人並不多啊!要不然也不會等我一出錢財獎勵以後進度竟然加快了一倍。
搖搖頭看看大家,發現大家都是一臉的疑惑,王魁有些失落的接著講:“說實話,我是既高興,又有些失望啊。其實修水庫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咱們的地,不管是出於私心也好,公理也罷。我希望大家能明白一個理,一旦有足夠的水以後,咱們竹林也能像其他地方一樣,一年種上兩季的稻米,一兩年以後,家家有餘糧這是並不是太難。所以,無論修水庫這件事是我主張的也好,是別人喊著幹的也好,大家都應該明白最終得到大大好處的人始終包括大夥的啊!”
“當然,全叔並文就不說了,老丙老甲還有李大哥,你們幾個都是明白人,這個道理我知道你們是理解的,要不然也不會這麽幫我。但是你們要注意,光是你們懂得還是不夠的,你們要注意和大家溝通!額……也就是和大夥多聊聊……”
原來,王魁看出了竹林人們對於修水庫這事的疑惑,也看出了大家出工的態度並不是自己很滿意的狀況,希望通過思想的轉變有所緩解,這才找來幾個主要的負責人先進行教育。說到別的王魁可能不行,忽悠人嘛,別忘了王魁是什麽樣的人,他可是老油條,爛小販呢!
水對於竹林人的重要,除了王魁和全叔,其他幾個人都是無比的清楚,以前覺得沒什麽,經過王魁一點播(點播了一個下午),也確實是那麽回事。當天晚上,王魁的意思被幾個人一一傳達到了竹林出工修壩的每戶人家。
第二日,也就是竹林香溪水庫正式開工的這天大早,如果有人注意的話,出工的竹林村戶們眼中的色彩有些不同以往了。那裏麵飄出的不再是一串串王魁前幾天開出的獎勵,也不是王魁許諾的那一成又一成的抵消的租子,而是明天,後天,即將出現在竹林的一片片,一片又一片,一片又一片的水田。農人們的思維其實很簡單的,好即是好,沒有更多的言語,沒有更多的豪言,有的隻是付出的汗水和感激的心。
這些到是王魁想要的,也是王魁明白的,不過他卻不知道,這也即將是他要得到,而為了回報這一切。他‘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做富家翁’的夢想卻也再實現不了了。(未完待續)
GET /u/114/114505/38813063.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0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