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萬眾一心!
大明:開局攤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作者:引火鬆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啟雖飽讀詩書,卻無意仕途,君王召之不至,唯願隱居市井,著書立說,收集詩文,致力於複原發揚被蒙元蹂躪之下殘破的漢學文道。
其中,他又尤其注重詩文,深信“詩文可以致遠,可以明誌”。發願收集大明足以光耀曆史的詩文詞作,以傳之後世。
奈何大明文道未複,詩壇不昌,雖有一二佳作,卻遠遠遜於唐宋。高啟遺憾感歎之餘,也隻能暗恨蒙元對華夏文道破壞之甚,期望有朝一日,華夏文壇複昌了。
不意某日卻忽然聞知朱肅的“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時間驚為天人,又得聞寫給徐家千金的“曉看天色暮看雲”,更是喜的手舞足蹈,以為大明文道將昌,已有詩才降生於大明之世,正是大明文壇即將重新複興的明證。
因此高啟對朱肅倍加推崇,自其來蘇州之後,便自甘在知府魏觀手下以自己的名望協助聽用,召集學子,賑濟災民。
此前除夕夜宴,高啟也帶著人一起參加,原以為逢此佳節,吳王殿下或將有好詩現世。不想直到擒了那些城中匪徒,殿下也沒有絲毫要吟詩慶賀的樣子。
本來高啟已經快要放棄了,感歎吳王殿下貴人事多,並無吟詩作對的雅興。
卻不想,今日竟然有這意外之喜!
“你這詩癡……”羅貫中點了點老友高啟,隨即在高啟期盼的目光中展開了那張紙頁。隻一眼,整個人便被震在了原地。
“你這老貨,發什麽愣!”高啟見他居然不說話了,大急。“殿下寫了什麽,你倒是念誦念誦啊!”
“今日始知,文丞相所言之‘浩然正氣’。”羅貫中瞳孔微縮,聲帯感歎。高啟一急,也顧不得私自觀看有不敬之嫌了,探頭過去觀瞧,隻一眼,整個人竟也被震在原地。
“石灰……吟?”
他無意識的念誦出了這首詩的名字,全詩止短短四句,其曰: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高啟不由喃喃。
“那位在城外振臂高呼,卻為賊人所殺的士子,可以瞑目矣!”高啟道,他的眼中,甚至流露出極為強烈的豔羨之情。“能得殿下此詩,我高啟恨不得以身代死!”
這是高啟的肺腑之言,憑心而論,那位振臂高呼的士子,是不太當得起吳王殿下的這四句的。這四句,更像在描寫一位身逢絕境,卻義無反顧、力挽狂瀾的英雄。
為了心中之道,縱然烈火焚燒,千錘萬鑿,乃至於明知自己的下場定然是粉骨碎身,卻依舊秉持自身清白,始終無怨無悔。
這是怎樣至高的操行!
“殿下並非隻為那士子所寫。殿下這是……在為我等大明文人立命啊。”羅貫中亦是震撼不已。“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若是文人士子皆是如此,大明昌矣!”
“快將此詩曉喻全城!”高啟道。“如此良詩,不可使之束之高閣,需傳諸天下,為我等大明讀書人明誌!”
“不錯。”羅貫中亦道。轉頭問狗兒:“敢問公公,不知那士子名諱,可查明了?”
“我這就將那士子故事寫成話本,與此詩一起教全城明知。定要讓百姓們知曉城外賊寇之下流狠毒,與此烈士之氣節剛毅!”
……
羅貫中與高啟等文人士子,被一首“石灰吟”激的鬥誌滿滿,一篇煽動力極強的《記趙生不屈為張賊所害》文,很快便在羅貫中的筆下攥寫而出。蘇州百姓本就因城外的賊徒人心惶惶,無人不心係戰事。此故事為戰事實記,正是蘇州百姓如今最為關心的消息,故而傳播極快。
故而,趙生並諸多義勇百姓慷慨赴死,為吳王殿下爭取了救援百姓良機的故事,以及吳王殿下憑吊此生文士氣節的這首首《石灰吟》,也以極快的速度,飛速傳遍了蘇州府全城。
“聽說了嗎,這故事,便是城東今日所發生的戰事!張家後人帶著倭寇,脅迫城外的百姓作為肉盾攻城!”城中某處茶寮,一個高啟的文生弟子,正激動的滿麵潮紅,為百姓們訴說城東發生的故事。
百姓們不斷在這些講解戰事最新消息的書生們身旁聚集,後邊,有幾個百姓正在低聲議論。
“這不是草菅人命嗎?誠王那般良善,怎麽他的兒子如此凶狠!”
“嘁!什麽良善,不過是籠絡我們蘇州人心,要爭那天下罷了!他這兒子為了奪城,還不是原形畢露?我們本來也住在城外,若是進城的再慢一些,怕也被他們擒住了去送死!”
“你這一說也對!先前聽那黃巢故事,就知道那些梟雄沒一個安了好心,如今是大明天下了,朱皇帝終究驅逐了韃子,是我們漢人的皇帝。待我們也算仁厚。那些人為了一己之私,想要我漢地分裂,莫非還要回到前元時互相攻伐的時候才好麽?”
“況且,若是沒有他老人家的兒子吳王殿下在此,說不定今日時候,城門便要破了!”
“是極是極!城門若破,咱們這這些蘇州人一個也逃不了!那張禮和倭人狼狽為奸,倭寇進城,還能有活路嗎?”
“咱們兄弟身強體健的,不若去幫幫吳王殿下,便是幫守軍們送些飯食,遞送些擂石滾木,說不定也能盡些力氣。”
“至少不用眼睜睜的,看著那張賊帶著倭狗進城!”
“是極!聽說今夜殿下還會在城東城牆上,祭奠今日枉死的百姓亡魂……若是沒有殿下遷我等入城,恐怕亡魂之中,也有你我兄弟兩個。”
“那趙生也算為我們而死,我們理當去祭奠祭奠!”
……
諸如此類的對話,不斷在蘇州城的各處發生。到了傍晚,城牆下趙生的屍骨已被裝入了棺槨,朱肅擔憂賊人夜戰不敢下城,便在城牆上向城內為趙生主持祭奠。等到站上城牆,朱肅方才驚訝的發現,城牆之下,已經密密麻麻圍上了許多提著燈籠的民眾。人們垂目低語,看著趙生的棺槨,以及一眾站在最前排,僥幸得生被救入城中的百十名百姓們。
“殿下,要說些什麽嗎?”朱肅身旁,狗兒低聲問道。
“……畢竟戰時,不必繁雜了。按原來計劃簡易操辦吧。”朱肅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過猶不及,若是再煽動百姓,夜裏百姓們過於激動,發生意外事件就不好了。
“是。”狗兒低頭退下。隨後為朱肅拿來一盞早就備好的孔明燈,朱肅在城下眾目睽睽之下,為孔明燈點上火焰。城上朱樉、朱棣、秦王吳王衛與城下幸存的百姓們,也點起早就備好的孔明燈,為出城迎戰而身死的三十五員王衛騎兵袍澤,並七百三十五員在城外枉死的百姓祈福。
“英魂不遠,安心上路!”孔明燈在朱肅手中獵獵作響,直欲扶搖而上,朱肅呼喊一聲,隨即鬆開了拿住紙燈的手。軍士們亦是同聲呼喊,隨後,總計七百七十一隻孔明燈,一同淩空飛起。
七百多隻燈正如七百多員今日身死的亡魂,在墨藍色的夜空之中搖曳而上。百姓們一時盡皆肅穆,出神的看著這些離他們遠去的魂靈。
“諸君,我等當齊聲念誦,使城外諸賊,知曉我等明人氣節!”忽然,城下有讀書人高聲呼喊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頓時,在此人的引領下,城下諸多讀書人開始不斷誦念起他們今日才聽到的“石灰吟”來。一開始隻一人念,漸漸的到了六七人,到最後竟是百千人高呼,連素來不識字不知文的百姓,也跟著讀書人們一起,看著越來越高的孔明燈,滿麵神聖的念誦著這首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具體意思的詩文來。
“……這,這真的是我大明的百姓們麽……”城上,朱樉看著城下那些齊聲念誦,氣勢非凡的平頭百姓們,被震撼的喃喃自語。
朱肅身邊,身為女真人的狗兒,也是看著這些萬眾一心念誦著詩文的人群,眼中不斷閃爍著羨慕的光芒。
(本章完)
其中,他又尤其注重詩文,深信“詩文可以致遠,可以明誌”。發願收集大明足以光耀曆史的詩文詞作,以傳之後世。
奈何大明文道未複,詩壇不昌,雖有一二佳作,卻遠遠遜於唐宋。高啟遺憾感歎之餘,也隻能暗恨蒙元對華夏文道破壞之甚,期望有朝一日,華夏文壇複昌了。
不意某日卻忽然聞知朱肅的“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時間驚為天人,又得聞寫給徐家千金的“曉看天色暮看雲”,更是喜的手舞足蹈,以為大明文道將昌,已有詩才降生於大明之世,正是大明文壇即將重新複興的明證。
因此高啟對朱肅倍加推崇,自其來蘇州之後,便自甘在知府魏觀手下以自己的名望協助聽用,召集學子,賑濟災民。
此前除夕夜宴,高啟也帶著人一起參加,原以為逢此佳節,吳王殿下或將有好詩現世。不想直到擒了那些城中匪徒,殿下也沒有絲毫要吟詩慶賀的樣子。
本來高啟已經快要放棄了,感歎吳王殿下貴人事多,並無吟詩作對的雅興。
卻不想,今日竟然有這意外之喜!
“你這詩癡……”羅貫中點了點老友高啟,隨即在高啟期盼的目光中展開了那張紙頁。隻一眼,整個人便被震在了原地。
“你這老貨,發什麽愣!”高啟見他居然不說話了,大急。“殿下寫了什麽,你倒是念誦念誦啊!”
“今日始知,文丞相所言之‘浩然正氣’。”羅貫中瞳孔微縮,聲帯感歎。高啟一急,也顧不得私自觀看有不敬之嫌了,探頭過去觀瞧,隻一眼,整個人竟也被震在原地。
“石灰……吟?”
他無意識的念誦出了這首詩的名字,全詩止短短四句,其曰: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高啟不由喃喃。
“那位在城外振臂高呼,卻為賊人所殺的士子,可以瞑目矣!”高啟道,他的眼中,甚至流露出極為強烈的豔羨之情。“能得殿下此詩,我高啟恨不得以身代死!”
這是高啟的肺腑之言,憑心而論,那位振臂高呼的士子,是不太當得起吳王殿下的這四句的。這四句,更像在描寫一位身逢絕境,卻義無反顧、力挽狂瀾的英雄。
為了心中之道,縱然烈火焚燒,千錘萬鑿,乃至於明知自己的下場定然是粉骨碎身,卻依舊秉持自身清白,始終無怨無悔。
這是怎樣至高的操行!
“殿下並非隻為那士子所寫。殿下這是……在為我等大明文人立命啊。”羅貫中亦是震撼不已。“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若是文人士子皆是如此,大明昌矣!”
“快將此詩曉喻全城!”高啟道。“如此良詩,不可使之束之高閣,需傳諸天下,為我等大明讀書人明誌!”
“不錯。”羅貫中亦道。轉頭問狗兒:“敢問公公,不知那士子名諱,可查明了?”
“我這就將那士子故事寫成話本,與此詩一起教全城明知。定要讓百姓們知曉城外賊寇之下流狠毒,與此烈士之氣節剛毅!”
……
羅貫中與高啟等文人士子,被一首“石灰吟”激的鬥誌滿滿,一篇煽動力極強的《記趙生不屈為張賊所害》文,很快便在羅貫中的筆下攥寫而出。蘇州百姓本就因城外的賊徒人心惶惶,無人不心係戰事。此故事為戰事實記,正是蘇州百姓如今最為關心的消息,故而傳播極快。
故而,趙生並諸多義勇百姓慷慨赴死,為吳王殿下爭取了救援百姓良機的故事,以及吳王殿下憑吊此生文士氣節的這首首《石灰吟》,也以極快的速度,飛速傳遍了蘇州府全城。
“聽說了嗎,這故事,便是城東今日所發生的戰事!張家後人帶著倭寇,脅迫城外的百姓作為肉盾攻城!”城中某處茶寮,一個高啟的文生弟子,正激動的滿麵潮紅,為百姓們訴說城東發生的故事。
百姓們不斷在這些講解戰事最新消息的書生們身旁聚集,後邊,有幾個百姓正在低聲議論。
“這不是草菅人命嗎?誠王那般良善,怎麽他的兒子如此凶狠!”
“嘁!什麽良善,不過是籠絡我們蘇州人心,要爭那天下罷了!他這兒子為了奪城,還不是原形畢露?我們本來也住在城外,若是進城的再慢一些,怕也被他們擒住了去送死!”
“你這一說也對!先前聽那黃巢故事,就知道那些梟雄沒一個安了好心,如今是大明天下了,朱皇帝終究驅逐了韃子,是我們漢人的皇帝。待我們也算仁厚。那些人為了一己之私,想要我漢地分裂,莫非還要回到前元時互相攻伐的時候才好麽?”
“況且,若是沒有他老人家的兒子吳王殿下在此,說不定今日時候,城門便要破了!”
“是極是極!城門若破,咱們這這些蘇州人一個也逃不了!那張禮和倭人狼狽為奸,倭寇進城,還能有活路嗎?”
“咱們兄弟身強體健的,不若去幫幫吳王殿下,便是幫守軍們送些飯食,遞送些擂石滾木,說不定也能盡些力氣。”
“至少不用眼睜睜的,看著那張賊帶著倭狗進城!”
“是極!聽說今夜殿下還會在城東城牆上,祭奠今日枉死的百姓亡魂……若是沒有殿下遷我等入城,恐怕亡魂之中,也有你我兄弟兩個。”
“那趙生也算為我們而死,我們理當去祭奠祭奠!”
……
諸如此類的對話,不斷在蘇州城的各處發生。到了傍晚,城牆下趙生的屍骨已被裝入了棺槨,朱肅擔憂賊人夜戰不敢下城,便在城牆上向城內為趙生主持祭奠。等到站上城牆,朱肅方才驚訝的發現,城牆之下,已經密密麻麻圍上了許多提著燈籠的民眾。人們垂目低語,看著趙生的棺槨,以及一眾站在最前排,僥幸得生被救入城中的百十名百姓們。
“殿下,要說些什麽嗎?”朱肅身旁,狗兒低聲問道。
“……畢竟戰時,不必繁雜了。按原來計劃簡易操辦吧。”朱肅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過猶不及,若是再煽動百姓,夜裏百姓們過於激動,發生意外事件就不好了。
“是。”狗兒低頭退下。隨後為朱肅拿來一盞早就備好的孔明燈,朱肅在城下眾目睽睽之下,為孔明燈點上火焰。城上朱樉、朱棣、秦王吳王衛與城下幸存的百姓們,也點起早就備好的孔明燈,為出城迎戰而身死的三十五員王衛騎兵袍澤,並七百三十五員在城外枉死的百姓祈福。
“英魂不遠,安心上路!”孔明燈在朱肅手中獵獵作響,直欲扶搖而上,朱肅呼喊一聲,隨即鬆開了拿住紙燈的手。軍士們亦是同聲呼喊,隨後,總計七百七十一隻孔明燈,一同淩空飛起。
七百多隻燈正如七百多員今日身死的亡魂,在墨藍色的夜空之中搖曳而上。百姓們一時盡皆肅穆,出神的看著這些離他們遠去的魂靈。
“諸君,我等當齊聲念誦,使城外諸賊,知曉我等明人氣節!”忽然,城下有讀書人高聲呼喊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頓時,在此人的引領下,城下諸多讀書人開始不斷誦念起他們今日才聽到的“石灰吟”來。一開始隻一人念,漸漸的到了六七人,到最後竟是百千人高呼,連素來不識字不知文的百姓,也跟著讀書人們一起,看著越來越高的孔明燈,滿麵神聖的念誦著這首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具體意思的詩文來。
“……這,這真的是我大明的百姓們麽……”城上,朱樉看著城下那些齊聲念誦,氣勢非凡的平頭百姓們,被震撼的喃喃自語。
朱肅身邊,身為女真人的狗兒,也是看著這些萬眾一心念誦著詩文的人群,眼中不斷閃爍著羨慕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