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陰陽合曆”


    “陰曆”,又名“太陰曆”係月球沿著“白道”環繞地球一周為一月,再配合地球沿著“黃道”繞日一周之時數為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曆”,中國在民國紀元(1912年)前采用此曆,為與現行之曆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曆”。一般人以為陰曆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曰“農曆”,實際上並不如此,農家常用的二十四節氣與陽曆有著密切有規律的聯係;而陰曆之二十四節氣則無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規律。


    何以言此?那麽,你請看: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計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即一個月之內有一節一氣。每兩節氣相距,即是說一月之節至下月之節的時間,或說一月之氣至下月之氣的時間,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曆每月之日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故約每三十四個月,必遇有兩月僅有節而無氣、及有氣而無節,有節無氣之月,即陰曆之閏月,有氣無節之月不為閏月。故有2006年丙戌狗年在陰曆正月“立春”和十二月“立春”兩次節,而且本年度閏七月小二十九日,僅有白露之節。


    農民耕耘收獲,常以節氣為標準,自改用陽曆以來,一般農民,對於二十四節氣,如失依據,都以為不便,其實不然,陰曆之二十四節氣必須翻檢曆書,才能查出,而陽曆之二十四節氣,公布於十二個月,反而有一定的日期,相差不過一兩天,更容易記憶。


    下麵這就是節氣與陰曆月份的關係:


    立春正月節雨水正月氣驚蜇二月節春分二月氣清明三月節穀雨三月氣


    立夏四月節小滿四月氣芒種五月節夏至五月氣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氣


    立秋七月節處暑七月氣白露八月節秋分八月氣寒露九月節霜降九月氣


    立冬十月節小雪十月氣大雪十一月節冬至十一月氣小寒十二月節大寒十二月氣


    而陽曆的二十四節氣有歌曰:


    春雨驚春清穀天,(立春、雨水、驚蜇、春公、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二一,下半年來八、二三。


    關於陽曆二十四節氣又有《節氣詩》曰:


    地球繞著太陽轉,轉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這些都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蜇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地球繞日一周,謂之一歲,也就是一年,而一歲之氣候不齊,一由於吾人所處之地帶不同,二由於地球距日之遠近不同。以北半球言之,當地球行至南緯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十五秒南回歸線時,得斜射日光,故氣候寒冷,謂之“冬至”,及其行至北緯二十三度二十七分四十五秒北回歸線時,得正射日光,故氣候炎熱,謂之“夏至”,南半球則相反。由冬而夏,地球行至冬至與夏至軌道之中間時,寒熱適中,謂之“春分”;由夏而冬,地球行至夏至與冬至軌道之中間時,氣候與春分等,謂之“秋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謂四時。


    自春分起算,將周天分為三百六十度,則春分適當零度,夏至九直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再將相距之九十度以六分之,得每分十五度,一周有二十四個十五度,以之分為二十四節氣。


    四季月令為:


    孟春正月建寅端月


    仲春二月建卯花月


    季春三月建辰桐月、桃月


    孟夏四月建巳梅月


    仲夏五月建午蒲月、榴月


    季夏六月建未荔月、荷月


    孟秋七月建申瓜月


    仲秋八月建酉桂月


    季秋九月建戌菊月


    孟冬十月建亥陽月


    仲冬十一月建子葭月、冬月


    季冬十二月建醜臘月


    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有其特定的意義,節氣的名稱便已說明這段時間的氣象條件及萬物之變化。


    夏至和冬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來。中國各地最熱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陽曆),表示最熱的夏天就要到了;中國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要到了,故稱之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晝最長,冬至日白晝最短,古代又分別稱之為日長至和日短至。


    春分和秋分,表示晝夜平分,此兩天晝、夜相等,古時統稱為日夜分。這兩個節氣又正處在立春與立夏、立秋與立冬之間,把春季與秋季各一分兩半,因此也有據此來解釋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劃分季節的方法,是把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自立春到立夏為春;立夏到立秋為夏;立秋到立冬為秋;立冬到立春為冬。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故此四個節氣是指春、夏、秋、冬的開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過,降雨開始,雨量開始逐漸增多。


    驚蜇蜇是藏的意思,動物鑽到土裏冬眠過冬叫入蜇,至第二年回春後再鑽出土來活動,古時認為是被雷聲震醒的,故稱驚蜇。從驚蜇日開始,可以聽到雷聲,蜇伏地下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被雷聲驚醒,出土活動。


    清明天氣晴朗、溫暖,草木開始現青。清潔明淨的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


    穀雨降雨明顯增加,雨水促使穀類作物之生長發育,古代稱為雨生百穀。


    小滿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未有成熟,故稱小滿。


    芒種芒指有芒作物,種是種子。芒種表明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熱之意,是一年中最熱之季節。小暑是開始炎熱,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之意。處暑表示炎熱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處暑後氣溫降低,夜間溫度已達到成露條件,露水凝結得較多,呈現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露水更多,也更涼,故稱寒露。


    霜降氣候已漸寒冷,有白霜出現。


    小雪、大雪入冬以後,天氣冷,開始下雪,小雪時,始下雪。大雪時,雪下得大,地麵有積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氣候開始寒冷,稱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稱之為大寒。


    數九,是從冬至日數起,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以至“九九”,共是八十一天,最為寒冷。“春打六九頭”,“九九豔陽天”,因為五九四十五天,六九的頭一天是從冬至數起第四十六天,兩個節氣相隔平均為十五天,從冬至後的第三個節氣,第一個是小寒,第二個是大寒,第三個是立春,故立春日一定在六九的頭一天。


    512、公轉自轉


    數伏,並不是從夏至數起,“夏至三庚便數伏”,在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如果不查曆書,怕是常人很難算出!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第六個庚日是“末伏”,是謂“三伏”,在三伏天,天氣最為炎熱,兩個庚日之間是十天,初伏與夏至之間的天數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三十天,末伏的末一天距夏至最少五十一天,而夏至到立秋是四十五天,故“秋後有一伏”和“三伏裏麵有立秋”之說法。


    在此,說書者還要給各位說明一下:“白道”為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象征官道公務人員;“黃道”為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澳門警方為黃道;“黑道”為陰險惡人運行的軌道,象征黑社會組織;“赤道”為環繞地球表麵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它與“天之赤道”不同;“綠道”為山賊綠林草寇活動的軌道;“紅道、青道”為紅塵青樓女子活動的軌道;“藍道”為藍天之上所有星星的運行軌道;“紫道”為紫氣東來,官運、財運亨通之道。所謂“黑白道”、“黃道吉日”、“黃道日”、“黃道十二宮”,你從中自可得以理解矣!至於其他的各道,比如山道、水道、彎道、甬道、糧道、食道、大道、中道、小道,老道、官道、人道,地道、天道、。。、陽關道、陽道、陰陽道,正道、同道、知道、邪道、斜道、鬼道、魔道、佛道、道道,鳥道、貓道、狗道等的定義概念,你在此可以舉一反三地進行聯想、意會矣。


    再說這種太陰曆,因歲首不同,而的四種情況:秦建亥,即以現行的陰曆十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現行的陰曆十一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四書孟子內有“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之句,所謂七八月,即現在陰曆的五六月。商建醜,即以現行的陰曆十二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夏建寅,以周曆的三月為正月,為寅月(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醜月),新年春聯常寫“鬥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現行的陰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夏曆”。


    公轉是一個天體繞著另一個天體轉動叫做公轉,不是《春秋公羊傳》的簡稱“公傳”。太陽係裏的行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冥王星、地球等九大行星,全圍繞著太陽公轉,或各行星的衛星繞著行星而轉動,都叫做公轉。其中太陽是恒星,月亮是地球的衛星,所發射升空圍繞地球公轉的高新科技產品“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神舟(州)8號軌道艙”也是衛星的一種。而每個天體,不論是恒星、行星還是衛星,如太陽、九大行星、月亮、星星、“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神舟(州)8號軌道艙”等,本身都在“自轉(傳)”。所以,航空航天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