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大千世界


    “何謂乾闥神?”


    “即天空音樂神。”


    “何謂阿修羅神?”


    “即非天神。”


    “何謂迦樓羅神?”


    “即金翅鳥神。”


    “何謂緊那羅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謂摩侯羅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惡神?”


    “誰都是善神,誰都是惡神。善惡並沒有根本的區別。”


    “如此說來,天龍八部是善惡混雜其中,難分真偽了?”


    “非也?佛教主張無明煩惱是可以逐漸降伏而分層斷除,無明斷盡,佛性也就徹底圓滿,這就叫做斷煩惱證菩薩,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沒有什麽善惡可言。至於善惡問題,僅是世間法中的觀念。走出世間法,乃是無善無惡。善別於惡,有善必有惡,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講惡,也不講善。其實善惡問題,縱是世間法中,也是沒有絕對的,正象毒藥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藥可以救人也可能殺人一樣。故此,聖位的佛菩薩,他們本身固然沒有善惡可言,他們看眾生也沒有善惡區別,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愛地來普渡眾生。善與惡,不過是凡夫眾生的自我執著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惡,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還是惡?”


    “悟靜!看來你還未領悟老衲剛才所言的真正含義。”


    “方丈!悟靜在入佛門之前,雖是一介武夫,但我對於世間各家學派對‘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還是了若指掌。孟子講‘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講性本惡,楊雄認為人性是善惡混合,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告子講性無善無不善,甚至還人推崇孟子主張‘食,色,性也’,而後人則多數傾向於孟子。因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統思想。”


    “阿彌陀佛!悟靜!你休要再受其觀點主張的影響,隻要你一心向佛,總有一天會悟出禪機,你便不會再攪在‘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之中。到那時,你便會超凡入聖,無有生死善惡之分了。”


    “方丈!總而言之,佛教之中還是有善惡之說的。”


    “阿彌陀佛!悟靜言之有理。佛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也就是說佛教也主張人性本善之論。但是,事實之上,佛教雖說是性善論,也可以說是性惡論。然而,佛教的本質,既不屬於性善論,也不屬於性惡論。”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惡,當應隨緣而定。”


    “善哉!眾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論;眾生皆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卻是性惡之論。因為,性善論者可以防惡而歸於善,性惡論者則可以去惡而成其善;兩者觀點不同,但目的還是一樣。所以,佛教可以適其所適、因緣而定。


    若從根本上說,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好,他們都是僅僅討論當下一生的本性問題。說性本善與性本惡是從哇哇墜地時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惡行為,也就是業。但他們卻沒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後的善惡行為。孟子偏重理性價值,所以說是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轉變,所以說性惡。而實際上,他們都是片麵之觀。


    從這一點上講,佛教既非性善論,也非性惡論。因為佛看眾生皆有佛性,他是從無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終達成‘佛性’目的。從當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論斷善惡,在眾生來說,善的佛性與惡的無明,根本就是難兄難弟,分割不開。有佛性的時候,就已有了無明,它們是一體的兩麵,在生死,是無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從無明開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說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對,是惡也不對。若從當下的一生而言,善與惡,理性與物性,乃是與生俱來,投於善則善,投於惡則惡。”


    “如此說來,佛教的善惡觀與楊雄的善惡混合以及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論、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有大同小異之處?”


    “阿彌陀佛!不可如此亂加聯係。佛教善惡之觀超凡脫俗,誰也無法取替。佛教說善說惡,但其本質上又講無善無惡。可這也不能等同於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之論,因為在現實世間的凡夫之位上,人性並非沒有善惡,隻是在出世以後,才設法加上善惡的名目。這從根本上來說,性無善無惡論便沒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認為,人性的善惡之觀不是一成不變,要徹底廢除一切善惡及無善無惡的定論。”


    “阿彌陀佛!經老方丈這麽講說,悟靜漸漸在開悟。”


    “阿彌陀佛!不再言善言惡,你則會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開導。請老方丈繼續為弟子說法。”


    “善哉(載)!汝還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請問,何謂芸芸眾生?”


    “芸芸眾生即是說宇宙眾生、大千世界不可勝數。”


    “何謂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為一個佛國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個太陽係,相當於天象中的一座星雲。它把一千個太陽係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何謂西方極樂世界?”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也稱彌陀淨土。它在《華嚴經》中的位置雖然不高,但它在地處東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侶心目中,卻是一切佛國中影響最大、‘聲譽’最高的一個。《阿彌陀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就是說極樂世界距這地球相隔了十萬億座星雲。淨土宗就是以念阿彌陀佛,死後往生阿彌陀西方淨土為目的。”


    “西方極樂世界究竟如何?”


    “佛經中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個盡善盡美莊嚴奇妙的仙境。在那裏,國土以黃金鋪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無數珍珠瑪瑙、百千種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處蓮花結香、鳥鳴雅音。在西方淨土裏,眾生沒有任何痛苦,享受著無限樂趣。如若飲食,則七寶器缽自現眼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衣著果品、花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聲樂,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心所欲,應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個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人間的痛苦憂愁都會頓然消失,人們可以得到世間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樂。這個圓滿世界乃由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佛國淨土。在十方法界之內,有著十方的諸佛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祗是無量佛國淨土中的一個。”


    “西方極樂世界隻是淨土之一,那其他淨土該當如何?”


    “一切淨土,盡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寶弟子也有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願往生甚世界的。東晉時代的道安大師、唐代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都是願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內院的彌勒淨土。如果是悲願宏深而信心堅強的佛教徒們,也有不願往生他方佛土而願生生世世在人間度化。


    至於華藏世界,也即蓮華藏世界,《華嚴經》中說是毗盧舍那佛的顯現,各類生靈動物,山川大地,一切現象都是佛光佛體,一切聲音都是佛法的獅子吼。毗盧舍那佛就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國土全部是佛教化眾生的淨土。蓮華藏世界的構成特別妙勝,由須彌山無數風輪所持。最下麵的風輪能持上麵的一切寶焰,最上的風輪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蓮華,四周為金剛輪山所圍繞。蓮華藏世界有無數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蓮華,每一蓮華中又包藏無數世界,所以稱蓮華藏世界。蓮華中包藏的多層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為娑婆世界,為人類所居住。由於整個蓮華世界是光明燦爛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裏,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隻要彰顯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何其遠也!”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遠可至無限天邊,近可在有限眼前。關鍵在於你怎樣修心養性。”


    “方丈!悟靜已得知何為西方極樂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層梵天又為何物?”


    “天並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又稱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在欲界六天之上,具體分為十八層梵天,高高居於地球和欲界之上。色界為四禪十八梵天。初禪三天,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三禪三天,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九天,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無色界四天即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謂十八層地獄?”


    “地獄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間位置,十八層並非確數,極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獄、十大地獄還是十八層地獄,數量多少並不重要,隻要世人不敢為惡,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