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四、軍形篇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這句話各位要細心領會!)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百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曹公曰:軍之形也。我動彼應,兩敵相察情也。


    曹公曰:自修理以待敵之虛懈也。(管理好自己的軍隊,來等待敵軍出現疏漏。)


    曹公曰:見成形也。


    (而不可為。)曹公曰:敵有備故也。


    (不可勝者守也,)曹公曰:藏於形也。(曹操說:不可勝守也,守的意思就是隱匿軍情。)


    (可勝者攻也。)曹公曰:敵攻己,乃可勝。(敵軍進攻我方暴露出弱點破綻時,我們就可以戰勝它。)


    (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曹公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有餘也。


    曹公曰:因山川丘陵之固者,藏於九地之下;因天時之便者,動於九天之上。


    曹公曰:當見未萌。


    曹公曰:交爭勝也。故太公曰:‘爭勝於刃之□,非良將也。’


    曹公曰:易見聞也。


    曹公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


    曹公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曹公曰:察敵有可取,不差忒也。(能夠看出敵人的可乘之機,所以不會出意外。)


    曹公曰:有謀與無慮也。


    曹公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


    曹公曰:勝敗之政,用兵之法,當以此五事稱量,知敵之情。


    (地生度,)曹公曰:因地形勢而度之。


    (度生量,量生數,)曹公曰:知其遠近廣狹,知其人數也。


    (數生稱,)曹公曰:稱量敵孰愈也。


    (稱生勝。)曹公曰:稱量之數,知其勝負所在。


    曹公曰:輕不能舉重也。


    曹公曰:八尺曰仞。決水千仞,其勢疾也。


    “此篇的典型戰例是秦趙邯鄲之戰。公元前262年,韓國遭到了秦國的進攻,秦攻占了韓國的陘(今河南濟源西北)、高平(今河南濟源西南)、少曲(今河南濟源西)、野王(今河南沁陽)地區。韓王非常恐懼,忙派使臣入秦,表示願意獻出上黨郡求和。但上黨太守馮亭不願獻地入秦,他為了轉移矛盾,減輕秦國對韓國施加的壓力,就將上黨郡獻給了趙國。趙王貪利受地,引起了秦國的不滿,於是出兵攻趙,引發了長平之戰。此戰最終以秦勝、趙敗而結束。秦國以趙國割地六城予秦而撤軍。但是,趙國在秦國撤兵後,又不願如約割地,因而激怒了秦國,秦國便出兵邯鄲,引發了邯鄲之戰。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長平之戰的繼續。在此期間,趙國吸取了長平之戰失敗的慘重教訓,改變了軍事戰略,在強敵麵前,力求做到‘先為不可勝。’他們策劃了一係列內政外交策略。對內,趙國君臣努力緩和內部矛盾,合力同心,治理國家。他們努力發展農業生產以增強國力,撫養孤幼以增加人口,整頓兵甲以增強戰鬥力,同時,還利用人民對秦軍在長平坑殺趙軍降卒暴行的憤恨來激勵全國軍民同仇敵愾,這樣便造就了全國上下奮起抗秦的有利勢態;對外,趙國積極展開合縱活動。趙王派虞卿東見齊王,商議合縱抗秦的計劃;利用魏國使者來趙謀議合縱的機會,同魏國簽定了合縱的盟約;同時以靈邱(今山西靈邱)作為楚相春申君的封地,結好楚國;此外,還對韓、燕兩國極力拉攏。所有這些活動,促成了反秦聯合力量的形成,使得反秦統一戰線順利建立起來。待到戰爭開始,趙國製訂了堅守邯鄲、持久防禦、避敵疲敵的作戰方針,使秦軍處於勞師遠襲,遠來疲憊,頓兵攻堅的困難境地。最後,趙平原君趙勝的內弟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椎殺晉鄙、率軍救趙,楚相春申君也隨後殺到,秦軍在內外夾攻的形勢下戰敗於邯鄲,秦將王齡率殘部逃回汾城,另一部分被聯軍包圍,最後投降趙國。魏楚趙三國聯軍乘勝進至河東(今山西西南),秦軍退回河西(今山西、陝西間黃河南段之西),放棄了以前所侵占的魏地河東、趙地太原和韓地上黨,邯鄲之戰到此以趙勝秦敗落下漫長的曆史帷幕。這一次,秦國真的是“偷雞不成反蝕了把米”,老趙言而無信,我就要打你,要回你所承諾的割地六城,你不給我就打你的邯鄲城。結果賭了一把氣,六城未要回,還丟了好幾城。老秦這個氣呀,何日才能出口惡氣?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走著瞧就走著瞧,你能把我老趙怎麽樣?


    縱觀邯鄲之戰,趙能以弱勝強。關鍵在於他製訂了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策略。如緩和國內矛盾,爭取人民的支持,即孫子所說的‘修道保法’;同時製訂了以守為主,等待外援,攻守結合的戰略。在敵軍出現了師勞兵疲、頓兵挫銳的情形之下,趙國又能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配合援軍的進攻,一舉擊敗秦軍,贏得勝利。而秦軍的失敗,則是秦昭王不了解兵法原則,在客觀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貿(冒)然發動戰爭而造成的惡果。孫子曰:‘勝可知而不可為。’邯鄲之戰的勝敗得失,足以啟迪其百年後世的軍事家們。孤軍深入敵國,以眾國為敵,豈有不敗之理?”


    “孤軍深入敵國,以眾國為敵,豈有不敗之理?”的確如此,二戰時期的日軍侵華之戰,德軍“閃電戰”入侵眾國,豈有不敗之理?更何況,它們是以略掠奪為目的的非正義之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