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敦煌曲譜》


    當晚,慕容天水在官邸中用過晚餐,便迫不及待地打開《敦煌曲譜》,打算要實現他的諾言——一夜攻讀完這本曲譜,明日好及時將此書送還郡主。所謂“書非借不能讀也”,借來之書才知道更加珍惜地去用心攻讀,更何況這是本世間罕見之書,而且是郡主的手抄真跡,相信從中一定能學到不少自己未能涉及到的邊緣知識。很快,他如走馬觀花地瀏覽完那圈圈點點、彎彎曲曲的音樂符號,便開始對葉麗絲郡主付在下麵的敦煌曲譜詞產生了濃厚的雅興。因為在這邊疆大漠,在這暫時寧靜的夜晚,能得到一個女人手抄的曲詞真跡,簡直要把他引向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之中——


    鳳雲歸(閨怨)


    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月下愁聽砧杵徹,塞雁(成)行。孤眠鸞帳裏,枉勞魂夢,夜夜飛揚。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淚,偏祝三光。萬般無那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


    “閨怨閨怨!果然是閨女之怨!”慕容天水不由心中暗道:“這詞是為思念‘征夫’而寫,圍繞這個中心,作者作了事實敘述、環境描繪和心理剖視,使作品於平淡之中再現主人公的深情,實乃是內容質樸、措辭(詞)清新。她的內容雖屬閨思、閨怨、男女私情,但它並未受到後來剪紅刻翠的‘豔詞’所沾染,而隻見真摯、深沉的思念感情,毫無粉豔之色。更妙的是,它沒有雕飾,流暢自然,完全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從而把一位孤寂、多情、純真的思婦心曲全盤托給了讀者,真是情見乎詞、感人心脾;思不得見,轉而生怨。怎能不令人了解、同情、激動不已?這種樸素、自然的文學風格,以及它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實乃我所不及!還是應該好好向人家學習一下啊!”


    天仙子


    燕語鶯啼三月半,煙蘸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漫,留住九華雲一片。


    犀玉滿頭花滿麵,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恨,串向紅絲應百萬。


    “這詞是刻畫一個歌女的儀容心態。”慕容天水又開始對這首詞揣測道:“‘燕語’兩字和‘五陵’兩字便交待了時間和環境。三月中旬,陽春煙景,正是萬物向榮,鶯歌燕語的美好時節,此時此景,自然會有青年男女的歡會。這詞開頭就推出了一個頗為熱烈的場麵,似乎還應該說一點故事情節,但終究沒說便結束了,留給讀者的是一個懸念,可以自己去冥想。然而,所謂‘出其東門,有女如雲’,所以五陵原上那位手持歌扇的仙娥便不呼自出,頓時是‘留住華雲一片’。說這‘五陵’,乃是漢時長安豪門貴族聚居地,景色優美,慣常是青年男女遊冶的地方,看來這裏隻不過是借指而已。而仙娥是指美麗的歌女。這位姑娘手持歌扇,身上散發著爛漫濃香,再合上她的歌聲足可以把行雲留住。應該說這姑娘應是十足的美,夠值得青年們迷戀。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此時此境,他們若見到這位仙娥,想必又是一個別開生麵的喜劇場麵!但是,事情出乎意料,這仙娥也是過著一種強顏歡笑的生活,其內心的獨白足可窺見一斑。可以看出,這闋詞所寫的隻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可稱是即景小品。這種小品式的作品,所取隻是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然而由於作者的選材巧妙,表現得當,仍能給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歌唱起來抒情自然,格調清新。怪不得葉麗絲郡主也將它付在曲譜之下,可見她也是一番用心良苦!”


    拋球樂


    珠淚紛紛濕綺羅,少年公子負恩多。當初姊姊分明道,莫把真心過與他。子細思量著,淡薄知聞解好麽?


    “這又是一曲描述女主人公愛情事件!”慕容天水看罷暗道:“難道我今夜都要探究女人的內心世界麽?也好!我再看看下麵這首《魚美人》。”


    魚美人


    東風吹綻海棠開,香榭滿樓台,香和紅豔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墜金釵。


    “魚美人!虞美人!也許這些詞牌名都是來自楚霸王項羽的美人虞姬!看得出來,這也是一首描寫女人的‘絕妙好詞’!下首曲詞又是什麽呢?哦!又是一首《魚美人》:”


    魚美人


    金釵釵上綴芳菲,海棠花一枝。剛被蝴蝶繞人飛,拂下深深紅蕊落,汙奴衣。


    慕容天水閱罷,雙眉一蹙,暗道:“這與上首《魚美人》簡直是連體姊妹篇!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嘛!我今夜真是收獲非淺!難得!難得!難得啊!……哦!這下麵的詞牌是《菩薩蠻》!好生熟悉!我倒要細細一睹芳容!”


    菩薩蠻


    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隻隻鴛鴦語。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


    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輕輕雲粉妝。


    “嗯!這首詞描寫的是江上女子在春光裏舞歌弄姿的景色,真是好景配佳人兮吾迷戀,迷戀佳人兮在江上!看得出,上闋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下闋對人的描寫展現出一幅色彩鮮麗的畫麵:在蒙蒙的細雨中,池塘裏的鴛鴦,雙雙對對,相偎相依,好象在情話纏綿。旁邊是一片耀眼的野花,散發著陣陣幽香,上邊是金黃色的柳條,在輕輕地拂動:這是一個春意盎然的優美環境。在這個環境裏,一群花枝招展的大姑娘終於出場,她們體態輕盈,脂粉薄施,三三兩兩在溪邊舞著、唱著,她們的羅衣隨著舞姿的變換而閃耀著光彩。到這裏,大自然的美和姑娘們的美和諧地融為一體而互相映發:明媚的春天景物,把姑娘們烘托得格外妖嬈;姑娘們的嬌姿豔態,為春天更增添了無限的光彩。一切都是美的,但最美的還是萬物之靈的人,而美女則又是人中之尤物,怎不令人迷戀傾倒?所以這首詞寫景就是為了寫人、烘托美人,這也正是它的藝術手法。不過它在藝術上還值得注意的是每句開頭都用疊字,不僅細致地生動地寫出了景和人,而且構成了和諧娓婉的聲調,增強了它的音樂性。這唱起來分明是一支美麗動聽的樂曲,隨著曲調的抑揚婉轉,可把人們帶進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可見其藝術魅力絕是非同凡響!好!我再看看下一首!”


    菩薩蠻


    清明節近千山綠,輕盈士女腰如束。九陌正花芳,少年騎馬郎。


    羅衫香袖薄,佯醉拋鞭落。何用更回頭?謾添春夜愁。


    “這首詞是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年輕男女在清明踏青時邂逅相遇的畫麵,可謂是情趣橫生,風情如畫。尤其是這‘少年騎馬郎’一句,雖說作者是在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但帶給讀者的聯想卻十分豐富,仿佛使人看到,在這春日旖旎風光中正有一位英武矯健的少年騎馬馳蕩,好不令人羨慕不已!隨後,‘羅衫香袖薄’一句又給讀者點化出在這五彩繽紛的畫麵上還有一位輕盈、美麗的姑娘,更給人以形象的感受。我記得李白的《陌上桑》結尾雲:‘托心自有處,但怪旁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蹶。’掂量著這首與李白之詩,我發覺它們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句‘佯醉拋鞭落’,可以使我們在畫麵上看到了動勢:一位假裝酒醉的英俊少年故意拋落馬鞭,而實際上他是被巧遇的姑娘的美貌所吸引,借機多注視上幾眼。接下去這詞便點出了主題,‘何用更回頭?謾添春夜愁。’這就可以看出姑娘的出現,已投入少年的心潭,在少年的內心中飛濺起一朵朵浪花。正當男主人公感情激發的高潮,鏡頭突然停止,使詩情蕩漾,曲折餘味。這最末兩句象是作者的旁白,是對這個場麵的真情評論,筆意冷雋。好象是對這個‘少年騎馬郎’進言,何必再回頭多看幾眼呢?徒然弄得晚上苦思苦想睡不著覺呢?看來,這正是這首《菩薩蠻》的‘海底回音’!我再看下麵這首《菩薩蠻》又想在幹什麽?”


    菩薩蠻


    香銷羅幌堪魂斷,唯聞蟋蟀吟相伴。每歲送寒衣,到頭歸不歸?


    千行欹枕淚,恨別添憔悴,羅帶舊同心,不曾看至今。


    “我今晚可真是掉進了女人的心裏世界!這又是一首思婦詞。從其中的內容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所懷念的不是一般的遊子,而是從征的戰士,從征人的親人方麵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據我所知,唐代由於戰爭多,戰期長,產生了大量的以戰爭、征人為題材的邊塞詩,無獨有偶,和邊塞詩相對應的一麵就是寫思婦的作品也不少。但這首《菩薩蠻》是否出自女性之手還很難說,而就詞來說,寫得樸實自然,不假雕飾,而情深透骨,感人至深。這和晚唐的文人詞比較起來,風味是迥乎不同。我再看下一首《菩薩蠻》的風味又當如何?”


    菩薩蠻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麵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民間愛情詞,其語淺情深,似拙而巧,不愧為一首好詞。下麵這首《菩薩蠻》好生熟悉!哦!原來是葉麗絲郡主在鳴沙山畔所唱的那首‘敦煌古往出神將’,不看也罷。下麵這首是什麽呢?”


    浣溪沙


    五兩竿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子(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這首敦煌詞的魅力在於其純為一片天籟,正是民歌之神理。而這首詞已給予了我許多人生旅途的啟示。這舟子歌唱行船之喜悅,表現出勞動者對人生的從容大度和樂觀精神,體現出從容不迫之人生態度,實在優美。若非飽經驚濤駭浪,哪得如此人生素養?人生有苦亦有樂,自古以來,樂觀之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心靈中,就比憂患意識來得更重要。對於這種樂觀精神,從《周易·係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的哲理中可以認識。當然,從這樣一首民歌詞中也能夠感受得到。既然能夠感覺得到,那就應該讓這種精神永存!但願我能與它共存!好吧!我接著看看下麵這首《望江南》。”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我看得出這是女主人公自比曲江柳,可以推知她應是位長安妓女,作品反映了她內心的痛苦。從詞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那男子真誠相愛的表示是感激的;唯其感激,才投桃報李,坦率相勸。那男子,也許還是一個初涉青樓的年輕後生,不諳世事;而這女子,卻是一位老於風塵的過來人,懂得生活的嚴峻。她用否定語氣說出的‘恩愛一時間’,表明她對於堅貞愛情還是向往的。但她自己身為煙花女子,隻有賣愛的義務,並沒有被愛和愛人的權利。她對那男子直言不諱,足見她心地的善良、高尚、純潔,也說明了現實生活的黑暗和她作為妓女的殘酷不幸。她拒絕了那男子真誠相愛的表示,也等於認可了自己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愛情的不幸處境。咳!真是欲哭無淚,令人痛絕!這首詞雖然表麵上看似淺顯,但實則具有高度的思想深度:不僅內容可取,而且結構完美,不愧是一首好詞。我再看看下一首《望江南》如何?”


    望江南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看這首‘敦煌曲子詞’,應是一首失戀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間‘怨婦詞’。但是這詞中雖然含有‘怨’意,可還能體味詞中含蘊的一份癡情,這需要看到女主人公對‘負心人’尚未心死,才算夠味。妙!妙!實在是妙!此詞的表現手法之妙,是在於它將戀愛變故情事與一個風雲變幻的月夜相結合,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渾然一體。而口語化的語言,又為詞作增添了活潑生動的情致。真不愧也是一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我今夜真是領悟到了各色各地的風味,真應該感謝葉麗絲郡主送給我這樣好的一本曲譜詞觀閱。不過這剩下還有幾首,我必須盡快看完,明日也好送還與她!”


    定風波(二首)


    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僂羅?手執綠沉槍似鐵,明月,龍泉三尺斬新磨。堪羨昔時軍伍,謾誇儒士德能多。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征戰僂羅未足多,儒士僂羅轉更加。三策張良非惡弱,謀略,漢興楚滅本由他。


    項羽翹據無路,酒後難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當本,便知儒士定風波。


    “從這首詞的創作來看,作者當是下層社會的一位士子。其創作動機也很明顯,大抵當時的社會風氣重武輕文,詞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和傷害,因而借歌伶之口為書生們揚眉吐氣,到娛樂場上去謀取精神勝利。不過平心而論,安邦定國必須文武並重,相輔相成,但這兩首詞的持論都不免失之於偏頗;隻不過他們各持己見、針鋒相對,這也是文武二士爭強鬥勝之個性的真實體現,也算是人這常情。試想,他們為了標榜自己,誰又願甘拜下風?嗯!看來這敦煌曲子詞裏的故事還真不少!但今晚在我看來,她的故事就要結束。我再看看下麵這首《鵲踏枝》。”


    鵲踏枝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裏。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去裏。


    “這又是一首少婦內心的詞作,看樣子這些曲詞都適合女人來唱。若是讓那葉麗絲郡主唱了,想必又一番別致情味!咳!事到如今,我倒真的有點思念葉麗絲郡主。尤其是她唱的那首曲子,仿佛依舊飄蕩在鳴沙山邊和我的耳邊,讓人在深夜裏越加感到她的美麗動聽!希望明天,我將此書送還與她,再次讓我領略她那美麗迷人的倩影。下麵就剩下《南歌子》二首,看完這兩首詞,我就可以合目而眠。”


    南歌子(二首)


    斜倚朱簾立,情事共誰親?分明麵上指痕新。羅帶同心誰綰?甚人踏破裙?蟬鬢因何亂?金釵為甚分?紅妝垂淚憶何君?分明殿前實說,莫沉吟!


    自從君去後,無心戀別人。夢中麵上指痕斷。羅帶同心自綰,被猻兒、踏破裙。蟬鬢朱簾亂,金釵舊股分。紅妝垂淚哭郎君。信是南山鬆柏,無心戀別人。


    “這兩首簡直是一對冤家男女的對白,真是男子癡情、多疑,女子委屈而又羞憤也哉!不過女子的頭一句獨白,更令人疑心頓生。‘自從君去後,無心戀別人。’看來,‘在君未去時,她卻是有心戀別人!’真是痛殺我也!想必那位大丈夫聽了也必會火冒三丈!然而,這兩首詞一唱一和,最終這天大的一場誤會還是渙然冰釋。丈夫轉怒為喜,妻子破涕而笑,夫妻重歸於好。這詞中雖然不曾如此圓滿寫出,但場麵上的效果已不言自見。我想大概是,當日觀眾死絕,無人為筆者作證,固是一大遺憾;但也不致有誰來抗議說在下信口開河(合),未始不值得暗自慶幸罷。啊——至此我終於可以舒展一大口氣!我終於把這本《敦煌曲譜》欣賞完畢!我可以睡個安穩覺,明日去見葉麗絲!還書!”


    於是,慕容天水合上書本,吹燈拔蠟,緩緩進入甜美的夢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