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軍營帳內,燭光閃爍。大帥耶無害撫案思昔,他不覺片片蒼涼、悲壯的詩歌又一次鳴響在他的眼簾和耳邊——
擬詠懷
日晚荒城上,蒼茫餘落暉。都護樓蘭返,將軍疏勒歸。馬有風塵色,人多關塞衣。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蕭條亭障遠,淒愴風塵多。關門臨日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裏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士,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搖哪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如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西行
誓歸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啟稟大帥!天子有請!”
“哦!”耶無害仿佛從夢裏醒來,起身離案,走向“天子行帳”。
“耶愛卿!你請坐!”
“不知皇上召臣下來有何吩咐?”
“朕何來吩咐?我隻是覺得好久沒有與你促膝暢談,所以特詔你來想和你暢談一宿。也許,這是你我在大戰前夕的最後一次談話。希望我們君臣二人能像親密朋友一樣暢談一下這人生的哲理。”
聞聽天子一陣語重心長的話語,讓人感到一陣仿佛大限來臨的感覺,耶無害不禁一陣心酸。他望見天子桌案上的臘燭好像剛剛燃起不久,但他似乎已看到它那“銀槍臘頭”就要走向“燈枯油盡”,讓人感到陣陣心灰意冷。更何況,這漠邊的夜晚,朔風漸起,陣陣夜風襲來,天子行帳內充塞著無邊的寒意。不過好在案前還燃燒著一鼎火紅的木碳爐,足足可以進行一場圍爐夜話。
“耶愛卿!你說人生的真諦是什麽?人活著又是為了什麽?”
“人生如夢,大限來臨各自飛。若問什麽是人生,什麽是現實,都隻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人活著,就是為了做完這場夢!”
“做夢?!哈哈哈!”程福貴一陣苦笑,道:“這場春秋大夢就要做到頭了。隻是還有許多人生的道理,我還沒有真正了解它們。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我能在此聞道一宿,那更是死而無憾。”
“天子所言即是。隻是天地且厚人,人不當自薄。”
“天地且厚人,人不當自薄。此語甚妙,可詳聞乎?”
“請聽其詳!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而可無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養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這段辭意是說天上有風有雨,所以人造房屋來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車來交通。這就是人力能夠彌補天地造物的缺失,人豈能無所作為,而讓一切不獲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義、禮、智、信作為他的秉賦;人的外在有形體,地便以黍、稷、菽、麥、稻、粱六穀來養活他,天地對待人的生命尚且優厚,人豈能自己看輕自己呢?”
“誠然如此!人當自信,不當自薄。”
“博學篤誌,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功)夫;神閑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廣博地吸收學問維持誌向的堅定,切實向人請教,並仔細地思考,這是追求學問的重要功夫;心神安祥,氣不浮躁,擁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氣,這是做大事所須具備的主要能力。”
“神閑氣靜,智深勇沉。這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煉哪!”
“秤心鬥膽成大功,鐵麵銅頭真氣節。能夠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靠著堅定的心誌,以及遠大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能鐵麵無私,不畏權勢。”
“可是如今我們麵臨大敵,就算智深勇沉、剛正有節,怕是也難以挽回慘敗的局麵。”
“身為重臣而精勤,麵臨大敵猶奕棋。晉代的名臣陶侃,在閑暇的時候,仍然運磚勤勞;晉代名將謝安,在麵臨大敵的時候仍然能和朋友從容不迫地下棋。所以為官為將者要神閑氣靜、臨危不懼,不驕不躁方可馬到成功。”
“我嚐聞‘兵應者勝而貪者敗’,此語何意?”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敵人來攻打本國,不得已而與之對抗,這叫做‘應兵’,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得勝。貪圖他國土地,叫做‘貪兵’,為貪得他國土地而作戰必然會敗,這是魏相論用兵時所講的話。然而豈隻是用兵打仗如此?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敗,往往也是如此!”
“善哉!善哉!耶愛卿所言,我深有體會。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不錯!應兵,便是不得已而用之。老子在《道德經》裏認為,戰爭是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主張以靜製動,後發製人;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所謂‘弱者非弱,智者非智。’於此可見一斑。”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謂予智,終是糊塗。好戰逞強者,其實就是非智之人。”
“你相信善惡輪回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道者不助!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機一到,一切得報。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塵世之間,已分天堂地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善惡的報應,往往不待來世,今世今生便可得報。善有善報,本乎人情,惡有惡報,因其不能見容於社會國法。我們稱天堂為美境,地獄為苦境;為善的人心神怡悅,受人愛戴,內心祥和安寧,何異於天堂境界?作惡的人心神不寧,身在人間,心在餓鬼修羅,眾人避之惟恐不及,不必等法理人情誅伐他,早已自入地獄了。因此,天堂和地獄,實際上完全係於人心的善惡之念,正如佛家所說‘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惡即地獄’。”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話你相信麽?”
“這話人人應該遵從,引以為戒。要心平氣和處世,勿設計機巧害人。和平處事,勿矯俗以為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救人如救己,此話如何理解?”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肯敬人,人敬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都是善報的結果。救人於危難,脫身於牢籠,救人就像救自己一樣,他日你若有難,別人也會像你救人一樣去救你。肯救人於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於賓籠外,便是大英雄。”
軍營帳內,燭光閃爍。大帥耶無害撫案思昔,他不覺片片蒼涼、悲壯的詩歌又一次鳴響在他的眼簾和耳邊——
擬詠懷
日晚荒城上,蒼茫餘落暉。都護樓蘭返,將軍疏勒歸。馬有風塵色,人多關塞衣。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蕭條亭障遠,淒愴風塵多。關門臨日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古從軍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行人刁鬥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雲萬裏無城廓,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樅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士,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搖哪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如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西行
誓歸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啟稟大帥!天子有請!”
“哦!”耶無害仿佛從夢裏醒來,起身離案,走向“天子行帳”。
“耶愛卿!你請坐!”
“不知皇上召臣下來有何吩咐?”
“朕何來吩咐?我隻是覺得好久沒有與你促膝暢談,所以特詔你來想和你暢談一宿。也許,這是你我在大戰前夕的最後一次談話。希望我們君臣二人能像親密朋友一樣暢談一下這人生的哲理。”
聞聽天子一陣語重心長的話語,讓人感到一陣仿佛大限來臨的感覺,耶無害不禁一陣心酸。他望見天子桌案上的臘燭好像剛剛燃起不久,但他似乎已看到它那“銀槍臘頭”就要走向“燈枯油盡”,讓人感到陣陣心灰意冷。更何況,這漠邊的夜晚,朔風漸起,陣陣夜風襲來,天子行帳內充塞著無邊的寒意。不過好在案前還燃燒著一鼎火紅的木碳爐,足足可以進行一場圍爐夜話。
“耶愛卿!你說人生的真諦是什麽?人活著又是為了什麽?”
“人生如夢,大限來臨各自飛。若問什麽是人生,什麽是現實,都隻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人活著,就是為了做完這場夢!”
“做夢?!哈哈哈!”程福貴一陣苦笑,道:“這場春秋大夢就要做到頭了。隻是還有許多人生的道理,我還沒有真正了解它們。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如果我能在此聞道一宿,那更是死而無憾。”
“天子所言即是。隻是天地且厚人,人不當自薄。”
“天地且厚人,人不當自薄。此語甚妙,可詳聞乎?”
“請聽其詳!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而可無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養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這段辭意是說天上有風有雨,所以人造房屋來遮蔽;地上有高山河流,人便造船車來交通。這就是人力能夠彌補天地造物的缺失,人豈能無所作為,而讓一切不獲得改善呢?人的心中有理性,天以仁、義、禮、智、信作為他的秉賦;人的外在有形體,地便以黍、稷、菽、麥、稻、粱六穀來養活他,天地對待人的生命尚且優厚,人豈能自己看輕自己呢?”
“誠然如此!人當自信,不當自薄。”
“博學篤誌,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功)夫;神閑氣靜,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幹大事的本領。廣博地吸收學問維持誌向的堅定,切實向人請教,並仔細地思考,這是追求學問的重要功夫;心神安祥,氣不浮躁,擁有深刻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氣,這是做大事所須具備的主要能力。”
“神閑氣靜,智深勇沉。這需要長時間的艱苦磨煉哪!”
“秤心鬥膽成大功,鐵麵銅頭真氣節。能夠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靠著堅定的心誌,以及遠大的膽識。真正有氣節的人,才能鐵麵無私,不畏權勢。”
“可是如今我們麵臨大敵,就算智深勇沉、剛正有節,怕是也難以挽回慘敗的局麵。”
“身為重臣而精勤,麵臨大敵猶奕棋。晉代的名臣陶侃,在閑暇的時候,仍然運磚勤勞;晉代名將謝安,在麵臨大敵的時候仍然能和朋友從容不迫地下棋。所以為官為將者要神閑氣靜、臨危不懼,不驕不躁方可馬到成功。”
“我嚐聞‘兵應者勝而貪者敗’,此語何意?”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敵人來攻打本國,不得已而與之對抗,這叫做‘應兵’,不得已而應戰的必然能夠得勝。貪圖他國土地,叫做‘貪兵’,為貪得他國土地而作戰必然會敗,這是魏相論用兵時所講的話。然而豈隻是用兵打仗如此?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敗,往往也是如此!”
“善哉!善哉!耶愛卿所言,我深有體會。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不錯!應兵,便是不得已而用之。老子在《道德經》裏認為,戰爭是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主張以靜製動,後發製人;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所謂‘弱者非弱,智者非智。’於此可見一斑。”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謂予智,終是糊塗。好戰逞強者,其實就是非智之人。”
“你相信善惡輪回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道者不助!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機一到,一切得報。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塵世之間,已分天堂地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善惡的報應,往往不待來世,今世今生便可得報。善有善報,本乎人情,惡有惡報,因其不能見容於社會國法。我們稱天堂為美境,地獄為苦境;為善的人心神怡悅,受人愛戴,內心祥和安寧,何異於天堂境界?作惡的人心神不寧,身在人間,心在餓鬼修羅,眾人避之惟恐不及,不必等法理人情誅伐他,早已自入地獄了。因此,天堂和地獄,實際上完全係於人心的善惡之念,正如佛家所說‘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惡即地獄’。”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話你相信麽?”
“這話人人應該遵從,引以為戒。要心平氣和處世,勿設計機巧害人。和平處事,勿矯俗以為高;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救人如救己,此話如何理解?”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肯敬人,人敬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都是善報的結果。救人於危難,脫身於牢籠,救人就像救自己一樣,他日你若有難,別人也會像你救人一樣去救你。肯救人於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於賓籠外,便是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