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陵王滿天飛


    25、武陵王武雲照(在湖南省武陵山區,“湖南大俠”張家界就是出在此間。此人竟和《隋唐英雄傳》十八條好漢之一的第五條好漢“南陽侯”伍雲召重音。)


    提起武陵,有詩為證: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既然說道了武陵,就讓我們看看這已列為世界遺產的湖南武陵源風景區。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早在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陵源,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公裏,屬張家界市管轄。億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波濤翻的海洋。歲月悠悠,滄海桑田。大自然威力無邊的“燕山運動”,將這裏逐漸抬升為陸地、山脈、江河,隨後又以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在這裏“穿透切割”、“精雕細琢”,從而有了今天這般個有原始生態體係的砂岩、峰林、峽穀地貌,構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


    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布,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餘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


    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裏。


    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於一體,五千座岩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於石林峽穀之間。這裏有甲天下的禦筆峰,別有洞天的寶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的黃龍洞,還有高聳入雲的金鞭……無論是在黃獅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曆險、十裏書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砂刀溝賞……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讚歎。


    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飾”的人間仙境,也是資源豐富的綠色植物寶庫和野生動物樂園。這裏擁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珙桐、銀杏、水杉、龍蝦花等奇花異卉漫山遍野,還有獼猴、靈貓、角雉、錦雞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


    武陵源有“五絕”:奇峰、怪石、幽穀、秀水、溶洞。


    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為國內外罕見,成為它奇絕超群的勝景。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裏的麵積中,據航測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餘個。這裏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頡氣勢與恢宏大觀。天子山、張家界有八十多處觀景台,在那裏可以靜觀細賞。峰石名稱很多大如“神堂灣”、“西海長卷”,小如“天女獻花”、“屈子行呤”、“羅漢峰”:同樣使人產生無拘無束的暢想。


    每當雨過轉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幽幽山穀中生出了雲煙,雲霧飄緲在層巒疊嶂間,雲海時濃時淡,石峰時隱時現,景象變幻萬千。霧,使晴日下堅硬的山峰變得妖嬈、飄逸和神秘。觀霧的最好季節是夏季,天子山是賞霧的最佳去處:也是攝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


    武陵源水繞山轉,據稱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水使山林更有生氣,金鞭溪是一條長長的溪流,有十幾公裏長,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它潺緩地流過紙草潭、跳魚潭、楠木坪和天子洲,最後由索溪峪注入澧水。兩岸峽穀對峙,紅岩綠樹倒映溪間。走在溪邊小徑上,一路清涼沁人心脾。踏木橋石階:觀花斑魚潭戲水,聽布穀鳥的叫聲在山穀間回蕩。


    這裏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數量多,規模大。有名可數的就有黃龍洞、觀音洞、響水洞、龜棲洞、飛雲洞、金螺……,索溪峪的黃龍洞長七公裏半。洞分四層,洞內有一座水庫、二條河流、三掛瀑布、四處潭水、十三個廳堂、九十六條廊。“冰淩鍾聲”、“翠竹夾道”、“龍宮起舞”都是黃龍洞的精華所在。


    武陵源漫山遍野,處處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是生長了幾千年的森林一直無人砍伐,森林覆蓋率高達97.9%,即使是一座孤兀的石峰上也挺立著幾棵蒼鬆;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珙桐、龍蝦花等古稀植物比比皆是;雉雞、穿山甲、猴麵鷹、紅嘴相思鳥、獼猴、飛虎、大鯢等珍禽異獸出沒大林中澗邊。八十年代初,專家考察武陵源時慨歎這裏是動物“避難所”,是植物“基因庫”。


    武陵源氣候溫和多雨,無酷暑嚴寒,常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這種小氣候給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居地。


    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樸的田園風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嫋嫋,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武陵源由三大風景區組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26、醴陵王李陵海(在湖南省湘潭市、株洲市東南,與江西省萍鄉市接近。)


    27、竟陵王敬文遠(茶學奠基人、茶聖、茶神陸羽乃唐複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人。)


    28、關陵王關天涯(在湖北省當陽縣城西北3公裏許。係西蜀第一虎上將關羽陵墓。史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與孫吳交戰,敗退於臨沮,被殺。吳主孫權將其首級運至洛陽送給曹操,同時以諸侯之禮葬其屍骸於此。當初此陵僅具備土塚的規模。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門。明成化三年,1467年,創建廟宇,其後曾重建、增修。陵園內現有牌坊、紅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啟聖宮、春秋閣、柏子祠、鍾樓、鼓樓、八角亭等建築。樓閣參差,殿堂森嚴,丹垣環繞,規模宏偉。墓塚在寢殿後,高7米,周70餘米,秋石為垣,上加石雕欄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樸。這裏還保存著許多明、清兩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倆所作之詩文石刻尤佳。陵園麵臨沮水,四望平曠,園內古柏參天,風景幽麗。)


    29、巴陵王巴下裏(北宋慶曆五年,即公元1045年,滕子京曾謫守巴陵郡,並且重修了嶽陽樓。)


    30、城陵王成(程)雨佳(在嶽陽市北郊城陵磯)


    31、海陵王海大富(大金國海陵王完顏亮;廣東省陽江市南海陵島。)


    32、宛陵王宛若水(梅堯臣1002~1060年,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省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宋仁宗趙禎皇佑三年1051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名郎,世稱梅都官。詩主平淡,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矯宋初空洞靡麗之詩風。著有《宛陵先生集》,詞存二首。)


    33、朗陵王朗嘯天(太邱陳是與朗陵侯相荀父子常遊許昌小西湖。三國時曹操第一謀臣荀彧的祖父做過朗陵縣令,其父親做過濟南國相,其叔叔荀爽位列三公之一的司空,其本人是士族名士。)


    34、馬陵王馬大哈(龐涓不忍招敵箭,馬陵道前頭顱拋。公元前341年,魏與齊戰於馬陵,兵敗,主將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齊將龐涓之師弟孫臏獲勝。)


    35、桂陵王桂平西(東周末期戰國時齊魏桂陵大戰所在地。)


    36、穆陵王穆斯林(穆陵齊長城:位於山東沂水縣城北50公裏穆陵關兩側,係戰國時齊國人所修建的古長城遺址,長約45公裏。又有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


    37、漢陵王劉振漢(在陝西省鹹陽市北原亦稱五陵原上。西漢共有十一個帝王陵墓和一個漢宣帝許後的少陵,除文帝劉恒霸陵和宣帝劉詢杜陵在西安市郊區外,其餘九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鹹陽北原,自西而東為武帝劉徹的茂陵,昭帝劉弗陵的平陵,成帝劉驁的延陵,平帝劉瞰的康陵,元帝劉奭的渭陵,哀帝劉欣的義陵,惠帝劉盈的安陵,高祖劉邦的長陵和景帝劉啟的陽陵,綿延約50公裏,基本上在一條直線上。漢陵均為覆鬥形狀,全為夯土築成,上小下大,顯得非常穩重。《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十四丈,方一百二十步。”因其規模宏偉,故稱山陵。漢陵均有城垣和祭祀建築遺跡。漢時對長、安、陽、平、茂五陵設有陵邑,並迭次遷徙天下豪富,繁榮邑地,那些豪富紈褲子弟終日鬥雞走馬觀花,作奸犯科,被稱為五陵少年或五陵公子。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詩雲:“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此中的“五陵年少”即指此!)


    38、宣陵王宣天霸【後梁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壬申,公元九一二年),十一月甲寅日,葬神武元聖孝皇帝於宣陵,廟號太祖。】


    39、房陵王房明川(秋,七月,惠王友有降。庚子,詔赦其死,降封房陵侯。)


    40、宜陵王宜天真(宜陵鎮位於江都縣市與泰州市之間,隋老二隋風鏢便被美人劍柳如梅殺死在這個村鎮郊外。這一場景被宜陵王宜天真看得真真切切,但他隻是躲在暗處袖手旁觀。)


    41、常陵王常明川(電視劇中湖北省地級市,曾發生過重大案件拍成電視連續劇之地。查無此地。)


    42、董陵王董事郎(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之東滎陽之西的一個小村莊)


    43、大禹陵王禹作敏(浙江省紹興市會稽山)


    44、永陵王永自衛(遼寧省東部蘇子河北岸新賓滿族自治縣,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前的女真首領;四川省成都有永陵路以及永陵博物館。)


    45、福陵王富安康(遼寧省新城子區,在今遼寧省沈陽市北方附近的福陵,葬這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


    46、昭陵王昭若然(遼寧省新城子區,區別於鹹陽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47、西馮陵王西門闊(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東北西馮陵村)


    48、襄陵王襄玉墜(山西省臨汾市西南、汾河之西襄陵)


    49、上陵王上官義雲(江西省定南縣之南與廣東省北部交界處上陵鎮)


    50、紫陵王王紫陵(河南省沁河北岸焦作市博愛縣紫陵鎮)


    51、陵縣王王大義(山東省德州市,與平原、臨邑縣相鄰)


    52、固陵王固霸天(古地名。在今河南太康南。公元前202年,劉邦追項羽至此。)


    53、胡陵王胡泛友(胡陵城位於今江蘇省沛縣龍固鎮東北部湖田中,是一座興衰存續近三千年後湮沒於黃河大水之下曆史古城,始建於西周初期,是漢高祖劉邦起兵初戰之地。後毀於宋金,金人廢胡陵設千秋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泗水自“方與”經“沙河”入“胡陵城”,又南經“廟道口”,東南入“沛”。龍固、楊屯北扼河濟,南屏江淮,西接皖豫,東枕昭陽,沛縣之首鎮,蘇北之門戶。明嘉靖四十四年秋,河決沛縣,上下二百餘裏運道阻塞,水勢浩渺無際,沛豐大水,民饑。存續千年的胡陵城被湮沒於黃沙之下,成為曆史。)


    54、延陵王嚴成方、言成方、顏成方、閻成方、閆成方(蘇州吳江區盛澤鎮南麻社區有延陵路及延陵閣)


    55、魏陵王魏漢超所占居的西魏永陵(在陝西省富平縣留古鄉何家村。是西魏文帝元寶炬的陵墓。封土高13米,周長230米,其頂平坦如殿基狀。陵園原有大量石刻,現僅存石獸一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流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yxy11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yxy110並收藏人生流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