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剛過三四日,這日並非逢五,皇帝卻夜宿在了鳳棲宮。皇後自是一番驚喜,小心伺候,曲意奉承。事畢夫妻二人相擁而臥,卻各懷心事,一時都沒有睡意。
“薑妃今日來,正好鴻樾來問安,她又提起那件事兒了。”皇後總覺得此事大概還有可為,免不了又替薑貴妃說情。
皇帝沉沉笑起來,“真沒見過你這樣的。這種時候,竟然提起別的女人來。莫非,你真的沒有一點妒意不成?”
皇後沉默了片刻,避開他的話鋒,歎息道:“薑妹妹沒有生養,怪可憐的。後宮的女子,鎮日寂寞,難免會有些閑事生出來。”
“怎麽?她生什麽事了?”
皇後一驚,連忙笑道:“不過一說,你就當真。要是別人也罷了,薑妹妹的為人品性你又不是不知道,最知禮明事的一個人,哪裏會生什麽事兒。”
皇帝將皇後一綹頭發繞在手指上把玩,漫不經心地說:“你倒是真心對她好啊。”
“這些年全靠她在一邊襄助,不然後宮這些瑣事,我哪裏有精神去照顧。她是誠心幫我,我自然也要誠心待她。陛下,鴻樾的事情,您看,要不就……”
“給了她,你怎麽辦。”
“我?”皇後一愣,摸不著頭腦,“我已經有了鴻恪,有什麽怎麽辦的。”
“朕是怕鴻恪走後你寂寞,才把鴻樾給你留下的。”
皇後隻覺耳邊轟得一響,直愣愣地坐起來盯著皇帝看,半天才找到自己的聲音:“什麽?”
皇帝歎了口氣,拉她的胳膊,把她拽進自己的懷裏摟住:“阿庭,我正是要跟你說這件事。我打算……”
“別說!”皇後掩住他的嘴,嘴唇發顫:“別說,別告訴我。”
皇帝把她的手拉下來握住,輕聲笑:“你又想什麽去了?我不過是想讓恪兒去從軍。男孩子,總要出去曆練一番,積攢軍功,日後方可服眾啊。”
這話中已經隱隱許了鴻恪儲君之位。然而皇後並沒有因為這天大的恩澤而寬慰半分,渾身顫抖起來:“他還沒有加冠!”
皇帝無奈地歎息:“是啊,原想等他行過冠禮後再說,但邊郡的形勢你也知道,薛珋陣亡,群將無首,此刻迫切需要一個能壓得住陣腳的人去。”
“可恪兒還是個孩子,連宮門都沒怎麽出過,又能壓得住什麽陣腳?”
“如果他是儲君,那就不一樣了。”皇帝冷靜地說。見皇後麵色遽變,知道她已經明白,點了點頭:“阿庭,朕一直都在告訴你,想得到任何東西,都要有所付出。恪兒是天生皇帝的材料,但朕的兒子很多,為什麽要把天下給他?他得證明給朕看,他能勝任。這,就是他要穿上朕這身龍袍必須付出的代價。”
皇後已經完全陷入混亂中,怔怔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要將兒子送上戰場的男人,一遍遍隻是泣道:“他還是個孩子,是個孩子呀。”
皇帝似乎耐心用盡,翻身坐起,背對著皇後不去看她無助淒然的神色,“朕會派最好的侍衛,給他最精銳的軍隊,還會讓崔鉞和魏鴻堂輔佐他,這兩人你都知道,那是朕的左膀右臂,朕全都讓他帶走,你放心,待到明年冠禮之時,朕會讓他回來,親自為他加冠,冊封他為太子。這是朕對你的承諾。”
震驚漸漸過去,聽著皇帝長長的一篇話,皇後明白讓未成年的兒子上沙場,幾乎已經成了定局。但她不死心,還有最後一線希望。幾乎是祈求地,皇後小聲提醒皇帝:“難道就沒有別人有這個威望壓得住陣腳了嗎?”
皇帝猛地回頭,目光灼灼盯著皇後,“還有別人嗎?誰?”
皇後被他的眼神嚇住,硬著頭皮提醒:“翕王……”
不等她的話完全說出口,皇帝已經豁然起身,惡狠狠盯著她:“讓他去陣前督軍?你大概是想讓朕把江山都交給他算了吧!”說完,轉身拂袖而去。
皇後幾乎被皇帝的怒氣焚毀,目瞪口呆地看著他離去,連哭都哭不出來了。隻聽見皇帝一路出去,外麵乒乒乓乓地傳來一路摔桌倒碗的聲音。似乎有人問了句什麽,皇帝喝道:“回去!”
此時已交了醜時三刻,皇帝身邊伺候的內侍們正睡得眼花流涎,聽說陛下走了,連忙穿靴套衣,糊裏糊塗追出來,連東西南北都不辨,待看清了四周,哪裏還有皇帝的身影。一群人登時大亂,連忙通知各處點了燈各處尋找。
皇帝怒氣衝衝從鳳棲宮出來,在後宮左折右轉,自己也不知道要去什麽地方,隻是信步快行,隻覺後宮之大,竟然沒有自己可以落腳之處。此刻殘月孤明,映著太液池萬頃鱗光,湖心蓬萊島上的觀海亭赫然在望,皇帝舉步朝那邊走了幾步,卻又停下來,心中萬般不願過去一般。
如此往複徘徊,來到一處院外,清冷夜中突然聽見隱隱的咳嗽聲,這才看清是到了玉階館,不由一怔,大感躊躇。就在這時,聽見身後有人喊了一聲:“陛下!”
皇帝回頭,看見是秦固原提著燈追來。他趁機冷靜了一下,打量著秦固原問:“你怎麽來了?”
今夜不是秦固原當值,皇帝本是放了他的假讓他好好休息一日,不料這麽一鬧,到底還是驚動了他。難得倉促間秦固原竟然衣著都收拾得絲毫不亂,神態清明,全然不像是剛從夢中被喚醒的樣子。他將燈籠送到皇帝麵前,問:“陛下要去華嬪娘娘那兒嗎?”
皇帝此時怒氣已經平息,搖了搖頭:“不了,回天極殿吧。”
正說著,裏麵又傳出咳嗽聲。皇帝不禁回頭又看了眼,到底什麽也沒說,轉身走了。
薛嬋這一夜睡得極不安穩,夢中似乎見到哥哥薛珋滿身浴血陷入敵軍包圍之中,奮死拚殺,血流成河,敵人卻多得無論如何也殺不完。殺到最後,刀口也卷了,身邊屍體堆得牆一樣高,沉沉向他砸過去,將他壓在了屍山的下麵。那些麵目模糊如同螞蟻般的敵軍便一個接一個躍到屍山的上麵,薛珋被壓得手腳都抽搐了起來,漸漸不動了。
薛嬋仿佛自己胸口也壓著座山一般無法呼吸,她拚命掙紮,手腳卻動彈不得,想張口呼救,卻不知道該向誰求援,絕望如山,孤寂似水,鋪天蓋地將她籠罩其間。那屍體一樣的山也向她傾倒下來,屍體還在流血,瀑布一樣,將她整個人都淹沒在一片血紅之中。她似乎聽見屍山下,哥哥薛珋在向她說些什麽,沉下心仔細聽,像是在叫她:“妹妹,醒醒,快醒醒。”
薛嬋猛然驚醒,耳邊的確有人呼喚:“妹妹,薛妹妹。”
原來是薑貴妃。見她睜開眼,薑貴妃鬆了口氣,笑道:“可算醒了。可真嚇死人了。”
薛嬋茫然四望,隻見天色早就大亮,自己仍然在玉階館的寢室中,沒有屍山,也沒有薛珋,床前坐著薑貴妃,屋裏另外還有幾個眼生的內侍和侍女。
薑貴妃一邊擦拭她額頭的冷汗,一邊徑自嘮叨:“你睡了五天,水米不進,真是嚇死人了。禦醫說也沒有大礙,隻是不醒。再這麽睡下去,怕是要睡死了。我就讓他們時時刻刻喚你,你隻管睡,卻一點反應都沒有。直到剛才,突然聽你在夢裏哭喊,含含混混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我想怎麽也是時候了,該醒了,果然,一叫就醒。”
薛嬋仍有些頭暈腦脹,渾渾噩噩不知道該如何作答。薑貴妃的侍女葵兒一邊搭嘴:“娘娘醒了就好,我們娘娘好幾天不曾好睡了,奴婢就怕娘娘沒醒,我們娘娘也挨不住了呢。”
薑貴妃瞪了葵兒一眼:“就你話多,這裏有你說話的份兒嗎?”
薛嬋努力要坐起來,一個侍女過來攙扶,薛嬋警惕地躲開,陌生地打量她。
“妹妹這些日病得不省人事,你這裏原先那些人又懶又刁,太不好用。我回過皇後娘娘,替你做主都換了。”說著,湊近薛嬋耳邊,輕聲笑道:“這幾個都是我讓宮內省好生挑出來的仔細調教過的,保管你用的省心。”
那侍女笑著向薛嬋見禮:“奴婢雪柳見過華嬪娘娘。”
薛嬋手一顫,幾乎支撐不住身體。雪柳見機連忙攙扶,這一次薛嬋沒有避讓。
薑貴妃於是讓那幾個內侍侍女都過來見禮。按照宮律,九嬪為從四品,身邊執事太監四名,隨身侍女四名,粗使宮人十名。那四個執事太監皆是二十歲上下的年紀,看上去各個斯文守禮,謹言慎行。而四個侍女則各有各的好處,譬如雪柳機靈,鎖心沉穩,照壁手腳麻利,飛霜細膩體貼。薛嬋將八個人一一打量過,點了點頭,算是認可。薑貴妃於是笑道:“妹妹有什麽不合意的盡管說,千萬別自己悶著。”
“都挺好。”薛嬋隻覺精神不濟,也不願意多說什麽,複又躺下。
倒是薑貴妃見她這樣,有些意外,想了想試探道:“你這裏原先的人都還沒有安排別的差事,如果你有使慣了不願意換的,但跟我說無妨,我再給你換回來。隻是我打聽了一圈,似乎那些人裏也沒有你特別親近的,這才大著膽子做主替你換了。”
說起這件事來,薑貴妃也心存疑惑。嬪妃入宮可以從娘家帶一名侍女,算是陪嫁。葵兒便是她從娘家帶來的陪嫁。這些娘家來的侍女多數與女主人從小一起長大,都是各宮嬪妃身邊的心腹。唯獨薛嬋這玉階館中,竟似連一個知心體貼的人也沒有,這才導致了這場大病被拖延耽誤了。而且即便說沒有什麽人心腹,好歹進宮這些年,難道竟然也沒有和這些下人們有些情分,以至於重病在身,居然沒人來身邊伺候。若看薛嬋的為人,也絕非是刻薄難伺候的主兒,到底為什麽會變成這樣的局麵,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好在薛嬋對她挑選的這些人還算滿意。薑貴妃鬆了口氣,又寒暄了幾句,知道她還在病中,沒有多少耐性,便告辭去了。
薑貴妃走後,薛嬋將雪柳叫到身邊來問話,開始無非是年齡籍貫之類,雪柳口齒伶俐,都一一回答了:今年十六,家鄉在歙溪。薛嬋擁著被子靠在床上,想了片刻說:“你以後換個名字吧。”
雪柳竟似毫不意外,點了點頭:“是。”
薛嬋於是又問:“你在家時閨名叫什麽?”
“玉鍾。”
薛嬋點了點頭:“那就仍叫這個名字吧。”
玉鍾卻有些猶豫:“若是貴妃問起來怎麽辦?”
薛嬋不以為意:“就說我不喜歡。”
玉鍾還是不放心,“那其他幾個人……”
薛嬋是真的支撐不住了,搖了搖頭,躺倒睡下。玉鍾連忙過來為她掖好被子。薛嬋趁機低聲問道:“那東西呢?”
玉鍾見問,連忙回頭四下看看,裏外都沒有閑人,這才從懷中掏出個小小的玉佛交給薛嬋。
薛嬋接過來,細細摩挲,淚水連串地跌落,不理睬玉鍾擔憂的眼神,麵朝裏側睡下。
薛家本是京中望族,先帝時犯事抄了家,好在先帝格外開恩,隻是將族中男子一律革職,餘者也不再追究。然而到底傷了元氣,漸漸的各房便分家單過,曾經叱吒一時的鳳都薛氏就此風流雲散,再不成氣候。薛嬋與薛珋父親這一支本就人丁單薄,老一輩又去世得早,兩人的父親薛斡本來還有個舉人的功名,被那一場風波牽連也革了去。當時薛嬋還在胎中,她母親因為受了驚嚇早產後失血而死。薛斡便拉扯著兄妹倆過了幾年,又娶了一個姓崔的寡婦續弦,勉強又挨了幾年便撒手塵寰。
薛斡死後,薛珋從軍,隻剩下薛嬋由繼母養大。雖說崔氏並不曾刻薄這個繼女,但她自己也帶了個女兒過來,家境又頗為困窘,吃穿用度上就難免起了區別。對於少女時期的薛嬋來說,最好的歸宿,便是嫁給哥哥薛珋的同袍好友蘇子奉,再也想不到竟然會有那樣的際遇,以至於自己進宮受寵,而哥哥步步高升,年紀輕輕就做了邊郡統帥。
一切都來得太快,一切也消失的太快。幾乎是轉瞬間,得到的一切又都被無情地奪走,這次,還搭上了哥哥的性命。
薛嬋躲在被子裏落淚,手中那個玉佛卻被握得溫熱了起來。這個玉佛是再熟悉不過的。當年薛珋從軍前曾把這個玉佛留給她當做信物,說是怕萬一繼母待她不好,便以此為憑托人帶信給他。當初這個玉佛沒有用上,後來她臨入宮前又把這個玉佛還給了哥哥,無非是留作一個紀念。誰都想不到幾年後,這個玉佛竟然會又回到她的手上來。
“薑妃今日來,正好鴻樾來問安,她又提起那件事兒了。”皇後總覺得此事大概還有可為,免不了又替薑貴妃說情。
皇帝沉沉笑起來,“真沒見過你這樣的。這種時候,竟然提起別的女人來。莫非,你真的沒有一點妒意不成?”
皇後沉默了片刻,避開他的話鋒,歎息道:“薑妹妹沒有生養,怪可憐的。後宮的女子,鎮日寂寞,難免會有些閑事生出來。”
“怎麽?她生什麽事了?”
皇後一驚,連忙笑道:“不過一說,你就當真。要是別人也罷了,薑妹妹的為人品性你又不是不知道,最知禮明事的一個人,哪裏會生什麽事兒。”
皇帝將皇後一綹頭發繞在手指上把玩,漫不經心地說:“你倒是真心對她好啊。”
“這些年全靠她在一邊襄助,不然後宮這些瑣事,我哪裏有精神去照顧。她是誠心幫我,我自然也要誠心待她。陛下,鴻樾的事情,您看,要不就……”
“給了她,你怎麽辦。”
“我?”皇後一愣,摸不著頭腦,“我已經有了鴻恪,有什麽怎麽辦的。”
“朕是怕鴻恪走後你寂寞,才把鴻樾給你留下的。”
皇後隻覺耳邊轟得一響,直愣愣地坐起來盯著皇帝看,半天才找到自己的聲音:“什麽?”
皇帝歎了口氣,拉她的胳膊,把她拽進自己的懷裏摟住:“阿庭,我正是要跟你說這件事。我打算……”
“別說!”皇後掩住他的嘴,嘴唇發顫:“別說,別告訴我。”
皇帝把她的手拉下來握住,輕聲笑:“你又想什麽去了?我不過是想讓恪兒去從軍。男孩子,總要出去曆練一番,積攢軍功,日後方可服眾啊。”
這話中已經隱隱許了鴻恪儲君之位。然而皇後並沒有因為這天大的恩澤而寬慰半分,渾身顫抖起來:“他還沒有加冠!”
皇帝無奈地歎息:“是啊,原想等他行過冠禮後再說,但邊郡的形勢你也知道,薛珋陣亡,群將無首,此刻迫切需要一個能壓得住陣腳的人去。”
“可恪兒還是個孩子,連宮門都沒怎麽出過,又能壓得住什麽陣腳?”
“如果他是儲君,那就不一樣了。”皇帝冷靜地說。見皇後麵色遽變,知道她已經明白,點了點頭:“阿庭,朕一直都在告訴你,想得到任何東西,都要有所付出。恪兒是天生皇帝的材料,但朕的兒子很多,為什麽要把天下給他?他得證明給朕看,他能勝任。這,就是他要穿上朕這身龍袍必須付出的代價。”
皇後已經完全陷入混亂中,怔怔看著眼前這個侃侃而談要將兒子送上戰場的男人,一遍遍隻是泣道:“他還是個孩子,是個孩子呀。”
皇帝似乎耐心用盡,翻身坐起,背對著皇後不去看她無助淒然的神色,“朕會派最好的侍衛,給他最精銳的軍隊,還會讓崔鉞和魏鴻堂輔佐他,這兩人你都知道,那是朕的左膀右臂,朕全都讓他帶走,你放心,待到明年冠禮之時,朕會讓他回來,親自為他加冠,冊封他為太子。這是朕對你的承諾。”
震驚漸漸過去,聽著皇帝長長的一篇話,皇後明白讓未成年的兒子上沙場,幾乎已經成了定局。但她不死心,還有最後一線希望。幾乎是祈求地,皇後小聲提醒皇帝:“難道就沒有別人有這個威望壓得住陣腳了嗎?”
皇帝猛地回頭,目光灼灼盯著皇後,“還有別人嗎?誰?”
皇後被他的眼神嚇住,硬著頭皮提醒:“翕王……”
不等她的話完全說出口,皇帝已經豁然起身,惡狠狠盯著她:“讓他去陣前督軍?你大概是想讓朕把江山都交給他算了吧!”說完,轉身拂袖而去。
皇後幾乎被皇帝的怒氣焚毀,目瞪口呆地看著他離去,連哭都哭不出來了。隻聽見皇帝一路出去,外麵乒乒乓乓地傳來一路摔桌倒碗的聲音。似乎有人問了句什麽,皇帝喝道:“回去!”
此時已交了醜時三刻,皇帝身邊伺候的內侍們正睡得眼花流涎,聽說陛下走了,連忙穿靴套衣,糊裏糊塗追出來,連東西南北都不辨,待看清了四周,哪裏還有皇帝的身影。一群人登時大亂,連忙通知各處點了燈各處尋找。
皇帝怒氣衝衝從鳳棲宮出來,在後宮左折右轉,自己也不知道要去什麽地方,隻是信步快行,隻覺後宮之大,竟然沒有自己可以落腳之處。此刻殘月孤明,映著太液池萬頃鱗光,湖心蓬萊島上的觀海亭赫然在望,皇帝舉步朝那邊走了幾步,卻又停下來,心中萬般不願過去一般。
如此往複徘徊,來到一處院外,清冷夜中突然聽見隱隱的咳嗽聲,這才看清是到了玉階館,不由一怔,大感躊躇。就在這時,聽見身後有人喊了一聲:“陛下!”
皇帝回頭,看見是秦固原提著燈追來。他趁機冷靜了一下,打量著秦固原問:“你怎麽來了?”
今夜不是秦固原當值,皇帝本是放了他的假讓他好好休息一日,不料這麽一鬧,到底還是驚動了他。難得倉促間秦固原竟然衣著都收拾得絲毫不亂,神態清明,全然不像是剛從夢中被喚醒的樣子。他將燈籠送到皇帝麵前,問:“陛下要去華嬪娘娘那兒嗎?”
皇帝此時怒氣已經平息,搖了搖頭:“不了,回天極殿吧。”
正說著,裏麵又傳出咳嗽聲。皇帝不禁回頭又看了眼,到底什麽也沒說,轉身走了。
薛嬋這一夜睡得極不安穩,夢中似乎見到哥哥薛珋滿身浴血陷入敵軍包圍之中,奮死拚殺,血流成河,敵人卻多得無論如何也殺不完。殺到最後,刀口也卷了,身邊屍體堆得牆一樣高,沉沉向他砸過去,將他壓在了屍山的下麵。那些麵目模糊如同螞蟻般的敵軍便一個接一個躍到屍山的上麵,薛珋被壓得手腳都抽搐了起來,漸漸不動了。
薛嬋仿佛自己胸口也壓著座山一般無法呼吸,她拚命掙紮,手腳卻動彈不得,想張口呼救,卻不知道該向誰求援,絕望如山,孤寂似水,鋪天蓋地將她籠罩其間。那屍體一樣的山也向她傾倒下來,屍體還在流血,瀑布一樣,將她整個人都淹沒在一片血紅之中。她似乎聽見屍山下,哥哥薛珋在向她說些什麽,沉下心仔細聽,像是在叫她:“妹妹,醒醒,快醒醒。”
薛嬋猛然驚醒,耳邊的確有人呼喚:“妹妹,薛妹妹。”
原來是薑貴妃。見她睜開眼,薑貴妃鬆了口氣,笑道:“可算醒了。可真嚇死人了。”
薛嬋茫然四望,隻見天色早就大亮,自己仍然在玉階館的寢室中,沒有屍山,也沒有薛珋,床前坐著薑貴妃,屋裏另外還有幾個眼生的內侍和侍女。
薑貴妃一邊擦拭她額頭的冷汗,一邊徑自嘮叨:“你睡了五天,水米不進,真是嚇死人了。禦醫說也沒有大礙,隻是不醒。再這麽睡下去,怕是要睡死了。我就讓他們時時刻刻喚你,你隻管睡,卻一點反應都沒有。直到剛才,突然聽你在夢裏哭喊,含含混混也不知道說些什麽,我想怎麽也是時候了,該醒了,果然,一叫就醒。”
薛嬋仍有些頭暈腦脹,渾渾噩噩不知道該如何作答。薑貴妃的侍女葵兒一邊搭嘴:“娘娘醒了就好,我們娘娘好幾天不曾好睡了,奴婢就怕娘娘沒醒,我們娘娘也挨不住了呢。”
薑貴妃瞪了葵兒一眼:“就你話多,這裏有你說話的份兒嗎?”
薛嬋努力要坐起來,一個侍女過來攙扶,薛嬋警惕地躲開,陌生地打量她。
“妹妹這些日病得不省人事,你這裏原先那些人又懶又刁,太不好用。我回過皇後娘娘,替你做主都換了。”說著,湊近薛嬋耳邊,輕聲笑道:“這幾個都是我讓宮內省好生挑出來的仔細調教過的,保管你用的省心。”
那侍女笑著向薛嬋見禮:“奴婢雪柳見過華嬪娘娘。”
薛嬋手一顫,幾乎支撐不住身體。雪柳見機連忙攙扶,這一次薛嬋沒有避讓。
薑貴妃於是讓那幾個內侍侍女都過來見禮。按照宮律,九嬪為從四品,身邊執事太監四名,隨身侍女四名,粗使宮人十名。那四個執事太監皆是二十歲上下的年紀,看上去各個斯文守禮,謹言慎行。而四個侍女則各有各的好處,譬如雪柳機靈,鎖心沉穩,照壁手腳麻利,飛霜細膩體貼。薛嬋將八個人一一打量過,點了點頭,算是認可。薑貴妃於是笑道:“妹妹有什麽不合意的盡管說,千萬別自己悶著。”
“都挺好。”薛嬋隻覺精神不濟,也不願意多說什麽,複又躺下。
倒是薑貴妃見她這樣,有些意外,想了想試探道:“你這裏原先的人都還沒有安排別的差事,如果你有使慣了不願意換的,但跟我說無妨,我再給你換回來。隻是我打聽了一圈,似乎那些人裏也沒有你特別親近的,這才大著膽子做主替你換了。”
說起這件事來,薑貴妃也心存疑惑。嬪妃入宮可以從娘家帶一名侍女,算是陪嫁。葵兒便是她從娘家帶來的陪嫁。這些娘家來的侍女多數與女主人從小一起長大,都是各宮嬪妃身邊的心腹。唯獨薛嬋這玉階館中,竟似連一個知心體貼的人也沒有,這才導致了這場大病被拖延耽誤了。而且即便說沒有什麽人心腹,好歹進宮這些年,難道竟然也沒有和這些下人們有些情分,以至於重病在身,居然沒人來身邊伺候。若看薛嬋的為人,也絕非是刻薄難伺候的主兒,到底為什麽會變成這樣的局麵,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好在薛嬋對她挑選的這些人還算滿意。薑貴妃鬆了口氣,又寒暄了幾句,知道她還在病中,沒有多少耐性,便告辭去了。
薑貴妃走後,薛嬋將雪柳叫到身邊來問話,開始無非是年齡籍貫之類,雪柳口齒伶俐,都一一回答了:今年十六,家鄉在歙溪。薛嬋擁著被子靠在床上,想了片刻說:“你以後換個名字吧。”
雪柳竟似毫不意外,點了點頭:“是。”
薛嬋於是又問:“你在家時閨名叫什麽?”
“玉鍾。”
薛嬋點了點頭:“那就仍叫這個名字吧。”
玉鍾卻有些猶豫:“若是貴妃問起來怎麽辦?”
薛嬋不以為意:“就說我不喜歡。”
玉鍾還是不放心,“那其他幾個人……”
薛嬋是真的支撐不住了,搖了搖頭,躺倒睡下。玉鍾連忙過來為她掖好被子。薛嬋趁機低聲問道:“那東西呢?”
玉鍾見問,連忙回頭四下看看,裏外都沒有閑人,這才從懷中掏出個小小的玉佛交給薛嬋。
薛嬋接過來,細細摩挲,淚水連串地跌落,不理睬玉鍾擔憂的眼神,麵朝裏側睡下。
薛家本是京中望族,先帝時犯事抄了家,好在先帝格外開恩,隻是將族中男子一律革職,餘者也不再追究。然而到底傷了元氣,漸漸的各房便分家單過,曾經叱吒一時的鳳都薛氏就此風流雲散,再不成氣候。薛嬋與薛珋父親這一支本就人丁單薄,老一輩又去世得早,兩人的父親薛斡本來還有個舉人的功名,被那一場風波牽連也革了去。當時薛嬋還在胎中,她母親因為受了驚嚇早產後失血而死。薛斡便拉扯著兄妹倆過了幾年,又娶了一個姓崔的寡婦續弦,勉強又挨了幾年便撒手塵寰。
薛斡死後,薛珋從軍,隻剩下薛嬋由繼母養大。雖說崔氏並不曾刻薄這個繼女,但她自己也帶了個女兒過來,家境又頗為困窘,吃穿用度上就難免起了區別。對於少女時期的薛嬋來說,最好的歸宿,便是嫁給哥哥薛珋的同袍好友蘇子奉,再也想不到竟然會有那樣的際遇,以至於自己進宮受寵,而哥哥步步高升,年紀輕輕就做了邊郡統帥。
一切都來得太快,一切也消失的太快。幾乎是轉瞬間,得到的一切又都被無情地奪走,這次,還搭上了哥哥的性命。
薛嬋躲在被子裏落淚,手中那個玉佛卻被握得溫熱了起來。這個玉佛是再熟悉不過的。當年薛珋從軍前曾把這個玉佛留給她當做信物,說是怕萬一繼母待她不好,便以此為憑托人帶信給他。當初這個玉佛沒有用上,後來她臨入宮前又把這個玉佛還給了哥哥,無非是留作一個紀念。誰都想不到幾年後,這個玉佛竟然會又回到她的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