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風的視角看,劉健、謝遷這兩位輔政大臣整天忙著搞權謀爭鬥。


    其實不然。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病人眼裏全是細菌。


    坐在錦衣衛大掌櫃這個位置上,常風接觸的全是蠅營狗苟的事兒。他跟劉健、謝遷打交道,全都是旁門左道的交鋒。


    列位看官自然會產生,劉、謝不幹正事兒,天天耍陰謀詭計的錯覺。


    實際上,這二人除了玩弄權謀,縱容家人撈撈錢,唆使門生故舊抓抓權.其他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沒少辦。


    人都有黑白兩麵。弘治前三君子、後三君子並不是浪得虛名。


    他們若沒有理政大才,在任期間若沒有大恩惠於百姓,也無法久任內閣十多年。


    弘治十八年,八月盛夏。


    自陳清、常風、徐忱上奏事件後,劉健、謝遷發現常風太難纏了,他的行事手段比他們文官還齷齪。


    加上新皇帝登基,朝政千頭萬緒,內閣忙的不可開交。他們沒有精力整日針對常風和八虎。


    於是這兩個月,劉健、謝遷跟常風、八虎幾乎井水不犯河水。


    這日,常府。


    常風正在吩咐尤敬武一件要緊的差事——送親。


    常風道:“敬武,你破奴兄弟如今在山東萊州三山島鹽場清查鹽務。你帶一百名力士護送李家小姐過去完婚。兩日內出發。”


    “記住,路上一定要小心。山東出響馬,尤其是萊州。那地方不光產鹽,還產金子。當地有大批金匪。”


    “李家小姐若在半路出了差池,那就不是家事會牽扯到錦衣衛和內閣次輔之間的關係。會有人借機做文章。”


    “侍講學士毛紀就是萊州人。他跟我說萊州人都是月季般的容貌,大海般的胸襟。依我看,窮山惡水出刁民啊。不得不防。”


    尤敬武道:“義父,您老就放心吧。山東兵備道十幾年前在福建任職,跟我爹有交情。進了山東地麵,大不了我讓他幫忙,派衛所軍一同護送。”


    常風連連擺手:“不要動用衛所軍。錦衣衛調衛所軍辦私事是犯忌諱的。朝廷裏有人烏眼雞一樣盯著咱們呢。”


    九夫人走了過來給常風倒茶:“我說老爺,你把心放了肚子裏吧。咱這義子精明強幹、武藝高強。一百錦衣衛力士個個高大威猛。”


    “他們還帶了五十支火銃。誰敢打他們的主意?”


    “再有,自古官匪是一家。響馬也好金匪也罷,隻欺負窮人,頂多綁綁富戶。他們恐怕連知縣家的小姐都不敢劫。何況內閣次輔家的小姐,護送的還是錦衣衛。”


    九夫人的一番話讓常風釋然:“是我謹慎過頭了。”


    隨後常風又叮囑尤敬武:“把李家小姐護送到了萊州,伱立即往回趕。你現在是衛裏的僉事,又是北鎮撫使,在外久了可不成。”


    尤敬武點頭:“放心吧義父,一來一回頂多一個月。”


    就在此時,王守仁來訪。


    常風笑道:“守仁老弟。令尊剛高升了禮部左侍郎。我是大部分文官的眼中釘肉中刺,去賀喜怕給令尊惹麻煩。令尊可不要怪罪啊。”


    王守仁道:“常大哥這是哪裏話。今日閑來無事,我特來貴府打秋風。”


    常風跟王守仁算得上是至交。常風連忙讓仆人準備酒菜。


    酒是好酒,菜卻很清淡,都是時令小菜。


    幾盅酒下肚,王守仁感慨:“近日兵部收到了陝西楊一清的一道安邊策。楊總製真可謂是出類拔萃的疆臣啊。”


    曆朝曆代新皇帝登基後都要提拔一批人。


    楊一清因為長得對不起觀眾,弘治朝時在陝西管了整整六年馬政未得升遷。


    正德帝即位後,他卻時來運轉,擢升“總製陝西等處軍務左副都禦史”。即陝西總製。


    總製在職權上等同於總督。


    楊一清成了正兒八經的封疆大吏。


    他得到這個跨越式的升遷,並不是因正德帝欣賞他的才幹。而是因為楊一清有位好友——八虎中位列第二的張永。


    張永雖是太監,管的卻是禦馬監,是帶兵的“壯士張”。他跟帶兵的文官楊一清關係非常好。二人相互欣賞。


    是張永在正德帝麵前替楊一清說了話,老楊才得以時來運轉,喜升總製。


    由此可見,人生在世想要前程無量,光有大才學、真本事還不行。還得有個在關鍵時刻說得上關鍵話的人當朋友。


    不過,楊一清因張永的舉薦頗受文官集團排擠。文官們鄙夷他“靠太監升遷”、“閹宦一黨”。


    對於這些風言風語,楊一清倒是不以為意:我要實現安定邊塞、護佑黎民的人生理想,就要謀到疆臣高位。


    你們那些內閣閣老、部院大臣不在皇上跟前幫我說話。還不許人家張公公幫我說話了?


    你們說我是閹黨就說吧。我坦坦蕩蕩,無愧於心。


    王守仁提及楊一清。常風來了興趣:“哦?他上了什麽安邊策?”


    王守仁已經背下了楊一清的安邊策。他將大致內容講給了常風。


    數千字的奏疏,歸結起來其實很簡單:請求朝廷撥款,在河套修建邊牆、囤堡,同時興軍屯(搞大生產運動)。


    這跟弘治十二年的“守仁西北八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楊一清的按邊策更加詳細、具體。


    楊一清文采斐然,在策疏中將西北形勢講的明明白白。有理有據的說明了修邊牆、囤堡,興軍屯的必要性。


    常風聽後,感慨:“楊一清堪稱小號的王越啊。真是治邊能臣。可惜.”


    王守仁問:“可惜什麽?”


    常風道:“可惜,這道策疏在內閣那邊絕對通不過。內閣不給票擬,就算皇上想給老楊撥銀子也是枉然。”


    王守仁是聰明人,立即心領神會:“是啊。楊總製是張公公舉薦的人。內閣又跟八虎勢同水火。”


    “唉,黨爭誤國啊!”


    常風和王守仁小看了內閣劉、李、謝。


    內閣值房。後三君子正在討論楊一清的安邊策。


    劉健道:“別看楊一清是閹黨。他的這道安邊策卻是老成謀國之言。”


    謝遷點頭:“楊一清長相醜陋,人品也不怎麽樣。堂堂兩榜進士,竟然投靠了閹宦,靠閹宦謀升遷可是,論才能,他的確堪任疆臣。”


    “他的安邊策,咱們內閣要支持。若將他的建議落到實處,河套至少在未來二十年不會被北虜染指。”


    李東陽道:“他要朝廷撥給他五十萬兩銀子。依我看,咱內閣要盡全力替他爭取到這筆銀子。”


    “隻要河套在朝廷手中,我大明邊軍每年能夠得到萬匹良馬。算長遠賬,給他五十萬,能給朝廷賺回一百萬,兩百萬。”


    劉健道:“賓之所言極是。他的建議利國、利邊軍、利邊民。若咱們不支持他,咱們三人豈不成了成化朝的紙糊三閣老之流?”


    “戶部雖然有大虧空,銀根吃緊。但安定邊塞的這筆銀子不能省!”


    內閣三閣老意見統一。楊一清要銀子,給!楊一清提出的一係列安邊策略,支持!


    謝遷話鋒一轉:“不過話說回來,楊一清真是丟盡了讀書人的臉麵!竟跟內宦勾勾搭搭!”


    劉健附和:“沒錯。靠內宦在皇上麵前進讒言謀取高位,這豈是君子所為?”


    李東陽道:“楊一清的作為,的確帶壞了士林風氣。”


    謝遷道:“這廝人品堪憂.”


    三人在值房中把楊一清罵成了烏龜王八蛋。


    可該罵罵,該支持還是要支持。


    或許,這就是劉、李、謝在史書上白大於黑,讚譽多於詬病的原因之一。


    翌日午時,京郊禦苑的一棵大柳樹下。


    正德帝一身戎裝,背靠著柳樹,看著楊一清的奏疏。


    在弘治朝,此時皇帝應行午朝。


    正德帝最近跟文官集團相互妥協。他退一步,不再缺席早朝。文官集團也要退一步,撤銷先皇特設的午朝。


    正德帝每日一下了早朝,便像一隻撒了歡的鷹,奔向禦苑縱情騎射。


    但正德帝絕對不是不處理政務。他隻是不願悶在乾清宮的龍案前批閱奏疏。


    禦苑的這棵大柳樹下,便是他看奏疏的固定地點。


    正德帝的麵前,八虎和江彬席地而坐,將他圍在中間。


    正德帝不喜歡那些虛頭八腦的禮節。命八虎和江彬在禦苑時跟他並肩縱馬、樹下同坐。


    正德帝看完了楊一清的策疏,將策疏交給了江彬:“皇兒,你是邊將出身。你怎麽看楊一清的這些建議?”


    正德帝剛剛認了江彬當義子,故口稱“皇兒”。


    大明曆代皇帝中,最喜歡認義子的是太祖爺。太祖爺一生認義子二十一名。


    正德帝認義子,是在效法太祖爺。他希望自己成為太祖爺那樣的大有為之君。


    之前正德帝封江彬為宣府總兵。內閣希望江彬能夠離開京城,沒有反對。


    哪曾想,江彬在兵部掛了總兵牌子,得了委劄、官印,卻根本沒有赴任。正德帝還是讓他留在自己身邊。


    江彬仔細看完了楊一清的安邊策疏。看完後,他發出一聲感慨:“臣隻恨無緣在楊總製麾下效命。”


    正德帝問:“哦?怎麽說?”


    江彬道:“這道策疏,保河套是目的。修邊牆、囤堡,興軍屯是手段。臣以前在九邊效力多年。深知抵禦北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邊牆和囤堡!”


    “楊總製所言,可謂是字字珠璣。”


    正德帝若有所思:“朕看這道策疏也頗有道理。”


    張永是楊一清的至交。自然要幫至交說話。張永道:“皇上,楊一清是輔國良臣。他的這些建議全都是安邦定國的良策。”


    “內閣的三位先生與楊一清有隙,這回卻支持他的安邊策。可見他這些策略何等正確。”


    說完,張永環顧其餘七虎。


    穀大用、丘聚等人紛紛附和,在正德帝麵前齊說楊一清的好話。


    很奇怪,劉瑾卻沉默不言。


    正德帝被他們說動。站起身:“楊一清不是跟朕要五十萬兩銀子嘛?朕這回不過了!給他八十萬兩!”


    “兩年之內,朕要他修出六百裏邊牆!五十座屯堡!開墾十萬畝軍屯!”


    “另外傳旨吏部,加授楊一清資德大夫散階!”


    “隻要他替朕經營好陝西,守好河套。他要錢朕便給錢。要物朕便給物。要兵朕便給兵。要官位朕便給官位。”


    張永誇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上真有古賢君禦下之風啊!”


    穀大用、丘聚、魏彬等人紛紛附和。


    劉瑾此刻表現出了沒格局的一麵。


    他心中暗道:我才是八虎的首領!你張永今日怎麽越俎代庖?領著穀大用他們一個勁誇楊一清?


    即便咱們八虎要幫楊一清,也該我劉瑾領著頭去幫!蛇無頭不行。八虎誰是頭得理清!


    內閣和七位巨宦破天荒的意見一致,共同支持楊一清的安邊策。


    劉瑾卻打定主意,這回一定要使壞!


    傍晚時分,正德帝回宮。


    正德帝先去了慈寧宮,給張太後問安。


    張太後麵露不悅:“照兒,哀家聽說你今日又在禦苑瘋野了一天?”


    正德帝沉默不言。


    自從弘治帝駕崩,張太後守了寡,就成了喋喋不休的話癆:“照兒,一國之君當以國事為重。怎能癡迷遊樂,荒廢政務?”


    “先皇是勤政的君主。你要跟先皇學!”


    正德帝聽這些話聽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他嘟囔道:“朕在禦苑又不是光玩樂。一樣處理政務。”


    張太後怒道:“胡說八道。在禦苑怎麽處理政務?”


    正德帝不再說話。他反駁張太後一句,張太後能還他十句。


    數落完正德帝,張太後道:“今日你笑嫣姨進宮了。她說,兩日後錦衣衛的人會護送李東陽家的女兒去山東萊州,跟破奴完婚。”


    正德帝道:“去外地完婚?是朕沒體諒常、李兩家啊。把常破奴派出京巡鹽,耽誤了他的婚事。”


    正德帝希望看到常、李兩家盡快完成政治聯姻。


    在十五歲的正德帝的構想中,他會棄用劉健、謝遷,卻會將李東陽留在內閣。


    從慈寧宮出來,正德帝在劉瑾的陪同下回了乾清宮。


    晚間,劉瑾伺候正德帝安歇。


    劉瑾突然冒出一句:“楊一清所奏.似乎不妥。”


    正德帝皺眉:“哦?有何不妥?”


    劉瑾答:“保河套這個目的是對的。但手段不應該是修邊牆。”


    正德帝來了興趣:“哦?都說宮裏張永最懂軍事。劉大伴兒最近也對軍事有所涉獵?”


    劉瑾道:“回皇上,老奴不懂軍事。卻懂一點史書。”


    “縱觀史書,大部分皇帝都大修長城邊牆。但有三位堪稱天驕的帝王不修長城邊牆。”


    “一位是漢武帝,一位是唐太宗,一位是我大明太宗皇帝。”


    “這三位無一例外,都是橫掃草原,將北虜打得不敢南顧的大有為之君主!”


    “隻有弱者才修邊牆困守。真正的強者,如太宗皇帝,會禦駕親征,帶兵深入草原,橫掃北虜。讓北虜不敢有覬覦之心。”


    “都說長城有一萬裏。可是宋時不見萬裏長城擋住金人的鐵蹄啊!弱者如欽、徽二宗,一樣當了金人的俘虜。”


    “皇上您年僅十五。用不了幾年,您就能成為漢武帝、唐太宗、明太宗一般大有為之君主。”


    “到時候,您帶著咱大明軍隊橫掃草原。韃靼人哪裏還敢南下入寇?邊牆修了也是白修。空耗銀兩罷了!”


    劉瑾開始犯曆史上大部分宦官都會犯的錯誤:進讒言,擾國策。


    他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借針對楊一清,打壓張永的風頭。


    劉瑾太了解正德帝的心性了。他這一席有理有據的讒言,句句說在了正德帝的心坎上。


    正德帝坐到龍榻上,沉思良久。隨後道:“大伴兒所言極是!隻有安於現狀的軟弱君主,才會將守禦疆土的希望寄托在長城邊牆上。”


    正德帝被劉瑾繞進去了!


    他不想想,如今大明的軍事實力,能跟漢武帝、唐太宗、明太宗時期相比嘛。


    即便你正德帝要整飭軍事,讓大明的軍事實力上幾個台階,那也是以後的事。


    在當下,安邊最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修邊牆。


    劉瑾道:“依臣看,既然內閣也好,張永等人也罷,都支持楊一清的安邊策。那您不能駁回楊一清的建議。但也不能完全認同。”


    “邊牆還是要修。不過不是數百裏。修個四十裏意思意思也就成了。”


    正德帝道:“好,就按劉大伴兒說的辦。讓楊一清修四十裏邊牆即可!朕遲早是要禦駕親征,重現太宗爺榮光的。”


    “等到朕帶著明軍橫掃草原的那一天,幾百裏邊牆豈不白修了?大幾十萬銀子豈不白花了?”


    劉瑾笑道:“皇上英明!”


    楊一清好好的建議,就這樣被劉瑾攪合了。今夜,劉瑾暴露出了奸宦的本性。


    三日後,錦衣衛常風值房。


    張永氣衝衝的走了進來:“常帥爺,你好好管管你那位老侄子吧!”


    常風疑惑:“劉瑾得罪張公公了?”


    張永怒道:“他得罪我算什麽!攪合了朝廷安定邊塞的大計,那是要遺臭萬年的!”


    常風給張永倒了杯茶:“張公公,到底是怎麽回事?”


    張永道:“楊一清的安邊策,你知道吧?”


    常風點點頭:“我知道。我還聽說內閣和宮裏的公公們都支持他的安邊策。”


    張永道:“本來皇上已經表態,要給楊一清八十萬兩銀子。修六百裏邊牆。”


    “今日皇上卻改了主意。隻給楊一清五萬兩銀子,修四十裏邊牆。”


    常風眉頭緊鎖:“這等於皇上變著法子否定了楊一清的建議啊!怎麽回事?難道是閣老們朝三暮四,慫恿皇上朝令夕改?”


    張永怒道:“屁!內閣三閣老雖看不上楊一清,這一回卻對事不對人,全力支持老楊的安邊策!”


    “是你的老侄兒劉瑾在皇上麵前胡說八道,導致皇上變卦。”


    張永將劉瑾那番“強者不修邊牆”的說辭,講給了常風聽。


    常風聽後不忿:“劉瑾真是舌燦蓮花!扯淡,本朝軍力對北虜形成不了碾壓之勢。什麽橫掃草原,隻是一個虛無縹緲的願望而已。”


    “要守邊,必修牆!”


    “他為何要攪了這道既定國策?”


    張永怒道:“還能為何?楊一清是我舉薦的人。他怕我在皇上麵前搶了他的風頭!他怕我取代他,成為內宦的首腦。”


    “劉瑾整天罵內閣三君子是偽君子,真小人。可是,這一回三君子都放下了黨爭之見。反倒是他劉瑾打悶棍、使邪力,幹擾良策施行。”


    常風很了解劉瑾。知道他氣量小。


    不過常風還是不太相信,劉瑾會奸惡到這個程度。


    常風問:“張公公,你是如何知曉劉瑾在皇上麵前的這番胡言亂語的?是不是外人謠傳,有意離間你跟劉瑾的關係?”


    張永怒道:“皇上親口對我說的,還能有假?”


    “今早皇上朝令夕改。我去旁敲側擊的問詢原因。皇上將劉瑾的這番‘宏論’,原樣複述了給我聽。”


    常風起身:“我這就去司禮監找劉瑾!”


    司禮監值房內。


    掌印蕭敬稱病在外宅修養月餘,首席秉筆錢能去了陝西給王恕拜壽尚未歸來。


    司禮監的日常事務,由劉瑾、張永、王嶽三位秉筆主持。


    王嶽不僅不是八虎成員,還是八虎的敵人。他的身後站著文官集團。


    此刻,劉瑾跟王嶽坐在值房內。二人各自看著公文,相互一言不發。


    常風進了值房,見王嶽在,說話不便。於是對劉瑾說:“劉公公,可否出來說幾句話?”


    劉瑾起身,跟著常風來到值房外的一個涼亭內坐定。


    常風道:“你慫恿皇上朝令夕改,變相否定楊一清安邊策,屬實嘛?”


    劉瑾道:“屬實。不過不是慫恿,而是直諫。”


    常風色變:“你這麽幹,就為了壓過張永的風頭?”


    劉瑾微微一笑:“小叔叔這話是怎麽說的?我是為朝廷計、為皇上計,才勸皇上打消廣修邊牆的念頭。”


    常風歎了聲:“巧言令色!你心裏怎麽想的,我一清二楚。”


    “我勸你一句。皇上信任你是天大的恩典。你不要拿著皇上的信任為自己謀私利,置邊塞安寧於不顧!”


    劉瑾道:“我隻是與內閣、與張永、與楊一清,與小叔叔你政見不同罷了!你又如何篤定你們是對的,我是錯的?”


    常風不想跟劉瑾爭辯修邊牆的對與錯。


    常風道:“劉瑾,咱倆認識二十多年了。最近幾年,我一直在幫你對付文官。”


    “我幫你,是因為我覺得,你能成為老內相那樣的賢宦。”


    “如果你不做懷恩做王振我會因幫一個奸宦掌權而遺臭萬年。”


    劉瑾道:“小叔叔,我願對天起誓。我一心想成為老內相那樣的賢宦。此番我反對楊一清,真的是對事不對人。政見不同罷了。”


    “至於張永。我一向敬他是‘壯士張’。拿他當自己的骨肉兄弟。從未有過跟他爭高低的想法。”


    常風歎了聲:“但願吧!”


    說完常風起身,準備離去。


    說來也巧,戶部左侍郎陳清要去司禮監交接一份公文,途經此處。


    陳清走來過來:“常都督,我下晌正要去你們錦衣衛呢。”


    常風問:“哦?陳老部堂去錦衣衛有何貴幹啊?”


    陳清的位置是常風保下來的。常風對他有大恩。


    萬萬沒想到,陳清竟說:“贓罰歸部的建議,是常都督向皇上提出的。”


    “如今京內各衙的贓罰,我們戶部皆已清查、追繳完畢。隻剩下了你們錦衣衛。”


    “我下晌去錦衣衛,就是為了這件事。”


    劉瑾在一旁道:“陳部堂,你跟常帥爺是自家人。這事兒你派個主事去錦衣衛,走個過場就罷了。何苦親自跑一趟?”


    陳清一愣:“走過場?贓罰歸部是補國庫虧空的大事。怎麽能走過場?錦衣衛是天子親軍,更要以身作則。”


    劉瑾皺眉:“陳部堂,你別是要對錦衣衛動真格的吧?我提醒你,若不是常帥爺,此刻你應該身在金陵當閑散養老官。”


    陳清道:“這我自然知道。可公是公,私是私。我不會因常都督保過我,就回護錦衣衛。”


    劉瑾正要斥責陳清,常風卻打斷了劉瑾:“劉公公別說了。”


    轉頭常風又對陳清說:“陳老部堂放心,清查錦衣衛罰髒,我一定全力配合。你下晌盡管去錦衣衛便是。”


    陳清拱手:“多謝。我先去司禮監拿山東巡撫的公文了。”


    陳清離開涼亭後,常風凝視著他的背影說:“看到了嘛,這才是真正的對事不對人,大公無私。”


    劉瑾卻道:“依我看是恩將仇報!”


    隨著權力的提升,劉瑾沒格局的缺點越來越明顯。


    常風道:“麵子我是要給陳清的。可錦衣衛不同於一般官衙。需要養兩京十三省沒有員額的幾萬耳目,不能沒有私庫。”


    “我的劉公公,這回我得讓你幫忙了。”


    劉瑾笑道:“小叔叔有什麽事吩咐就是。說什麽幫忙不幫忙的?”


    常風道:“錦衣衛抄家,一向是二十取一,作為衛裏私庫的財源。現在存銀有十六萬兩。”


    “你如今掌管著內承運庫。我的意思,把這筆銀子和賬目移交到內承運庫。等錦衣衛要用時,便找你取銀子。”


    “陳清查贓罰,總查不到內承運庫上。”


    劉瑾笑道:“這事好辦。以後我在內承運庫劃出幾間房,專門幫錦衣衛存銀子。”


    常風道:“多謝你了。”


    劉瑾連忙道:“小叔叔這麽客氣就生份了。若不是你當初的提攜,恐怕我到現在還是個卑微的火者呢。”


    常風道:“罷了。明日糖糖回娘家。晚上你來喝酒吧。我先走一步。”


    劉瑾一拍腦瓜:“咳!這幾日忙得腳不沾地。怎麽把正事兒忘了。小叔叔稍等我片刻。”


    隨後劉瑾喊過來一個小宦官,對他耳語幾句。


    不多時,小宦官抱著一個壇子來到了常風麵前。


    劉瑾掀開壇子蓋,裏麵是鹽水和冰塊醃製的夏蟬。


    劉瑾笑道:“這是我不當值的時候,抽空在禦花園黏的夏蟬。小糖糖就好這一口。”


    常恬愛吃油炸夏蟬。劉瑾每年夏天都要扛著竹竿親手幫她黏一些。


    常風問:“還小糖糖呢。都二十六了。你該不會是讓我把這壇子搬出宮,帶回府吧?我還得回錦衣衛辦公務呢。”


    劉瑾笑道:“哪兒能啊。小秦子,你把這壇夏蟬送到錦陽郡主府上。”


    劉瑾讓常風看這口壇子,是想提醒常風:咱們才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你可別胳膊肘往外拐,幫張永。


    常風回到了錦衣衛。張永還坐在他的值房裏生悶氣。


    常風道:“張公公,我找劉瑾談過了。或許.他真的隻是與你政見不同。”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常風也隻能硬著頭皮說假話,幫著劉瑾在張永麵前打圓場。


    張永歎了聲:“唉,我的常帥爺啊,這話你自己信嘛?這世上多少事都毀在了一個爭字上。爭名、爭利、爭寵!”


    “我倒沒什麽。隻可惜楊一清的安邊良策付諸東流。”


    常風無言。


    張永說的很對。劉瑾這回使邪力,無非是在跟張永爭寵。


    內閣三君子並非鐵板一塊。同樣的,八虎也絕非鐵板一塊。


    常風送走了張永。他的眼神中透出一絲迷茫。在這一瞬間,他不知道自己幫劉瑾對付文官集團,是不是錯了。


    很快,他的迷茫便會煙消雲散。他會想明白,對付文官集團,不光是在幫劉瑾,更是在幫天下人。


    兩個月之後,一封密折和一封緊急文書被送進了京。


    密折不經通政司,直接送入了乾清宮中。


    緊急文書則被送進了錦衣衛。


    密折和緊急文書來自於出京巡鹽的王妙心和常破奴。


    常風看了這封文書後就一個感覺——毛骨悚然。


    王妙心不愧為心思縝密的國手。常破奴不愧為常風的血脈。


    二人上個月抵達揚州,清查兩淮鹽務。他們明察暗訪,抽絲撥繭,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兩淮鹽引,竟有七成被兩淮鹽運使梁伯宏私下轉贈給了一群鹽商。


    是轉贈,而非倒賣。


    也就是說,兩淮鹽稅有七成沒有歸於朝廷,而是被鹽商們瓜分了。


    這些富甲一方的鹽商無一例外,全都是高官們的家人。


    其中牽扯到了京內六名部堂大臣、二十多名司官。地方上牽扯到了兩個巡撫,三個布政使,兩個按察使,二十多個知府。


    劉健家做的是茶業、絲綢生意。謝遷家做的是走私貿易。李東陽清廉自守。故而內閣閣員未牽扯進私鹽案中。


    常風叫來了錢寧、石文義商議此案。


    錢寧看了緊急文書後,麵色一變:“我的天。此案會讓京城掀起政潮,江南官場地震。”


    石文義跟了常風多年,很了解常風的脾性,他道:“皇上剛剛登基,掀起如此大案於朝局”


    常風打斷了石文義:“去他娘的朝局吧!為了所謂的朝局,這些年我多少次對文官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多少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倒頭來呢?換來的是文官們變本加厲的貪賄!”


    “兩淮鹽稅是東南的財稅支柱。他們竟私分了七成?我若再和稀泥、打馬虎眼,恐怕會遭天打雷劈!”


    “皇上此刻應該在禦苑。傍晚我就去乾清宮請旨,該抓的抓,該抄家的抄家。”


    “再任由文官們胡作非為,恐怕大明王朝的城牆會被這群蠹蟲蛀空!”


    錢寧一揮手:“好!先皇在位時,錦衣衛一直被文官壓著。這一回總算能揚眉吐氣了!”


    與此同時。劉健和謝遷也收到了江南官員們的求援信。


    二人撇開了李東陽,商量這件事。自常、李聯姻。二人已經不再信任李東陽了。


    劉健道:“咱們倆這些年沒有約束好手底下的人啊。他們太過分了。每年幾百萬兩的鹽稅,竟被他們私分了大部分。還沒分給.啊,沒分給梁伯宏。”


    謝遷道:“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這些蠢貨,竟被王妙心和常破奴拿住了把柄。”


    “梁伯宏一個官場老油子,竟鬥不過一個錦衣衛的武夫、一個新科進士。”


    “不管他們做的多過分,這一回咱們都要保他們。從鹽務上餘利的這批人若是倒了,咱們手中的力量將折損三成以上。”


    “且他們出事,咱們不管。其餘的官員免不了會兔死狐悲。覺得咱們二人不配當他們的首腦。”


    劉健思索片刻後,歎了聲:“唉,這次我也隻能做出違心之舉,保這群貪得無厭的人。”


    謝遷道:“當務之急,是先想個法子穩住局麵。錦衣衛常風那邊要是請旨,把這批人全抓進詔獄,嚴刑逼供兩榜進士不是十二團營的丘八。受不了幾樣刑就全都招了。”


    劉健站起身:“讓我想想。”


    一柱香功夫後,劉健道:“有了!咱們先偽造兩淮鹽運使梁伯宏的筆跡,寫一封信。就說王妙心、常破奴一到揚州,便四處索賄。”


    “他們索賄不成,便大肆汙蔑官員們的家眷販賣私鹽。”


    “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對峙局麵。皇上不會也不能輕易下旨,命錦衣衛緝拿所謂的涉案官員。”


    “接下來,皇上一定會下旨先押梁伯宏進京,審訊清楚再做定奪。”


    “梁伯宏被押進京後,咱們得想法子讓他‘自盡’。再留一份遺書,就說不堪忍受汙蔑,以死明誌。”


    “梁伯宏這個管著兩淮鹽引的人一死,私分鹽引之事自然也就沒了證據,不了了之。”


    謝遷道:“首輔高明啊。”


    劉健擺了擺手:“別這麽說。行這等旁門左道,保一群貪得無厭的手下喪良心啊!”


    謝遷道:“這也是無奈之舉。總好過讓八虎借機掀起大案,對咱們不利。”


    當天傍晚。常風來到了乾清宮門口等待正德帝歸來。


    他驚訝的發現,劉健和謝遷也跪在乾清宮門口。劉健手中捧著一封信。


    常風道:“二位閣老神通廣大,應該聽說兩淮私鹽案的事了吧?這一回我不會像對待四海會、雙木會那樣,息事寧人。”


    “息事寧人隻會助長蠹蟲們的囂張氣焰。”


    “若有牽連到二位閣老的地方,還請海涵。我是公事公辦。”


    劉健冷冷的說:“什麽兩淮私鹽案?我沒聽說過。我隻聽說了一件聳人聽聞的索賄案。”


    常風問:“索賄?誰索賄?”


    劉健答:“巡鹽欽差王妙心、副欽差常破奴索賄。”


    常風先是一愣,隨後道:“反咬一口?好手段!”


    謝遷道:“常風,你別胡說八道。是你沒約束好下屬和兒子,他們才做出這等聳人聽聞的惡事來!”


    常風咬牙切齒的說:“你別忘了,常破奴既是李東陽的學生,也是你謝遷的學生。自古師徒如父子。虎毒尚且不食子!”


    “他在揚州秉公辦案。你倒要栽贓他索賄?”


    謝遷道:“這裏隻有我們三人。有些話非要我挑明嘛?”


    “皇親國戚們在長蘆販私鹽。曲阜孔家在山東販私鹽。王妙心、常破奴去了這兩個地方,隻讓他們吐出了贓利,並未過度追究。”


    “怎麽到了揚州,非要置人於死地?”


    常風反問:“皇親國戚怎麽追究?衍聖公一脈怎麽追究?難道要皇上下旨殺自己的長輩?”


    “難道要皇上下旨滅了孔夫子的後裔?那皇上還如何以孔孟之道治天下?”


    “再說,長蘆、山東兩鹽場,縱有人販賣私鹽,但隻奪鹽稅十之一二,未傷及鹽稅根本。”


    “兩淮.你們手下那些人直接分了七成!他們瘋了吧?把朝廷的鹽務當成了自家的菜園子?蘿卜白菜說拔就拔?”


    謝遷狡黠的一笑:“你別胡說八道。兩淮鹽務幹淨的如一汪清水一般。是令公子索賄不成,編造子虛烏有的大案。羅織罪名報複不願給他行賄的官員。”


    常風歎了口氣:“謝遷。這天下不存在兩種藥。一是長生不老藥,二是後悔藥。”


    “我一生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初不該幫你入閣!”


    “又或者,你入閣之初是個好人。權力這劑毒藥讓你變成了惡人。”


    劉健道:“不要再說了。誰是誰非,咱們一回兒在皇上麵前辯個明白就是。皇上聖明,自有公斷。”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錦衣衛負責抄家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咱叫劉可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咱叫劉可樂並收藏我在錦衣衛負責抄家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