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樓大堂裏聚集的人越來越多,紫蘇和林修遠好不容易在中間找了一個位置,靜靜等待儀式開始。
紫蘇對拜魁星的儀式絲毫沒有興趣,他混不吝的氣質在一群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儒生中十分突兀,顯得格格不入。
反觀林修遠儒雅沉靜,但是由於太久沒見過新鮮事物,神情中還是會流露出掩藏不住的喜悅。
溫秋筠也被場下學子歡欣雀躍的氛圍感染,從房間裏走了出來,在樓上掃視著這些意氣風發、寒窗苦讀、有激情、有夢想的年輕人。
人生一大喜事,金榜題名。
追名逐利直至功成名就,是康朝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的最終理想。
溫秋筠知道這一群人中隻有鳳毛麟角才能鯉魚躍龍門,一朝化龍。他們資質絕倫、意誌頑強,是人中精英、國家的棟梁之才。
但是這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留下來的佼佼者會有很多人背離自己的初心,在權勢中迷失了自己。
上一世她見過太多目光澄澈的少年郎踏入官場後變得渾濁,成為炮灰,甚至丟掉性命。
也有少數人平步青雲、飛黃騰達,要不成為一代賢臣,要不淪為一朝奸佞,攪弄風雲,在曆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真正保持初心的卻是少之又少。
溫秋筠憑欄遠眺,看見大堂中歡聚一堂的年輕士子,感受到了他們年輕的活力以及對未來前途的憧憬和希望。
光明美好。
但是卻如初升的朝陽一般,轉瞬即逝。
溫秋筠看著底下一屋子讀書人,個個意氣風發、豐神俊朗,無一例外,全是男性。
這是溫秋筠卻最憤憤不平的一點,康朝隻有男子才有科舉入仕的機會,即使聖後當朝,也沒有真正建立起女學。
貴族高官之女也去不了國子監,老百姓中也隻有富裕的家庭才有錢請塾師讓女子讀書識字。
女子連受教育的機會都無法與男人比,更不用說科舉入仕了。
自科舉製創立伊始,女子就沒有報名的資格,拜魁星自然也沒有女人的事。
想到天下女子教育的缺失以及不公,溫秋筠頓時覺得眼前朝氣蓬勃的男性群像乏善可陳,撲麵而來的雄性氣息令其作嘔,也沒有多大的興趣看了。
溫秋筠兩世經曆這麽多後脾氣見長,反骨也起。
她對女子不能參與科舉已經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重生以來她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於讀書學習。
溫秋筠相信如果她能進入考場,無論是明經和進士都能取得好成績,她也相信能做到這一點的女子絕不在少數。
憑什麽她隻能輔佐男人在官場上升遷,自己最多就掙個誥命夫人的名頭?
如果說她現在有什麽理想的話,能為天下想讀書的女子爭取一個入仕的機會算作一個。
女子能稱帝,自然能為官。
在政治上溫秋筠一定要拚盡全力真的女子爭得一個平等的機會。
她內心清醒地認知到,自己這個理想不亞於地藏王菩薩超度地獄全部亡魂的宏願。
但溫秋筠也認為既然上天給了她重生的機會,肯定也是賦予了她重要的使命。
溫秋筠望著場中巨大的魁星像,在她這個角度隻能看到側麵的一角。
士子拜魁星,今天溫秋筠也拜魁星,並許下宏願。
為天下有誌讀書入仕,想要治國平天下的女子爭取一個機會!
許下宏願後,溫秋筠又想到人力有限,以後要一個人對抗全世界,不禁感到十分茫然。
茫然的就是當今女子在社會中被打壓的現象,這個問題在上一世的黨爭後期也深深困擾著她。
為什麽聖後已經稱帝並且把天下治理得一片繁榮,朝中的元老大臣還是要不遺餘力地把政權還於男子之手?
溫秋筠永遠忘不了那些平日裏德高望重、忠厚正直的朝廷重臣,在見到聖後最後把政權還於周康王室時,發自內心的開懷與振奮。
那是一種臥薪嚐膽後完成了撥亂反正,挽救天下蒼生的證道之榮。
可溫秋筠卻感到齒冷,聖後雖然大興酷吏、手段殘酷政治反對勢力,但求賢若渴,對於真正的人才從不計較恩怨得失,寬厚以待。
當年趙王造反,手下謀士寫了一篇名震天下的檄文,言辭犀利,曆數陸後種種罪狀。
陸後讀了檄文卻沒有勃然大怒,反而十分欣賞此人的政治抱負和才識。
還召來宰相,指責是他的過失,沒有招攬如此大才之人為己所用。
陸後對待政敵都有如此廣闊胸襟,她重用的人更是享受了聖後的賞識與恩賜,但還是在密謀顛覆她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權。
歸根結底,這些人始終站在儒家的三綱五常之上,卻沒有明白真正的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
所以溫秋筠在輔佐金樂公主的後期,也憋著一股勁,找到了自己的道。
可溫秋筠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是,自從帝王之路上了殺出來一個聖後,相似的路子都被堵上了。
男權勢力的反撲始料未及,女子執政步履維艱。
她甚至會想,如果金樂公主不是女兒之身,繼承皇位就會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唾手可得。
可惜最後金樂公主失敗了,溫秋筠的理想也破滅了、
她知道失敗的原因絕對不僅僅是她被溫秋荇、陳之同背叛。
更深層的原因是一代又一代的宮闈女子雖然在不擇手段地向這個男權社會發起衝擊,聖後也已經在堅實的壁壘中衝出了一個口子,但是卻驚醒了在壁壘後麵的衛道者,使得女子想要登頂皇權巔峰的阻力更加巨大。
男女實力相差懸殊,整個社會也是建立在男權製度的基本盤之上,溫秋筠覺得上一世的失敗是理所當然。
聖後執政十餘年,天下的男人早就已經苦於牝雞司晨久矣。怎麽會允許第二個陸後誕生?
現在溫秋筠覺得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但她也想證明自己的道。
溫秋筠覺得自己與那些老東西一樣,雖九死其未悔。
即使再一次死在自己追求理想的路上,也是值得。
紫蘇對拜魁星的儀式絲毫沒有興趣,他混不吝的氣質在一群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儒生中十分突兀,顯得格格不入。
反觀林修遠儒雅沉靜,但是由於太久沒見過新鮮事物,神情中還是會流露出掩藏不住的喜悅。
溫秋筠也被場下學子歡欣雀躍的氛圍感染,從房間裏走了出來,在樓上掃視著這些意氣風發、寒窗苦讀、有激情、有夢想的年輕人。
人生一大喜事,金榜題名。
追名逐利直至功成名就,是康朝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的最終理想。
溫秋筠知道這一群人中隻有鳳毛麟角才能鯉魚躍龍門,一朝化龍。他們資質絕倫、意誌頑強,是人中精英、國家的棟梁之才。
但是這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留下來的佼佼者會有很多人背離自己的初心,在權勢中迷失了自己。
上一世她見過太多目光澄澈的少年郎踏入官場後變得渾濁,成為炮灰,甚至丟掉性命。
也有少數人平步青雲、飛黃騰達,要不成為一代賢臣,要不淪為一朝奸佞,攪弄風雲,在曆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真正保持初心的卻是少之又少。
溫秋筠憑欄遠眺,看見大堂中歡聚一堂的年輕士子,感受到了他們年輕的活力以及對未來前途的憧憬和希望。
光明美好。
但是卻如初升的朝陽一般,轉瞬即逝。
溫秋筠看著底下一屋子讀書人,個個意氣風發、豐神俊朗,無一例外,全是男性。
這是溫秋筠卻最憤憤不平的一點,康朝隻有男子才有科舉入仕的機會,即使聖後當朝,也沒有真正建立起女學。
貴族高官之女也去不了國子監,老百姓中也隻有富裕的家庭才有錢請塾師讓女子讀書識字。
女子連受教育的機會都無法與男人比,更不用說科舉入仕了。
自科舉製創立伊始,女子就沒有報名的資格,拜魁星自然也沒有女人的事。
想到天下女子教育的缺失以及不公,溫秋筠頓時覺得眼前朝氣蓬勃的男性群像乏善可陳,撲麵而來的雄性氣息令其作嘔,也沒有多大的興趣看了。
溫秋筠兩世經曆這麽多後脾氣見長,反骨也起。
她對女子不能參與科舉已經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重生以來她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於讀書學習。
溫秋筠相信如果她能進入考場,無論是明經和進士都能取得好成績,她也相信能做到這一點的女子絕不在少數。
憑什麽她隻能輔佐男人在官場上升遷,自己最多就掙個誥命夫人的名頭?
如果說她現在有什麽理想的話,能為天下想讀書的女子爭取一個入仕的機會算作一個。
女子能稱帝,自然能為官。
在政治上溫秋筠一定要拚盡全力真的女子爭得一個平等的機會。
她內心清醒地認知到,自己這個理想不亞於地藏王菩薩超度地獄全部亡魂的宏願。
但溫秋筠也認為既然上天給了她重生的機會,肯定也是賦予了她重要的使命。
溫秋筠望著場中巨大的魁星像,在她這個角度隻能看到側麵的一角。
士子拜魁星,今天溫秋筠也拜魁星,並許下宏願。
為天下有誌讀書入仕,想要治國平天下的女子爭取一個機會!
許下宏願後,溫秋筠又想到人力有限,以後要一個人對抗全世界,不禁感到十分茫然。
茫然的就是當今女子在社會中被打壓的現象,這個問題在上一世的黨爭後期也深深困擾著她。
為什麽聖後已經稱帝並且把天下治理得一片繁榮,朝中的元老大臣還是要不遺餘力地把政權還於男子之手?
溫秋筠永遠忘不了那些平日裏德高望重、忠厚正直的朝廷重臣,在見到聖後最後把政權還於周康王室時,發自內心的開懷與振奮。
那是一種臥薪嚐膽後完成了撥亂反正,挽救天下蒼生的證道之榮。
可溫秋筠卻感到齒冷,聖後雖然大興酷吏、手段殘酷政治反對勢力,但求賢若渴,對於真正的人才從不計較恩怨得失,寬厚以待。
當年趙王造反,手下謀士寫了一篇名震天下的檄文,言辭犀利,曆數陸後種種罪狀。
陸後讀了檄文卻沒有勃然大怒,反而十分欣賞此人的政治抱負和才識。
還召來宰相,指責是他的過失,沒有招攬如此大才之人為己所用。
陸後對待政敵都有如此廣闊胸襟,她重用的人更是享受了聖後的賞識與恩賜,但還是在密謀顛覆她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權。
歸根結底,這些人始終站在儒家的三綱五常之上,卻沒有明白真正的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
所以溫秋筠在輔佐金樂公主的後期,也憋著一股勁,找到了自己的道。
可溫秋筠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是,自從帝王之路上了殺出來一個聖後,相似的路子都被堵上了。
男權勢力的反撲始料未及,女子執政步履維艱。
她甚至會想,如果金樂公主不是女兒之身,繼承皇位就會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唾手可得。
可惜最後金樂公主失敗了,溫秋筠的理想也破滅了、
她知道失敗的原因絕對不僅僅是她被溫秋荇、陳之同背叛。
更深層的原因是一代又一代的宮闈女子雖然在不擇手段地向這個男權社會發起衝擊,聖後也已經在堅實的壁壘中衝出了一個口子,但是卻驚醒了在壁壘後麵的衛道者,使得女子想要登頂皇權巔峰的阻力更加巨大。
男女實力相差懸殊,整個社會也是建立在男權製度的基本盤之上,溫秋筠覺得上一世的失敗是理所當然。
聖後執政十餘年,天下的男人早就已經苦於牝雞司晨久矣。怎麽會允許第二個陸後誕生?
現在溫秋筠覺得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但她也想證明自己的道。
溫秋筠覺得自己與那些老東西一樣,雖九死其未悔。
即使再一次死在自己追求理想的路上,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