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折辱
重生三國:大喬不想當寡婦了 作者:宣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策嘴角帶著漫不經心的笑容,配上眼裏卻絲毫沒有笑意,連眼角都帶著血色的殺氣。
使者雙股戰戰,嘴唇都是煞白,半晌顫抖著說出了答案,“是,曹公的意思。”
但說完之後,使者麵色亦是一片死灰。
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是天下眾人皆知的事實,但心知肚明和將這事兒直接擺到台麵上去講,也是兩回事情。
但凡涉及到曹操挾天子詔令之事,司空府人人的嘴上就跟上了一道門鎖一般。但這個眾人皆知的秘密一旦被宣之於口……
使者自知,即便今日死裏逃生,回去也一樣隻有死路一條。
因為司空府容不下嘴門不牢的屬官。
孫策得了想要的答案,但心下便更加鄙夷使者的骨氣,這般的軟骨頭,放在江東軍裏,他連看都不想看一眼。
他還想折辱此人一番,但看到周瑜對著他微微搖頭,也隻能見好就收,畢竟折辱賢士,這名聲傳出去,對江東可不是什麽好事。
孫策微微挑眉,孫翊立刻了然,將刀和手都收了回來,使者無法站穩,一個踉蹌便摔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既然是曹公的意思,那便好辦了,孤先父與曹公乃是舊識,又有同伐董卓的同袍之情。今日你可回去告訴曹公一句,我孫家兄弟幾人,皆是為國征戰的忠臣,可不好厚此薄彼。”他的手指一下一下點著桌案,“使者可聽明白了?”
“君侯此話……”可不合禮法……畢竟,天子詔令,哪裏有討價還價的道理,這可是天子大大的不敬,是要殺頭、株連九族的。
孫策反問一句,“嗯?”
使者抬眼對上孫策黑玉般的眸子,立刻低眉改了口道,“某會轉達。”
“那使者便回去吧,天子詔令,孤留下了。”
孫翊立刻伸手將詔令從使者的手裏奪下,還不忘狠狠瞪了使者一眼,仿佛下一瞬就能抬手給他捶出十步之外。
使者心想,這真的是俸祿難掙。
“還不快走?”孫翊見使者還在發愣,低聲嗬斥道,“怎麽,留著等吃壯行飯嗎?”
使者連忙起身,頭也不回地逃出了營帳,連官服也來不及整理,下擺沾滿了汙泥,高山冠歪到了一邊。
而身後的孫翊見狀更是笑得張狂,捏著鼻子陰陽怪氣道,“什麽味兒啊,一股騷氣。”
這時候的使者哪裏顧不上去細想,什麽文人風骨和名聲,命才是最要緊的,一路狂奔直到上了車架才敢停下,才驚覺官服之下冰涼一片。
他這才回過味來,孫翊的嘲諷到底是什麽意思,隻是又驚又俱又羞,便是滿腔的怒言都仿佛擠在胸口,如此屈辱,他平生未曾受過,那孫家兄弟簡直欺人太甚。
茹毛飲血的蠻人!
而想到方才自己卑躬屈膝、毫無風度的表現,使者最終翻了個白眼就暈過去了。
而帳內的孫策輕咳一聲,提醒孫翊見好就收,注意點自身素質。
但孫翊根本沒有領會孫策的用意,還在和身邊的同僚大聲取笑著方才使者膽小如鼠的樣子。
“都言說,為國使者,膽識過人、敢於任事,我看是言過其實了,什麽狗屁的膽識,就是這軍營中的一條狗都比他像個人樣。”
周瑜隻能出聲阻止,“王瑚隻是司空府中的一個屬官,並非真的是天子使臣。”
“就這麽個草包都能入司空征辟,都吹噓曹操是什麽梟雄之才,依我看也不過如此。”孫翊語氣裏滿是不屑,“我江東軍已經占領了潁陽,奪取許都已是指日可待的,兄長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望而卻步。”
此時更應該一鼓作氣,拿下許昌,迎奉才是正理。
孫策心裏暗暗翻了一個白眼,看孫翊也有一種像在看傻子的心情,那許都就在眼前,他不拿是因為不想要嗎?
江東軍從揚州出發,,兵分幾路,連下豫州、徐州十餘座城池,眼看著是士氣正盛,銳不可當。但能打下來是一回事,能不能守住就會是另外一回事情。
跨過長江之險後,於平原作戰,騎兵才是主角,但江東軍對於陸戰的優勢是不足的,加上戰線拉長就意味著防線和糧草補給線路的拉長。
雖說打仗拚的是軍事實力,但最終真正要拚的其實是錢糧之力。
而曹仁聯合劉表差點切斷孫策補給之事,也算是給孫策敲了一記警鍾,先前他一心攻取城池,就如周瑜所說的得誌而忘乎所以了。
以江東之力,能開拓至此,已然取全江東之力了,再去許昌,已乏後力。此事無論是曹操、荀彧還是孫策和周瑜,也都一樣心知肚明。
而且江東之中,也不算太平,若不能平定安撫民心,隻怕後院起火,反失先機。
周瑜給的策略就是,討好處,能討多少算多少,要足江東的大義名分,進可攻、退可守,將來許都與天子,皆可緩緩圖之。
但這種事情,便是和孫翊解釋也解釋不明白,“此事孤自有安排,吳郡來信,諫言奪南陽宛城,我與公瑾商討過,想讓你去。”
聽見自己可以獨自帶兵打仗了,孫翊也就顧不上去想進攻許昌之事了,“區區宛城而已,兄長放心,我自去取來,獻給兄長。”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孫翊已經連續打了幾場勝仗,軍中皆讚他的驍勇善戰,連邊鴻都時常誇讚他,乃是天人之將,若是早出生十年,這江東隻怕就不是孫策打下來的,而是他了。
孫翊覺得此話甚是順耳,他在軍中時長不久,但有時也會覺得孫策哪有他的勇力,攻個城罷了,總要召集諸將商討來商討去的,有機巧連弩這樣的神器在手,殺不就完了。
比起孫策,他自認“小霸王”之名,分明他更名副其實才是。
孫策看他又這般自信打包票,忽然又有些猶豫是不是該讓孫翊去了,畢竟宛城乃是軍工重地,曹操軍中的軍械十之八九也出自於此,如此重鎮,不容有失。
使者雙股戰戰,嘴唇都是煞白,半晌顫抖著說出了答案,“是,曹公的意思。”
但說完之後,使者麵色亦是一片死灰。
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是天下眾人皆知的事實,但心知肚明和將這事兒直接擺到台麵上去講,也是兩回事情。
但凡涉及到曹操挾天子詔令之事,司空府人人的嘴上就跟上了一道門鎖一般。但這個眾人皆知的秘密一旦被宣之於口……
使者自知,即便今日死裏逃生,回去也一樣隻有死路一條。
因為司空府容不下嘴門不牢的屬官。
孫策得了想要的答案,但心下便更加鄙夷使者的骨氣,這般的軟骨頭,放在江東軍裏,他連看都不想看一眼。
他還想折辱此人一番,但看到周瑜對著他微微搖頭,也隻能見好就收,畢竟折辱賢士,這名聲傳出去,對江東可不是什麽好事。
孫策微微挑眉,孫翊立刻了然,將刀和手都收了回來,使者無法站穩,一個踉蹌便摔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既然是曹公的意思,那便好辦了,孤先父與曹公乃是舊識,又有同伐董卓的同袍之情。今日你可回去告訴曹公一句,我孫家兄弟幾人,皆是為國征戰的忠臣,可不好厚此薄彼。”他的手指一下一下點著桌案,“使者可聽明白了?”
“君侯此話……”可不合禮法……畢竟,天子詔令,哪裏有討價還價的道理,這可是天子大大的不敬,是要殺頭、株連九族的。
孫策反問一句,“嗯?”
使者抬眼對上孫策黑玉般的眸子,立刻低眉改了口道,“某會轉達。”
“那使者便回去吧,天子詔令,孤留下了。”
孫翊立刻伸手將詔令從使者的手裏奪下,還不忘狠狠瞪了使者一眼,仿佛下一瞬就能抬手給他捶出十步之外。
使者心想,這真的是俸祿難掙。
“還不快走?”孫翊見使者還在發愣,低聲嗬斥道,“怎麽,留著等吃壯行飯嗎?”
使者連忙起身,頭也不回地逃出了營帳,連官服也來不及整理,下擺沾滿了汙泥,高山冠歪到了一邊。
而身後的孫翊見狀更是笑得張狂,捏著鼻子陰陽怪氣道,“什麽味兒啊,一股騷氣。”
這時候的使者哪裏顧不上去細想,什麽文人風骨和名聲,命才是最要緊的,一路狂奔直到上了車架才敢停下,才驚覺官服之下冰涼一片。
他這才回過味來,孫翊的嘲諷到底是什麽意思,隻是又驚又俱又羞,便是滿腔的怒言都仿佛擠在胸口,如此屈辱,他平生未曾受過,那孫家兄弟簡直欺人太甚。
茹毛飲血的蠻人!
而想到方才自己卑躬屈膝、毫無風度的表現,使者最終翻了個白眼就暈過去了。
而帳內的孫策輕咳一聲,提醒孫翊見好就收,注意點自身素質。
但孫翊根本沒有領會孫策的用意,還在和身邊的同僚大聲取笑著方才使者膽小如鼠的樣子。
“都言說,為國使者,膽識過人、敢於任事,我看是言過其實了,什麽狗屁的膽識,就是這軍營中的一條狗都比他像個人樣。”
周瑜隻能出聲阻止,“王瑚隻是司空府中的一個屬官,並非真的是天子使臣。”
“就這麽個草包都能入司空征辟,都吹噓曹操是什麽梟雄之才,依我看也不過如此。”孫翊語氣裏滿是不屑,“我江東軍已經占領了潁陽,奪取許都已是指日可待的,兄長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望而卻步。”
此時更應該一鼓作氣,拿下許昌,迎奉才是正理。
孫策心裏暗暗翻了一個白眼,看孫翊也有一種像在看傻子的心情,那許都就在眼前,他不拿是因為不想要嗎?
江東軍從揚州出發,,兵分幾路,連下豫州、徐州十餘座城池,眼看著是士氣正盛,銳不可當。但能打下來是一回事,能不能守住就會是另外一回事情。
跨過長江之險後,於平原作戰,騎兵才是主角,但江東軍對於陸戰的優勢是不足的,加上戰線拉長就意味著防線和糧草補給線路的拉長。
雖說打仗拚的是軍事實力,但最終真正要拚的其實是錢糧之力。
而曹仁聯合劉表差點切斷孫策補給之事,也算是給孫策敲了一記警鍾,先前他一心攻取城池,就如周瑜所說的得誌而忘乎所以了。
以江東之力,能開拓至此,已然取全江東之力了,再去許昌,已乏後力。此事無論是曹操、荀彧還是孫策和周瑜,也都一樣心知肚明。
而且江東之中,也不算太平,若不能平定安撫民心,隻怕後院起火,反失先機。
周瑜給的策略就是,討好處,能討多少算多少,要足江東的大義名分,進可攻、退可守,將來許都與天子,皆可緩緩圖之。
但這種事情,便是和孫翊解釋也解釋不明白,“此事孤自有安排,吳郡來信,諫言奪南陽宛城,我與公瑾商討過,想讓你去。”
聽見自己可以獨自帶兵打仗了,孫翊也就顧不上去想進攻許昌之事了,“區區宛城而已,兄長放心,我自去取來,獻給兄長。”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孫翊已經連續打了幾場勝仗,軍中皆讚他的驍勇善戰,連邊鴻都時常誇讚他,乃是天人之將,若是早出生十年,這江東隻怕就不是孫策打下來的,而是他了。
孫翊覺得此話甚是順耳,他在軍中時長不久,但有時也會覺得孫策哪有他的勇力,攻個城罷了,總要召集諸將商討來商討去的,有機巧連弩這樣的神器在手,殺不就完了。
比起孫策,他自認“小霸王”之名,分明他更名副其實才是。
孫策看他又這般自信打包票,忽然又有些猶豫是不是該讓孫翊去了,畢竟宛城乃是軍工重地,曹操軍中的軍械十之八九也出自於此,如此重鎮,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