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議題之後是軍事議題。霹靂軍治下人口已過千萬,按照宋蒙兩國二十人養一名士兵的比例,可建立五十萬的大軍。不過,霹靂軍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線,加之裝備火器的花費十分驚人,故兵民比例一直很低。與之相反,宋軍正規野戰兵員數量超過了百萬,廂軍及地方民間武裝也過百萬。數量優勢抵消了其兵員戰鬥力差的弱勢,這也是其能抗住蒙軍進攻的重要原因。蒙軍數量也不少,除了本族十餘萬騎兵之外,另有數萬精銳色目仆從軍和超過二十萬蒙古漢軍士兵。新附軍的數量則在五十萬以上。
宋軍數量眾多,卻從未被歐陽軒放在心上。這倒不是因為其戰力拉垮,而是因為霹靂軍從未將其作為主要作戰對象。這也是沿海製置司入侵流求,餘柱在歐陽軒的命令下,並沒有對宋軍痛下殺手的原因。相反,如果宋軍在蒙軍大舉進攻下局勢危殆,霹靂軍將會毫不猶豫出手相助,這倒不是要幫臨安維持搖搖欲墜的腐敗政權,而是不忍百姓慘遭蒙軍屠戮。如果宋軍能僥幸將蒙軍趕出漢地,霹靂軍寧願退出漢地,遠走新大陸和袋鼠大陸,也不會與其決一勝負。兄弟鬩牆是歐陽軒絕不願看到的。
除去戰力強悍的本族騎兵,蒙軍僅色目軍和蒙古漢軍便有三十萬人。霹靂軍主力部隊四個師加上山地旅和總參直屬部隊,不過五萬餘人,如果再算上海軍的三支艦隊和流求的陸上部隊,也不過七萬餘人。雖然霹靂軍訓練有素又裝備精良,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吃掉這些仆從軍。這是因為成也火器敗也火器,火器讓霹靂軍戰無不勝,卻讓陸上部隊的機動性大大下降。如果在北方平原上,蒙軍僅靠騎兵便能拖得霹靂軍精疲力竭,一旦分兵便容易被騎兵各個擊破。霹靂軍高層形成的共識是,要與蒙軍決戰必須大規模擴軍,特別是騎兵部隊。
總參謀部的擴軍方案是將現有的師擴編為集團軍,駐屯漢中的第二師改編為第一集團軍,軍長由曹軒擔任。下設一個重型步兵師、一個輕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及一個軍部直屬旅,兵員三萬五千人,裝備重型火炮二百門,中型和輕型火炮五百門。三個師各一萬人,直屬旅五千人,由偵察團、特種團和通訊、警衛等部隊組成。
第四師擴編為第二集團軍,仍駐屯重慶,軍長昝萬壽。駐屯交趾的第一師則調到成都,擴編為第三集團軍,軍長由張玨擔任。上述兩軍的人員和武器、馬匹編製均與第一集團軍相同。第三師擴編為第四集團軍,軍部駐屯善闡府,由總參謀長曾勇兼任軍長。其下設兩個輕步師和一個騎兵師和軍部直屬旅,分別駐屯大理、交趾和善闡。全軍配備重型火炮五十門,中型和輕型火炮八百門。第四集團軍防區為大理、雲南和交趾三省,周邊並無多大威脅,地形又多高山和沼澤,故並沒有重型師,而是在師直旅列編了一個重型步兵團。
負責川西的山地旅擴編為山地師,師長為董虎。全軍下轄一個特種團、一個偵察團、一個師部團和四個山地團,全部配套輕型火炮。師部駐屯地在橫原堡,各團分別駐屯在鬆州、康定、茂州、黎州及建昌府等地。山地師的任務是防止蒙軍從蕃區草原滲透到蜀地,並剿滅反叛的部落,防止盜匪勢力的興起,維護巴蜀通往大理和雲南的通道安全。這也是派擅長特種作戰的董虎任師和的原因。
流求的陸上部隊則擴編海軍陸戰軍,編製為四個師,分別為重型師、騎兵師、輕型師和機動師及軍部直屬旅,總兵力四萬五千人。重型師駐紮在流求島,騎兵師和軍部直屬旅駐屯在濟州島,輕型師駐屯在瓊州島,機動師則駐屯在星島。軍長由黃大根,副軍長吳青,隻是黃大根事務繁忙,日常軍務便落到了吳青的肩上。當總參謀部提出這個方案之時,不少霹靂國高層特別是政務係統高層不思其解。霹靂軍的海軍根本就沒有對手,就連龐大的沿海製置司水軍也要退避三舍,為何要如此龐大的陸戰部隊?就憑眼下的實力,對付南洋的王國和土邦簡直不要太輕鬆,更隻需千人便能滅掉新大陸的生番大部落。
麵對眾人的疑問,曾勇將眼睛望向了歐陽軒。見歐陽軒含笑點了頭,他清清嗓子道:“此乃為今後抗蒙所作長遠打算.....”,此語一出,眾人盡皆愰然大悟。對付南洋邦國根本不需要重炮和騎兵,隻需要艦隊和機動師出動也能輕鬆獲勝。同樣的,臨安方麵已被蒙軍打得焦頭爛額,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對濟州、流求、瓊州發起進攻。那麽部署在這三島上的霹靂軍部隊針對誰便不言而喻了。第一、二、三集團軍超過十萬兵力部署在巴蜀,顯然是為了今後北上中原。屆時從海上出發的海軍陸戰軍將會在山東、河北登陸,直插蒙軍的後方。
以上陸上部隊擴軍方案極其龐大,如果按計劃落實,霹靂軍陸上兵力將達到二十萬人,火炮數量達到四千門以上。先不說需要海量的資金和人員訓練,僅裝備生產便需要至少三年時間才能完成。尤其頭痛的仍是戰馬數量,即便一人一馬,五個師的騎兵也至少需要五萬匹戰馬,要讓騎兵戰鬥力發揮到最大,則至少需要一人兩馬,即需要十萬匹戰馬。除了騎兵之外,步兵也需要一定的戰馬作為通訊、偵察、機要之用,同時還需要大量的馱馬,供炮兵和輜重部隊使用。所需馬匹數量如此之大,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大理這個產馬地,又在濟州大規模養馬,總參謀部根本不敢製定這個計劃。
除了正規軍之外,預備役部隊建設也提上了日程。雖然霹靂軍士兵服役時間很長,但仍有不少人因年齡等原因,不適合在軍中而退役。這些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老兵,是未經戰事的士兵不能比的,更不是基幹民兵能比的。退役之後,他們大多到了工礦企業和縣鄉村等基層政權任職,並將被編入預備役。預備役每月進行訓練,平時則剿匪平亂,戰況緊急時還要奔赴前線。有了預備役之後,各州縣雖然仍然保留了基幹民兵,但不再頻繁調動基幹民兵訓練,節省了大量人力。
會議還討論了霹靂軍盟友的擴軍請求。眾人同意了播州新建一個輕步師的請求,這並非楊邦憲是歐陽的舅子,而是播州對霹靂軍的支持有目共睹。眾人也同意了阿永的請求,讓都掌蠻山地團的裝備部分新火器。他們駐屯的建昌府並不太平,需要繼續打擊那些反叛的部落。康定澤郎的擴軍計劃則被否決,他請求將常備軍擴充到五千人。為此,歐陽軒親筆給澤郎寫了一封信,解釋為何不同意其擴軍的原因。如果向草原進軍,極容易刺激蒙古人,反而會讓澤郎在草原上領地全部失去。更要命的是,地廣人稀的蕃區經濟薄弱,即便以戰養戰也根本支撐不起五千人軍隊。如果糧餉不足,士兵極易發生嘩變。
宋軍數量眾多,卻從未被歐陽軒放在心上。這倒不是因為其戰力拉垮,而是因為霹靂軍從未將其作為主要作戰對象。這也是沿海製置司入侵流求,餘柱在歐陽軒的命令下,並沒有對宋軍痛下殺手的原因。相反,如果宋軍在蒙軍大舉進攻下局勢危殆,霹靂軍將會毫不猶豫出手相助,這倒不是要幫臨安維持搖搖欲墜的腐敗政權,而是不忍百姓慘遭蒙軍屠戮。如果宋軍能僥幸將蒙軍趕出漢地,霹靂軍寧願退出漢地,遠走新大陸和袋鼠大陸,也不會與其決一勝負。兄弟鬩牆是歐陽軒絕不願看到的。
除去戰力強悍的本族騎兵,蒙軍僅色目軍和蒙古漢軍便有三十萬人。霹靂軍主力部隊四個師加上山地旅和總參直屬部隊,不過五萬餘人,如果再算上海軍的三支艦隊和流求的陸上部隊,也不過七萬餘人。雖然霹靂軍訓練有素又裝備精良,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吃掉這些仆從軍。這是因為成也火器敗也火器,火器讓霹靂軍戰無不勝,卻讓陸上部隊的機動性大大下降。如果在北方平原上,蒙軍僅靠騎兵便能拖得霹靂軍精疲力竭,一旦分兵便容易被騎兵各個擊破。霹靂軍高層形成的共識是,要與蒙軍決戰必須大規模擴軍,特別是騎兵部隊。
總參謀部的擴軍方案是將現有的師擴編為集團軍,駐屯漢中的第二師改編為第一集團軍,軍長由曹軒擔任。下設一個重型步兵師、一個輕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及一個軍部直屬旅,兵員三萬五千人,裝備重型火炮二百門,中型和輕型火炮五百門。三個師各一萬人,直屬旅五千人,由偵察團、特種團和通訊、警衛等部隊組成。
第四師擴編為第二集團軍,仍駐屯重慶,軍長昝萬壽。駐屯交趾的第一師則調到成都,擴編為第三集團軍,軍長由張玨擔任。上述兩軍的人員和武器、馬匹編製均與第一集團軍相同。第三師擴編為第四集團軍,軍部駐屯善闡府,由總參謀長曾勇兼任軍長。其下設兩個輕步師和一個騎兵師和軍部直屬旅,分別駐屯大理、交趾和善闡。全軍配備重型火炮五十門,中型和輕型火炮八百門。第四集團軍防區為大理、雲南和交趾三省,周邊並無多大威脅,地形又多高山和沼澤,故並沒有重型師,而是在師直旅列編了一個重型步兵團。
負責川西的山地旅擴編為山地師,師長為董虎。全軍下轄一個特種團、一個偵察團、一個師部團和四個山地團,全部配套輕型火炮。師部駐屯地在橫原堡,各團分別駐屯在鬆州、康定、茂州、黎州及建昌府等地。山地師的任務是防止蒙軍從蕃區草原滲透到蜀地,並剿滅反叛的部落,防止盜匪勢力的興起,維護巴蜀通往大理和雲南的通道安全。這也是派擅長特種作戰的董虎任師和的原因。
流求的陸上部隊則擴編海軍陸戰軍,編製為四個師,分別為重型師、騎兵師、輕型師和機動師及軍部直屬旅,總兵力四萬五千人。重型師駐紮在流求島,騎兵師和軍部直屬旅駐屯在濟州島,輕型師駐屯在瓊州島,機動師則駐屯在星島。軍長由黃大根,副軍長吳青,隻是黃大根事務繁忙,日常軍務便落到了吳青的肩上。當總參謀部提出這個方案之時,不少霹靂國高層特別是政務係統高層不思其解。霹靂軍的海軍根本就沒有對手,就連龐大的沿海製置司水軍也要退避三舍,為何要如此龐大的陸戰部隊?就憑眼下的實力,對付南洋的王國和土邦簡直不要太輕鬆,更隻需千人便能滅掉新大陸的生番大部落。
麵對眾人的疑問,曾勇將眼睛望向了歐陽軒。見歐陽軒含笑點了頭,他清清嗓子道:“此乃為今後抗蒙所作長遠打算.....”,此語一出,眾人盡皆愰然大悟。對付南洋邦國根本不需要重炮和騎兵,隻需要艦隊和機動師出動也能輕鬆獲勝。同樣的,臨安方麵已被蒙軍打得焦頭爛額,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對濟州、流求、瓊州發起進攻。那麽部署在這三島上的霹靂軍部隊針對誰便不言而喻了。第一、二、三集團軍超過十萬兵力部署在巴蜀,顯然是為了今後北上中原。屆時從海上出發的海軍陸戰軍將會在山東、河北登陸,直插蒙軍的後方。
以上陸上部隊擴軍方案極其龐大,如果按計劃落實,霹靂軍陸上兵力將達到二十萬人,火炮數量達到四千門以上。先不說需要海量的資金和人員訓練,僅裝備生產便需要至少三年時間才能完成。尤其頭痛的仍是戰馬數量,即便一人一馬,五個師的騎兵也至少需要五萬匹戰馬,要讓騎兵戰鬥力發揮到最大,則至少需要一人兩馬,即需要十萬匹戰馬。除了騎兵之外,步兵也需要一定的戰馬作為通訊、偵察、機要之用,同時還需要大量的馱馬,供炮兵和輜重部隊使用。所需馬匹數量如此之大,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大理這個產馬地,又在濟州大規模養馬,總參謀部根本不敢製定這個計劃。
除了正規軍之外,預備役部隊建設也提上了日程。雖然霹靂軍士兵服役時間很長,但仍有不少人因年齡等原因,不適合在軍中而退役。這些上過戰場見過血的老兵,是未經戰事的士兵不能比的,更不是基幹民兵能比的。退役之後,他們大多到了工礦企業和縣鄉村等基層政權任職,並將被編入預備役。預備役每月進行訓練,平時則剿匪平亂,戰況緊急時還要奔赴前線。有了預備役之後,各州縣雖然仍然保留了基幹民兵,但不再頻繁調動基幹民兵訓練,節省了大量人力。
會議還討論了霹靂軍盟友的擴軍請求。眾人同意了播州新建一個輕步師的請求,這並非楊邦憲是歐陽的舅子,而是播州對霹靂軍的支持有目共睹。眾人也同意了阿永的請求,讓都掌蠻山地團的裝備部分新火器。他們駐屯的建昌府並不太平,需要繼續打擊那些反叛的部落。康定澤郎的擴軍計劃則被否決,他請求將常備軍擴充到五千人。為此,歐陽軒親筆給澤郎寫了一封信,解釋為何不同意其擴軍的原因。如果向草原進軍,極容易刺激蒙古人,反而會讓澤郎在草原上領地全部失去。更要命的是,地廣人稀的蕃區經濟薄弱,即便以戰養戰也根本支撐不起五千人軍隊。如果糧餉不足,士兵極易發生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