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是抗蒙,當下霹靂軍海軍艦隊已經足夠用了。畢竟遊牧部落不擅水戰甚至不會遊泳,而其附庸蒙古漢軍和高麗水軍又被霹靂軍死死壓製。劉整降蒙之後,向獲忽必烈建言大力發展水軍,但蒙軍水軍隻能在兩淮的內河航道上航行,以配合步騎兵作戰。由於河道的原因,也因為造船技術的限製,其船隻絕大部分為小型船隻,中大型船隻很少。雖然在劉整漚心瀝血的努力下,蒙軍水軍已有了上千艘船隻,水兵有二萬餘人,甚至仿製了幾十艘火炮戰船,但根本不敢駛向大海。即便有蒙軍戰船能逃過宋軍沿海製置司的打擊,也會被霹靂軍戰艦殲滅。


    戰勝並驅逐蒙古是應有之義,但歐陽軒誌不僅在於此。對他來說,霹靂軍的最終目標是遠方遼闊而富饒的土地,而強大的海軍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霹靂軍三支艦隊雖然有一百艘主力戰艦,但控製南洋和錫蘭已是極限。如果要前往西洋的波斯和大食,必然會遇到強力的挑戰。在大食的西方,有許多以海上貿易和海權立國的海上強國,如拜占庭和威尼斯、熱那亞人。他們不僅航海技術先進,有的還擁有讓人聞風喪膽的希臘火等海戰利器。更重要的是,這些海上民族也極擅於學習。隨著技術的擴散,他們也必然仿製火炮戰船。屆時,遠道而去的霹靂軍艦隊將不再有絕對的優勢。


    雖然相比驅逐韃虜,遠洋開拓並不是當務之急,但歐陽軒仍然決定將部分資源投入了海軍建設之中。海軍的建設極為艱難,有“百年海軍”之說。霹靂軍的艦隊之所以快速崛起,除了因為有從川西帶到流求的水軍作為種子部隊之外,一方麵是因為火炮戰船對冷兵器戰船的碾壓性優勢,另一方麵是財力充沛,購買了大量船隻進行改裝,還招募了大量的水手。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民船改造而來的戰艦缺點,慢慢凸現出來了——船速不快、船體強度差,抗風浪性差、轉向能力差......


    以上缺點使得霹靂軍艦隊的遠洋能力大大下降。每次遠航,都有戰船破損或掉隊,不得不靠岸維修或返航。新大陸運回的金銀已成為霹靂軍最重要的財源,每次為了安全運回這些財物,餘柱都要親自督促挑選船隻。原因無它,流求適合前往萬裏之遙新大陸的船隻其實不多,護航的戰艦更是難覓。歐陽軒此時提出海軍建設,除了解決這些問題外,也是未雨綢繆,為未來大規模的海外事業做準備。按照計劃,霹靂軍今後應該至少有六支艦隊,每支艦隊的應有大中型主力戰艦一百艘,也就意味著海軍要擴軍四倍以上。


    按照歐陽軒的想法,未來霹靂軍將建設北海、東海、南海三支近海艦隊和西洋、新大陸西岸、新大陸東岸三支遠洋艦隊。北海艦隊駐地為濟州島,活動海域為北方漢地、高麗、倭國周邊海域及北方的白海;東海艦隊駐地為流求,活動海域為舟山以南至瓊州海域;南海艦隊駐地為星島,活動海域為整個南洋地區;西洋艦隊的駐地為錫蘭,其活動區域包括天竺、波斯、大食及更西方的海域;新大陸西岸艦隊駐地在新蜀州,活動區域為野牛大陸和羊駝大陸西海岸;新大陸東岸艦隊駐地在地峽東部,距離地峽西部的新蜀州的陸上直線距離約兩百裏地。歐陽軒知道,當下根本沒有能力開鑿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地峽運河,而艦隊要從太平洋到達大西洋,必須要繞過羊駝大陸南端,不僅路程有萬裏之遙,且風急浪惡。要到達大西洋並探索新大陸東岸,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地峽東部修建城市、港口、造船廠,並新建一支艦隊。


    海軍建設最主要的投入便是建造戰艦。當下霹靂軍戰艦種類多,型號繁雜,結構也不相同,這不僅給戰術陣形帶來不便,也給維修、保養和補給都帶來諸多麻煩。按照總參謀部會同流求都督府製定的《海軍發展綱要》,每支艦隊應有各型戰艦和運輸船及輔助船隻。戰艦分為火炮戰船、爆破船、火戰船等艦隻,運輸船則有糧食補給船、淡水補給船、彈藥補給船、運兵船、運馬船。輔助船隻則有偵察船、工程船、醫療船、通訊船、維修船....


    火炮戰船是艦隊的核心戰力。流求的造船廠在充分吸取大食、波斯和天竺戰船優點的基礎之下,研製出了大中小三種新型主力戰艦,分別命名為崇慶府級、邛州級、大邑級的火炮戰艦。崇慶府級戰艦排水量八百噸,裝備火炮六十門,配備水兵四百人;邛州級排水量六百噸,裝備火炮四十門,配備水兵三百人;大邑級排水量四百噸裝備火炮二十門,配備水兵二百人。按照《綱要》的造艦計劃,每支艦隊將裝備五艘崇慶府級、二十艘邛州級和四十艘大邑級火炮戰船。除了這六十五艘主力戰艦外,艦隊還將配套運輸船和輔助船隻。


    水兵素質決定著艦隊的戰力。霹靂軍光複巴蜀之後,水軍的作用便大幅度下降。沿海製置司侵犯流求失敗之後,臨安朝廷被迫對霹靂軍開放了長江航道。為了節省軍費開支,也是為了臨安表明無順水而下之意,霹靂軍將巴蜀的四個水軍團裁撤了三個,僅保留了戰力最強的原第三師水軍團。裁撤的上千艘船隻在拆除火炮後,轉為民用。四千五百名水兵除少數老弱外留在巴蜀之後,其餘盡皆乘坐商船,分批前往流求,加入了海軍序列。這些久經戰陣的水手雖然沒有大海航行的經驗,但水上經驗十分豐富。在流求的航海學校經過學習,再到海上經過數月的適應訓練之後,便能成精銳海軍水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補給影響著海軍的投送能力和戰力。雖然霹靂軍艦隊現在有大量的運輸船和補給船,戰時也能征調商船隨同出征,但卻不足以支撐遠洋作戰。一支艦隊足有一萬五千人,每日僅需要食水便是個巨大數字,如果發生激烈戰事,彈藥也會很快耗光。在茫茫大海上長時間行駛,遇到風暴折損船隻是常有之事,水手也會因疲勞而患病或發生疫病。雖然艦隊配有醫療船和維修船,但限於條件這些都是臨時應急之舉。如果要對船隻進行大修和讓水手徹底康複,還得到條件更好的陸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綱要》提出了軍港和海軍補給站建設計劃。除了濟洲、流求、瓊州、交趾、星島、錫蘭等核心島嶼的港口建設以外,霹靂軍將重點建設前往野牛大陸、地峽省、羊駝大陸、袋鼠大陸及前往天竺、波斯、大食的據點。這些據點將是軍民兩用,標準配置為港口、倉庫、貨棧及保護這些設施的堡壘、瞭望塔等防禦設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