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作為“戰爭之王”,乃是霹靂軍優先發展的最核心武器。與艦炮相比,陸軍野戰軍和海軍陸戰軍的火炮口徑普遍要小,彈種也偏少。因為前者要考慮陸路運輸條件,不能因火力而犧牲機動性;後者則是要減輕後勤的壓力,畢竟彈種越多,保障便越困難。軍艦靠風力行駛,可以存諸大量的彈藥,但陸軍火炮彈藥全靠騾馬運輸,而水運效率可是陸路運輸的十倍以上。霹靂軍誌在北上中原,那裏河流不僅數量少,通航裏程也短,冬天更會因封凍而停航,後勤輜重將主要通過陸路運輸。
野戰部隊的新型火炮有五種型號,分別為彈重40斤、20斤、10斤、5斤和2斤,配備的彈種有***、高爆彈、霰彈和實心彈。2斤和5斤炮被歐陽軒稱為迫擊炮,前者隻有幾十斤,射程1裏;後者全炮重不過百斤左右,最大射程為兩裏,均為虎蹲炮的改進型。這款炮雖仍為前裝曲射火炮,但由於采用了新型火藥,彈體內又填充了數十顆預製破片,能輕易擊穿敵人的皮製甲胄,殺傷範圍並不比老式重型虎蹲炮小多少。2斤炮主要裝備騎兵連。5斤炮裝備步兵營下屬的火力連,每個炮兵班配置兩門,一個連裝備二十門,是步兵營的主要支援火力。
10斤和20斤炮為彈道平直射火力,有效射程均達到了八裏,為霹靂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戰裝備。這兩型炮都是數匹騾馬拖動,前者全重約五百斤,後者全重一千兩百斤,這個重量包括了炮身和帶輪子炮架。炮架由鋼鐵製成,輪子外層由包裹了厚厚的橡膠,大大提高了行軍速度和複雜地形的通過性。10斤炮能輕易擊破敵人的柵欄、矮土牆等野戰工事,裝備到步兵團下屬的炮兵連,每個炮兵班配置一門。20斤炮裝備到師屬炮兵,每個炮兵連裝備四門,其威力更大,能輕易擊碎堅固的城門,集火攻擊之下包磚城牆也會土崩瓦解。
40斤炮是不折不扣的大殺器,是除了崇慶府級重型艦炮之外的最強火炮,長時間的炮擊之下,可以讓敵人的城防工事化為齏粉。即便是霹靂軍自己的改進型棱堡,也經不起該型火炮集火攻擊。該型火炮最遠射程達到十裏以上,可以部署在遠處吊打敵人。經過不斷的改進,當下宋蒙兩軍仿製的城防火炮射程能達到三、四裏地,但因極其笨重根本無法用於野戰,威力也因仍使用配比不合理的黑火藥,甚至不如蒙軍在襄陽前線所使用的回回炮。回回炮是配重式投石機的巔峰戰力,能拋射出一百餘斤的石頭,但最大射程也就半裏地左右。
即便進行了輕良化改良,40斤炮的全重仍高達二千五百斤,需要八匹騾馬拖動,其輪幅十分寬大,對道路運輸和後勤保障的條求頗高,故隻配屬到各野戰軍直屬炮兵,每個炮兵連裝備二門,每個軍共列裝二十門。實際上,該炮由於機動性弱,部署和反應時間慢,並不適合遭遇戰,其作用是擊破敵人防守嚴密的城池關隘。扼守關中的天險潼關和前往塞外的雁門關,以及類似於襄陽這類的堅城利堡,其一夫當關地勢險峻,用10斤炮和20斤炮對付起來,實屬勉為其難。
列在槍炮之後,被歐陽軒關注的第三項軍事裝備是運輸車輛,這實屬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在歐陽軒看來,這些運輸工具雖然毫不起眼,卻關乎著戰事的成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以火器為主戰武器的部隊,霹靂軍對後勤的依賴度更高。“南船北馬”,在以前的戰事中,正是憑借著高效水運帶來的後勤保障優勢,霹靂軍才得以將蒙軍逐出巴蜀。北方漢地河流稀少、地形平坦,使得霹靂軍與元軍的優勢此消彼長。對霹靂軍來說,保障前線的後勤供應,騾馬當然重要但車輛更不可或缺。
霹靂軍新研製的車輛有獨輪車、兩輪板車、四**車三大類十餘種。兩輪板車、四**車由騾馬拖動,在缺乏騾馬時也可以靠人拉動,是陸路運輸的主力。獨輪車十分輕便,適合狹窄山路。在歐陽軒的要求下,這些車輛都加裝了鋼製軸承和轉向輪,重要部位也采用了鋼鐵構件,操控性更強更省力,也更適應崎嶇、泥濘等惡劣地形。兵工廠的技師們還對車輛進行了改裝,使之更適合戰場需要,如四**車加裝了廂板,圍成一圈便能成為阻擋騎兵衝擊的車陣,也有效防止敵人的箭雨。又比如二輪板車和四**車被改裝為水冷式重機槍的射擊平台,使其能在遇敵時快速部署和投入戰鬥。
歐陽軒著力推動的第四項新型裝備是高空熱氣球,此物雖然並沒有攻擊力,但憑借著廣闊視野,在偵察和排兵布陣方麵作用巨大。在之前對蒙的戰事之中,霹靂軍指揮官多是借助山勢和望遠鏡掌握戰場局勢,並獲得掌控戰局的巨大的優勢。在地形平坦北方,熱氣球配上望遠鏡,作用將更加明顯。熱氣球的原理十分簡單,即利用熱空氣比重小能上浮的特性,將源源不斷的熱空氣送到球體之中,當充入熱空氣到達一定體積之時,便帶動其下的吊欄升入空中。在歐陽軒說明原理之後,楊輝帶著研究人員迅速將其研製出來。
歐陽軒親自參加了熱氣球首飛儀式。在重慶府城外的江岸河灘上,隨著楊輝的一聲下令,熱氣球的點火裝置噴出火苗。經過邛州煉油廠精煉過的火油,不僅燃燒力強,火力也更持久。隨著熱空氣不斷被吹入氣囊,熱氣球緩緩拖動著藤筐往空中上浮,在上升到三百米高度停了下來。藤筐可以容納三人,其中一人為負責操控的駕駛員,另兩人為觀察手。據楊輝介紹,如果加大火勢,熱氣球可以上升到五百米。氣囊內襯由絲綢構成,外層是塗了橡膠的厚布,能有效防止熱空氣的外泄。為了防被大風刮走,熱氣球還用兩根長繩固定在地麵上。
水軍武器也是歐陽軒關注的重點。大型戰船特別是海軍戰艦技術十分複雜,歐陽軒隻能提出改進方向和思路,無法提供專業建議。實際上,他關注的是內河航行的小型戰船,用於對付蒙軍的白鷂戰船。在未來的戰事中,霹靂軍必然會與日益壯大的元軍水軍,在長江、淮水、黃河等內河航道交戰,元軍肯定會大量使用噴火船等輕快戰船。雖然霹靂軍占據著優勢,也能憑憑借艦船和火力優勢在元軍船隻靠近前將其擊沉,但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被出於“小心駛得萬年船”和“料敵從寬”的原則,歐陽軒下令研製對付白鷂戰船等元軍輕快戰船的武器。
在海軍與航海學校的配合下,流求造船廠迅速研製出了被稱為“梭鏢魚”的戰船,專門用來對付試圖靠近霹靂軍戰艦的元軍輕快船隻。這種戰船既輕又快,配置十名船員,其中七名槳手,在內河航道上的速度和靈活性要遠超白鷂戰船。該船的主要武器為猛火油櫃——可以裝石油成為火戰船,也可以通過管道汲取河水噴出水柱,成為滅火船。元軍的火戰等輕快小船即便衝過霹靂軍戰艦的火力封鎖和輕護船的阻截,也會被“梭鏢魚”燒毀或將火勢滅熄。
野戰部隊的新型火炮有五種型號,分別為彈重40斤、20斤、10斤、5斤和2斤,配備的彈種有***、高爆彈、霰彈和實心彈。2斤和5斤炮被歐陽軒稱為迫擊炮,前者隻有幾十斤,射程1裏;後者全炮重不過百斤左右,最大射程為兩裏,均為虎蹲炮的改進型。這款炮雖仍為前裝曲射火炮,但由於采用了新型火藥,彈體內又填充了數十顆預製破片,能輕易擊穿敵人的皮製甲胄,殺傷範圍並不比老式重型虎蹲炮小多少。2斤炮主要裝備騎兵連。5斤炮裝備步兵營下屬的火力連,每個炮兵班配置兩門,一個連裝備二十門,是步兵營的主要支援火力。
10斤和20斤炮為彈道平直射火力,有效射程均達到了八裏,為霹靂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戰裝備。這兩型炮都是數匹騾馬拖動,前者全重約五百斤,後者全重一千兩百斤,這個重量包括了炮身和帶輪子炮架。炮架由鋼鐵製成,輪子外層由包裹了厚厚的橡膠,大大提高了行軍速度和複雜地形的通過性。10斤炮能輕易擊破敵人的柵欄、矮土牆等野戰工事,裝備到步兵團下屬的炮兵連,每個炮兵班配置一門。20斤炮裝備到師屬炮兵,每個炮兵連裝備四門,其威力更大,能輕易擊碎堅固的城門,集火攻擊之下包磚城牆也會土崩瓦解。
40斤炮是不折不扣的大殺器,是除了崇慶府級重型艦炮之外的最強火炮,長時間的炮擊之下,可以讓敵人的城防工事化為齏粉。即便是霹靂軍自己的改進型棱堡,也經不起該型火炮集火攻擊。該型火炮最遠射程達到十裏以上,可以部署在遠處吊打敵人。經過不斷的改進,當下宋蒙兩軍仿製的城防火炮射程能達到三、四裏地,但因極其笨重根本無法用於野戰,威力也因仍使用配比不合理的黑火藥,甚至不如蒙軍在襄陽前線所使用的回回炮。回回炮是配重式投石機的巔峰戰力,能拋射出一百餘斤的石頭,但最大射程也就半裏地左右。
即便進行了輕良化改良,40斤炮的全重仍高達二千五百斤,需要八匹騾馬拖動,其輪幅十分寬大,對道路運輸和後勤保障的條求頗高,故隻配屬到各野戰軍直屬炮兵,每個炮兵連裝備二門,每個軍共列裝二十門。實際上,該炮由於機動性弱,部署和反應時間慢,並不適合遭遇戰,其作用是擊破敵人防守嚴密的城池關隘。扼守關中的天險潼關和前往塞外的雁門關,以及類似於襄陽這類的堅城利堡,其一夫當關地勢險峻,用10斤炮和20斤炮對付起來,實屬勉為其難。
列在槍炮之後,被歐陽軒關注的第三項軍事裝備是運輸車輛,這實屬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在歐陽軒看來,這些運輸工具雖然毫不起眼,卻關乎著戰事的成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以火器為主戰武器的部隊,霹靂軍對後勤的依賴度更高。“南船北馬”,在以前的戰事中,正是憑借著高效水運帶來的後勤保障優勢,霹靂軍才得以將蒙軍逐出巴蜀。北方漢地河流稀少、地形平坦,使得霹靂軍與元軍的優勢此消彼長。對霹靂軍來說,保障前線的後勤供應,騾馬當然重要但車輛更不可或缺。
霹靂軍新研製的車輛有獨輪車、兩輪板車、四**車三大類十餘種。兩輪板車、四**車由騾馬拖動,在缺乏騾馬時也可以靠人拉動,是陸路運輸的主力。獨輪車十分輕便,適合狹窄山路。在歐陽軒的要求下,這些車輛都加裝了鋼製軸承和轉向輪,重要部位也采用了鋼鐵構件,操控性更強更省力,也更適應崎嶇、泥濘等惡劣地形。兵工廠的技師們還對車輛進行了改裝,使之更適合戰場需要,如四**車加裝了廂板,圍成一圈便能成為阻擋騎兵衝擊的車陣,也有效防止敵人的箭雨。又比如二輪板車和四**車被改裝為水冷式重機槍的射擊平台,使其能在遇敵時快速部署和投入戰鬥。
歐陽軒著力推動的第四項新型裝備是高空熱氣球,此物雖然並沒有攻擊力,但憑借著廣闊視野,在偵察和排兵布陣方麵作用巨大。在之前對蒙的戰事之中,霹靂軍指揮官多是借助山勢和望遠鏡掌握戰場局勢,並獲得掌控戰局的巨大的優勢。在地形平坦北方,熱氣球配上望遠鏡,作用將更加明顯。熱氣球的原理十分簡單,即利用熱空氣比重小能上浮的特性,將源源不斷的熱空氣送到球體之中,當充入熱空氣到達一定體積之時,便帶動其下的吊欄升入空中。在歐陽軒說明原理之後,楊輝帶著研究人員迅速將其研製出來。
歐陽軒親自參加了熱氣球首飛儀式。在重慶府城外的江岸河灘上,隨著楊輝的一聲下令,熱氣球的點火裝置噴出火苗。經過邛州煉油廠精煉過的火油,不僅燃燒力強,火力也更持久。隨著熱空氣不斷被吹入氣囊,熱氣球緩緩拖動著藤筐往空中上浮,在上升到三百米高度停了下來。藤筐可以容納三人,其中一人為負責操控的駕駛員,另兩人為觀察手。據楊輝介紹,如果加大火勢,熱氣球可以上升到五百米。氣囊內襯由絲綢構成,外層是塗了橡膠的厚布,能有效防止熱空氣的外泄。為了防被大風刮走,熱氣球還用兩根長繩固定在地麵上。
水軍武器也是歐陽軒關注的重點。大型戰船特別是海軍戰艦技術十分複雜,歐陽軒隻能提出改進方向和思路,無法提供專業建議。實際上,他關注的是內河航行的小型戰船,用於對付蒙軍的白鷂戰船。在未來的戰事中,霹靂軍必然會與日益壯大的元軍水軍,在長江、淮水、黃河等內河航道交戰,元軍肯定會大量使用噴火船等輕快戰船。雖然霹靂軍占據著優勢,也能憑憑借艦船和火力優勢在元軍船隻靠近前將其擊沉,但也難免會有漏網之魚。被出於“小心駛得萬年船”和“料敵從寬”的原則,歐陽軒下令研製對付白鷂戰船等元軍輕快戰船的武器。
在海軍與航海學校的配合下,流求造船廠迅速研製出了被稱為“梭鏢魚”的戰船,專門用來對付試圖靠近霹靂軍戰艦的元軍輕快船隻。這種戰船既輕又快,配置十名船員,其中七名槳手,在內河航道上的速度和靈活性要遠超白鷂戰船。該船的主要武器為猛火油櫃——可以裝石油成為火戰船,也可以通過管道汲取河水噴出水柱,成為滅火船。元軍的火戰等輕快小船即便衝過霹靂軍戰艦的火力封鎖和輕護船的阻截,也會被“梭鏢魚”燒毀或將火勢滅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