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十六年(1273年)二月,在五路元軍的圍攻之下,彈盡糧絕已久的襄陽城終於淪陷。少數守軍臨死不降,都統範天順等人不願投降蒙古人,自縊身死。貪生怕死的宋軍將領卻是多數,在守城主將呂文煥的帶領下,全城守軍皆投降了元軍。降元之後,呂文煥接著便向忽必烈上獻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漢)之策,並自請為先鋒。消息傳到臨安,朝野一片嘩然,紛紛要求嚴懲在臨安的呂文煥家眷親屬。隻不過呂文煥與呂文德兩兄弟在京湖前線和沿江製置司經營多年,族中子弟與親信遍布前線宋軍之中,把控了諸多要害位置,勢力盤根錯節。加之呂氏兄弟皆是賈似道的鐵杆心腹,在其庇護之下,呂文煥家人並未受到任何懲處,呂氏族人與親信仍安居官位。如此賞罰不分,自然又引得朝堂正義之士暗中忿怒,民間罵聲不絕。
元軍拿下襄陽城之後,並沒有馬上揮師南下,而是放緩了攻勢。一方麵是因大戰之後軍隊需要休整,另一方麵也是因忽必烈正在召集蒙元中樞高層,商議下一步的攻伐重點。擺在他麵前的有上中下三個選擇,上策是繼續乘勢南下,沿漢水直趨大江,以飲馬臨安,成為無可爭議的正朔王朝;中策是調集大軍西征,擊敗窩闊台和察合台這兩大汗國的襲擾,徹底解決後顧之憂。此次忽必烈調集大軍圍攻襄陽,得知消息的海都趁元軍大舉南下,派軍襲擊了漠北草原和河西走廊;下策是集中兵力先拿下霹靂軍,以解決大軍攻宋時霹靂軍對側翼的威脅,並奪取其火器技術。
襄陽城的陷落,使得臨安朝野的有識之士深感危機,紛紛進言獻策,聲稱“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以求挽救危局,但這些良言皆被賈似道束之高閣。在消息傳來之初,他倒緊張了幾日。後來見到元軍進攻緩了下來,便又開始整日在西湖渡船上飲酒狎尼,徹夜尋歡作樂,大小事務仍委托於廖瑩中、翁應龍等門客堂吏。“上梁柱不正下梁柱歪”,其遍布朝堂的黨羽也是有樣學樣,隻思投機鑽營搜刮錢財。在元軍的威壓之下,宋軍前線人心惶惶,但不少宋軍將領雖戰戰兢兢,卻並沒有整飭武備,他們在憂心忡忡之餘仍不忘克扣軍餉,吃兵肉喝兵血。不少宋軍將領眼見元軍勢大,又見呂文煥降元之後被重用,也偷偷派人前往襄陽,與元軍暗通款曲。
襄陽淪陷的消息並沒有對霹靂軍造成多少的衝擊。一方麵,襄陽被攻破早已在歐陽軒的預估之中,不管是霹靂軍高層還是普通民眾皆早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麵也是巴蜀距離襄陽遙遠,並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霹靂軍治下仍能各安其職,一切生產生活皆井井有條。當元軍放緩進攻的軍情,從荊湖前線傳來之時,卻引起了歐陽軒的警覺。他知道元軍絕不會止步於襄陽,而是如同筋疲力盡的猛虎,會在靜靜蟄伏一段時間後,再次暴起發難。“一山不容二虎”,不管忽必烈如何決策,元軍與霹靂軍終將會有一場生死惡鬥。
忽必烈也明白與霹靂軍終有一戰。他最終定下的策略是防住海都、穩住霹靂軍,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臨安政權。為此他派了丞相安童和四子那木罕,率精銳騎兵前往金山(阿爾泰山)以防海都東進,又派了禮部尚書廉希憲再次出使霹靂軍。廉希憲告訴歐陽軒,元軍之所以攻宋,實在是因臨安朝廷每每背信棄義,扣押殺害蒙元使者,宋軍邊將又屢次挑起邊境事端,引發忽必烈的雷霆之怒,以懲處其天怒人怨的悖行。為了穩住霹靂軍,這一次元軍又提高了價碼。他告訴歐陽軒,如果霹靂軍答應聯合攻宋,元軍將在懲處趙氏皇室之後退回到大江以北,大江之南土地則歸霹靂軍所有,雙方劃江而治。對於廉希憲的說辭,歐陽軒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暗自冷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忽必烈的政權漢化後,也學起了美化其侵略行為,就像狼美化其吃羊行為一樣,實在是虛偽至極。
元軍使團在蜀地期間,由負責醫療教育事務的唐順接待,其職務與廉希憲的禮部尚書有一定相似性,倒也符合對等接待的原則。廉希憲一眼便看出了唐順並非官場老油條,更像一個不諳政治的老學究,便裝作一見如故,刻意套弄其話來。幾日下來,他便從唐順口中得知了霹靂軍高層對臨安政權的憤恨:“貪汙、腐敗、任人唯親.......”。甚至在兩人洽談過程中,唐順處理事務也並不刻意回避,往往是虛走幾步,便向下屬官員和幕僚指示事宜,讓廉希憲也隱約聽得了幾句。廉希憲越聽心中越喜:“蕃區生亂、夷區巨匪、水災......,原來霹靂軍內部也如此不太平啊”。
廉希憲也是老奸巨滑之輩,他當然不會輕信聽來的消息,便派了人暗中打聽。元軍也在巴蜀有間諜網絡,但因霹靂軍強力的反諜措施,間諜數量與規模都遠遠小於其隱藏在臨安網絡,也打聽不到核心機密。唐順無意間泄露的秘密都是大事,根本隱藏不了,隻有稍加打聽便能得知。事實上,廉希憲所派的隨從,隻是在重慶府城中逛了一圈,便印證了唐順所言匪患、水災等情況所言非虛,這使得他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內,愈加頻密刻意交好唐順。唐順也被真情實意所感動,將其視為惺惺相惜的知已。就在臨回大都前的一次飲宴中,廉希憲終於得到了要想的東西。不勝酒力的唐順用含糊不清的口齒告訴他:“軒哥兒才不管宋蒙兩軍攻伐,隻會坐山觀虎鬥”。
“酒後吐真言”,唐順的話讓廉希憲心中大喜。在蒙元高官看來,滅掉臨安的唯一障礙便是霹靂軍的水軍。如果霹靂軍出兵幹涉,其水軍憑借著堅船利炮,會給渡江的蒙軍造成麻煩甚至重大傷亡,可能還會掩護趙氏皇室從海上逃跑。如今從唐順口中得知了歐陽軒的底牌,廉希憲如何不欣喜?作為一名老奸巨滑的政客,廉希憲當然不會僅憑一句話便相信霹靂軍會在蒙元滅宋之戰中作壁上觀。廉希憲之所以篤信,也是因為蒙元高層從其他渠道也得到了相同的消息。
蒙元在臨安有龐大的間諜網,不少人隱藏得極深,其中有的還是朝中官員。這些間諜傳回的情報中,廉希憲知道宋廷與霹靂軍矛盾極深,準確地說宋廷對霹靂軍十分忌憚,處處下絆子和刁難,不少達官顯貴對歐陽軒極度憤恨,甚至還派死士刺殺歐陽軒,隻是屢次被挫敗。那些死士皆在刺殺失敗後自盡,並沒有暴露臨安方麵的馬腳。霹靂軍當然知道臨安政權在暗中使壞,隻是苦於無確鑿證據沒有翻臉,卻也恨意難平。蒙元高層由此也判定,歐陽軒不太可能會出手援助臨安政權。
對於臨安政權與霹靂軍的關係,蒙元高層的判斷是準確的。蒙元使團在巴蜀所聽所見,也都是真實的,甚至唐順對廉希憲所言,也無一虛構。廉希憲唯一沒有料到的是,這些都是在歐陽軒的授意下,讓唐順以其腐儒氣質本色出演,用麻痹大意之態,將蒙元想要的情報透露給廉希憲。歐陽軒何嚐不知道,忽必烈想穩住霹靂軍,在一舉擊滅臨安政權後,再對付霹靂軍。他不想在宋元惡鬥中火中取粟,而是要趁他們兩敗俱傷,再來一起收割。
元軍拿下襄陽城之後,並沒有馬上揮師南下,而是放緩了攻勢。一方麵是因大戰之後軍隊需要休整,另一方麵也是因忽必烈正在召集蒙元中樞高層,商議下一步的攻伐重點。擺在他麵前的有上中下三個選擇,上策是繼續乘勢南下,沿漢水直趨大江,以飲馬臨安,成為無可爭議的正朔王朝;中策是調集大軍西征,擊敗窩闊台和察合台這兩大汗國的襲擾,徹底解決後顧之憂。此次忽必烈調集大軍圍攻襄陽,得知消息的海都趁元軍大舉南下,派軍襲擊了漠北草原和河西走廊;下策是集中兵力先拿下霹靂軍,以解決大軍攻宋時霹靂軍對側翼的威脅,並奪取其火器技術。
襄陽城的陷落,使得臨安朝野的有識之士深感危機,紛紛進言獻策,聲稱“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以求挽救危局,但這些良言皆被賈似道束之高閣。在消息傳來之初,他倒緊張了幾日。後來見到元軍進攻緩了下來,便又開始整日在西湖渡船上飲酒狎尼,徹夜尋歡作樂,大小事務仍委托於廖瑩中、翁應龍等門客堂吏。“上梁柱不正下梁柱歪”,其遍布朝堂的黨羽也是有樣學樣,隻思投機鑽營搜刮錢財。在元軍的威壓之下,宋軍前線人心惶惶,但不少宋軍將領雖戰戰兢兢,卻並沒有整飭武備,他們在憂心忡忡之餘仍不忘克扣軍餉,吃兵肉喝兵血。不少宋軍將領眼見元軍勢大,又見呂文煥降元之後被重用,也偷偷派人前往襄陽,與元軍暗通款曲。
襄陽淪陷的消息並沒有對霹靂軍造成多少的衝擊。一方麵,襄陽被攻破早已在歐陽軒的預估之中,不管是霹靂軍高層還是普通民眾皆早有心理準備。另一方麵也是巴蜀距離襄陽遙遠,並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霹靂軍治下仍能各安其職,一切生產生活皆井井有條。當元軍放緩進攻的軍情,從荊湖前線傳來之時,卻引起了歐陽軒的警覺。他知道元軍絕不會止步於襄陽,而是如同筋疲力盡的猛虎,會在靜靜蟄伏一段時間後,再次暴起發難。“一山不容二虎”,不管忽必烈如何決策,元軍與霹靂軍終將會有一場生死惡鬥。
忽必烈也明白與霹靂軍終有一戰。他最終定下的策略是防住海都、穩住霹靂軍,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臨安政權。為此他派了丞相安童和四子那木罕,率精銳騎兵前往金山(阿爾泰山)以防海都東進,又派了禮部尚書廉希憲再次出使霹靂軍。廉希憲告訴歐陽軒,元軍之所以攻宋,實在是因臨安朝廷每每背信棄義,扣押殺害蒙元使者,宋軍邊將又屢次挑起邊境事端,引發忽必烈的雷霆之怒,以懲處其天怒人怨的悖行。為了穩住霹靂軍,這一次元軍又提高了價碼。他告訴歐陽軒,如果霹靂軍答應聯合攻宋,元軍將在懲處趙氏皇室之後退回到大江以北,大江之南土地則歸霹靂軍所有,雙方劃江而治。對於廉希憲的說辭,歐陽軒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暗自冷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忽必烈的政權漢化後,也學起了美化其侵略行為,就像狼美化其吃羊行為一樣,實在是虛偽至極。
元軍使團在蜀地期間,由負責醫療教育事務的唐順接待,其職務與廉希憲的禮部尚書有一定相似性,倒也符合對等接待的原則。廉希憲一眼便看出了唐順並非官場老油條,更像一個不諳政治的老學究,便裝作一見如故,刻意套弄其話來。幾日下來,他便從唐順口中得知了霹靂軍高層對臨安政權的憤恨:“貪汙、腐敗、任人唯親.......”。甚至在兩人洽談過程中,唐順處理事務也並不刻意回避,往往是虛走幾步,便向下屬官員和幕僚指示事宜,讓廉希憲也隱約聽得了幾句。廉希憲越聽心中越喜:“蕃區生亂、夷區巨匪、水災......,原來霹靂軍內部也如此不太平啊”。
廉希憲也是老奸巨滑之輩,他當然不會輕信聽來的消息,便派了人暗中打聽。元軍也在巴蜀有間諜網絡,但因霹靂軍強力的反諜措施,間諜數量與規模都遠遠小於其隱藏在臨安網絡,也打聽不到核心機密。唐順無意間泄露的秘密都是大事,根本隱藏不了,隻有稍加打聽便能得知。事實上,廉希憲所派的隨從,隻是在重慶府城中逛了一圈,便印證了唐順所言匪患、水災等情況所言非虛,這使得他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內,愈加頻密刻意交好唐順。唐順也被真情實意所感動,將其視為惺惺相惜的知已。就在臨回大都前的一次飲宴中,廉希憲終於得到了要想的東西。不勝酒力的唐順用含糊不清的口齒告訴他:“軒哥兒才不管宋蒙兩軍攻伐,隻會坐山觀虎鬥”。
“酒後吐真言”,唐順的話讓廉希憲心中大喜。在蒙元高官看來,滅掉臨安的唯一障礙便是霹靂軍的水軍。如果霹靂軍出兵幹涉,其水軍憑借著堅船利炮,會給渡江的蒙軍造成麻煩甚至重大傷亡,可能還會掩護趙氏皇室從海上逃跑。如今從唐順口中得知了歐陽軒的底牌,廉希憲如何不欣喜?作為一名老奸巨滑的政客,廉希憲當然不會僅憑一句話便相信霹靂軍會在蒙元滅宋之戰中作壁上觀。廉希憲之所以篤信,也是因為蒙元高層從其他渠道也得到了相同的消息。
蒙元在臨安有龐大的間諜網,不少人隱藏得極深,其中有的還是朝中官員。這些間諜傳回的情報中,廉希憲知道宋廷與霹靂軍矛盾極深,準確地說宋廷對霹靂軍十分忌憚,處處下絆子和刁難,不少達官顯貴對歐陽軒極度憤恨,甚至還派死士刺殺歐陽軒,隻是屢次被挫敗。那些死士皆在刺殺失敗後自盡,並沒有暴露臨安方麵的馬腳。霹靂軍當然知道臨安政權在暗中使壞,隻是苦於無確鑿證據沒有翻臉,卻也恨意難平。蒙元高層由此也判定,歐陽軒不太可能會出手援助臨安政權。
對於臨安政權與霹靂軍的關係,蒙元高層的判斷是準確的。蒙元使團在巴蜀所聽所見,也都是真實的,甚至唐順對廉希憲所言,也無一虛構。廉希憲唯一沒有料到的是,這些都是在歐陽軒的授意下,讓唐順以其腐儒氣質本色出演,用麻痹大意之態,將蒙元想要的情報透露給廉希憲。歐陽軒何嚐不知道,忽必烈想穩住霹靂軍,在一舉擊滅臨安政權後,再對付霹靂軍。他不想在宋元惡鬥中火中取粟,而是要趁他們兩敗俱傷,再來一起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