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十七年七月,低能兒皇帝趙禥病死,諡號度宗,其三歲的兒子趙?繼位為帝國新一任皇帝。趙禥在位時,賈似道便權傾朝野一手遮天,幼兒皇帝即位使得賈似道權勢更熾,被小兒皇帝稱之為“相父”,而他也薑子牙自居。正如蒙元伐宋詔書所稱“主弱臣悖”一樣,無能的君上和貪婪的朝臣組成的臨安政權,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現在戰事之上便是節節敗退,喪師失地。伯顏率蒙元大軍主力自襄陽而下,已繞過郢州進抵漢水下遊;元淮西行省參知政事塔出,則引兵渡過淮水,屯駐廬州與揚州之間,截斷了兩地宋軍的聯係;山東的元軍則在博羅歡指揮下兵出淮東,其部輕騎甚至進入揚州境內,在各州縣燒殺剽掠。


    巨大的軍事壓力之下,臨安朝廷終於肯放下顏麵,派使者來到重慶府。隻不過派來的使者雖然對歐陽軒恭倨,但詔書的口氣仍然盛氣淩人,不肯失掉半分貴胄的架子。如果僅是言語中爭個口舌上風便也罷了,歐陽軒還能忍受,畢竟霹靂軍名義上仍是宋廷的臣屬。隻不過詔書內容實在太離譜,除了之前提出給錢給人給火器和交出霹靂軍的指揮權外,還要求霹靂軍交還瓊州島,以作為宗室和朝廷高官巡狩——即逃難之地。詔書還為此畫了個大餅——將與漢中接壤的關中劃給霹靂軍。歐陽軒看了這個詔書,顧不得外交禮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看來臨安的那些達官顯貴們還沒有意識到大廈將傾,還將霹靂軍當成偏安西南的蠻夷和大海商的集合體。


    眼見臨安使者一臉尷尬,歐陽軒正色告訴他,若要霹靂軍援救,前提是保證霹靂軍的獨立指揮權和自主作戰權,臨安朝廷也要提供必要的糧草後勤,同時詔告宋軍不得阻撓霹靂軍的行動,更不能無端襲擊霹靂軍。宗室高官甚至普通百姓要到瓊州島避難也可以,但須得遵守霹靂軍法律和當地的管理。對於交回瓊州島的要求,歐陽軒並沒有正麵回答。他告訴使者,自己無權替島上的兩百萬百姓作主,得由朝廷派人去說服他們歸附。至於包括京兆城在內的關中之地這個大餅,歐陽軒告訴使者,雖然該地多年前便被金國從朝廷手中奪去,後又被蒙元占領,但霹靂軍始終未忘記這片漢唐故都之地,待條件成熟時自會出兵。


    表明態度之後,便由唐順接洽臨安使者了,歐陽軒還有更重要的事——對蒙元決戰秘密會議。與會的不僅有總部的霹靂軍高層,還有駐外的各軍將領和本土七省的都督,除此之外還有播州之主楊邦憲。由於路途遙遠,霹靂軍總部與外地高層之間主要是通過加急密件進行聯係。隻是對蒙元決戰絕非一般要事,非得當麵會商,否則在外諸高層很可能領悟錯歐陽軒的戰略部署。故早在元軍攻下襄陽之前,總參謀部便通知了外地的軍事將領和都督們。參會人員在接到密信後,將事務托付給副手,陸續來到了重慶府。


    參會人員都拿到了一份標注為“絕密”的對蒙元戰略方案。該方案由歐陽軒主持起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情報等諸方麵,參與製定者包括霹靂軍政府、總參謀部、情報等部門。短期目標是要將蒙元逐出漢地,恢複自唐末以來便陷於異族的土地,其中便包括元大都在內的北方漢地,這必然會與蒙元既分高下,又決生死。按照歐陽軒的計劃,最低戰略目標也應控製長江以北和燕雲十六州之間的區域。雖然目前荊湖和兩淮還有大片土地在臨安手中,但按宋軍兵敗如山倒的情況,過不了多久,長江以北土地便會被蒙元大軍奪占。


    按照戰略方案,對蒙元的作戰首先是政治戰,主要是向民眾控訴蒙元的殘暴,宣傳對蒙元作戰的正統和法理,凝聚霹靂軍治下人心,調動民眾出錢出力,解救水深火熱北方漢民的積極性。歐陽軒已命人收集了蒙元軍隊燒殺剽掠百姓的慘案,又對霹靂軍起家以來抗蒙事跡進行了係統整理。這些案例都被編成了故事,將以受害者血淚控訴、傷殘退伍老兵講述抗蒙事跡、蒙軍俘虜現身懺悔、說書傳唱霹靂軍光輝戰跡等方式,在治下各個村寨、屯墾點、廠礦等百姓集會上廣泛傳播。


    戰略方案提出,接下來要實行戰時經濟製度。按照歐陽軒的預估,一旦大戰開始,需要大量征召預備役人員,也需要超過百萬的運輸糧草輜重的勞動力,工廠礦山的生產也將轉為保障戰爭,這使得各業生產必然受到影響。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會是農業,特別是糧食種植業。對此方案提出進一步增加管控物資的範圍,由原來的糧食、馬匹和軍械武器,增加了糖、肉、鐵器、桐油、棉麻、毛皮等物資。一方麵,這些軍民兩用物資可以增強敵人的戰爭潛力,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這些物資從海外運往巴蜀三省的主要通道——長江,因戰事快被切斷了。


    巴蜀三省作為對蒙元作戰的核心後勤基地,十分依賴長江航道,每年經此從海外運回大量的礦石、橡膠、糧食、棉布、毛皮等戰略物資。自蒙元攻下襄陽之後,前線宋軍往往一戰即潰,遺下大批糧草輜重便倉惶逃跑,缺糧乏食之下便將長江上的商船連船帶貨一起強擄,更有大量潰兵乘機大肆搶掠。霹靂軍的商船也有不少被官軍搶劫,人員也被打殺,加之眼下元軍前鋒已直抵長江,長江航道越發危險。所幸的是,霹靂軍對此早就未雨綢繆,已儲備了足夠的戰略物資。如果用完了,還可以通過交趾走經雲南、大理運輸,當然陸路運輸缺點也十分明顯,即成本實在太高。


    打仗就是打錢糧。霹靂軍經濟方案的第二點是發行戰爭債券。得益於數年的屯墾和新大陸耐旱高產作物的推廣,加上南洋運回來的大量稻穀——幹稻穀儲存期可達十年,霹靂軍不缺糧食,但錢財仍然感到捉襟見肘。“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十分耗錢。霹靂軍以火器為主,不管是成軍還是作戰,花費是冷兵器軍隊的數倍,炮兵和騎兵更加昂貴,而海軍則是不折不扣的吞金獸。對霹靂軍府庫來說,即便有工業品超額利潤、海外貿易的暴利、新大陸的金銀這三項巨額收入,要支撐對蒙元決戰,也有不小的缺口。


    發行戰爭債券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吸引避險資金,在元軍南渡的壓力之下,臨安治下的那些世家大族會通過銀行,將財富轉移到流求等元軍勢力無法觸及之地。江南本就是天下財富集中的富庶之地,又經曆上百年的土地兼並,財富更是集中少數人手中。不少達官貴人的家財,不僅不遜於甚至還要超過皇室的財富。實際上,由於蒙古貴族的強取豪奪,不少北方漢地的世家大族財富也朝不保夕。所謂狡兔三窟,也為了兩頭下注,他們之中也有不少會購買霹靂軍債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