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的,這些水耗子真難捉”,餘老挖對著廖泥鰍鬱悶地說,一邊用手猛擊船幫惱怒地叫道,不料卻因用力過猛震得手掌發麻,吃痛之下臉部也痙攣扭曲。也難怪他憤怒,這幾天不僅沒有消滅一名水匪,手下水軍兄弟反而死傷了數人。三天前,他們在黃大根的命令下從橫原鎮順水直撲永渠鄉清剿水匪,隻是水匪異常警覺,所乘的小船又輕又快,不等水軍戰船到達便紛紛躲藏了起來,在蘆葦蕩中玩起了躲貓貓。黃大根見急切之間無法消滅水匪,便留下餘老挖和廖泥鰍的水軍營二連、三連,自己則率領教導連和樂全安的水軍營一連,徑直撲向無根山水匪老巢。出戰前,軒哥兒便叮囑他要速戰速決。現在三天過去了,無根山水匪老巢已被攻下,樂全安的一連表現甚為搶眼,現正和教導連在清剿無根山中其餘土匪,聽說前往大邑剿匪的野戰營也大獲全勝,而自己這邊兩百人卻拿幾十名水匪無可奈何,實著令餘老挖和廖泥鰍懊惱不已。


    “不是我們無能,實在是敵人太狡猾”。要說霹靂軍水軍主力是投奔而來的新津城水軍士卒,又遴選了起義的崇慶府新附軍和霹靂軍精銳,戰力絕對可以碾壓水匪,餘老挖和廖泥鰍更是行伍多年精於水戰。實際上水軍現在寸功未得主要是地形太複雜。水匪藏身在永渠鄉三條大河交匯下方的文井江西岸河灣之中,此處由於水流變緩河沙淤積,河道屢屢被洪水衝毀,形成了一個數百畝的蘆葦蕩,當地人叫黃家蕩。這黃家蕩不僅通過十數條水道與文井江互通,其內部也是水道縱橫河汊密布。要說餘老挖和廖泥鰍也經常帶人打擊新津縣等地水匪,但都是驅趕了事,往往戰船一出,水匪便一哄而散。此次戰事不順除了因為水匪玩捉迷藏外,更主要的原因是霹靂軍戰船太大,無法開進蘆葦蕩,而小舟數量又不足。餘老挖和廖泥鰍數次帶人冒險深入黃家蕩,要麽是險些被迷宮般水道困住,要麽誤入沙洲擱淺,要麽被水匪伏擊。幸得水軍士兵經驗豐富戰力強悍,又用火器亂轟一氣,才得以逃出生天。強攻不成,餘老挖和廖泥鰍隻好按捺著性子,封鎖住蘆葦蕩的進出水道,準備耗死水匪。


    黃大根派人送來的命令也是圍困。話說水匪老巢雖然易守難攻,但架不住密集的火炮轟擊,寨門破後便紛紛繳械投降了。這匪窩其實是一個村落,被俘之人中青壯隻有三十餘人,其餘一百多人皆是婦孺老人。通過審問俘虜黃大根得知,被困在蘆葦蕩中的水匪有五十餘人,這些水匪平日捕魚為主並伺機打劫。他們每日都要將魚送回無根山並帶回食糧。黃大根的圍困命令實際上要斷其糧道,讓其既無糧又無法到文井江中捕魚,而時值初春,蘆葦蕩中水淺灘幹,費時費力也根本捕不到魚。隻要困這些水匪十天八天,他們絕對會餓得連槳都拿不動。所以他並沒有揮師回援,而是繼續向無根山深處進軍。


    黃大根還從降匪口中得知,這無根山中其實藏有許多糧食。當然黃大根並非無緣無故相信俘虜的話,而是因為打下匪窩後,霹靂軍不僅繳獲了大量魚幹和糧食,還發現畜欄內有一百多頭羊和三頭牛,甚至還有十餘頭長得圓滾滾的豬。牛羊隻需草料便能很好生長,但豬卻是沒有糧食就無法育肥的家畜,而且這被俘土匪無論男女老少個個臉色紅潤,迥異於其他地方麵黃肌瘦的百姓,這也佐證了這無根山盛產糧食。從俘虜口中還得知,水匪除了自己耕種土地外,還用漁獲和搶劫所得的財物和無根山民交換糧食,故能在飽食同時又囤積了大量的糧食。無根山有糧的消息讓黃大根喜出望外,他決定深入無根山探個究竟。如果山中真的糧食存量頗豐,那就解決了霹靂軍未來幾個月的缺糧隱患了,這段時間軒哥兒為缺糧問題食不甘味,也讓知道內情的霹靂軍高層頗為著急。


    深入無根山區後,黃大根才知道這丘陵也是個風水寶地。這裏地形低矮氣候和平原地區別無而致,山坡上覆蓋著厚厚的黃土層,雖不如平原的紫土肥沃,卻也可以冬種小麥和夏種高粱,畝產糧食比隻能種一季的萬家坪和琉璃壩翻了不止一倍。更重要的是這裏山坡林深草密的,還有沼澤充斥在各個山溝,沼澤雖然被山民改造成了可以種稻穀的冬水田,但淤泥也深及膝蓋,這種地形限製了蒙古騎兵的襲擾。


    官府自然是想要在這裏征稅的,但由於官員腐敗加之逃來難民的衝擊,這裏的治理秩序逐漸崩壞。潘統製主政崇慶府後,對這裏糧食自然也是垂涎欲滴,但由於搜刮無度,無根山民們索性殺官造反不再納糧。潘統製又派士兵在無根山屯田,卻因屯田官施政嚴苛又屢遭蒙古騎兵偷襲,加之糧草補給難以為繼,也隻好放棄屯田。


    官府向無根山派出的征糧隊屢被山民伏擊,死傷慘重。潘統製也曾派大軍剿殺,隻是還未進山百姓們便藏了糧食躲了起來。至於官軍要燒房屋?燒就燒吧!反正這無根山氣候並不寒冷,搭個窩棚便可過冬。潘統製也曾在糧食收獲時節派兵來搶糧,隻是這裏的糧田都零星分布,如果分兵搶糧則會被山民伏擊,不分兵搶糧卻又根本搶不了多少,一番折騰下來,搶到的糧食扣除消耗後,並沒有剩下多少。更要命的是潘統製帶兵外出搶糧,蒙古人卻頻頻襲擾崇慶府城,各鄉盜賊也趁火打劫,甚至跑到府城周邊幾裏路外的村寨搶糧。後院失火讓潘統製不得不灰溜溜帶兵回援府城。臨走之前為了泄憤他命人放火燒山,隻是這無根山雖然林深草密,火勢卻不能形成燎原之勢。因為這裏的百姓種田之前原本也要放火燒荒,年複一年的刀耕火種,早就形成了天然的防火隔離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之霹靂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靜的銀鬆森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靜的銀鬆森林並收藏南宋之霹靂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