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霹靂軍和僧伽羅聯軍抵達了賈夫納城下時,廖泥鰍接到了歐陽軒的密信。密信自善闡城出發,先由飛鴿傳遞到交趾,又由快船一路南下,在星島短暫停留後,才到達錫蘭。此時已是大宋鹹淳元年春,也就是歐陽軒口中的1265年春。在密信中除了交待軍務問題外,歐陽軒特別提醒他要注意多用政治手段,妥善處理與當地勢力的關係,不要一味使用武力。因為下一步,錫蘭將會成為霹靂軍在南洋最重要的海軍和商貿基地。以此為據點,霹靂軍將大力拓展天竺、大食、波斯及黑人大陸的貿易,這可是一片人口眾多的區域,能賺取利潤比南洋地區有過之而無不及。
火紅的太陽從東方海麵冉冉升起。趁著清晨的涼爽,廖泥鰍用望遠鏡細細的觀察著前方的賈夫納城。五年前,天竺南部的泰米爾人趁著馬來人和摩爾人對僧伽羅人發動“聖戰”之時,渡過海峽占領了錫蘭北部。獅子王率軍擊退馬來人和摩爾人的進攻之後。驀然發現北部落入新的入侵者手中。麵對泰米爾人築成的堅城利堡,國力已經大大損耗的僧伽羅軍數次圍攻不果。無奈之下,獅子王隻得率領人民退往內陸。
建立的賈夫納王國的這支泰米爾人數不過二十餘萬人,他們在南天竺的部落混戰中被迫遷到錫蘭。到達錫蘭之初,僧伽羅人正被東西兩麵夾攻。泰米爾人憑借靈活的小舟四處遊擊,將僧伽羅在北部駐軍殲滅。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們又築起了賈夫納城,還得到了摩爾人的海上支持,自此便在錫蘭站穩了足跟。摩爾人之所以支持他們,也是基於“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希望他們牽扯僧伽羅人的精力。
當霹靂軍和僧伽羅兩軍合攻摩爾人城鎮之時,賈夫納也在集結大軍,準備南下援助摩爾人。一方麵是基於唇寒齒亡的道理,另一麵也是齊亞德承諾,隻要一旦城鎮解圍,便會重金相酬。誰知道不過月餘時間,摩爾人便投降了,齊亞德的首級也掛在了獅子王的城堡大門之上,其承諾的重金自然化了泡影。剛出發南下援助摩爾人的軍隊,也隻得悻悻返回。軍隊剛解散不久,卻傳來了霹靂軍艦隊與僧伽羅軍正在北上的消息,賈夫納國王無奈之下,隻得將軍隊重新召回。
賈夫納國王也是一長串拗口的名字,廖泥鰍發揮其一向的簡單粗暴風格稱其為“虎王”,隻因為賈夫納城牆旗幟上的圖案是老虎。鑒於歐陽軒的叮囑,率軍抵達之後,廖泥鰍並沒有同意獅王立即攻擊賈夫納城的請求,而是命令先進行和平談判。在廖泥鰍看來,建立賈夫納王國的泰米爾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隻要他們賠償損失並臣服僧伽羅,一切都好商量。誰知道此議一出,雙方都不同意。獅王認為,泰米爾人作為侵略者必須退回天竺南部。而虎王則野心勃勃,反而要讓僧伽羅人割讓更多的土地。
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來看,虎王的要求更無理。被激怒的獅王不顧廖泥鰍的勸阻,隨即下令準備攻打賈夫納城。攻打摩爾人的戰役異常順利,讓僧伽羅軍士氣高漲,也讓獅王覺得沒有霹靂軍,自己也能拿下賈夫納城。手下的一萬二千名士兵和數十頭戰象給了他充足的底氣,而對方不過六千士兵,武器也不精良。在他看來,以前之所以拿不來賈夫納城,主要是摩爾人的船隊在背後襲擊自己。如今摩爾人的船隊已經投降,虎王的那幾百艘小舢板也在攻擊霹靂軍艦隊時灰飛煙滅。沒有後顧之憂,僅憑自己的大軍便可一舉攻滅賈夫納城。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獅王對廖泥鰍心有不滿。在他看來,霹靂軍對戰敗的摩爾人太過寬容,這些入侵者應該全部被賣為奴隸。如果自己獨力拿下賈夫納城,就能避免霹靂軍又對泰米爾起慈悲心腸。而且在他看來,賈夫納城離海邊還有數裏之地,霹靂軍戰艦的火炮根本無能為力,還得靠自己的軍隊。獅王也想通過此戰來證明自己的英武和僧伽羅軍隊的強大,以增強在今後的合作中,與霹靂軍討價還價的能力。
虎王所在的泰米爾部落在南天竺的戰爭中損失慘重,精壯男子死了三分之一。他們倉惶之中渡海逃到錫蘭,根本沒有帶來多少東西。在這種條件下匆匆築就的賈夫納城麵積並不大,也算不上堅固。雖然其高達近十米,也有三米餘寬,還有護城河、吊橋、箭塔、壕溝等防禦設備,但其夯土城牆根本就經不起攻擊器械的打擊,放在宋蒙戰場上,任何一支正規軍都可以將其輕易擊破。
隻不過,僧伽羅人的攻城水平也停留著蟻附攻城的階段。其為數不多的投石機和弩炮、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製作粗糙,準頭也差。投石機和弩炮等精密武器外來技術傳入錫蘭時間不長,本地製造和維修的工匠數量並不多,一旦損失極難補充。因為佛教的原因,錫蘭與隔海相望的蒲甘王國交往十分密切,這些攻城器械的製作技術便是來源於蒲甘。此外在與摩爾人的長期戰鬥中,僧伽羅人也通過繳獲,仿製了不少攻城器械。
一個月下來,獅王的一意孤行讓僧伽羅士兵的死傷慘重,而賈夫納城巍然不動。泰米爾人雖然人數少且武器甲胄差——絕大部分士兵根本就沒有甲胄,卻因背水一戰而格外勇猛。南天竺已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如果城被攻破便是精壯男子被殺,婦女兒童為奴。他們據城死守,還不時出城偷襲,雖然自己死傷了一千餘人,卻讓僧伽羅人付出了兩倍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殺死了一半的僧伽羅戰象,還焚毀了大部分攻城器械。
獅王現在陷入了進退維穀之中,其原因並不是傷亡或糧草。話說死傷二千餘人,對僧伽羅大軍來說並未傷筋動骨,這是因為錫蘭的戰事往往曠日持久,圍城戰一打便是數月,甚至數年並不稀奇。錫蘭光熱條件能達到一年三熟,讓百姓勒緊褲腰帶也能湊足軍糧。獅子王從摩爾人處的繳獲,也讓軍費十分充足,再支撐一年半載並不是問題。問題出在軍心士氣,在其手下的將領和貴族看來,因為麵子而撇開強援獨自進攻,讓手下的精銳去拚消耗,實是不智之舉。沒有攻城武器和戰象,攻城無異於去送死。
猶豫不決之時,一群來自蒲甘僧人的消息,讓獅王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這些僧人告訴他,強大的蒲甘王國在內外部的打擊下已分崩離析,分裂出去的諸王國和部落已經唯霹靂軍馬首是瞻。聽完僧人講述完隔海相望的故事,獅王心中最後的一絲豪情壯誌已是蕩然無存。他終於明白,背靠強大霹靂軍並不是喪權辱國之事。霹靂軍帶來的是文明和秩序,而錫蘭也會因此變得和平而繁榮。
火紅的太陽從東方海麵冉冉升起。趁著清晨的涼爽,廖泥鰍用望遠鏡細細的觀察著前方的賈夫納城。五年前,天竺南部的泰米爾人趁著馬來人和摩爾人對僧伽羅人發動“聖戰”之時,渡過海峽占領了錫蘭北部。獅子王率軍擊退馬來人和摩爾人的進攻之後。驀然發現北部落入新的入侵者手中。麵對泰米爾人築成的堅城利堡,國力已經大大損耗的僧伽羅軍數次圍攻不果。無奈之下,獅子王隻得率領人民退往內陸。
建立的賈夫納王國的這支泰米爾人數不過二十餘萬人,他們在南天竺的部落混戰中被迫遷到錫蘭。到達錫蘭之初,僧伽羅人正被東西兩麵夾攻。泰米爾人憑借靈活的小舟四處遊擊,將僧伽羅在北部駐軍殲滅。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們又築起了賈夫納城,還得到了摩爾人的海上支持,自此便在錫蘭站穩了足跟。摩爾人之所以支持他們,也是基於“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的原則,希望他們牽扯僧伽羅人的精力。
當霹靂軍和僧伽羅兩軍合攻摩爾人城鎮之時,賈夫納也在集結大軍,準備南下援助摩爾人。一方麵是基於唇寒齒亡的道理,另一麵也是齊亞德承諾,隻要一旦城鎮解圍,便會重金相酬。誰知道不過月餘時間,摩爾人便投降了,齊亞德的首級也掛在了獅子王的城堡大門之上,其承諾的重金自然化了泡影。剛出發南下援助摩爾人的軍隊,也隻得悻悻返回。軍隊剛解散不久,卻傳來了霹靂軍艦隊與僧伽羅軍正在北上的消息,賈夫納國王無奈之下,隻得將軍隊重新召回。
賈夫納國王也是一長串拗口的名字,廖泥鰍發揮其一向的簡單粗暴風格稱其為“虎王”,隻因為賈夫納城牆旗幟上的圖案是老虎。鑒於歐陽軒的叮囑,率軍抵達之後,廖泥鰍並沒有同意獅王立即攻擊賈夫納城的請求,而是命令先進行和平談判。在廖泥鰍看來,建立賈夫納王國的泰米爾人也是戰爭的受害者,隻要他們賠償損失並臣服僧伽羅,一切都好商量。誰知道此議一出,雙方都不同意。獅王認為,泰米爾人作為侵略者必須退回天竺南部。而虎王則野心勃勃,反而要讓僧伽羅人割讓更多的土地。
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來看,虎王的要求更無理。被激怒的獅王不顧廖泥鰍的勸阻,隨即下令準備攻打賈夫納城。攻打摩爾人的戰役異常順利,讓僧伽羅軍士氣高漲,也讓獅王覺得沒有霹靂軍,自己也能拿下賈夫納城。手下的一萬二千名士兵和數十頭戰象給了他充足的底氣,而對方不過六千士兵,武器也不精良。在他看來,以前之所以拿不來賈夫納城,主要是摩爾人的船隊在背後襲擊自己。如今摩爾人的船隊已經投降,虎王的那幾百艘小舢板也在攻擊霹靂軍艦隊時灰飛煙滅。沒有後顧之憂,僅憑自己的大軍便可一舉攻滅賈夫納城。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獅王對廖泥鰍心有不滿。在他看來,霹靂軍對戰敗的摩爾人太過寬容,這些入侵者應該全部被賣為奴隸。如果自己獨力拿下賈夫納城,就能避免霹靂軍又對泰米爾起慈悲心腸。而且在他看來,賈夫納城離海邊還有數裏之地,霹靂軍戰艦的火炮根本無能為力,還得靠自己的軍隊。獅王也想通過此戰來證明自己的英武和僧伽羅軍隊的強大,以增強在今後的合作中,與霹靂軍討價還價的能力。
虎王所在的泰米爾部落在南天竺的戰爭中損失慘重,精壯男子死了三分之一。他們倉惶之中渡海逃到錫蘭,根本沒有帶來多少東西。在這種條件下匆匆築就的賈夫納城麵積並不大,也算不上堅固。雖然其高達近十米,也有三米餘寬,還有護城河、吊橋、箭塔、壕溝等防禦設備,但其夯土城牆根本就經不起攻擊器械的打擊,放在宋蒙戰場上,任何一支正規軍都可以將其輕易擊破。
隻不過,僧伽羅人的攻城水平也停留著蟻附攻城的階段。其為數不多的投石機和弩炮、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製作粗糙,準頭也差。投石機和弩炮等精密武器外來技術傳入錫蘭時間不長,本地製造和維修的工匠數量並不多,一旦損失極難補充。因為佛教的原因,錫蘭與隔海相望的蒲甘王國交往十分密切,這些攻城器械的製作技術便是來源於蒲甘。此外在與摩爾人的長期戰鬥中,僧伽羅人也通過繳獲,仿製了不少攻城器械。
一個月下來,獅王的一意孤行讓僧伽羅士兵的死傷慘重,而賈夫納城巍然不動。泰米爾人雖然人數少且武器甲胄差——絕大部分士兵根本就沒有甲胄,卻因背水一戰而格外勇猛。南天竺已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如果城被攻破便是精壯男子被殺,婦女兒童為奴。他們據城死守,還不時出城偷襲,雖然自己死傷了一千餘人,卻讓僧伽羅人付出了兩倍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殺死了一半的僧伽羅戰象,還焚毀了大部分攻城器械。
獅王現在陷入了進退維穀之中,其原因並不是傷亡或糧草。話說死傷二千餘人,對僧伽羅大軍來說並未傷筋動骨,這是因為錫蘭的戰事往往曠日持久,圍城戰一打便是數月,甚至數年並不稀奇。錫蘭光熱條件能達到一年三熟,讓百姓勒緊褲腰帶也能湊足軍糧。獅子王從摩爾人處的繳獲,也讓軍費十分充足,再支撐一年半載並不是問題。問題出在軍心士氣,在其手下的將領和貴族看來,因為麵子而撇開強援獨自進攻,讓手下的精銳去拚消耗,實是不智之舉。沒有攻城武器和戰象,攻城無異於去送死。
猶豫不決之時,一群來自蒲甘僧人的消息,讓獅王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這些僧人告訴他,強大的蒲甘王國在內外部的打擊下已分崩離析,分裂出去的諸王國和部落已經唯霹靂軍馬首是瞻。聽完僧人講述完隔海相望的故事,獅王心中最後的一絲豪情壯誌已是蕩然無存。他終於明白,背靠強大霹靂軍並不是喪權辱國之事。霹靂軍帶來的是文明和秩序,而錫蘭也會因此變得和平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