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發言
張嘴就來: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興發言技巧 作者:林望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語的修辭手法是非常豐富的。在發言中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可以有效地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明顯地提高表達效果。所以,我們在進行發言時要善於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來為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服務。
●比喻
比喻是說話時經常使用的手法,它使語言生動形象,把抽象深奧的內容具體化、通俗化,使聽眾摸得著、看得見、想象得出。精彩的比喻能夠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如,在2008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贏在中國”第六場比賽中,新東方教育集團總裁俞敏洪精彩點評,發表“樹草理論”: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我們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選擇第二種活著的方式──像樹一樣活著,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也許兩年三年你長不大,但是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那時,即便是在遙遠的地方,人們也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陰涼、一片綠色,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你以後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後也是棟梁之才。活著或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每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俞敏洪的出色演講源於他敏捷的思維、深刻的思想。這裏他用比喻說明兩種人: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第二種是像樹一樣活著,像樹一樣成長。兩者之間對比鮮明,富有創新性,告誡每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激起了聽眾的感情共鳴,產生了一股強大的神奇力量。
●借代
為了把某一問題說得清楚形象,借用與這一內容有關的、比較具體的、為人們所熟悉的另一內容代替它,這就是借代。例如:“學好abc,到處都有用”,把abc看作英語的特征,借以指代英語;“目不識丁”,借“丁”字代指全部文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雞犬”代雞犬之聲,因雞犬之聲屬雞犬所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兵革”代戰爭,因兵器和盔甲是戰爭所憑借的物質條件。
說話中靈活運用借代這種技巧,會使說話人的話語更生動,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這不但說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還把與某人或某物有密切關聯的東西也說出來或暗示出來了。所以,這樣的話更能引誘聽眾去聯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聽眾。
●排比
把幾個語義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連用,這就是排比。排比能夠增強語勢,還能增強語言的節奏感,所以在發言中經常用到。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裏運用了一係列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蕩氣回腸之勢,令人難忘。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這個國家會躍然而起,將立國之綱的真諦付諸實踐。我們信奉一條不用證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即便是密西西比州,那裏壓迫和不平如同酷暑熾熱的炎炎荒漠,也終將變成自由和公正的青春綠洲。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我四個所愛的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再以膚色深淺,而是以品格高低為論人準繩的國家裏。
今天,我心懷一個夢。
我有一個夢:終有一天,在亞拉巴馬州,黑男孩黑女孩和白男孩白女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手挽手,肩並肩,同樂而行……
他沒有直言要“民權”、要“自由”,而是設置了幾個在他所營造的充滿民權、自由和博愛的國度裏,人們相親相愛、親密無間的場麵,以此來喚醒人們對民權和自由的強烈願望與追求。
●雙關
說話時,使用的每一個詞或每一句話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有時這種含義卻並不表現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字麵意義上,而隱含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背後。而說話的人要表達的意思則恰好隱含在這個詞或句子背後。這便是雙關技巧。
一語雙關的用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運用諧音法。
有一次,一位小夥子向老人問路:“喂!去索家莊該走哪條路?還有多遠?”
老人抬頭看了小夥子一眼,對他的傲氣和無禮很不以為然,隨口應道:“走大路一萬丈,走小路七八千丈。”
小夥子聽了摸不著頭腦:“怎麽這兒論丈不論裏?”
老人笑著對他說:“原來這兒是講裏(禮)的,自從不講裏(禮)的人來了才講丈的。”
小夥子一聽就知道自己失禮了,老人正在婉言批評自己,連忙給老人賠禮道歉。
在特殊情況下,不願明言指責,運用諧音法可達到委婉批評的效果。
●對照
對照的作用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使人一聽就明白,從而增強說服力。例如:“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在這裏,為了強調、肯定“全心全意”,就用否定“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來對比說明,以加深印象。
●引用
在分析、說明某一問題時,引用著名人物的話或大家常用的熟語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或引用對方的話加以反駁,都是說話時經常采用的方法。例如:
俗話說:“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看情形處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這裏引用兩句民諺生動說明了作文講話都必須針對具體情況。再如:“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
這裏引用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名句,色彩鮮明地展現出大好春光,象征著祖國欣欣向榮的麵貌,表現了作者的欣慰心情。
在發言中,引用名人名言、成語典故以及一些具體事例、數據,能增強講話的分量,增強講話的效果。
●比喻
比喻是說話時經常使用的手法,它使語言生動形象,把抽象深奧的內容具體化、通俗化,使聽眾摸得著、看得見、想象得出。精彩的比喻能夠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例如,在2008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贏在中國”第六場比賽中,新東方教育集團總裁俞敏洪精彩點評,發表“樹草理論”: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我們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選擇第二種活著的方式──像樹一樣活著,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是,但是隻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也許兩年三年你長不大,但是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那時,即便是在遙遠的地方,人們也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陰涼、一片綠色,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你以後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後也是棟梁之才。活著或死了都有用,這就是我們每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俞敏洪的出色演講源於他敏捷的思維、深刻的思想。這裏他用比喻說明兩種人: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第二種是像樹一樣活著,像樹一樣成長。兩者之間對比鮮明,富有創新性,告誡每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激起了聽眾的感情共鳴,產生了一股強大的神奇力量。
●借代
為了把某一問題說得清楚形象,借用與這一內容有關的、比較具體的、為人們所熟悉的另一內容代替它,這就是借代。例如:“學好abc,到處都有用”,把abc看作英語的特征,借以指代英語;“目不識丁”,借“丁”字代指全部文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雞犬”代雞犬之聲,因雞犬之聲屬雞犬所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兵革”代戰爭,因兵器和盔甲是戰爭所憑借的物質條件。
說話中靈活運用借代這種技巧,會使說話人的話語更生動,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這不但說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還把與某人或某物有密切關聯的東西也說出來或暗示出來了。所以,這樣的話更能引誘聽眾去聯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聽眾。
●排比
把幾個語義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連用,這就是排比。排比能夠增強語勢,還能增強語言的節奏感,所以在發言中經常用到。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裏運用了一係列排比句式,以排山倒海、蕩氣回腸之勢,令人難忘。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這個國家會躍然而起,將立國之綱的真諦付諸實踐。我們信奉一條不用證明的真理:“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即便是密西西比州,那裏壓迫和不平如同酷暑熾熱的炎炎荒漠,也終將變成自由和公正的青春綠洲。
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我四個所愛的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再以膚色深淺,而是以品格高低為論人準繩的國家裏。
今天,我心懷一個夢。
我有一個夢:終有一天,在亞拉巴馬州,黑男孩黑女孩和白男孩白女孩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手挽手,肩並肩,同樂而行……
他沒有直言要“民權”、要“自由”,而是設置了幾個在他所營造的充滿民權、自由和博愛的國度裏,人們相親相愛、親密無間的場麵,以此來喚醒人們對民權和自由的強烈願望與追求。
●雙關
說話時,使用的每一個詞或每一句話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有時這種含義卻並不表現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字麵意義上,而隱含在這個詞或這句話的背後。而說話的人要表達的意思則恰好隱含在這個詞或句子背後。這便是雙關技巧。
一語雙關的用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運用諧音法。
有一次,一位小夥子向老人問路:“喂!去索家莊該走哪條路?還有多遠?”
老人抬頭看了小夥子一眼,對他的傲氣和無禮很不以為然,隨口應道:“走大路一萬丈,走小路七八千丈。”
小夥子聽了摸不著頭腦:“怎麽這兒論丈不論裏?”
老人笑著對他說:“原來這兒是講裏(禮)的,自從不講裏(禮)的人來了才講丈的。”
小夥子一聽就知道自己失禮了,老人正在婉言批評自己,連忙給老人賠禮道歉。
在特殊情況下,不願明言指責,運用諧音法可達到委婉批評的效果。
●對照
對照的作用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使人一聽就明白,從而增強說服力。例如:“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在這裏,為了強調、肯定“全心全意”,就用否定“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來對比說明,以加深印象。
●引用
在分析、說明某一問題時,引用著名人物的話或大家常用的熟語來闡明自己的觀點,或引用對方的話加以反駁,都是說話時經常采用的方法。例如:
俗話說:“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看情形處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
這裏引用兩句民諺生動說明了作文講話都必須針對具體情況。再如:“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
這裏引用白居易《憶江南》中的名句,色彩鮮明地展現出大好春光,象征著祖國欣欣向榮的麵貌,表現了作者的欣慰心情。
在發言中,引用名人名言、成語典故以及一些具體事例、數據,能增強講話的分量,增強講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