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政事堂裏忙得焦頭爛額,除了襄樊急報五鬥米教即將起事外,北方也傳來韃靼在多地進入大隨邊界劫掠的急報,丞相呂夷初正在政事堂與安國公賈遠召集兵部、戶部的有關官員商討應對之策。左都禦史於振昆闖了進來,大聲道:“丞相,出事了!”
呂夷初猛地抬起頭問道:“出什麽事了?”
於振昆道:“翰林院侍讀劉正宗在湧金門抬棺上書。”
呂夷初急問:“上的什麽書?”
於振昆道:“請皇上立儲。”
“什麽?”呂夷初隻覺頭轟的一聲,兩眼一陣陣發黑,半晌才一跺腳道:“怎麽沒人攔著?”
於振昆道:“通政史季大人和禮部尚書薛大人都在勸,但劉正宗就是不聽。”
呂夷處顫顫巍巍地站起身,道:“我們快去。”
等到呂夷初等人匆匆忙忙地趕到湧金門時,門前已經遠遠地圍了大批的官員。呂夷初穿過人群,一眼望見一口棺材停在地上,旁邊一個綠袍官員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一本奏折,身後站著通政史季振宜和禮部尚書薛家壁。呂夷初氣喘籲籲地來到那綠袍官員身邊,大聲喝道:“劉正宗,你要幹什麽?”
劉正宗頭也不回道:“丞相看到了,我在向皇上上書。”
呂夷處稍稍喘了幾口氣,聲音稍微放低了些,叫著劉正宗的字道:“可瀆,你冷靜些,你這樣子不合體製,你的奏疏交給季大人,由通政司轉奏,你馬上把這東西抬走。”他指著棺材說著。
劉正宗道:“交給通政司又會被他們壓下來,我今天就是要直接送呈皇上。”
呂夷初道:“胡說,通政司不會截留大臣的奏疏。”
劉正宗冷笑道:“不是截留,而是根本不收。”
季振宜在一旁道:“朝廷已有明令,不許再上此類奏本,通政司當然不會轉奏。”
劉正宗道:“丞相聽到了吧。”
呂夷初勸道:“可瀆,皇上已有明諭,政事堂也三令五申,不要就國儲一事上書,你怎麽就是不聽呢。”
劉正宗大聲道:“國儲一事就是國本,對危及國本之事不言不語,不是大臣所當為。我今天就是要死諫。”
“你、你、你”呂夷初氣得胡子直抖,大聲喊道:“來人啊,把劉大人扶走。”
後麵上來幾個官員,正要拖劉正宗,劉正宗大喝一聲:“誰敢!你們要碰我一下,我就撞死在這棺材上。”說完,一頭撞向棺材角,頓時頭破血流,嚇得幾個官員連連後退,呂夷初唉聲歎氣。
正在不可開交的時候,湧金門打開了,內省首席押班邱得用扳著臉走出來,道:“皇上口諭:著丞相、安國公,六部以及都查院、大理寺、通政司堂官到體仁殿見駕,翰林院侍讀劉正宗隨同覲見。”
門外眾官員頓時議論紛紛,將近一年時間,皇上都沒有詔見大臣,今天在這特殊的情況下突然詔見眾高官,不知是禍是福。呂夷初、賈遠和大九卿們都慌忙趕往體仁殿,劉正宗用塊帕子隨便包紮一下流血的額頭,跟在後麵進來。
進了體仁殿排班站好,不一會又進來兩人,一個是邱得用,另一個卻是巡檢司掌司胡敬,眾人心裏不由一驚,心緒未平之際,大隨靖安皇帝魏萇緩步走了進來。
靖安帝已經年過花甲,原先高大魁梧的身材顯得有些佝僂、瘦削,動作也變得有些遲緩,他望也不望眾人,在椅子上慢慢地坐下。
眾高官在呂夷初的帶領下跪叩行禮,山呼萬歲,起身後一些人眼裏充滿了淚水。
靖安帝慢聲開口道:“好久沒見各位大臣了,今天見麵竟然是被逼出來的。”
劉正宗忙下跪磕頭,道:“臣死罪。”
靖安帝道:“說說吧。”
劉正宗定了定神,朗聲道:“臣今日上書,請皇上早立國儲,以定國本,以安民心。”
靖安帝向邱得用示意,邱得用躬了躬身,轉身道:“皇上問你:去年已發明詔,不許大臣再就國儲一事上書,你不知道嗎?”
劉正宗道:“臣知道,皇上說了:國儲之事,乾心獨斷。但至今已有一年,天下臣民翹首以盼,國儲之事仍然杳杳未明,臣夙夜憂思,夜不能寐,冒死上奏,請皇上早定國儲。”
靖安帝開口道:“那你說說,定誰呢?”
殿內一片寂靜。太子一事,是當今大隨最大的傷疤,靖安皇帝原有三個兒子,均已成年,但他即位以後,竟然接連病故,最後一個皇子在五年前病故後,大隨朝便沒有了名正言順的繼位者。靖安帝年事漸高,早年行伍生涯中多有傷病,這幾年身體更是一落千丈,早沒了生育可能,皇位的繼承便成了最大的懸念,也是最大的誘惑。出於種種目的,各樣人等動作不斷,這兩年愈演愈烈。去年靖安帝才痛下殺手,殺了一批人,流放一批人,奪官又一批人,並頒發明詔,不許大臣再上書國儲一事,並且一直不接見任何大臣,甚至不再上朝,直到今天。因此,靖安帝的問話雖然聲音不大,但重愈萬鈞。
劉正宗的臉上冒出了黃豆大的汗珠,伏著身子不敢起身。
邱得用催促道:“皇上問你話呢,說話啊。”
劉正宗顫聲回答:“此非臣下敢妄言。”
靖安帝的口氣倒緩和了一些,道:“你既然敢抬著棺材來,怎麽倒不敢說話了?說說你的真心話,不要欺君。”
“是。”劉正宗象是鐵了心,又磕個頭抬起身道:“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皇上可在皇親宗室子弟中挑選一人,承祧國嗣,這樣,皇上萬年之後我大隨無憂。”話說出了口,劉正宗反倒輕鬆了許多,殿下眾大臣似乎都鬆了口氣。
靖安帝卻沒有讓劉正宗放鬆,追問道:“挑誰呢?”
劉正宗頓時有些結巴:“這、這、這,這非小臣能妄言。”
靖安帝似乎隨便地說:“你是翰林院侍讀,一肚子學問,說說挑誰,怎麽挑?”
劉正宗磕頭道:“臣不敢。”
靖安帝抬手指向眾大臣:“那你們來說說。”眾大臣紛紛跪下,伏地不起,沒有一個人敢作聲。
靖安帝道:“怎麽,不讓你們說話你們偏要說,讓你們說話反而都裝啞巴了?左振昆,你是言官領袖,去年你的手下叫得最凶,你來說。”
左振昆心裏叫苦不迭,暗罵劉正宗惹事,讓自己背鍋。但他畢竟以敢言著稱,想了想道:“皇上,禦史科道雖是臣的手下,但更是皇上的臣子,敢於言事本就是皇上交給他們的差事。”
靖安帝道:“那你這個言官領袖,今天就做個表率。”
左振昆直起身子,說道:“是。古禮有雲:以嫡以長,以親以貴。”
靖安帝道:“按這個古禮,該挑誰呢?”
左振昆道:“皇親宗室自有宗親府掌管,不當臣言。”
靖安帝不禁笑罵道:“你倒滑頭,都起來吧。薛家壁在吧,你管著禮部,宗親府的事你也清楚,你來說說。”
除了劉正宗,其餘大臣都站起了身,禮部尚書薛家壁道:“回皇上,皇室宗親分封均按禮製,親王、郡王、及以下不等,親王最尊。”
靖安帝道:“這就簡單了,我大隨隻有一位親王,就是金陵王魏理,他有幾個兒子,選一個就行了?”
體仁殿裏鴉雀無聲,安靜得人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卻人人心裏都覺得匪夷所思。
一片寂靜中,靖安帝的聲音悠悠響起:“這麽簡單的事,我為什麽定不下來呢?薛家壁,我問你,如果弘治皇帝的兒子在呢?”
仿佛一聲炸雷響起,震得人人七魂出竅,六神無主。
薛家壁張大嘴巴,半天合不攏,斯斯艾艾地問道:“皇上說什麽,弘治皇帝的兒子?”
靖安帝道:“你聽到了,回朕的話。”
薛家壁道:“回皇上,如果弘治皇帝的皇子在,當然另當別論。可當年弘治皇帝隻有一位皇子,在五公之亂裏已經殉國,如何又有了一位皇子?”
靖安帝指了指胡敬道:“你來說吧。”
胡敬躬身答應,轉身對眾大臣說道:“巡檢司已經查明,當年弘治皇帝的皇子並未殉國,而是逃了出去,現仍在世間,今年19歲了。”
呂夷初帶頭跪下,高呼:“恭喜皇上。”其餘大臣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跪下高呼。呂夷初接著問道:“請問胡大人,弘治皇帝的皇子現在何處?”
胡敬道:“很快就到京城了。”
靖安帝道:“行了,今天提前告訴你們,就是讓你們安心。至於你劉正宗,知罪嗎?”
劉正宗磕頭道:“臣死罪。”
靖安帝道:“去年為了國儲一事,鬧了那麽大的陣仗,還不夠嗎?”說到此,靖安帝似乎有些傷感:“國儲之事,朕最上心。之所以不讓你們摻和,是因為茲事體大,特別是防止一些小人借機生事,希圖著什麽擁立之功,從龍之臣。劉正宗,你不聽朕的話,是不是也這麽想的?”
劉正宗抗聲道:“臣沒有這麽想,一旦皇上決定立儲,臣願立刻自盡,一死謝陛下。”
靖安帝冷笑道:“你死了,你的子孫還在,家族還在,新帝照樣封賞他們。你是讓朕誅你九族嗎?”
劉正宗頓時渾身顫抖,癱倒在地上,隻會連連磕頭道:“臣該死,臣該死。”
靖安帝緩和了語氣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算了,看在你雖是個糊塗人,卻沒有那些歪心思,罰俸一年,在家閉門思過。”
劉正宗似乎沒有反應過來,呂夷初在旁跺腳罵道:“耳朵聾了?還不趕快謝恩!”
劉正宗趕忙磕頭不迭,泣不成聲道:“臣謝陛下不殺之恩。臣真是糊塗,沒有體查陛下如天之仁。”
靖安帝道:“你先下去。”
劉正宗匍匐在地,口裏喃喃說著:“謝皇上謝皇上。”跪著一直倒退到殿門,才站起身暈暈乎乎地離開。
靖安帝等劉正宗走後,才對眾大臣說道:“這一年來,為國儲之事,朕寢食難安,幸賴眾位大臣用命,國事勉力維持。然近年來南方動蕩,北方天災,國庫空虛,韃靼也蠢蠢欲動,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啊。”
說到這,他停了停,端起茶杯喝了口熱茶,接著說:“我大隨興國以來,50年時間,天下一統,萬民歸心,靠的是什麽?靠的是君臣一體,上下一心。今天朕把你們喊來,告訴你們這些,就是讓你們放心,國本無憂。當然,現在還不是宣揚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迅速安定局勢。首要的是平定五鬥米教之亂,別等到大亂起來了再著手;第二,災民救濟和流民招撫一起進行,特別是流民招撫,不能再拖了,政事堂拿出章程,一體施行;第三,整頓北方防務,對韃靼的襲擾嚴密防範,待財政稍好,再大加躂伐。”
呂夷初躬身答道:“臣等領命。”。
靖安帝似乎有些疲憊,揮揮手道:“都下去吧。”
呂夷初本想再說什麽,見靖安帝那疲憊的樣子,便閉上嘴,帶著眾大臣磕頭告辭。
呂夷初猛地抬起頭問道:“出什麽事了?”
於振昆道:“翰林院侍讀劉正宗在湧金門抬棺上書。”
呂夷初急問:“上的什麽書?”
於振昆道:“請皇上立儲。”
“什麽?”呂夷初隻覺頭轟的一聲,兩眼一陣陣發黑,半晌才一跺腳道:“怎麽沒人攔著?”
於振昆道:“通政史季大人和禮部尚書薛大人都在勸,但劉正宗就是不聽。”
呂夷處顫顫巍巍地站起身,道:“我們快去。”
等到呂夷初等人匆匆忙忙地趕到湧金門時,門前已經遠遠地圍了大批的官員。呂夷初穿過人群,一眼望見一口棺材停在地上,旁邊一個綠袍官員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一本奏折,身後站著通政史季振宜和禮部尚書薛家壁。呂夷初氣喘籲籲地來到那綠袍官員身邊,大聲喝道:“劉正宗,你要幹什麽?”
劉正宗頭也不回道:“丞相看到了,我在向皇上上書。”
呂夷處稍稍喘了幾口氣,聲音稍微放低了些,叫著劉正宗的字道:“可瀆,你冷靜些,你這樣子不合體製,你的奏疏交給季大人,由通政司轉奏,你馬上把這東西抬走。”他指著棺材說著。
劉正宗道:“交給通政司又會被他們壓下來,我今天就是要直接送呈皇上。”
呂夷初道:“胡說,通政司不會截留大臣的奏疏。”
劉正宗冷笑道:“不是截留,而是根本不收。”
季振宜在一旁道:“朝廷已有明令,不許再上此類奏本,通政司當然不會轉奏。”
劉正宗道:“丞相聽到了吧。”
呂夷初勸道:“可瀆,皇上已有明諭,政事堂也三令五申,不要就國儲一事上書,你怎麽就是不聽呢。”
劉正宗大聲道:“國儲一事就是國本,對危及國本之事不言不語,不是大臣所當為。我今天就是要死諫。”
“你、你、你”呂夷初氣得胡子直抖,大聲喊道:“來人啊,把劉大人扶走。”
後麵上來幾個官員,正要拖劉正宗,劉正宗大喝一聲:“誰敢!你們要碰我一下,我就撞死在這棺材上。”說完,一頭撞向棺材角,頓時頭破血流,嚇得幾個官員連連後退,呂夷初唉聲歎氣。
正在不可開交的時候,湧金門打開了,內省首席押班邱得用扳著臉走出來,道:“皇上口諭:著丞相、安國公,六部以及都查院、大理寺、通政司堂官到體仁殿見駕,翰林院侍讀劉正宗隨同覲見。”
門外眾官員頓時議論紛紛,將近一年時間,皇上都沒有詔見大臣,今天在這特殊的情況下突然詔見眾高官,不知是禍是福。呂夷初、賈遠和大九卿們都慌忙趕往體仁殿,劉正宗用塊帕子隨便包紮一下流血的額頭,跟在後麵進來。
進了體仁殿排班站好,不一會又進來兩人,一個是邱得用,另一個卻是巡檢司掌司胡敬,眾人心裏不由一驚,心緒未平之際,大隨靖安皇帝魏萇緩步走了進來。
靖安帝已經年過花甲,原先高大魁梧的身材顯得有些佝僂、瘦削,動作也變得有些遲緩,他望也不望眾人,在椅子上慢慢地坐下。
眾高官在呂夷初的帶領下跪叩行禮,山呼萬歲,起身後一些人眼裏充滿了淚水。
靖安帝慢聲開口道:“好久沒見各位大臣了,今天見麵竟然是被逼出來的。”
劉正宗忙下跪磕頭,道:“臣死罪。”
靖安帝道:“說說吧。”
劉正宗定了定神,朗聲道:“臣今日上書,請皇上早立國儲,以定國本,以安民心。”
靖安帝向邱得用示意,邱得用躬了躬身,轉身道:“皇上問你:去年已發明詔,不許大臣再就國儲一事上書,你不知道嗎?”
劉正宗道:“臣知道,皇上說了:國儲之事,乾心獨斷。但至今已有一年,天下臣民翹首以盼,國儲之事仍然杳杳未明,臣夙夜憂思,夜不能寐,冒死上奏,請皇上早定國儲。”
靖安帝開口道:“那你說說,定誰呢?”
殿內一片寂靜。太子一事,是當今大隨最大的傷疤,靖安皇帝原有三個兒子,均已成年,但他即位以後,竟然接連病故,最後一個皇子在五年前病故後,大隨朝便沒有了名正言順的繼位者。靖安帝年事漸高,早年行伍生涯中多有傷病,這幾年身體更是一落千丈,早沒了生育可能,皇位的繼承便成了最大的懸念,也是最大的誘惑。出於種種目的,各樣人等動作不斷,這兩年愈演愈烈。去年靖安帝才痛下殺手,殺了一批人,流放一批人,奪官又一批人,並頒發明詔,不許大臣再上書國儲一事,並且一直不接見任何大臣,甚至不再上朝,直到今天。因此,靖安帝的問話雖然聲音不大,但重愈萬鈞。
劉正宗的臉上冒出了黃豆大的汗珠,伏著身子不敢起身。
邱得用催促道:“皇上問你話呢,說話啊。”
劉正宗顫聲回答:“此非臣下敢妄言。”
靖安帝的口氣倒緩和了一些,道:“你既然敢抬著棺材來,怎麽倒不敢說話了?說說你的真心話,不要欺君。”
“是。”劉正宗象是鐵了心,又磕個頭抬起身道:“國家不可一日無君,皇上可在皇親宗室子弟中挑選一人,承祧國嗣,這樣,皇上萬年之後我大隨無憂。”話說出了口,劉正宗反倒輕鬆了許多,殿下眾大臣似乎都鬆了口氣。
靖安帝卻沒有讓劉正宗放鬆,追問道:“挑誰呢?”
劉正宗頓時有些結巴:“這、這、這,這非小臣能妄言。”
靖安帝似乎隨便地說:“你是翰林院侍讀,一肚子學問,說說挑誰,怎麽挑?”
劉正宗磕頭道:“臣不敢。”
靖安帝抬手指向眾大臣:“那你們來說說。”眾大臣紛紛跪下,伏地不起,沒有一個人敢作聲。
靖安帝道:“怎麽,不讓你們說話你們偏要說,讓你們說話反而都裝啞巴了?左振昆,你是言官領袖,去年你的手下叫得最凶,你來說。”
左振昆心裏叫苦不迭,暗罵劉正宗惹事,讓自己背鍋。但他畢竟以敢言著稱,想了想道:“皇上,禦史科道雖是臣的手下,但更是皇上的臣子,敢於言事本就是皇上交給他們的差事。”
靖安帝道:“那你這個言官領袖,今天就做個表率。”
左振昆直起身子,說道:“是。古禮有雲:以嫡以長,以親以貴。”
靖安帝道:“按這個古禮,該挑誰呢?”
左振昆道:“皇親宗室自有宗親府掌管,不當臣言。”
靖安帝不禁笑罵道:“你倒滑頭,都起來吧。薛家壁在吧,你管著禮部,宗親府的事你也清楚,你來說說。”
除了劉正宗,其餘大臣都站起了身,禮部尚書薛家壁道:“回皇上,皇室宗親分封均按禮製,親王、郡王、及以下不等,親王最尊。”
靖安帝道:“這就簡單了,我大隨隻有一位親王,就是金陵王魏理,他有幾個兒子,選一個就行了?”
體仁殿裏鴉雀無聲,安靜得人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卻人人心裏都覺得匪夷所思。
一片寂靜中,靖安帝的聲音悠悠響起:“這麽簡單的事,我為什麽定不下來呢?薛家壁,我問你,如果弘治皇帝的兒子在呢?”
仿佛一聲炸雷響起,震得人人七魂出竅,六神無主。
薛家壁張大嘴巴,半天合不攏,斯斯艾艾地問道:“皇上說什麽,弘治皇帝的兒子?”
靖安帝道:“你聽到了,回朕的話。”
薛家壁道:“回皇上,如果弘治皇帝的皇子在,當然另當別論。可當年弘治皇帝隻有一位皇子,在五公之亂裏已經殉國,如何又有了一位皇子?”
靖安帝指了指胡敬道:“你來說吧。”
胡敬躬身答應,轉身對眾大臣說道:“巡檢司已經查明,當年弘治皇帝的皇子並未殉國,而是逃了出去,現仍在世間,今年19歲了。”
呂夷初帶頭跪下,高呼:“恭喜皇上。”其餘大臣這才反應過來,紛紛跪下高呼。呂夷初接著問道:“請問胡大人,弘治皇帝的皇子現在何處?”
胡敬道:“很快就到京城了。”
靖安帝道:“行了,今天提前告訴你們,就是讓你們安心。至於你劉正宗,知罪嗎?”
劉正宗磕頭道:“臣死罪。”
靖安帝道:“去年為了國儲一事,鬧了那麽大的陣仗,還不夠嗎?”說到此,靖安帝似乎有些傷感:“國儲之事,朕最上心。之所以不讓你們摻和,是因為茲事體大,特別是防止一些小人借機生事,希圖著什麽擁立之功,從龍之臣。劉正宗,你不聽朕的話,是不是也這麽想的?”
劉正宗抗聲道:“臣沒有這麽想,一旦皇上決定立儲,臣願立刻自盡,一死謝陛下。”
靖安帝冷笑道:“你死了,你的子孫還在,家族還在,新帝照樣封賞他們。你是讓朕誅你九族嗎?”
劉正宗頓時渾身顫抖,癱倒在地上,隻會連連磕頭道:“臣該死,臣該死。”
靖安帝緩和了語氣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算了,看在你雖是個糊塗人,卻沒有那些歪心思,罰俸一年,在家閉門思過。”
劉正宗似乎沒有反應過來,呂夷初在旁跺腳罵道:“耳朵聾了?還不趕快謝恩!”
劉正宗趕忙磕頭不迭,泣不成聲道:“臣謝陛下不殺之恩。臣真是糊塗,沒有體查陛下如天之仁。”
靖安帝道:“你先下去。”
劉正宗匍匐在地,口裏喃喃說著:“謝皇上謝皇上。”跪著一直倒退到殿門,才站起身暈暈乎乎地離開。
靖安帝等劉正宗走後,才對眾大臣說道:“這一年來,為國儲之事,朕寢食難安,幸賴眾位大臣用命,國事勉力維持。然近年來南方動蕩,北方天災,國庫空虛,韃靼也蠢蠢欲動,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啊。”
說到這,他停了停,端起茶杯喝了口熱茶,接著說:“我大隨興國以來,50年時間,天下一統,萬民歸心,靠的是什麽?靠的是君臣一體,上下一心。今天朕把你們喊來,告訴你們這些,就是讓你們放心,國本無憂。當然,現在還不是宣揚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迅速安定局勢。首要的是平定五鬥米教之亂,別等到大亂起來了再著手;第二,災民救濟和流民招撫一起進行,特別是流民招撫,不能再拖了,政事堂拿出章程,一體施行;第三,整頓北方防務,對韃靼的襲擾嚴密防範,待財政稍好,再大加躂伐。”
呂夷初躬身答道:“臣等領命。”。
靖安帝似乎有些疲憊,揮揮手道:“都下去吧。”
呂夷初本想再說什麽,見靖安帝那疲憊的樣子,便閉上嘴,帶著眾大臣磕頭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