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了周國的虛實之後,陸淵對於這個北帝大國的忌憚之心,便大為減少。


    畢竟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沒有得到玉蟾道全力支持的周國。如今自身的潛力,已經被挖掘到了極限。


    先天十人,常備戰兵一百三十萬人,以上這些,便是周國的全部實力了。


    後麵縱然再挖掘,也挖掘不出多少力量來了。


    而更為糟糕的是,就周國現如今的這點家底,也還在迅速的被消耗著。


    周國西線這邊,在河隴二郡上,每年春秋兩季,都會爆發與蕃人規模達到數十萬人的大戰。


    雖然憑借著自身實力,周人屢屢都能大破蕃人,取得勝利。


    但縱然次次勝利,可戰爭哪有可能不死人的?


    每次會戰結束,周國這邊都會損失數萬,乃至十餘萬人的兵馬。


    這些損失加起來,與蕃人交戰近六年,周國在河隴這片地界上折損的將士,規模已經超過了三十萬之巨。


    上麵這個數字,還隻是單純的死亡人數。


    比死亡人數更多的,是多達五十萬的傷殘數字。


    縱然這些死傷之中,臨時征召的鄉勇占據了多數,可其中的精銳戰兵,也有二三十萬之多。


    一下子損失二三十萬精銳戰兵,過五十萬的青壯鄉勇,超過八十萬的傷亡人數,哪怕對於周國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損失。


    要知道周國丟失了漢中郡後,現如今的全國總人口,才隻有一千七百萬左右而已。


    八十萬人,已經相當於對方二十分之一的人口了,並且還是人口當中最為精華的年輕青壯。


    接連損失了這麽多精華人口,不說是約等於打完長平之戰的趙國,也與打完長平之戰的秦國差不多了。


    當初在越國北伐時期,陸淵等聯軍一戰殲滅了周國二十餘萬兵馬,便令其膽氣大喪,再不敢南顧。


    最終修養了十餘年,才恢複過來。


    如今周國損失的精兵超過三十萬,其餘男丁青壯也有五十餘萬,傷亡已經遠超過了當年那場北伐之戰。


    如此巨大損失,雖不至於一戰喪失國運,但也差不多元氣大傷,沒個十幾二十年修養,絕對緩不過氣來。


    可現在還有時間給周國修養嗎?


    此時蕃人得了楚國相助,今春對於河隴二郡的入侵,規模遠比先前數年要大,出動的兵力已然超過了七十萬。


    在周人的後方,也有楚軍直插心髒,進行破壞。


    保守估計。


    此戰就算周國能取勝,將蕃人和楚國打退,自身的損失最終估計也要超過十萬,又是一次大放血。


    每一次對河隴二郡的進攻,對於周國來說就是元氣的損耗,就是自身的虛弱。


    偏偏麵對如此窘境,周國還不能放棄河隴二郡。


    因為如果將這兩郡丟了,國都所在的關內郡就將再無屏障,全國最為精華核心的地盤,就將麵臨蕃人的直接威脅。


    屆時蕃人得了河隴之地,實力愈加增強,周人應對起來將更加吃力。


    這是一步退,步步退,最終退無可退的死局。


    故而哪怕河隴戰局再怎麽艱難,對方也不能退讓一步,因為退了,周國也就差不多半步踏進棺材了。


    可就這麽強撐著,周國雖然維持住了局麵,自身卻也在不斷放血,持續的流失自身元氣。


    原本靠著周國的家大業大,哪怕持續放血,也有信心能夠耗死那些蕃人。


    但此時楚國突然插了一手,攪進了這盤亂局,那麽原本已經漸漸明朗的大勢,頓時又橫生枝節,詭譎莫測起來。


    周國的必勝之局,變得勝負難料,平添了無數變數。


    更加不利的是。


    除了河隴戰局外,近兩年時間,北邊魏國似乎也因為寒潮的緣故,陡然加劇了與周國在朔方郡的邊境衝突。


    原先兩國雖然在朔方郡時有摩擦,但衝突都隻維持在千人萬人的規模,基本沒有擴大的趨勢。


    可從前年起,魏國入侵朔方郡的兵馬,一下子就增加了許多。


    兩國在此地,經常可見數萬人的戰爭,甚至在去年秋,還爆發了一場十萬人規模的大戰。


    十萬兵馬,這對於霸國來說,也相當於一場國戰了。


    也就是說。


    魏國在朔方郡內,正式和周國爆發了國戰級別的戰爭。


    雖然這個國戰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短短一兩月就結束了,後麵也沒有再爆發。


    可此戰帶來的影響,卻是意義深遠的。


    因為這代表著,經過這幾年時間的調整,魏國已經正式做好了準備,可以聚集全國之力,開始南下之旅。


    去年那場國戰,隻不過是餐前小點,做出的些許試探罷了。


    等搞清楚周國虛實,對方便會悍然南下,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南征遷徙之旅。


    這並非危言聳聽。


    魏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對方會做出這種必然選擇。


    魏國所占據的大州,乃是九州之一的兗州,正式注定會被北極冰雪覆蓋的三州三域之一。


    陸淵所處的揚州將要麵臨的南極毒火,可能還要等待北極寒潮徹底降臨,南北失衡之後,才會爆發,中間有著上百年時間的緩衝。


    可兗州所麵臨的北極寒潮,如今可是正在爆發著。


    最北方的三個外域,如今估計已經有部分地區劃為永恒冰域,徹底成為生靈絕域了。


    對於陸淵來說,災難是未來的。


    可對於北邊的三州三域生靈來說,災難卻是現在的,是正在發生的。


    尤其是那三個外域之民,寒潮已經在他們生活的土地上降臨,這些人要不死在冰雪之中,要不就已經開始艱難遷徙,向南進發。


    魏國那邊,陸淵雖然暫時伸不了那麽遠的手,並不怎麽了解該國的情況。


    可根據現有的信息推算,他還是能夠估計出,對方應該已經如同周國一樣,開始迎接起來自外域的第一波災民衝擊。


    估計在魏國北邊的邊郡,已經和周國的河隴二郡一樣,開始麵臨著一波又一波的寒潮之戰。


    與魏國接壤的外域,乃是北域草原。


    這個外域上生存的人族,多以遊牧部族為主。


    那些遊牧部族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數十萬裏草原加起來,估計也能有個千萬人口。


    上千萬牧民向南遷移,光是組成的牧人騎兵,便能有上百萬眾。


    浩浩蕩蕩的鐵騎南下,縱然其中多數是戰力一般的牧民,但這股力量加起來,也能讓魏國好好吃一壺了。


    雖然以魏國的力量,最終肯定是能攔下這股牧民遷移潮的,將這些南下部民,統統剿滅或者收編。


    可魏國所在的兗州,同樣也處在寒潮釋放的極限區域內。


    現在是那些草原上的牧民遭殃,被寒潮驅趕著,不得不南下遷移。


    等整個草原化為雪地之後,下一個輪到遭難的,可就是魏國了。


    快則二三十年,慢則五六十年,寒潮就將逼近兗州區域。


    一旦寒潮降臨兗州,同樣二三十年內,整個兗州也將步入草原後塵,一步步化為冰域之國。


    也就是說,現在留給魏國的時間不多了。


    可能二三十年,可能五六十年,寒潮就要來了。


    而在這些時間之內,魏國必須做出改變,帶領舉國上下的子民,向南突破,奪下一片生存之地。


    這個時間很緊。


    魏國沒有太多時間去猶豫準備,必須立刻作出選擇。


    如今看來。


    對方的選擇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繼續向南。擊敗自己的老對手周國,奪取對方的地盤,好作為魏國躲避寒潮的棲息之地。


    去年爆發的那場國戰,便是魏國向南突破遷徙的預兆。


    作為一個同樣雄霸一州的霸國,區區十萬人規模的國戰,隻是開胃菜而已。


    等這餐前小點吃完,很快大餐就要端上來。


    屆時數十上百萬的魏兵,甚至那些草原部民,都將化為北方洪流,一波又一波的衝向周國,直到將對方徹底擊垮,占據了對方的土地,才會停止。


    不過到了那時,周國覆亡了。


    這些北方寒潮下的遺民,下一個目標,可能便就會換成楚國了。


    若真到那一天,說不定楚國還要和他們做過幾場,才能守住自身領土。


    因此陸淵對於周國,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抱著惡意。


    將來若是有需求的話,或許也可以扶持對方,把周國當做楚國的北部屏障,用來阻擋北邊那些寒潮移民的威脅。


    國與國之間,關係好惡,從來都不是固定的。


    唯有利益和局勢,才是作出選擇的導向。


    陸淵做大王這些年,對此已經有了深刻體會,並且熟稔於心了。


    當然,以上這些,都還隻是推測。


    周國與魏國之間,也還沒爆發大戰,頂多是有一些小國戰而已。


    事情最後是否真的會如此,一切還有待觀察。


    但即便如此,戰爭已經達到小國戰規模的朔方戰線,周人每年也要損失數萬兵馬。


    東邊的河陽二郡倒是好一些,周國與梁國,戰事規模並不大,甚至連摩擦衝突都極少。


    兩國雖然在邊境屯駐了重兵,但彼此都很克製,都沒有將戰爭擴大化的意思,還是保證了一定理性的。


    隻是就算這樣,光兩個西線和北線戰場,周國每年陣亡傷殘的士卒,數量便有二十餘萬人,並且規模還在漸漸擴大著。


    照這趨勢,兩線戰場維持個十年,周國光是在戰場上的死傷人數,便要破二三百萬之多。


    如此數目,基本也相當於周國所有男人,都在戰場上死上一遍了。


    由此可見,同時麵臨北方和西邊兩撥遷徙潮的周國,所麵對的處境究竟有多麽惡劣。


    這樣也難怪玉蟾道明明身處周國境內,卻半點也不看好對方,不肯下重注投資了。


    隻因周國麵臨的國際形勢,實乃天下第一惡劣。


    北有魏國和草原牧民,西有西涼和雪原蕃人,東有青州霸主梁國,南有新晉崛起的楚國。


    以上四方敵人,都有能力出動百萬大軍,任何一個比起周國來說,都是毫不落於下風的。


    此時周國以一敵四,以一國之力麵對四個同級別的對手,無論怎麽看,都是前途暗澹,未來堪憂。


    玉蟾道但凡有半點理智,對於未來但凡有半點期望,都不可能把自身道統之興亡,寄托到周國身上。


    如今能支援周國一位護法神將,已經是看在同鄉之誼,仁至義盡了。


    天下有識之士的眼中,未來的中州爭霸,周國已然提前出局。


    甚至這個霸國的敗亡時間,可能也就在這一二十年內了。


    此時看似武功煊赫,但一切不過回光返照,等最後一絲元氣耗盡,便是這位雍州霸主隕落之時。


    此為天命,非人力所能逆也。


    陸淵便是看破了這絲天命,所以等戳破了周國虛實之後,便傳訊給黃玄,讓對方在隴西之地不要太過深入,稍稍擄掠一番人口之後,便可撤回漢中。


    周國已經注定要敗亡了。


    麵對四方圍攻的局麵,對方就算再是不甘,也難挽頹勢。


    可對楚國來說,周國太早敗亡,並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周國若是滅亡了,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國六分。


    即蕃人、西涼國奪取河隴二郡,衛國奪取周國的朔方、關內二郡,趙國奪取河南郡一部,梁國奪取河南郡一部,南陽一郡,楚國則奪取周國控製的襄陽郡三府。


    以上這些地盤劃分,都是按照周國與各國之間,山川相連,距離長短的推測。


    從這推測上便能看出,周國滅亡了,六家勢力之中,楚國能撈到的好處是最少的。


    區區三府之地,對於現在的楚國來說,也就聊勝於無,沒多大意義。


    反倒是另外幾家,奪取了周國的領地之後,實力得到擴張的他們,對於楚國的威脅,可就遠比一個周國要大了。


    梁國奪取了周國占據的中州二郡,將進一步完善中州地盤的拚圖,實力得到壯大,將來楚國想要北伐爭奪中州,難度將會更大。


    魏國奪取了周國的核心之地,將直接威壓楚國的漢中、襄陽二郡,對楚國北疆的防務壓力,直接帶來巨大威脅。


    可能以後整個北境,都無安寧之日。


    蕃人奪取了河隴二郡,暫時有了棲息之土的他們,此後對於楚國的需求依賴,將大為緩解。


    今後楚國在想拿捏對方,可就沒現在這麽容易了。


    甚至這些蕃人在河隴之地占穩腳跟之後,還可能得隴望蜀,想著打進漢中郡和西川郡,拿下這些地盤,用於擴張自身的生存空間。


    唯一一個對楚國沒威脅的,也就是遠在冀州的趙國了。


    可趙國與楚國相隔太遠,彼此聯係一次都要數月半載,中間還有各國相阻,楚國就算想與對方合縱連橫,效率也都太低了。


    故而仔細總結一遍,對於楚國來說,周國滅亡,反倒還不如維持這個雍州霸主的存在,這樣更為有利一些。


    最起碼。


    在陸淵統一揚州,整合好江南之地,有力量北伐之前,周國不能滅亡。


    所以現在,對周國放血可以,讓這個雍州霸主慢慢虛弱,楚國則趴在它的傷口上吸取養分,一步步壯大自己。


    等最後成長起來了,有足夠實力,在會同周邊的各個凶獸,一起瓜分這個虛弱的巨人,攫取巨人身上最為鮮美的那幾塊肥肉。


    在達成這個目標前,周國不能滅亡,甚至有必要的話,楚國還能幫對方一把,讓這個北地屏障,撐得更久一些。


    於是秉承著這個思路,陸淵也適當調整了一下,自己針對周國的策略。


    以為屏障,虛弱為主,必要時還可以扶持一二。


    這便是今後針對周國的戰略了。


    ……


    神武十年五月十三日。


    周國北疆精銳抵達隴西郡腹地,先鋒與入侵此地的楚軍交戰。


    兩軍大戰一番,周國兵多,楚軍失利,難抵其眾,不由敗退。


    然後黃玄秉承陸淵的戰略,借此敗戰,順勢撤兵數百裏,將此前占據的隴西諸多府縣,丟了大半。


    隨後再派出使者,前往蕃人之處,告知周人援兵抵達的消息,並且楚國已準備撤軍。


    接著不等蕃人回應,放棄了諸多占據的地盤之後,黃玄領兵再與周人援兵大戰一場,將其擊退,遏製住了周人氣焰。


    最終得了空閑,楚君帶著最後一批裹挾的周人民眾,順著陽關小道,撤回了漢中郡。


    至此,這場楚軍出隴之戰,最終以楚國裹挾了三十萬隴西之民返回漢中,徹底宣告落幕。


    而楚軍撤退不久後,蕃人依舊心有不甘,舍不得放棄現如今拿下的大好戰果。


    最終被賀拔勝會合援軍之後,抓到機會,將複仇的火焰,狠狠的撒在了這些蕃人身上。


    一連數次大戰,接連殲滅了蕃人二十餘萬兵馬,狠狠的重創了這些入寇的蕃賊。


    不過雖然損失慘重,但這次春掠,蕃人卻也從周人手上,奪得了上百萬石糧食。


    這些食物運回部落之後,再減去戰死的人口,已經足以讓雪原上的諸多部落,好好的緩一口氣,饑荒大為緩解。


    今年夏天,能少死一些人了。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隨著河隴戰事的徹底落幕,等楚軍帶著周人之民返回漢中,陸淵也順勢下詔,將這些略來的三十萬周民遷往西川,以充實當地人口。


    同時駐紮在漢中已有半年之久的三支北伐禁軍,也由青雲子統帥,正式開拔歸京。


    現在北方戰事已了,漢中穩固,周國威脅已經解除。


    至於東麵的寧國,陸淵也親率兵馬防備,有洞庭郡十支禁軍,五萬水師,以及地方諸府縣兵在,近三十萬常備戰兵,也足保無慮了。


    現在就等青雲子領著北伐的六萬大軍返回,還有李雄率領的十萬諸侯兵馬抵達洞庭,以這十六萬大軍為基,便可順勢組建南征大軍了。


    最多等到秋季,楚國便能發動南征,一統嶺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共舉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共舉杯並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