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靖心頭一暖,想起平時就沒聽榆琴說過想要什麽,這會兒突然想遊山玩水,莫非她也聽過劍仙傳說?
想了想便點頭笑道:“是了,我也想走走,琴姑娘不嫌棄便陪我四處繞繞吧,但若走得累了可得告訴我啊!”
衛靖將此行說成是陪自己,意思是接受了榆琴的一番好意。榆琴隻微笑道:“好。”
時近黃昏,兩人一路行至山腰,正當衛靖覺得榆琴也差不多累了,準備折返之時,眼見山路旁有一塊平坦腹地,一旁建有小亭,亭中備有一張圓桌與幾張凳子,卻並無瞧見此亭名號。
亭中有位白袍老者獨坐其中,似是閉目養神,衛靖心想:“真給我倆遇到仙人了?”
與榆琴對望一眼,便輕手輕腳的走向亭子。
老者似有所感,睜眼望向衛靖道:“老朽並未入睡,小友上前一敘無妨。”
衛靖作了一揖笑道:“老前輩,晚輩衛靖,這廂有禮了,這位是在下的旅伴榆琴姑娘。”
說罷榆琴也跟著一禮。
老者微笑道:“老朽不過虛長幾歲,不必多禮。兩位小友可是來此遊山玩水?一般旅人可不大會經過此道。”
說著便示意兩人坐下說話。
待兩人坐定後,衛靖道:“實不相瞞,在下曾聽人說起天目山劍仙亭的傳說,傳說有緣人在此亭可見到仙人舞劍,由於習劍多年,便想來碰碰運氣,不知前輩可有聽聞?”
老者撫了撫長須道:“老朽時常在此處流連,倒是未曾聽過此類傳聞,隻知道此亭以前有人喚作同歸亭,意即不論山道崎嶇多變,旅人最終皆能殊途同歸。”
榆琴感慨道:“此中寓意甚好,可惜人世間多得是殊途,能同歸者卻是少之又少。”
老者嗬嗬笑道:“姑娘聰慧過人,老朽在你們這年紀時,可沒這般心思。”
三人眼見投緣,便聊起附近山川景物,直至月兔升起,榆琴更撫琴一曲《秋宵步月》以助興,廣樂記曾有敘述:“齊人柳世隆善彈琴,為士流第一,不預世務,風韻清遠,月夜常鼓此曲,散步中庭,暢然自適。後人因以名之。”
此情此景正合此曲,一曲既盡,老者撫掌大讚榆琴琴藝無雙。
又聊一會兒,此時老者忽然道:“這位使劍的小友今日沒能見得仙人,就不知是否願意陪一個糟老頭練練手?”
衛靖聞言一驚,老者平靜淡泊,周身無半分銳利、鬥爭之氣,若同為用劍好手,多少能感受到彼此相同的氣韻,料不到這樣一位溫文有禮的前輩,居然突然就說想比劍。
衛靖忙道:“晚輩不敢與前輩動手。”
老者道:“老朽方才也是見小友佩劍,這才搭話......”他說這話時竟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接著續道:“今日有緣於天目山相識,便陪陪我這糟老頭罷。”
說到後來竟略有央求之意。
衛靖眼角餘光瞄見榆琴正抿嘴而笑,心中疑惑:“前輩怎麽說到比劍就像小孩子一樣?”
既然老者開口懇求,也不忍拂他之意,便道:“如此,便請前輩賜招。”
隨即走出涼亭,立一個門戶。
……….
隻見白袍老者飄然下場,他以拐杖作劍,負手持劍而立,看不出是何架式,白袍隨風翻飛,神情平和淡然。此景看在衛靖與榆琴眼中,正如月下劍仙。
榆琴心想:“看來前輩十之八九便是傳聞中的劍仙,但自己卻一無所知?”
喊了聲得罪後,衛靖應聲出劍,此時未知對方虛實,亦顧忌對方高齡,第一劍使得是淩厲不足卻甚少破綻的道門上善劍,此劍法講究若水無常、後發先至,三招一過便聞老者喃喃自語:“嗯,這是道家的上善劍,上善若水,此言非虛......”
衛靖則察覺對手的劍路與自己相似,亦是防守為上的路子。
眼見對手防守嚴密,自覺不必顧忌太多,十數招後衛靖劍路一轉,劍速陡升,乃是一套隨意揮灑的劍法,這路劍法瀟灑自得、宛如舞劍,劍招忽左忽右,衛靖心轉則劍轉,卻見對手拐杖不疾不徐,仍是輕輕巧巧便把來劍盡數化解。
此時又聽見老者念道:“無憂穀的忘情劍可少見得很啊,難道忘情便能隨心所欲?”
仍是一邊擋架,一邊自言自語。
再走十數招,衛靖發覺忘情劍也攻不進老者的劍圈,起先還想著對方年紀已高,出手須得小心在意,哪知數十招一過,驚覺自己即便全力以赴可能也無功而返,心念電轉間衛靖劍法再變,正是拿手的點水快劍,劍尖斜挑,疾點老者雙肘雙肩,那老者卻顯得無比興奮,大聲道:“這路失傳的點水快劍,當真快極!”
那仿佛是孩童拿到新玩具的神情。
那邊衛靖心中訝異之情絲毫不遜於老者,方才上善劍徐圖進取,對方守得滴水不漏,現在劍法換成了搶攻的快劍,對方仍是這般防守,可怕的是架式全然不變,仿佛衛靖再快一倍,老者仍是這般打法。
榆琴在亭中觀戰,隻覺老者甚是可愛,這位前輩比劍時把衛靖的家數特色一一報出,並非故作遊刃有餘之態,也非炫耀所學之廣,純粹是見到不同的劍法心情大好而已。
此時點水快劍即將無處可點,老者也已開始氣喘籲籲,當是年歲之累,而非技不如人,當下衛靖收劍後退一步,拱手道:“前輩劍法極高,晚輩打得全身冷汗,隻能認栽。”
老者微微一怔已明其理,隨即又變回和藹可親的老前輩,笑道:“年輕人不驕不躁,甚是難得,明明是一把老骨頭沒力氣,你卻偏說是自己累了,哈哈。”
衛靖笑道:“前輩累了是真的,但我打你不過也是真的,那套劍法守禦之嚴,晚輩從未見過,兼之前輩使劍已然隨心所欲,我就是再快也打不進去。”
衛靖鬥劍鬥得興起,說起話來也沒這麽拘束了。
老者道:“老朽已多年未曾與人比劍,這場比試可真是痛快,琴姑娘你說是嗎?”
榆琴道:“能遇到前輩這樣難得的對手,衛公子也是一臉沒打夠的樣子呢。”
說著便朝衛靖一笑。
老者微笑道:“老朽尚有一事不明,方才小友連使三套劍法,卻分別來自不同門派,最後那點蒼派的劍法,就老朽所知早已失傳,隻不過對其特征、運使手法有所耳聞,才能勉強猜上一猜,卻是何故?”
一般而言本派武功必是練得最為精深,衛靖連換三套劍法,卻不用本派武學便認敗,教人摸不著頭緒,倘若是另有苦衷而用不得本派武學,老者便打算不再追問。
雖隻是萍水相逢,然衛靖觀老者談吐、運劍風範,隻覺十分敬重,便道:“不瞞前輩,其實在下乃是百裏世家後人,不知前輩可曾聽聞『上官聽刀、百裏藏劍』這段話?”
老者道:“就老朽所知,那是百餘年前的武林傳聞,如此說來,百裏世家確是藏有天下劍法秘籍?”
此時兩人已然走回亭中。
衛靖搖頭道:“百裏家藏有許多劍法,自是無誤,不過很多其實殘缺不全,更甚者僅有劍法之名,並無招式練法。這當要從百裏家一位先祖說起,據說這位先祖愛劍成癡,不僅自身劍藝高超,更愛挑戰劍法高手,某日他突發奇想,將自己見過、聽過的劍法全都抄錄下來......”
那老者喃喃道:“是了,我怎麽沒想到?”
衛靖微笑後續道:“抄寫完後,他卻仍覺得太少,此後變本加厲,哪裏有用劍高手便去挑戰,哪裏有比劍便去觀摩,到得他晚年之時,已收錄了不少劍法。”
想了想便點頭笑道:“是了,我也想走走,琴姑娘不嫌棄便陪我四處繞繞吧,但若走得累了可得告訴我啊!”
衛靖將此行說成是陪自己,意思是接受了榆琴的一番好意。榆琴隻微笑道:“好。”
時近黃昏,兩人一路行至山腰,正當衛靖覺得榆琴也差不多累了,準備折返之時,眼見山路旁有一塊平坦腹地,一旁建有小亭,亭中備有一張圓桌與幾張凳子,卻並無瞧見此亭名號。
亭中有位白袍老者獨坐其中,似是閉目養神,衛靖心想:“真給我倆遇到仙人了?”
與榆琴對望一眼,便輕手輕腳的走向亭子。
老者似有所感,睜眼望向衛靖道:“老朽並未入睡,小友上前一敘無妨。”
衛靖作了一揖笑道:“老前輩,晚輩衛靖,這廂有禮了,這位是在下的旅伴榆琴姑娘。”
說罷榆琴也跟著一禮。
老者微笑道:“老朽不過虛長幾歲,不必多禮。兩位小友可是來此遊山玩水?一般旅人可不大會經過此道。”
說著便示意兩人坐下說話。
待兩人坐定後,衛靖道:“實不相瞞,在下曾聽人說起天目山劍仙亭的傳說,傳說有緣人在此亭可見到仙人舞劍,由於習劍多年,便想來碰碰運氣,不知前輩可有聽聞?”
老者撫了撫長須道:“老朽時常在此處流連,倒是未曾聽過此類傳聞,隻知道此亭以前有人喚作同歸亭,意即不論山道崎嶇多變,旅人最終皆能殊途同歸。”
榆琴感慨道:“此中寓意甚好,可惜人世間多得是殊途,能同歸者卻是少之又少。”
老者嗬嗬笑道:“姑娘聰慧過人,老朽在你們這年紀時,可沒這般心思。”
三人眼見投緣,便聊起附近山川景物,直至月兔升起,榆琴更撫琴一曲《秋宵步月》以助興,廣樂記曾有敘述:“齊人柳世隆善彈琴,為士流第一,不預世務,風韻清遠,月夜常鼓此曲,散步中庭,暢然自適。後人因以名之。”
此情此景正合此曲,一曲既盡,老者撫掌大讚榆琴琴藝無雙。
又聊一會兒,此時老者忽然道:“這位使劍的小友今日沒能見得仙人,就不知是否願意陪一個糟老頭練練手?”
衛靖聞言一驚,老者平靜淡泊,周身無半分銳利、鬥爭之氣,若同為用劍好手,多少能感受到彼此相同的氣韻,料不到這樣一位溫文有禮的前輩,居然突然就說想比劍。
衛靖忙道:“晚輩不敢與前輩動手。”
老者道:“老朽方才也是見小友佩劍,這才搭話......”他說這話時竟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接著續道:“今日有緣於天目山相識,便陪陪我這糟老頭罷。”
說到後來竟略有央求之意。
衛靖眼角餘光瞄見榆琴正抿嘴而笑,心中疑惑:“前輩怎麽說到比劍就像小孩子一樣?”
既然老者開口懇求,也不忍拂他之意,便道:“如此,便請前輩賜招。”
隨即走出涼亭,立一個門戶。
……….
隻見白袍老者飄然下場,他以拐杖作劍,負手持劍而立,看不出是何架式,白袍隨風翻飛,神情平和淡然。此景看在衛靖與榆琴眼中,正如月下劍仙。
榆琴心想:“看來前輩十之八九便是傳聞中的劍仙,但自己卻一無所知?”
喊了聲得罪後,衛靖應聲出劍,此時未知對方虛實,亦顧忌對方高齡,第一劍使得是淩厲不足卻甚少破綻的道門上善劍,此劍法講究若水無常、後發先至,三招一過便聞老者喃喃自語:“嗯,這是道家的上善劍,上善若水,此言非虛......”
衛靖則察覺對手的劍路與自己相似,亦是防守為上的路子。
眼見對手防守嚴密,自覺不必顧忌太多,十數招後衛靖劍路一轉,劍速陡升,乃是一套隨意揮灑的劍法,這路劍法瀟灑自得、宛如舞劍,劍招忽左忽右,衛靖心轉則劍轉,卻見對手拐杖不疾不徐,仍是輕輕巧巧便把來劍盡數化解。
此時又聽見老者念道:“無憂穀的忘情劍可少見得很啊,難道忘情便能隨心所欲?”
仍是一邊擋架,一邊自言自語。
再走十數招,衛靖發覺忘情劍也攻不進老者的劍圈,起先還想著對方年紀已高,出手須得小心在意,哪知數十招一過,驚覺自己即便全力以赴可能也無功而返,心念電轉間衛靖劍法再變,正是拿手的點水快劍,劍尖斜挑,疾點老者雙肘雙肩,那老者卻顯得無比興奮,大聲道:“這路失傳的點水快劍,當真快極!”
那仿佛是孩童拿到新玩具的神情。
那邊衛靖心中訝異之情絲毫不遜於老者,方才上善劍徐圖進取,對方守得滴水不漏,現在劍法換成了搶攻的快劍,對方仍是這般防守,可怕的是架式全然不變,仿佛衛靖再快一倍,老者仍是這般打法。
榆琴在亭中觀戰,隻覺老者甚是可愛,這位前輩比劍時把衛靖的家數特色一一報出,並非故作遊刃有餘之態,也非炫耀所學之廣,純粹是見到不同的劍法心情大好而已。
此時點水快劍即將無處可點,老者也已開始氣喘籲籲,當是年歲之累,而非技不如人,當下衛靖收劍後退一步,拱手道:“前輩劍法極高,晚輩打得全身冷汗,隻能認栽。”
老者微微一怔已明其理,隨即又變回和藹可親的老前輩,笑道:“年輕人不驕不躁,甚是難得,明明是一把老骨頭沒力氣,你卻偏說是自己累了,哈哈。”
衛靖笑道:“前輩累了是真的,但我打你不過也是真的,那套劍法守禦之嚴,晚輩從未見過,兼之前輩使劍已然隨心所欲,我就是再快也打不進去。”
衛靖鬥劍鬥得興起,說起話來也沒這麽拘束了。
老者道:“老朽已多年未曾與人比劍,這場比試可真是痛快,琴姑娘你說是嗎?”
榆琴道:“能遇到前輩這樣難得的對手,衛公子也是一臉沒打夠的樣子呢。”
說著便朝衛靖一笑。
老者微笑道:“老朽尚有一事不明,方才小友連使三套劍法,卻分別來自不同門派,最後那點蒼派的劍法,就老朽所知早已失傳,隻不過對其特征、運使手法有所耳聞,才能勉強猜上一猜,卻是何故?”
一般而言本派武功必是練得最為精深,衛靖連換三套劍法,卻不用本派武學便認敗,教人摸不著頭緒,倘若是另有苦衷而用不得本派武學,老者便打算不再追問。
雖隻是萍水相逢,然衛靖觀老者談吐、運劍風範,隻覺十分敬重,便道:“不瞞前輩,其實在下乃是百裏世家後人,不知前輩可曾聽聞『上官聽刀、百裏藏劍』這段話?”
老者道:“就老朽所知,那是百餘年前的武林傳聞,如此說來,百裏世家確是藏有天下劍法秘籍?”
此時兩人已然走回亭中。
衛靖搖頭道:“百裏家藏有許多劍法,自是無誤,不過很多其實殘缺不全,更甚者僅有劍法之名,並無招式練法。這當要從百裏家一位先祖說起,據說這位先祖愛劍成癡,不僅自身劍藝高超,更愛挑戰劍法高手,某日他突發奇想,將自己見過、聽過的劍法全都抄錄下來......”
那老者喃喃道:“是了,我怎麽沒想到?”
衛靖微笑後續道:“抄寫完後,他卻仍覺得太少,此後變本加厲,哪裏有用劍高手便去挑戰,哪裏有比劍便去觀摩,到得他晚年之時,已收錄了不少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