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一出,紀滄然舉杯的手忽然僵在半空,但這一瞬失神卻稍縱即逝,隻有一直留意紀滄然的衛靖發現這細微變化,隻見他輕輕抿了口茶,接話道:“此人乃是數十年前武林一大梟雄,衛二當家既然對這些前塵往事有興趣,在下也很想聽聽諸位對此人的看法。”
這時一直忙著吃飯的姚允洋卻忽然道:“此人一介江湖草莽,隻不過有些運氣,得遇貴人傳授秘籍,日後才能在江湖上呼風喚雨,至於他後來與武林諸派為敵,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不過又是一個倒在權勢誘惑下的魔頭罷了。”
燕江城道:“不過就燕某所知,薑照君年輕時曾一手創立風雲寨,與一幫兄弟在襄陽一帶救濟貧民,著實有不少俠行義舉,燕某以為,薑照君的一生,不能僅用『魔頭』兩字來一概而論。”
紀滄然也同意道:“燕兄所言極是,薑照君一生毀譽參半,三言兩語之間確實難以論斷。”
燕江城拱手一禮,聊表謝意。
姚允洋見紀滄然讚同燕江城所言,內心不是滋味,不服氣道:“薑照君年輕時做了些好事,那也許是有的,但後來他既墜入魔道,那說明他本性便是如此,倘若他的確是英雄豪傑之士,就該心智堅定,而非遇到一點挫折便性情大變,一念成魔了。”
於君言卻喝了口茶,同時冷笑道:“妻子受辱慘亡,這也算是『一點挫折』?姚掌門氣度非凡,倘若換成姚掌門遇到那『一點挫折』,自是能雲淡風輕,一笑置之了,於某佩服!”
於君言雖幫薑照君說話,但衛靖卻看不出他是真心認為薑照君情有可原,或隻是存心與姚允洋作對而已。
姚允洋眉毛一抬,正欲反唇相譏,蕭遙連忙問道:“卻不知司馬宗主又是如何看待此人的?”
司馬宗主也識趣地把話題接了過來,道:“依老夫所見,薑照君既為風雲盟盟主,麾下人物數以百計,他的所作所為便不再隻是他個人之事,而是該看他給周遭的人帶來哪些影響。”
司馬宗主頓了頓續道:“早年他在襄陽行俠的事跡,老夫當年也有耳聞,風雲寨確實是當地居民人人稱頌的義賊,可見他們的善行的確令許多人銘記於心。後來薑照君成了殺人如麻的魔頭,千夫所指,此乃造化弄人,並非他天性使然,隻能說他有功亦有過,其罪當誅,其情卻也可憫。無論如何,老夫對薑照君仍是心懷敬意的。”
衛靖此時仍是留意紀滄然的神情,卻見他泰然自若,一邊點頭一邊聽著眾人各抒己見,仿佛薑照君與風雲盟,就是些與他無關的前人舊事而已。
蕭遙也道:“聽說薑照君在最後一刻,自願死在了李大俠的劍下,依晚輩所見,薑照君實則良心未泯,隻不過受時勢所逼,這才一錯再錯,到得後來覆水難收,已難再懸崖勒馬了。”
姚允洋則不以為然,道:“若非他一時衝動,大開殺戒,後來又何須再懸崖勒馬?”
於君言則道:“要對他的是非功過蓋棺論定,實屬不易,如今事過境遷,後人也沒法兒再把當年風雲盟究竟救助了多少人,又殺傷了多少人,拿出來兩相比較,據於某猜測,隻怕還是殺傷的人要多一些。”
紀滄然此時也道:“依在下所見,薑照君能把江湖上旁門左道的勢力,共聚成盟,實是一件難得的壯舉,可惜風雲盟成立之後將多數心力花在與正道作對之上,若他們能彼此攜手合作,和平共處,江湖上的紛爭必能減少許多,豈不美哉?”
衛靖心想,紀滄然這番話多半是因為他“天機閣主”的身份,為了維持他“誌在減少武林紛爭”的形象而說的。
司馬宗主撫須道:“若風雲盟能照紀閣主所言,與中原正道化幹戈為玉帛,自是極佳,但當時這些左道之士,便是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才能攜手合作抗敵,倘若他們與正道從前並無嫌隙,想來這風雲盟多半也難以成盟。”
紀滄然隻是淡淡點頭說了聲“確實如此”。
此時在場眾人一一發表己見,衛靖尋思,據當時薑齊元所言,當年風雲盟之事除了薑照君與其麾下勢力之外,中原正道的所為也同樣舉足輕重,甚至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便是起因於這些正派人士,然而今日眾人卻有意避而不談,自是因為當年點蒼派與華山派皆身在其中,兩位掌門不願議論兩派前輩功過的緣故。
於君言歎道:“且不說薑照君是正是邪,他能以一己之力帶領群雄對抗中原正道,此等氣慨與膽識,著實令人讚賞,若非他後來濫殺嗜血,不容於天下,於某倒想結交這位不世出的英雄人物。”
燕江城則道:“除了薑照君本人之外,他手下也同樣有許多能人異士,如當年曾獨挑青城掌門的『天關伏龍』向還鄉,還有後來與李大俠秘密籌謀,合力將風雲盟瓦解的『飄零君子』沈猶蘭,他們都是難得的逸材,這些豪傑之士既肯死心塌地跟隨於他,顯見薑照君絕非隻是一名誤打誤撞的草莽人物。”
燕江城話語方落,樓詠月便撫掌大歎:“兩位一語中的,當真是說出在下心中所想,樓某敬於掌門與燕兄一杯!”
跟著酒杯上手,一飲而盡,於君言與燕江城也立即回敬一杯,而衛靖見平時話少的樓詠月忽然如此行止,內心微感奇怪,卻又一時說不出怪在何處。
而此回兩派聚會,自華山派邀請紀滄然來為自己助拳以來,姚允洋便一直覺得天機閣厚此薄彼,明明點蒼派也是率先響應《萬武歸藏》的三派之一,天機閣卻似乎對華山派更是加倍關照,今晚紀滄然與樓詠月又先後附和於君言與燕江城兩人所言,兼之姚允洋本就是器量狹小之人。
因此方才樓詠月敬酒之舉,更是讓他妒火中燒,忍不住尋釁問道:“這麽說來,華山派倒是不計前嫌,對薑照君此人頗為推崇了?”
燕江城一向不願兩派再添嫌隙,因此對答也更為謹慎小心,隻是淡淡道:“姚掌門言重了,燕某對薑照君也稱不上推崇,隻不過眾人正好議論此人,燕某便談談他有何過人之處罷了,同樣地,若要談及他有何惡行,又何以不容於世,想必他這方麵的事跡也一樣有許多可說。”
姚允洋碰了個軟釘子,一下子怨氣無處可去,隻是悶著聲不表意見。
此時司馬宗主卻忽然問道:“紀閣主,若你與薑照君易地而處,當年你又會如何與中原正道周旋?”
眼見宗主將矛頭指向紀滄然,衛靖也看向紀滄然,凝神靜聽。
而姚允洋方才見天機閣對華山派頻頻示好,內心早已忿忿不平,不自覺便想:“你與天機閣要好,那我就不會拉攏司馬家的人物嗎?”
一念及此,姚允洋便附和道:“司馬宗主此問甚妙!紀閣主如今執掌天機閣,更舉辦每年一度《萬武歸藏》之會,廣邀天下群雄共襄盛舉,此事傳遍江湖,早已是武林人盡皆知的大事,如此,紀閣主也堪稱一方之主了,姚某也想知道紀閣主又會如何抉擇?”
未待紀滄然答話,樓詠月便搶先道:“薑照君早年雖有些俠行義舉,但終究是殺人如麻的一代梟雄,如今滄海桑田,許多事都已無從考究,閣主卻要如何與他易地而處?”
司馬宗主卻道:“薑照君當年為風雲盟之主,正如紀閣主如今統領天機閣一般,紀閣主既能提出以《萬武歸藏》來消弭武林紛爭,老夫便想,也許紀閣主能有良策以解當年風雲盟困局。”
紀閣主伸手阻止樓詠月,微笑道:“無妨,司馬宗主此問倒也有趣,況且姚掌門似乎也頗為好奇,待紀某想想......”
隻見他眉頭微皺,思慮再三,正當眾人準備聽他的答複,他卻苦笑道:“麵對殺妻大仇與正派左道之爭,紀某思前想後,卻也同樣沒想到什麽更高明的法子,倒教諸位見笑了。”
莫離卻心中犯疑,方才瞧他神情,分明是內心已有計較,此刻不說,那是不容易說,還是不能說?
這時一直忙著吃飯的姚允洋卻忽然道:“此人一介江湖草莽,隻不過有些運氣,得遇貴人傳授秘籍,日後才能在江湖上呼風喚雨,至於他後來與武林諸派為敵,就更沒什麽好說的了,不過又是一個倒在權勢誘惑下的魔頭罷了。”
燕江城道:“不過就燕某所知,薑照君年輕時曾一手創立風雲寨,與一幫兄弟在襄陽一帶救濟貧民,著實有不少俠行義舉,燕某以為,薑照君的一生,不能僅用『魔頭』兩字來一概而論。”
紀滄然也同意道:“燕兄所言極是,薑照君一生毀譽參半,三言兩語之間確實難以論斷。”
燕江城拱手一禮,聊表謝意。
姚允洋見紀滄然讚同燕江城所言,內心不是滋味,不服氣道:“薑照君年輕時做了些好事,那也許是有的,但後來他既墜入魔道,那說明他本性便是如此,倘若他的確是英雄豪傑之士,就該心智堅定,而非遇到一點挫折便性情大變,一念成魔了。”
於君言卻喝了口茶,同時冷笑道:“妻子受辱慘亡,這也算是『一點挫折』?姚掌門氣度非凡,倘若換成姚掌門遇到那『一點挫折』,自是能雲淡風輕,一笑置之了,於某佩服!”
於君言雖幫薑照君說話,但衛靖卻看不出他是真心認為薑照君情有可原,或隻是存心與姚允洋作對而已。
姚允洋眉毛一抬,正欲反唇相譏,蕭遙連忙問道:“卻不知司馬宗主又是如何看待此人的?”
司馬宗主也識趣地把話題接了過來,道:“依老夫所見,薑照君既為風雲盟盟主,麾下人物數以百計,他的所作所為便不再隻是他個人之事,而是該看他給周遭的人帶來哪些影響。”
司馬宗主頓了頓續道:“早年他在襄陽行俠的事跡,老夫當年也有耳聞,風雲寨確實是當地居民人人稱頌的義賊,可見他們的善行的確令許多人銘記於心。後來薑照君成了殺人如麻的魔頭,千夫所指,此乃造化弄人,並非他天性使然,隻能說他有功亦有過,其罪當誅,其情卻也可憫。無論如何,老夫對薑照君仍是心懷敬意的。”
衛靖此時仍是留意紀滄然的神情,卻見他泰然自若,一邊點頭一邊聽著眾人各抒己見,仿佛薑照君與風雲盟,就是些與他無關的前人舊事而已。
蕭遙也道:“聽說薑照君在最後一刻,自願死在了李大俠的劍下,依晚輩所見,薑照君實則良心未泯,隻不過受時勢所逼,這才一錯再錯,到得後來覆水難收,已難再懸崖勒馬了。”
姚允洋則不以為然,道:“若非他一時衝動,大開殺戒,後來又何須再懸崖勒馬?”
於君言則道:“要對他的是非功過蓋棺論定,實屬不易,如今事過境遷,後人也沒法兒再把當年風雲盟究竟救助了多少人,又殺傷了多少人,拿出來兩相比較,據於某猜測,隻怕還是殺傷的人要多一些。”
紀滄然此時也道:“依在下所見,薑照君能把江湖上旁門左道的勢力,共聚成盟,實是一件難得的壯舉,可惜風雲盟成立之後將多數心力花在與正道作對之上,若他們能彼此攜手合作,和平共處,江湖上的紛爭必能減少許多,豈不美哉?”
衛靖心想,紀滄然這番話多半是因為他“天機閣主”的身份,為了維持他“誌在減少武林紛爭”的形象而說的。
司馬宗主撫須道:“若風雲盟能照紀閣主所言,與中原正道化幹戈為玉帛,自是極佳,但當時這些左道之士,便是因為有了共同的敵人,才能攜手合作抗敵,倘若他們與正道從前並無嫌隙,想來這風雲盟多半也難以成盟。”
紀滄然隻是淡淡點頭說了聲“確實如此”。
此時在場眾人一一發表己見,衛靖尋思,據當時薑齊元所言,當年風雲盟之事除了薑照君與其麾下勢力之外,中原正道的所為也同樣舉足輕重,甚至許多不必要的紛爭便是起因於這些正派人士,然而今日眾人卻有意避而不談,自是因為當年點蒼派與華山派皆身在其中,兩位掌門不願議論兩派前輩功過的緣故。
於君言歎道:“且不說薑照君是正是邪,他能以一己之力帶領群雄對抗中原正道,此等氣慨與膽識,著實令人讚賞,若非他後來濫殺嗜血,不容於天下,於某倒想結交這位不世出的英雄人物。”
燕江城則道:“除了薑照君本人之外,他手下也同樣有許多能人異士,如當年曾獨挑青城掌門的『天關伏龍』向還鄉,還有後來與李大俠秘密籌謀,合力將風雲盟瓦解的『飄零君子』沈猶蘭,他們都是難得的逸材,這些豪傑之士既肯死心塌地跟隨於他,顯見薑照君絕非隻是一名誤打誤撞的草莽人物。”
燕江城話語方落,樓詠月便撫掌大歎:“兩位一語中的,當真是說出在下心中所想,樓某敬於掌門與燕兄一杯!”
跟著酒杯上手,一飲而盡,於君言與燕江城也立即回敬一杯,而衛靖見平時話少的樓詠月忽然如此行止,內心微感奇怪,卻又一時說不出怪在何處。
而此回兩派聚會,自華山派邀請紀滄然來為自己助拳以來,姚允洋便一直覺得天機閣厚此薄彼,明明點蒼派也是率先響應《萬武歸藏》的三派之一,天機閣卻似乎對華山派更是加倍關照,今晚紀滄然與樓詠月又先後附和於君言與燕江城兩人所言,兼之姚允洋本就是器量狹小之人。
因此方才樓詠月敬酒之舉,更是讓他妒火中燒,忍不住尋釁問道:“這麽說來,華山派倒是不計前嫌,對薑照君此人頗為推崇了?”
燕江城一向不願兩派再添嫌隙,因此對答也更為謹慎小心,隻是淡淡道:“姚掌門言重了,燕某對薑照君也稱不上推崇,隻不過眾人正好議論此人,燕某便談談他有何過人之處罷了,同樣地,若要談及他有何惡行,又何以不容於世,想必他這方麵的事跡也一樣有許多可說。”
姚允洋碰了個軟釘子,一下子怨氣無處可去,隻是悶著聲不表意見。
此時司馬宗主卻忽然問道:“紀閣主,若你與薑照君易地而處,當年你又會如何與中原正道周旋?”
眼見宗主將矛頭指向紀滄然,衛靖也看向紀滄然,凝神靜聽。
而姚允洋方才見天機閣對華山派頻頻示好,內心早已忿忿不平,不自覺便想:“你與天機閣要好,那我就不會拉攏司馬家的人物嗎?”
一念及此,姚允洋便附和道:“司馬宗主此問甚妙!紀閣主如今執掌天機閣,更舉辦每年一度《萬武歸藏》之會,廣邀天下群雄共襄盛舉,此事傳遍江湖,早已是武林人盡皆知的大事,如此,紀閣主也堪稱一方之主了,姚某也想知道紀閣主又會如何抉擇?”
未待紀滄然答話,樓詠月便搶先道:“薑照君早年雖有些俠行義舉,但終究是殺人如麻的一代梟雄,如今滄海桑田,許多事都已無從考究,閣主卻要如何與他易地而處?”
司馬宗主卻道:“薑照君當年為風雲盟之主,正如紀閣主如今統領天機閣一般,紀閣主既能提出以《萬武歸藏》來消弭武林紛爭,老夫便想,也許紀閣主能有良策以解當年風雲盟困局。”
紀閣主伸手阻止樓詠月,微笑道:“無妨,司馬宗主此問倒也有趣,況且姚掌門似乎也頗為好奇,待紀某想想......”
隻見他眉頭微皺,思慮再三,正當眾人準備聽他的答複,他卻苦笑道:“麵對殺妻大仇與正派左道之爭,紀某思前想後,卻也同樣沒想到什麽更高明的法子,倒教諸位見笑了。”
莫離卻心中犯疑,方才瞧他神情,分明是內心已有計較,此刻不說,那是不容易說,還是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