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大齊京城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靖州西冷關失陷,泰興軍都指揮使康延孝及麾下六千餘名將士壯烈殉國,副指揮使喬明誠率殘部四千餘人退回南方平陽城。
景國常山郡王慶聿恭領軍七萬餘,一路南下直撲平陽。
雖然靖州大都督劉守光和京營主帥張旭鎮守靖州中線和東線,他們卻沒有辦法支援已經被景軍洞穿的西線,一者他們麾下都是行動緩慢的步卒,二者慶聿恭讓滅骨地領兵數萬虎視眈眈,又布置兩萬輕騎伺機待發,根本不給劉張二人離開城池的機會。
慶聿恭這次是從靖州最北徑直殺到最南,連奪高唐城和西冷關這兩座重鎮,途中風輕雲淡地連下十餘座大小城池,更是二十年來首次兵鋒指向平陽城。
倘若平陽失守,江南便將完全暴露在景軍視線之內。
據聞和平陽府一江之隔的霍寧府等地富戶鄉紳已經大量舉家逃往他處。
靖州防線岌岌可危,定州那邊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定州西麵有鎮北軍堅守堯山關,雖然景軍主帥溫古孫用兵老道,且麾下大軍有八萬之眾,但是鎮北軍乃陸沉麾下最強步卒,裴邃更是戎馬半生的虎將,依靠堯山關堅固高聳的城牆,一次次讓景軍無功而返。
溫古孫隨即圍而不攻,調兵繼續東進直撲清流關,與鎮守此地的定州來安軍展開纏鬥,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強攻兩座雄關,將鎮北軍和來安軍這兩支邊軍精銳死死困在定州西大門。
與此同時,景軍另一位主帥善陽在副帥沈穀的協助下,死磕定州北部定風道,讓飛雲軍和寧遠軍無暇他顧,縱然宋世飛和柳江東勇謀互補,麵對景軍這種笨拙又不講理的強硬姿態,他們實在沒有多少輾轉騰挪的空間。
再加上沈穀親自調兵遣將,組織那些擅於山野攀爬的景廉人侵入寶台山內,連七星軍也被他們拖住腳步。
山中刀光劍影無數,七星幫的高手們倒是能依靠熟悉地形占得上風,但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景軍這樣頻繁送命的意圖,對方隻想將七星軍和七星幫這支最忠於陸沉的力量纏住。
各種情報紛至遝來,卻沒有一個好消息。
京中便有一股陰風漸起。
從景帝昭告天下禦駕親征,至今已經過去六個多月,齊軍除了最開始於太康一戰先聲奪人,之後便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如今定州局勢艱難,靖州更被慶聿恭撕開一道無法愈合的豁口,景軍兵臨平陽城外,戰局的優劣已經不言自明。
坊間各種謠言甚囂塵上,諸如景軍已經攻破平陽城,大軍正在渡江南下,又如淮安郡王陸沉畏敵怯戰,將要投降景國換取一世榮華富貴。
雖然這些謠言較為離譜,但放在當下的局勢中,卻有不少人相信。
朝堂之上,自然又是另外一種光景。
沒有多少人相信陸沉會叛國投敵,即便真有那種蠢人,也不敢將這種心思暴露出來。
隻不過那股主張求和的風浪終究還是掀了起來。
“陛下,臣非質疑淮安郡王的領兵之能,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景軍如今占盡優勢,我朝邊軍縱然能取得一二場勝利,亦無法徹底扭轉局勢。”
吏部尚書瞿弘毅麵染冰霜,繼續說道:“若是任由局勢惡化,一旦定州西、北兩處門戶不保,亦或是平陽城落入景軍之手,景國皇帝必然不會停下腳步,屆時或有江山傾覆之憂,還請陛下明鑒!”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京城官場發生不少變化。
原禮部尚書楚懷仲因年邁再度乞骸骨,縱然寧太後希望這位元老大臣再支撐一段時間,看著他顫顫巍巍幾近無法站立的狀況,也隻能無奈允準,然後將賀州刺史孔映冬調來京城接手禮部。
吏部尚書此前空置,由左相薛南亭親自兼任,薛南亭肯定不會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於是再三請辭之後,寧太後便將吏部左侍郎瞿弘毅提拔起來。
瞿弘毅乃先帝信重之臣,又與李適之案沒有關聯,朝野上下倒是無人質疑。
此刻聽到這位吏部尚書的建言,禦座上的寧太後麵色如常,問道:“愛卿意欲如何?”
瞿弘毅神情凝重地說道:“臣之拙見,或可遣使與景國皇帝相商,兩國化幹戈為玉帛,以免再造殺傷。”
殿內登時出現一片騷動。
這句話說來簡單,最後想要達成的話,大齊必然要狠狠出血!
現在景軍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慶聿恭甚至打到平陽城下,他們憑什麽退兵?
更不必說那位景國皇帝誌在天下,這次以舉國之力南下,如果拿不到足夠滿意的好處,他又怎會半途而廢?
群臣自然明白這個簡單淺顯的道理,一時間卻沒有幾個人站出來駁斥瞿弘毅,如果是在大戰剛爆發的時候,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狀況。
眼下殿內的氛圍足以說明,大部分朝臣對此戰沒有信心。
“荒謬!”
京軍驍勇大營主帥李景達挺身而出,厲色道:“瞿尚書,邊軍將士在前線舍命為國,從太康城、高唐城、西冷關、堯山關、清流關、九曲寨到任一戰場,多少大齊兒郎拋頭顱灑熱血,縱然我軍暫時處於劣勢,又怎能卑躬屈膝妄言求和?如此行徑,置江北將士於何地?!”
瞿弘毅唾麵自幹,不卑不亢地說道:“南潯侯,你能篤定我軍必勝?”
李景達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
其言擲地有聲,斬釘截鐵。
瞿弘毅當即反駁道:“不怕一萬隻怕——”
不等他說完,李景達肅然道:“沒有萬一!”
瞿弘毅怔住。
他忽然覺得跟這種人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誰不知道李景達早已是陸沉的擁躉,如果大齊囿於局勢向景國求和,身為三軍主帥的陸沉自然要為此負責,到時候李景達說不定也要吃掛落。
瞿弘毅閉嘴不言,兵部左侍郎朱瑞謙皺眉說道:“南潯侯,尋求議和隻是權宜之計,不代表大齊要對景國俯首稱臣,再者朝堂之上乃是講理的地方,你這般胡攪蠻纏是何道理?”
正常而言,李景達是超品侯爵,朱瑞謙隻是正三品,他這樣說話很是不恭,但李景達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不怎麽靠譜,朝中真心尊重他的高官委實不多。
再加上如今因為蕭望之染病休養,陸沉、劉守光、張旭和陳瀾鈺皆在北疆,偌大一個軍事院隻有李景達和沈玉來兩位武勳,後者又基本不對朝政發表看法,導致文官的勢力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又有幾人會將一個浪子回頭的李景達放在眼裏?
朱瑞謙之後,又有十餘名文臣相繼出班,從各個角度闡明議和的好處,以及強行支撐可能引發的惡劣後果,幾近於將李景達駁斥得體無完膚。
單論口舌爭辯之能,李景達又怎會是這些人的對手?
“夠了!”
終究還是右相許佐出麵,一聲嗬斥蓋下殿內的喧雜,隻見他濃眉擰如劍鋒,正色道:“這裏是朝會而非菜市口,爾等連朝堂禮儀都忘得一幹二淨?”
群臣這才罷休。
但是通過剛才那番爭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朝臣傾向於暫時同景國虛與委蛇,在他們看來隻要景帝願意收兵,大齊付出一點代價又如何?
李景達冷笑不止,他知道朝中風向為何突然轉變,定州局勢再艱難都沒有這樣的影響,畢竟定州身後還有淮州,景軍無法直接威脅到江南。
然而慶聿恭突破靖州西線、大軍直達平陽城外,卻仿佛一把屠刀架在這些江南權貴的頭上。
這幫人平時願意支持邊軍,隻是最怕景軍渡江而下,到時候他們積攢上百年的財富還不得成為景軍的軍資?
朝堂上紛紛擾擾,寧太後卻始終沒有幹涉,這位比陸沉年長兩歲、掌握這個龐大王朝至高權力的女人隻是平靜地看著。
吏部尚書瞿弘毅一時間也摸不清寧太後的想法,隻得再度進言道:“陛下,暫時的退讓雖然不太好看,但是能夠免去邊軍將士的傷亡,也能讓江南各地的民心安定下來,臣相信大齊未來一定可以戰勝強敵,隻是還需要一些時間。”
“瞿尚書,你莫不是把景人當成蠢貨?人家憑什麽要和你議和?你知不知道如果一旦邁出這一步,大齊要付出多少代價?你以為一個定州加靖州大半疆域就能讓景帝滿足?”
李景達臉上浮現真切的怒意,寒聲道:“淮安郡王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戰場上拿不到優勢,談判的時候隻能任人宰割!”
隻此一言,便讓殿內鴉雀無聲。
左相薛南亭微微點頭,在他準備開口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忽有一名內侍省都知上殿稟報,有邊疆八百裏快馬送來緊急軍情。
寧太後鎮定地說道:“宣。”
不多時,一名校尉神情凝重地走進崇政殿,在寧太後、天子李道明以及滿朝文武的注視下,他急促又簡潔地說道:“啟奏陛下,景國皇帝於十月十八日,親率大軍十餘萬從河洛南下,一路前往藤縣一帶,意欲攻占我朝江北三州交界之處,兵鋒直指定州和淮州腹心之地!”
一陣死寂。
繼而沸騰。
絕大多數朝臣臉上泛起濃重的驚恐之色。
大齊危矣!
靖州西冷關失陷,泰興軍都指揮使康延孝及麾下六千餘名將士壯烈殉國,副指揮使喬明誠率殘部四千餘人退回南方平陽城。
景國常山郡王慶聿恭領軍七萬餘,一路南下直撲平陽。
雖然靖州大都督劉守光和京營主帥張旭鎮守靖州中線和東線,他們卻沒有辦法支援已經被景軍洞穿的西線,一者他們麾下都是行動緩慢的步卒,二者慶聿恭讓滅骨地領兵數萬虎視眈眈,又布置兩萬輕騎伺機待發,根本不給劉張二人離開城池的機會。
慶聿恭這次是從靖州最北徑直殺到最南,連奪高唐城和西冷關這兩座重鎮,途中風輕雲淡地連下十餘座大小城池,更是二十年來首次兵鋒指向平陽城。
倘若平陽失守,江南便將完全暴露在景軍視線之內。
據聞和平陽府一江之隔的霍寧府等地富戶鄉紳已經大量舉家逃往他處。
靖州防線岌岌可危,定州那邊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
定州西麵有鎮北軍堅守堯山關,雖然景軍主帥溫古孫用兵老道,且麾下大軍有八萬之眾,但是鎮北軍乃陸沉麾下最強步卒,裴邃更是戎馬半生的虎將,依靠堯山關堅固高聳的城牆,一次次讓景軍無功而返。
溫古孫隨即圍而不攻,調兵繼續東進直撲清流關,與鎮守此地的定州來安軍展開纏鬥,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強攻兩座雄關,將鎮北軍和來安軍這兩支邊軍精銳死死困在定州西大門。
與此同時,景軍另一位主帥善陽在副帥沈穀的協助下,死磕定州北部定風道,讓飛雲軍和寧遠軍無暇他顧,縱然宋世飛和柳江東勇謀互補,麵對景軍這種笨拙又不講理的強硬姿態,他們實在沒有多少輾轉騰挪的空間。
再加上沈穀親自調兵遣將,組織那些擅於山野攀爬的景廉人侵入寶台山內,連七星軍也被他們拖住腳步。
山中刀光劍影無數,七星幫的高手們倒是能依靠熟悉地形占得上風,但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景軍這樣頻繁送命的意圖,對方隻想將七星軍和七星幫這支最忠於陸沉的力量纏住。
各種情報紛至遝來,卻沒有一個好消息。
京中便有一股陰風漸起。
從景帝昭告天下禦駕親征,至今已經過去六個多月,齊軍除了最開始於太康一戰先聲奪人,之後便基本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如今定州局勢艱難,靖州更被慶聿恭撕開一道無法愈合的豁口,景軍兵臨平陽城外,戰局的優劣已經不言自明。
坊間各種謠言甚囂塵上,諸如景軍已經攻破平陽城,大軍正在渡江南下,又如淮安郡王陸沉畏敵怯戰,將要投降景國換取一世榮華富貴。
雖然這些謠言較為離譜,但放在當下的局勢中,卻有不少人相信。
朝堂之上,自然又是另外一種光景。
沒有多少人相信陸沉會叛國投敵,即便真有那種蠢人,也不敢將這種心思暴露出來。
隻不過那股主張求和的風浪終究還是掀了起來。
“陛下,臣非質疑淮安郡王的領兵之能,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景軍如今占盡優勢,我朝邊軍縱然能取得一二場勝利,亦無法徹底扭轉局勢。”
吏部尚書瞿弘毅麵染冰霜,繼續說道:“若是任由局勢惡化,一旦定州西、北兩處門戶不保,亦或是平陽城落入景軍之手,景國皇帝必然不會停下腳步,屆時或有江山傾覆之憂,還請陛下明鑒!”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京城官場發生不少變化。
原禮部尚書楚懷仲因年邁再度乞骸骨,縱然寧太後希望這位元老大臣再支撐一段時間,看著他顫顫巍巍幾近無法站立的狀況,也隻能無奈允準,然後將賀州刺史孔映冬調來京城接手禮部。
吏部尚書此前空置,由左相薛南亭親自兼任,薛南亭肯定不會讓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於是再三請辭之後,寧太後便將吏部左侍郎瞿弘毅提拔起來。
瞿弘毅乃先帝信重之臣,又與李適之案沒有關聯,朝野上下倒是無人質疑。
此刻聽到這位吏部尚書的建言,禦座上的寧太後麵色如常,問道:“愛卿意欲如何?”
瞿弘毅神情凝重地說道:“臣之拙見,或可遣使與景國皇帝相商,兩國化幹戈為玉帛,以免再造殺傷。”
殿內登時出現一片騷動。
這句話說來簡單,最後想要達成的話,大齊必然要狠狠出血!
現在景軍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慶聿恭甚至打到平陽城下,他們憑什麽退兵?
更不必說那位景國皇帝誌在天下,這次以舉國之力南下,如果拿不到足夠滿意的好處,他又怎會半途而廢?
群臣自然明白這個簡單淺顯的道理,一時間卻沒有幾個人站出來駁斥瞿弘毅,如果是在大戰剛爆發的時候,這是絕對不會出現的狀況。
眼下殿內的氛圍足以說明,大部分朝臣對此戰沒有信心。
“荒謬!”
京軍驍勇大營主帥李景達挺身而出,厲色道:“瞿尚書,邊軍將士在前線舍命為國,從太康城、高唐城、西冷關、堯山關、清流關、九曲寨到任一戰場,多少大齊兒郎拋頭顱灑熱血,縱然我軍暫時處於劣勢,又怎能卑躬屈膝妄言求和?如此行徑,置江北將士於何地?!”
瞿弘毅唾麵自幹,不卑不亢地說道:“南潯侯,你能篤定我軍必勝?”
李景達毫不猶豫地說道:“當然!”
其言擲地有聲,斬釘截鐵。
瞿弘毅當即反駁道:“不怕一萬隻怕——”
不等他說完,李景達肅然道:“沒有萬一!”
瞿弘毅怔住。
他忽然覺得跟這種人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誰不知道李景達早已是陸沉的擁躉,如果大齊囿於局勢向景國求和,身為三軍主帥的陸沉自然要為此負責,到時候李景達說不定也要吃掛落。
瞿弘毅閉嘴不言,兵部左侍郎朱瑞謙皺眉說道:“南潯侯,尋求議和隻是權宜之計,不代表大齊要對景國俯首稱臣,再者朝堂之上乃是講理的地方,你這般胡攪蠻纏是何道理?”
正常而言,李景達是超品侯爵,朱瑞謙隻是正三品,他這樣說話很是不恭,但李景達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不怎麽靠譜,朝中真心尊重他的高官委實不多。
再加上如今因為蕭望之染病休養,陸沉、劉守光、張旭和陳瀾鈺皆在北疆,偌大一個軍事院隻有李景達和沈玉來兩位武勳,後者又基本不對朝政發表看法,導致文官的勢力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又有幾人會將一個浪子回頭的李景達放在眼裏?
朱瑞謙之後,又有十餘名文臣相繼出班,從各個角度闡明議和的好處,以及強行支撐可能引發的惡劣後果,幾近於將李景達駁斥得體無完膚。
單論口舌爭辯之能,李景達又怎會是這些人的對手?
“夠了!”
終究還是右相許佐出麵,一聲嗬斥蓋下殿內的喧雜,隻見他濃眉擰如劍鋒,正色道:“這裏是朝會而非菜市口,爾等連朝堂禮儀都忘得一幹二淨?”
群臣這才罷休。
但是通過剛才那番爭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朝臣傾向於暫時同景國虛與委蛇,在他們看來隻要景帝願意收兵,大齊付出一點代價又如何?
李景達冷笑不止,他知道朝中風向為何突然轉變,定州局勢再艱難都沒有這樣的影響,畢竟定州身後還有淮州,景軍無法直接威脅到江南。
然而慶聿恭突破靖州西線、大軍直達平陽城外,卻仿佛一把屠刀架在這些江南權貴的頭上。
這幫人平時願意支持邊軍,隻是最怕景軍渡江而下,到時候他們積攢上百年的財富還不得成為景軍的軍資?
朝堂上紛紛擾擾,寧太後卻始終沒有幹涉,這位比陸沉年長兩歲、掌握這個龐大王朝至高權力的女人隻是平靜地看著。
吏部尚書瞿弘毅一時間也摸不清寧太後的想法,隻得再度進言道:“陛下,暫時的退讓雖然不太好看,但是能夠免去邊軍將士的傷亡,也能讓江南各地的民心安定下來,臣相信大齊未來一定可以戰勝強敵,隻是還需要一些時間。”
“瞿尚書,你莫不是把景人當成蠢貨?人家憑什麽要和你議和?你知不知道如果一旦邁出這一步,大齊要付出多少代價?你以為一個定州加靖州大半疆域就能讓景帝滿足?”
李景達臉上浮現真切的怒意,寒聲道:“淮安郡王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戰場上拿不到優勢,談判的時候隻能任人宰割!”
隻此一言,便讓殿內鴉雀無聲。
左相薛南亭微微點頭,在他準備開口解決這件事的時候,忽有一名內侍省都知上殿稟報,有邊疆八百裏快馬送來緊急軍情。
寧太後鎮定地說道:“宣。”
不多時,一名校尉神情凝重地走進崇政殿,在寧太後、天子李道明以及滿朝文武的注視下,他急促又簡潔地說道:“啟奏陛下,景國皇帝於十月十八日,親率大軍十餘萬從河洛南下,一路前往藤縣一帶,意欲攻占我朝江北三州交界之處,兵鋒直指定州和淮州腹心之地!”
一陣死寂。
繼而沸騰。
絕大多數朝臣臉上泛起濃重的驚恐之色。
大齊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