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學所這次會議結束的三天之後,有關啟動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的正式文件也緊跟著被發到了幾家相關單位手裏。


    整個項目由航空動力集團牽頭組織,航空工業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負責具體實施,包括力學所在內的其餘近十所企業和機構從旁協助。


    和事前預估的情況基本差不多。


    但因為還沒有確定任何具體的型號,所以眼下也沒有總設計師之類的說法。


    常浩南也隻能暫時以“高速流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名義主持工作。


    當然,這個實驗室實際上隻在紙麵上存在,並不額外增添任何編製和資產。


    所有成員都從各個參與單位中選派。


    隻是為了便於對外溝通以及內部聯絡,才整了這麽個有點不著重點的名字而已。


    因此,整個團隊的第一次工作會議,常浩南隻好安排在航空動力集團進行。


    盡管隻是隔了幾天而已,但再次見到薑宗霖的時候,他整個人已經明顯比之前憔悴了很多。


    不過精神頭倒是維持的不錯,應該隻是這幾天連軸轉地超負荷工作所導致的。


    “薑研究員,工作雖然重要,但是也得注意休息啊……”


    趁著等待其他與會人員到位的空當,常浩南主動開口,打算跟薑宗霖敘一敘舊。


    畢竟對於他來說,後者也算是“十年不見”的老熟人了。


    薑宗霖被這句有些突然的起手弄得一愣,旋即反應過來,應該是這幾天太累的緣故,導致麵色比較差。


    於是趕緊搓了搓額頭兩側,讓自己顯得稍微振作一點:


    “嗐……”


    “常院士您也是搞研究的,應該知道咱們,關鍵時期哪有什麽休息不休息……上次我好不容易受到啟發來了些靈感,要是因為中間歇幾天弄沒了思路,那損失可就大咯……”


    說到這裏,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精力尚且充沛,他還順便開了個玩笑:


    “說起來,我看您對我們力學所的工作非常了解和關心,不知道未來方不方便指導一下風洞研發的具體工作?”


    聽到這句話的常浩南費了好大力氣才憋住沒笑出來——


    上輩子的老單位,能不了解嗎?


    不過,他還是擺了擺手:


    “各人分工不同,我雖然能在理論層麵幫上些忙,但是在風洞工程層麵,還是你們的經驗和能力更到位一些……”


    力學所的實力毫無疑問夠強,即便在前世沒有足夠資源,也沒有chapman-jouguet燃燒理論支持的情況下,他們一樣隻用了不到八年時間就先後完成了jf12複現風洞和jf16超高速膨脹風洞。


    如今有了更加可靠的理論和資金支持,又把這原本計劃分兩步走的研發過程合二為一,效率顯然不可能隻是翻倍這麽簡單。


    更重要的是,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風洞畢竟隻是基礎條件之一。


    相比於此,還有更需要常浩南發揮能力的地方……


    就在二人你來我往相互客套的這段時間,其它幾個單位的參會人員也陸續到達了會場。


    雖說這是華夏第一次啟動正式的高超音速研究項目,但相關前置研究已經斷斷續續進行了差不多二三十年。


    所以今天出席的這些代表,相互之間至少也算是熟人。


    有些甚至早就進行過合作。


    最需要介紹的反而是常浩南自己……


    所以,會議正式開始前的暖場環節相當簡短。


    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在項目啟動之前,上級單位就已經分別和幾個主要參與方進行過會議或是報告,因此大家都了解基本情況。


    於是,常浩南首先把各個技術體係的現狀給介紹了一遍。


    而重點,正是力學所的工作。


    緊隨其後,薑宗霖也代表力學所向眾人表了態:


    “各位,超高速風洞的研發效率,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進度,好在我們現在已經獲得了來自上級,當然還有各位兄弟單位的支持,會盡最大努力,在兩年內實現jf14型複現式高速高總溫膨脹風洞的點火啟動,為後續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jf14,就是常浩南那天給新一代風洞建議的命名——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複現風洞最終被命名為jf12。


    而正向爆轟驅動的膨脹風洞則是jf16。


    這兩個名字實際上指代的是它們正式投入使用的年份。


    包括後來的jf22也是如此。


    但現在,新風洞計劃在2007年左右就投入使用。


    由於已經有了jf8和jf10,又不可能回頭去叫jf7。


    所以幹脆,(12+16)/2=14……當然,常浩南對外的說法是,希望能重現當年jf4風洞對於我國高超音速研究事業的推動作用……


    而在薑宗霖的表態結束之後,其他人見常浩南沒有馬上進入總結的意思,便照例開始發表各自的意見。


    “兩年以內……”


    坐在會議桌中間位置的黃銳鬆首先開了口:


    “那常院士,我們是不是考慮在中間這段時間,先依托現有條件進行一些技術探索?”


    眼見並沒有人對自己的說法表達反對,他又進一步繼續道:


    “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就一直在進行亞燃衝壓發動機的研發,雖說中間幾個型號都沒能批量裝備部隊,但也積累下來了不少有價值的研究和測試數據,尤其在整體式衝壓發動機導彈的設計領域。”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可以先開發一種速度在4馬赫左右,介於普通超音速和高超音速之間的試驗彈,進行一些地麵測試……”


    然而,他剛剛說到一半,對麵另一名同樣來自航天科工,但屬於不同研究院的代表張福忠,就表達了反對意見:


    “銳鬆同誌,我理解你對當年連續三種超音速導彈下馬感到惋惜,但我們要搞的畢竟是正兒八經的高超音速研究……”


    “亞燃衝壓和超燃衝壓之間的差別我想你比我更加清楚,如果真按照你的建議從4馬赫開始搞,我相信確實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出成果,但那豈不是成了掛羊頭賣狗肉?”


    黃銳鬆是當年包括c101在內一係列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副總設計師,提出從亞燃衝壓開始搞,雖然確實有彌補當年遺憾的想法,但也絕對不完全是出於私心。


    被這樣直接反駁,難免有些掛不住麵子:


    “福忠同誌,雖然亞燃衝壓確實不能和超燃衝壓相比,但在結構優化和控製率設計這些方麵,總歸還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更何況現在還沒有實際可用的超高速風洞,也沒有條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總不能未來兩年時間都一直搞理論吧?”


    其實常浩南本就打算趁著今天開會的機會,把後續第一階段的任務給部署一下。


    隻是沒想到同誌們這麽有積極性,提前把這個環節給啟動了。


    “咳咳——”


    為了避免兩個人吵出火氣,他趕緊輕咳兩聲,讓整個會場重新歸於平靜。


    “黃研究員說的有道理,在風洞研發的這段時間裏,我們也不可能無動於衷……應該進行一些條件允許的測試項目。”


    聽到這裏,剛才還一臉緊繃的黃銳鬆不由得麵露喜色。


    甚至還特地朝著張福忠的方向看了一眼,


    然而還沒等他高興起來,常浩南就繼續說道:


    “但按照我的想法,不是用亞燃衝壓發動機……而是用火箭發動機,直接進行飛行測試!”


    ???


    這下子,不僅剛才陷入爭執的兩個人。


    甚至連其它代表的臉上,都露出了略帶疑惑的神情——


    用火箭發動機。


    做飛行測試。


    那這不就相當於打一發彈道導彈麽?


    二炮都已經裝備十來個型號了,還有什麽好測的?


    “我說的確實是彈道導彈……但不是通常意義上的……”


    常浩南當然也看出了眾人的不解,當即解釋道:


    “在新一代超高速風洞投入使用之前,貿然進行超燃衝壓發動機測試的風險和投入太大,所以我們隻能考慮用技術更加成熟的火箭發動機……但相比於常規型號,這個新型試驗彈會采用更高比衝的液態燃料、雙錐體布局、並預計在末端達到約6-7馬赫的速度。”


    這個完全是突如其來的消息,讓現場在隨後的好幾分鍾時間裏都陷入了寂靜。


    雖然乍一聽有點離譜,但仔細想想的話,這個思路似乎又非常合理。


    雙錐體布局的潛力雖然不大,但相對應的風險也比較低。


    唯一的問題是……用來測試什麽?


    隻是比傳統的短程彈道導彈快了兩馬赫左右而已。


    和中導差不多。


    “在東風21……或者類似型號的基礎上進行修改麽?”


    麵對常浩南,張福忠還是不好直接質疑,隻是試探著詢問道


    “那當然不是……”


    常浩南擺擺手:


    “為了增強發射的靈活性,並給予一定的初速度,這個型號會使用飛機掛載,從中高空發射。”


    “除此之外,導彈還會采用慣性-雷達-衛星複合製導,用於在戰術上測試未來高超聲速武器的效能,以及在技術上驗證其命中精度……”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