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到這個時候,常浩南已經把自己所有的牌都擺在了明麵上——


    即便是作為重中之重的固體火箭和模塊化衛星,也已經擺在了新加坡航展上。


    但其中一個是小比例模型,另外一個甚至隻是一張展板。


    而根據過去的經驗,這種展示方式往往意味著八字還沒一撇,因此極少數被吸引了注意力的,也都是跟當初的蒂姆·波迪一樣,把這東西當成了一枚彈道導彈,所以來看個熱鬧。


    隻有某位狗大戶非常認真地詢問,是否能夠以運載火箭的名義采購幾枚,回去之後再自行做出修改。


    最後理所當然地得到答複曰不能。


    畢竟如今的華夏已經不差當初那幾十億美元的現金了,並且能打8000km左右的遠程導彈敏感性也不是當年的中導能夠比擬。


    但除了一個不太起眼的小插曲以外,這個在當初尚未得到正式命名的火箭型號,就並未再得到太多額外的關注。


    少數報道了華夏代表團的媒體,最多也隻是提到寥寥數語,並認為這可能是在航天總公司拆分之後,航天科工集團重回軌道運輸業務,並準備與兄弟單位展開競爭的一種預兆雲雲。


    應該說,他們的猜測並沒有錯。


    隻是完全低估了華夏方麵的效率……


    ……


    2006年8月15日。


    隸屬於航天科工集團的一處總裝車間內。


    如同每一個正常的工作日那樣,一群身穿全套防護工作服、完全看不清麵孔的技術人員從門口魚貫而入。


    但從周圍跟著的好幾部攝像機,以及進門之後馬上紮堆的行事風格判斷,這應該是一次事先安排好的領導參觀活動。


    而走在整個隊伍最前麵,和其它人明顯拉開幾個身位的二人,正是常浩南和殷良興。


    他們身後的車間裏,正平放著三枚總體外形相似,隻有頭部明顯不同的導彈型物體。


    其中一枚的彈體仍然分成三截,且外殼呈現出微微發亮的金屬原色,明顯尚處在總裝準備階段。


    但另外兩枚略顯“頭重腳輕”的,則已經基本被組裝成了完全體。


    隻不過,卻並沒有和常見的彈道導彈一樣被塗成墨綠或是黑色,而是采用了這個時代已經不太常見的灰白相間塗裝。


    並且,在明顯比彈體更粗一圈的整流罩上,還塗著兩個航天科工集團的logo,以及兩麵國旗。


    顯然,這並不是彈道導彈的展開方式。


    “首長,這兩枚就是我們專門為了這一類準備時間較短的快捷發射任務而開發的‘快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


    作為東道主的殷良興首先開始介紹情況:


    “當然,如您所見,這一型號其實就是在東風31導彈的基礎上完成研發,其中左邊這枚計劃用於執行太空漁船任務的遙一號,則是直接從一枚即將下線的東風31導彈改造而來。”


    “為了盡可能提高研發效率,並保證發射數據的可參考性,所以火箭的前兩級在硬件層麵基本維持原狀,隻是重新設計了第三級和上麵級……至於更具體的情況,還是由常院士來進行介紹。”


    常浩南正準備按照事先彩排好的步驟開口,但卻被走在最前麵的首長一擺手打斷了施法前搖:


    “我看良興之前提交上來的報告,是說這個型號的發射,可以給未來的改進型東風31導彈提供經驗支持?”


    本來已經後退一步的殷良興隻好重新開口回答道:


    “是這樣,我們希望在東風31甲上麵不僅實現射程水平的提升,也能實現圓概率誤差(cep)的飛躍,以提高核反擊的戰略威懾力。”


    “但即便常院士開發了新的能量管理算法,但要想保證足夠的可靠性,仍然需要獲得大量實測數據,而對於當前階段的我國國情來說,頻繁試射彈道導彈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上均不允許,所以我們才提議,以火箭發射的名義積累發射經驗和參數……當然順便也補償一些經費,用來反哺導彈武器的研發工作。”


    首長點了點頭,並沒有馬上再提問,而是湊到其中一枚火箭的二三級交界處,認真端詳了一段時間——


    相比稍遠處那枚安裝了尖錐型整流罩的東風31導彈,兩枚快舟一號在這個連接處的細節明顯有所不同。


    “報告首長,這是為更下一代洲際彈道導彈而驗證的一項技術……”


    見領導對此有興趣,常浩南當即改變了事先安排好的順序,向對方介紹道:


    “目前我們在導彈上采用的級間分離技術和運載火箭類似,都是以爆炸螺栓作為連接裝置、反推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這種技術方案分離動力大、動作可靠性高,但火藥爆炸力不可控,不僅難以實現對分離力的精確控製,並且也會對火箭、尤其是三級火箭的飛行姿態產生幹擾。”


    “快舟一號為了保證命中……入軌精度,我們采用了彈簧分離推杆的冷分離方案,並且在設計之初就對下麵級的殘餘推力進行了考慮,以避免再次出現31原型彈試射過程中曾發生過的分離體追尾事故……”


    “……”


    待到常浩南把全部內容介紹完成之後,首長已經帶著一行人走到了兩枚火箭的末尾處。


    “推進劑的性能沒有變化麽?”


    東風31甲相比基礎型的核心訴求仍然是射程提升。


    畢竟如果都夠不到目標,那打的再準也隻能是幹看著。


    “遙一和遙二兩枚仍然采用了和東風31基礎型相同的推進劑配置,隻不過在軟件層麵,新的能量管理係統允許一二兩級的工作之間加入一個滑行段,用於進行在線飛行軌跡優化,這樣一來可以拓寬發射窗口,二來也可以提高火箭在級間分離時的位置精度。”


    “預計從遙三號開始,將會采用和東風31甲相同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下一代固體推進劑……不過這類固體運載火箭主要是麵向低軌道發射小型或微型衛星,所以本身對於運載能力的提升倒是不算迫切。”


    首長點點頭,一時間沒有再問新的問題。


    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示意身後其他人可以開口的信號。


    “浩南同誌,什麽叫做……火箭在級間分離時的位置精度?”


    既然這火箭跟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相關,第二炮兵的負責人景誌遠自然是最為關心的。


    “呃……”


    常浩南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


    “就是說,可以讓火箭的每一級在分離之後掉到更準確的位置,免得出現落區規劃太大,殘骸把老鄉房子給砸了的情況……您知道,固體推進劑不比液體,即便燃燒殆盡之後仍然可能有危險……”


    實際上,這個升級算是他順手而為之。


    對於彈道導彈,或者任何固體火箭來說,都沒什麽特別明顯的意義。


    但卻是火箭回收和重複利用的前置科技。


    隻不過這事兒目前來看還太過長遠,所以常浩南暫且不準備畫餅。


    省得別人不停惦記。


    果然景誌遠也沒再追問,他們彈道導彈部隊試射基本都是全程無人區或者直接往海上打,並不太需要考慮砸了老鄉房子的情況。


    反而是另外一件事更為重要。


    “剛才良興同誌說,希望能讓東風31甲的圓概率誤差出現一個飛躍……”


    當說到這裏的時候,景誌遠簡直兩眼冒光:


    “那如果能積累到足夠大量的數據,在理論上,這個誤差可以縮小到什麽範圍?”


    還真就給他問著了。


    就在不久之前,常浩南剛趁著閑來無事的功夫,跟航天科工二院以及九院進行了幾次模擬評估。


    “理想情況下可以達到50米左右的cep……”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


    “也就是說,東風31甲將有一定能力執行一次核打擊任務,直接威脅到敵方經過加固的核彈發射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