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等離子體……”


    麵對常浩南說出的這個新穎名詞,韓陳峰作為等離子體專業的研究人員,倒是沒有像其餘大多數人那樣表現出茫然。


    反而很快捕捉到了其中的本質:


    “也就是磁流體發電技術……”


    這句話並沒有使用疑問語氣,隻不過是肯定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


    因此他也沒等常浩南回答,幾乎是馬上繼續道:


    “國外的研究機構和大學已經建成過幾座不同原理的磁流體發電設備,不過都隻是驗證性質的小功率產品,技術難度也不高,應該不需要您專門找個人來負責……”


    由於難以生成性質合適且磁導率足夠高的發電工質,冷戰時期美蘇建設的磁流體電站都是以磁流體-蒸汽/燃氣聯合發電為主,也就是利用和普通發電站一樣的燃煤鍋爐或是燃氣輪機產生等離子體,再把這些等離子體導入強磁場進行發電。


    說起來,思路倒是跟常浩南借助航空發動機生成等離子體再拿去增強隱身效果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但想也知道,通過這種方式生成的等離子體無論電子密度還是能量都顯然不夠,哪怕用於隱身,都隻能覆蓋飛機尾部的一些關鍵位置。


    至於拿去發電……


    效果當然跟搞笑差不多。


    雖然整個設施在紙麵上的功率可以達到數十甚至上百兆瓦,但實際全都是機械能拉滿算出來的,真正屬於磁流體的部分微乎其微。


    而這些電站也都毫不意外地在研究結束或中斷後轉為了傳統的工作方式……


    所以,要想真正獲得有實用價值的磁流體發電技術,關鍵反而不是發電的部分,而是前麵如何獲取足夠有效的工質……


    分析過程說起來有些複雜,但真正思考起來,不過是電光石火之間的事情。


    再結合一些過去聽過的傳聞,他的腦海中迅速生成了一個能夠完全閉環的想法。


    韓陳峰猛地深吸一口氣,接著抬起頭,看向了旁邊的窗戶——


    大約500米外,矗立著一堵綿延數公裏長的灰色高牆,封鎖了周圍的絕大部分視線。


    但內行人基本都清楚,高牆另一邊,就是懷柔科學城最為核心的區域,也是jf10和jf14兩座風洞所在的地方……


    “所以……您是準備利用我們國家在爆轟驅動技術領域的優勢,以爆轟驅動激波管作為磁流體發電機的能量源,把經過強激波壓縮的被驅動段氣體作為發電工質,替代傳統磁流體發電裝置中燃燒室內產生的高溫燃氣……”


    雖然韓陳峰近些年來一直盯在冷門研究方向,導致手頭能拿出來上稱的成果不多,以至於連院士評選第一輪都過不去,但這絕不意味著他是個混子。


    僅僅依靠常浩南的隻言片語,以及給二人選定的見麵位置,就在很短的時間內剖析出了那個正確的答案。


    或者說,正確答案的一部分。


    “看來老劉說的一點沒錯……240所的基礎研究做的確實紮實。”


    常浩南一邊說一邊點了點頭,臉上也流露出讚許的表情。


    實際上,劉永全之前並沒有對240所和韓陳峰做出太多評價,隻能算是例行說了幾句漂亮話。


    但在這個時候提一句前者的名字,無疑可以讓雙方之間的後續配合更加順暢。


    果然,韓陳峰的眼神微微變了變。


    不過,這種事情突出一個過猶不及,如果說得太多反而顯得刻意。


    所以常浩南點到為止,在稍作暗示之後便話鋒一轉,重新進入正題:


    “你說的不錯,不過我的完整想法還要更複雜一些,而且根據裝載平台的不同可以細化成兩種不同的分支。。”


    他點開了電腦上的一張示意圖:


    “基礎路線是,先把空氣流進入拉瓦爾噴管,實現降壓增速,將氣體的熱能轉化為動能,再將流出的氣體引入一個法拉第通道,在弧光放電的作用下將氣體預電離,當然這個過程本質上相當於一個等離子推進器,所以會釋放出一些動能,如果細摳一些能量轉化效率,也可以把這部分能量利用起來,比如吹動等離子體火炬來熔融物料之類……”


    “在法拉第通道之後,高速低溫氣體與外部引入的燃料摻混並進入爆轟段,實現燃料化學能的高效釋放,進一步提高工質當中的等離子體能量,最後進入磁流體發電段,完成平衡態等離子發電過程,其中一部分電能輸出,另一部分則用於下一個循環當中的弧光放電。”


    韓陳峰盯著電腦上的原理圖看了一會兒:


    “所以我需要確定射流等離子體的電子溫度、密度和等離子體場的能量,確定最合適的工質氣體和發電條件……或許還有計算整個發電係統的模型參數?”


    不得不說,跟內行人討論問題確實輕鬆。


    因為涉及到爆轟段和激波管,所以常浩南此前都是讓薑宗霖等力學所的工作人員協助進行等離子體相關研究。


    雖然工作也能正常開展,但總需要推一下動一下。


    哪像現在,他隻給了張圖出來,對方就連自己需要幹什麽都明白了。


    “模型參數暫時不需要你來做,工質產生的最關鍵過程還是爆轟,所以這部分工作交給這邊的同誌們就行……”


    常浩南擺了擺手:


    “額外需要你來負責的是另一件事,也就是除了基礎路線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他輕輕單擊了一下鼠標左鍵,電腦屏幕上的示意圖旋即發生了變化。


    “剛才的發電原理雖然簡單,但隻能進行持續時間最多不超過100ms的短促脈衝發電,但想象一下,如果改造現有的爆轟段,使其能夠以一定周期發出脈衝爆轟,再把工作氣體由空氣改為更容易電離的氣體並循環使用,那麽就可以像常規發電機那樣,產生類似交流電的周期性電勢……”


    “……”


    相比剛才的一點就通,這一次,韓陳峰並沒有馬上做出反應,而是在默默聽過常浩南的介紹之後陷入了思索……


    倒不是說技術上有什麽理解不了的問題——


    實際上,兩個方案在原理上幾乎沒什麽區別,隻是工程層麵的實踐難度大相徑庭而已。


    真正讓他困惑的,在於後一種技術的意義。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韓陳峰還是沒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且常院士看上去一副平易近人的樣子,大概也不會因為一兩個問題而感到被冒犯:


    “可是常院士……雖然我不太懂風洞,但在技術水平相同的前提下,周期性脈衝爆轟所產生的峰值能量應該遠不如單次爆轟?”


    常浩南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韓陳峰見狀稍稍鬆了口氣,確定自己並沒有問出一個特別低級的問題,於是接著開口道:


    “可是磁流體發電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脈衝峰值能量高,可以省去中間儲能元件、高速轉動部件和大功率開關這些環節直接向負載傳遞能量,如果隻是提供一般的高壓交流電,那各種普通發電站都可以滿足要求,又何必采用如此高成本的技術?”


    常浩南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笑著反問:


    “陳峰同誌應該清楚,懷柔科學城這裏正在承擔什麽項目的研製任務吧?”


    “那當然……”


    韓陳峰回答道。


    他核工業部門出身,本身的涉密等級並不低,又已經被常浩南直接請到了這裏,當然知道高超聲速武器的存在。


    “那你覺得,對於結構簡單、又缺乏旋轉部件的衝壓發動機來說,什麽樣的電源才能滿足飛行器的用電要求?”


    常浩南顯然興致不錯,稍稍賣了個關子。


    “當然是電池或者燃料電池。”


    韓陳峰盡管並非航空航天專業出身,但也不至於沒有常識:


    “常院士您這可考不住我……導彈上一般隻有控製、通信和製導幾個子係統需要用電,需求量和啟動時間也都有限,電池完全可以滿足需求……”


    然而,常浩南似乎沒有在開玩笑的意思:


    “我這可不是在考你……”


    他說著看了看旁邊牆上的表。


    “如果不是一枚導彈呢?”


    “……”


    還沒等韓陳峰再次開口,就聽到了一陣敲門聲響起。


    一個跟他歲數相仿的人正站在辦公室門口,身上穿著一件航天科技集團的公法羽絨服:


    “常院士……”


    來人此時才看到沙發上坐著的韓陳峰,瞬間把後麵的話憋了回去。


    “沒關係,這位是核工業集團240所的韓陳峰所長,來幫助我們進行等離子體相關研究的自己人。”


    常浩南解釋道。


    對方這才繼續開口:


    “按照您的要求,滿足寬速域要求的乘波體氣動模型已經到位,隨時可以開始測試。”


    韓陳峰本來還在尋思剛才常浩南的問題是什麽意思,結果突然聽到了一個令他茅塞頓開的關鍵詞——寬速域要求。


    也就是說,對方的研究目標並不是……或者並不隻是個單純在狹窄設計狀態下使用的一錘子買賣。


    相比於隻需要盡可能加速然後砸向目標的導彈,這樣的需求似乎更接近……


    一架飛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