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柯林傑的顧慮,作為老友的戴蒙德幾乎是一眼看穿:


    “實際上,除了正在由lens-2升級的lens-x以外,我們還計劃從頭開始,結合全新的氣體驅動和膨脹係統研發更新一代的lens-xx風洞,使用電加熱氫氣代替氦氣作為驅動氣體,在雙級驅動技術下可以達到馬赫數25的實驗氣流速度和7500k的氣流總溫,有效測試時間不少於10ms……”


    初聽上去非常有吸引力,但前者卻絲毫沒有被這一番話術給繞進去,而是直接翻了個白眼:


    “你們改造lens-x都需要到後年年中才能完成,造個全新的……”


    他隔著控製室一端的落地窗玻璃,看了一眼樓下平臥著的兩台巨型風洞,湊到戴蒙德耳邊壓低聲音說道:


    “哪怕先不提技術,恐怕連選址問題都很難解決吧?”


    布法羅人口隻有不到40萬,按說算不得是個大城市,但研究中心當初為了解決用水問題選址在伊利湖畔,卻導致後續的擴建工程麵對了環保組織、漁業企業和航道工會的重重阻礙——


    盡管五大湖的水質早就已經出現了災難性惡化、沿湖漁業也因此而受到嚴重打擊,但這卻並不影響相關從業人員向研究中心索取動輒以億計數的“汙染治理經費”。


    而卡爾斯潘大學作為一所非盈利性學術機構,顯然難以在短時間內籌措到如此巨額的資金。


    況且任誰都知道,這些費用無論名義如何,本質上都相當於是保護費。


    哪怕多方籌措給了第一次,以後也免不了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而戴蒙德卻搖了搖頭:


    “在這裏確實沒什麽可能……不過我們已經和mit合作在波士頓拿下了一片新土地的使用權,計劃把lens-xx風洞建在未來的波士頓研究中心……”


    對於這個消息,柯林傑倒是顯得有些意外,但也不過是轉瞬即逝:


    “算了……說這些也沒什麽用。”


    他歎了口氣,整個人破天荒地顯出了幾分疲憊:


    “從名字上就能聽出來,你們的新風洞大概率還是通過加熱輕氣體進行驅動……就算複現出很高的飛行馬赫數,受製於機械能做功的先天限製,高氣流總溫和長試驗時間也隻能兼顧其一……”


    說到這裏,又突然停頓了一下:


    “說起來,我前些天看公司下發的月度技術情報總結,說是根據用電量和化學試劑采購量來推測,華夏那邊好像提高了他們京城郊區風洞群的使用頻率?”


    實際上,絕大部分有用的情報都不是通過精彩的無間道劇情,而是借助各種低敏感性甚至公開的周邊信息推測所獲得。


    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後,更是很難對大方向上的信息做到完全保密。


    戴蒙德用略顯古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柯林傑,不過還是回答道:


    “從大概今年年初開始,華夏人的動作就已經開始活躍起來了……不過他們停止了跟亞深工業大學的合作,甚至也不再參與aiaa的評價體係,所以暫時隻能估計是在推進新的風洞計劃。”


    “根據兩年前aiaa所獲得的最近一次信息更新,對方當時正在研製一台長時間激波風洞和一台高精度複現風洞,算算時間應該到了開工建設的階段……”


    “性能呢,性能如何?”


    柯林傑顯然對實用性更為關心。


    而戴蒙德倒也非常坦誠:


    “單從技術上講,比lens-2甚至lens-x都更先進……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之所以急著推進lens-xx項目,就是為了能夠趕上這些華夏同行們的進度。”


    作為高溫氣體動力學專家,他並不過於回避美國在超高速風洞領域已經出現落後的現實。


    隻不過,對於這一現實的嚴峻程度,還是缺乏正確的認識……


    因此,眼見柯林傑的臉上露出驚駭,戴蒙德又趕緊補充道:


    “不過你也不用過於擔心……他們既然決定把長測試時間和高複現精度分別放在兩台風洞上麵,那應該還是以技術驗證為主,後麵還需要把這兩項技術結合,才能拿出真正屬於下一代的應用性產品,所以至少在幾年內,我們靠等效模擬結合試飛積累出來的數據還是獨一份……”


    “……”


    ……


    在大量經費和ddl的雙重催促之下,x51a項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向前推進著,甚至讓柯林傑這樣的老輩人有了一種回到冷戰巔峰期的錯覺。就在布法羅研究中心的超高速風洞對兩級吻切錐乘波體方案進行最終驗證的同時,火箭動力助推段的測試也正在波音的威爾明頓測試中心同步展開。


    相比於對所有人而言都是新知識的高超音速動力學以及超燃衝壓發動機,火箭動力屬於是整個項目中不技術難度也並不算高的一環。


    如果不是甲方大爹要命的臨時修改項目需求,甚至都無需專門從mit聘請外援。


    不過,即便出現了節外生枝的情況,這一部分仍然屬於不太起眼的內容。


    整個技術和測試團隊的氛圍也因此而顯得相對輕鬆。


    甚至在測試結果確定符合設計要求之後,梅爾麗·赫斯特博士還提出把六台已經被完全燒黑了的火箭助推段一字排開,和三十多名核心人員一起合一張影。


    盡管並非所有人都對這種拋頭露麵感興趣,但畢竟是一項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加之赫斯特如今又是子係統負責人,因此眾人也都選擇給她幾分麵子。


    再加上簡短的慶祝儀式,一番折騰下來,也不知不覺地很快進入了深夜。


    總算結束工作的眾人陸續離開,少數還需要值班的,心思也都飛到了不久之後的聖誕假期上麵。


    隻剩下赫斯特的副手兼學弟、也是很長一段時間裏直接負責與波音方麵對接的丹尼爾·賈博倫斯基還留在電腦前麵,準備通盤整理一遍過去幾天的測試流程,以便未來填充自己的博士論文。


    但這個本來隻是勤快一下的行為,卻讓他很快捕捉到了異常情況——


    盡管測試結果都落在項目允許的數值範圍內,但一號機和二號機在各自對應測試區間以外的工作曲線卻對不上號。


    不過,他最開始也沒有太當回事。


    畢竟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穩定性相對較差,性能出現一些波動實屬正常,不外乎是挑中了兩台差別偏大的產品。


    而且,連這樣都能通過測試,反而說明新的推進劑設計冗餘度很高。


    然而很快,賈博倫斯基就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


    因為後麵的3-6號機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


    按照順序的每兩台之間差異不大,很容易被當做個體差異忽略掉,可是當他把六條曲線繪製在同一張表上之後,卻發現其中的差異並非是正常波動那樣的高低隨機,而是極其規律的依序抬高。


    這可不像是隨機因素所導致的結果……


    由於固體火箭發動機無法靈活控製的特性,其測試條件並非無極改變,而是預先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分散區間,驗證發動機在模擬實際工作條件下的適應性。


    六條工作曲線呈現出有規律的差異,最有可能的解釋不外乎是有人對它們進行了“應試化”的改造。


    就像大學計算機編程的考試那樣,隻要事先知道後台對提交程序的驗證方式,就可以省去程序編寫過程,直接輸出幾個測試輸入對應的結果值即可。


    隻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整個項目的真實性……


    賈博倫斯基下意識想要叫住正在收拾東西的赫斯特。


    但目光卻瞟見了旁邊文件上自己和師姐兩個人的簽名。


    頓時,一股冷汗從後背冒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月廿二並收藏學霸的軍工科研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