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生轉眼過,紅塵忙碌何時輟。


    富貴貧窮彈指間,神仙都是閑人做。


    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回想在診所發生的事情,看來萬事皆有因果,緣份真的很奧妙,它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循環,雖然摸不到看不著,卻又如影隨形,羈絆不清。


    師父曾經也跟我說過許多關於因果的故事,也給我開示過,現在回想起來,我已經能夠把許多事情聯係起來了,我也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論。


    正如有一句話說到的:“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你種了善因將來就會得到善果,如果你種下的是惡因,那麽將來收獲的必定是惡果。我們失去的東西,將來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我們身邊,同樣的,我們對別人的善良或是傷害,將來都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東西會永遠消失,它隻會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老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想收獲什麽,請一定記得先播種。所以,凡事皆有因果,但行三件好事,福報早晚會來!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善與惡,往往隻是一念之間。一念為善,則事事皆善;一念為惡,則事事皆惡。行善積德,不分事情的大小,而是自己對待事物的一種心態。


    凡事不單單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對於朋友、家人、陌生人等等,都能夠發自內心地心存善念,這就是在做行善的事情。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與惡其實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曾經的施善或是作惡,終會有“果”報在自己身上。


    而且,所謂的善,不是你為了某種回報或目的而做的事,而是發自你內心的一種善念,這才是真正的善。


    你的嘴,藏著你一生的風水,很多人的做法是善良的,很多人的心地是善良的,但是嘴裏說出的話往往帶著惡念,或謊話連篇,或驢唇不對馬嘴。可知,光心地善良是不夠的,你的嘴其實藏著你一生的風水。


    謊話可以分為兩種,善意的和惡意的,很多人都打著善意謊言的幌子,背地裏做著損人利己、不擇手段的事情。而真正的善意的謊言,其實是隻對對方有利,而對自己無利。


    你的嘴,不僅藏著你的風水,同時,也藏著你的素質和修養。因為一點小事口不擇言、出口傷人,這樣的人素質一定不高,至少修養兩個字更談不上了。無論什麽時候,我們都應該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蕩蕩做事,做人做事無愧於心,才能夠福報連連。


    心若向陽,走到哪裏都是晴天。所謂相由心生,你的相貌如何,就能夠看出你的心態如何,當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你的善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無論麵對任何困境都能夠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那麽,鏡子裏的你一定是最動人的。


    人的一生,會有低穀、會有落魄、會有不如意,但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負能量占據自己的內心。


    凡事皆有因果,福禍全在人心。你的人生是否有福報,其實要看你種下了怎樣的“因”。因果本就是一個大的循環,也許短時間內沒有那麽明顯,但是因果卻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法則。所以,凡事皆有因果,但行三件好事,福報早晚會來!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師父跟我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當年釋迦牟尼佛弟子的故事。


    相傳,釋迦牟尼佛對著所有弟子在講經說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難說:“你拿一個桶子,到前方五裏路遠的一個小村莊,向一個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婦人,要一桶水回來,記得態度要客氣和善一點。”


    阿難點點頭,拿著空桶子,往釋迦牟尼佛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說,這麽容易的事,一定輕易就能辦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務。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莊,真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婦在井邊洗衣服。


    阿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恭敬的作揖,說:“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


    那老婦一抬起頭望見這年輕人,不由怒從心生,很生氣的說:“不行,這口井隻能給這村子裏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許的!”


    接著就趕阿難走了,任由阿難苦苦哀求也不為所動!阿難無奈,隻有帶著空桶回去。他將他所遭遇的種種情形,娓娓的向釋迦牟尼佛和在場的弟子道來。釋迦牟尼佛點點頭,示意阿難坐下,接著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樣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莊;一樣見到那個白發蒼蒼的老婦還在井邊洗衣服。


    舍利弗一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人說:“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


    那老婦一抬起頭望見這年輕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見了一個很投緣的親人。她很高興的說:“行!行!來來,我來幫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給舍利弗後,又叫他等一下;老婦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齋食叫舍利弗帶著路上吃。


    舍利弗帶了整桶水回去,將他所遇到的種種情形,也娓娓的向釋迦牟尼佛和在場的弟子道來……


    釋迦牟尼佛點點頭一樣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難和在場弟子就很納悶、疑惑,問世尊是何種因緣?造成阿難和舍利弗這兩人有這麽大的差別。


    釋迦牟尼佛開示說道:在遠劫前的一世,這位老婦淪為畜牲道,是隻老鼠;牠死在路邊被烈日豔陽暴曬著……。阿難那時候是個趕貨經商的商賈,見到這隻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惡之心,掩鼻而過……舍利弗那時是個正要赴京趕考的讀書人,見到這隻死老鼠,心中起了憐憫之心,順手捧把泥土將牠掩蓋。


    經久遠劫以後,現在他們見了麵,產生這樣不同的差別待遇。眾人可以想象……


    小小的起心動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惡果報,何況是直接加諸痛苦在人身上呢!


    聽了釋迦牟尼的講法故事,使我對因果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和領悟,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背後都有因果的影子在裏麵啊。


    也許是我現在的經曆的多了,有些事情說出來他們一時還難以接受。


    吃飯時,跟父母他們討論起古人的輪回觀來,當我講到這個話題時,他們明顯都是持一種否定的態度,認為人的生命哪裏存在什麽輪回,這太可笑了。


    我並沒有馬上反駁他們的話語,而是說道:“茫茫宇宙,浩瀚無際。六合之中,奇聞異事之多,也難以記述。單就生命的輪回話題,從古至今探索不盡。日有東升西落,四季有輪回交替,十二時辰循環相繼,就包括人的生命從生老病死,然後,再到生老病死,從古至今,延續不斷,繁衍不息。”


    我向父母他們說出了,曆史的真實,因為輪回的說法最早來自於佛教,自從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後,漸漸興起輪回的概念。隨著文化的演變,輪回之說溶在漢文化中。


    然而,早在漢明帝之前,中國本土的文化中,就已經存在輪回理念。中華先人在漫長的探索生命的過程中,就已認識到人的元神不會消亡,生命不僅有他的來源,也有他的去向。


    在古時候的許多典籍裏麵均記載著,上古時期,大禹的父親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堯帝見鯀生性狠戾,又屢次違背帝命,於是命祝融在羽山殛死鯀。鯀死後化為黃熊,跳進羽山旁的深淵,據記載,夏、商、周三代都會舉行郊祭來祭祀他。


    在《左傳?昭公七年》中記載,鄭國大夫姬良霄主政時,遭到上大夫子皙攻打。伯有出逃後,又被鄭卿駟帶所殺。伯有死後變成厲鬼,向子皙、駟帶索命討債,鬧得鄭國人驚恐不安。後來,賢德的子產於是立了伯有的兒子良止與公孫泄做大夫,安撫伯有的靈魂,事情才得以停止。有人問子產這樣做的原因,子產說:“鬼有所歸宿,就不會做厲鬼。我是為他尋找歸宿啊!”從這段記載可知,在春秋時期,就已認為,人死後不僅靈魂不滅,還有歸宿。


    春秋時,魯桓公與夫人文薑到齊國進行友好訪問。齊襄公卻與文薑通奸,魯桓公知道後,指責襄公。襄公就派公子彭生殺了桓公。在魯國的壓力下,襄公處死了彭生。史載彭生死後化成一隻大豕。在襄公打獵時,大豕像人一樣站起來嘶嚎,襄公嚇得從車上摔下來。當晚襄公就被人謀殺而死。


    西漢時期,呂後也就是呂雉,用鴆酒毒殺了寵妃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如意死後化為犬,咬傷呂後的腋下,向她索命。呂後後來受傷難愈,不久病亡。


    這些史實均載於正史,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本土已有生命輪回的概念和現象,曆代史官對輪回都秉持著開放的態度。否則,就不會將這些史實載入史冊了。


    當父母聽我一口氣說出這些曆史事件後,都有些吃驚,老媽疑惑的道:“這些東西你都是從哪聽來的?怎麽以前我和你爸都沒有接觸過呢?現在你們在學校就學這些東西嗎?你現在說的這些曆史事件是真是假我不管,有沒有我們知道的人或物關於這方麵的記載?”


    我一聽一拍自己的腦袋,想起了一位曆史上的大人物,向他們說道:“有啊,曆史上有名的書籍《尚書》和曆史上鼎鼎大名的孔老夫子,你們都知道吧,他老人家就說過輪回的事情。”


    孔子於《易傳?係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這裏的“精氣”指投生後受孕,“遊魂”則指元神投胎之前的情況。孔子已經認識到鬼神的“情狀”,雖沒有明確提出“輪回”的說法,但對生命有輪回,有不同的情狀,是持肯定態度。


    周武王伐紂的第二年,得了一場重病。他的弟弟周公旦甘願代替武王受死,於是特意寫了一篇祝辭,向已經去世的曾祖父太王、祖父王季和父親周文王祝禱,說自己有才能,多技藝,有仁孝能順從祖輩父輩的意願,還能夠侍奉鬼神。


    從這段記載來看,周公旦想代替武王受死,死後去侍奉祖先之靈。在周朝時人們就已經認為,肉身消亡,精神不會隨之消散,所以周公“請之於天,而告三王者,以三王精神已在天矣”。


    從《尚書》記載看,周朝時人們認為精神是存在的,靈魂是不滅的,不會隨著肉體的腐壞而消散。通過周公旦的祝禱看,祖先靈魂不僅不滅,而且精神還在天上,還能接受子孫的奉祀。也就是說,在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主持祭祀時,存在於另外空間的生靈或神明是會感知的。所以孟子說過一句話:“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這句是說堯讓舜主持祭祀,百神都會來享用,接受他的祀奉。先民已經認識到,人神道隔,通過祭祀的方式,人能維係與另外空間生命的聯係。


    當父母聽我說完這些,也是低頭陷入了沉思,這些東西說出來是讓人有些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畢竟接受的教育裏麵許多內容都沒有學習過和接觸過。


    這時,老爸向我問道:“照你這麽一說,這個所謂的輪回事件都是真實的嘍?那麽還有沒有什麽曆史事件啥的?”


    我見他們都很好奇,於是,又給他們說了幾個曆史上有記載的真實事件,生死輪回,作為人間的普世法則,曆代記載不勝枚舉。載於正史的輪回事跡,比如《晉書?羊祜傳》說,羊祜的前世是鄰居李家的兒子。《南史?梁本紀下》記載,梁元帝蕭繹前身是一位眇目僧,手執香爐托生於王宮。《北史?李諧傳》記載官員李庶死後,托夢告訴妻子,自己已經轉世為劉家的女兒。


    《宋史》記述的輪回事例也很多,比如唐朝宰相牛僧孺去世後,轉生為宋朝劉沆;東漢大將軍鄧禹在隔世一千多年後,轉生為宋朝範祖禹,協助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國子博士郭祥正的前世,曾為唐朝詩仙李白。


    除了正史記載,曆代稗史也有大量記述。《文昌寶訓》記載,文昌帝君曾做過十七世的士大夫。《慈悲水懺法》中說,唐懿宗一朝,悟達國師的前世是西漢袁盎。袁盎殺了晁錯,晁錯一直想要報仇,苦苦等了十世才等到機會。


    《太平廣記》載,唐德宗時期,宰相韓滉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的仲由(子路)轉生。《湖海新聞夷堅續誌》記載,宋高宗的前生是吳越王錢俶。《冷齋夜話》中記載,蘇東坡是五祖寺師戒禪師的後身。北宋名臣張方平前世為僧,有一卷經書沒有抄完,轉世後接續前緣,終於完成抄經的夙願。


    王陽明到江西做官時,入寺禮佛,打開了五十年前圓寂的金山老僧的房門,看到一首偈語:“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後還歸複,始信禪門不壞身。”看到涅磐僧人的肉身舍利,以及這首結語,王陽明豁然大悟“原來他就是我!”前世老僧的肉身在此圓寂,卻已察知未來自己還會轉世再來,打開這扇房門。


    《玉壺野史》記載南唐大將邊鎬出生之際,他的父親於夢中看到謝靈運手持名片來拜訪,並自稱是前朝的永嘉太守。希望投生到邊家,好完成他前世沒有完成的經書翻譯工作。


    正史稗史記載了大量的輪回事例,有僧人真人轉生為皇帝或高官,有女子轉生為男子,也有人轉生為畜,也有畜轉生為人的例子。


    今天晚上我跟他們說的這些,其實也僅僅是我所知道的冰山一角,憑借著我超強的記憶力,和過目不忘的本領,我繼續對他們,說道:“我說出的這些東西你們感覺是不是不太容易接受?也不太好理解?其實,這些都不是我憑空杜撰出來的,都是明明白白記錄在史書中的事件,這樣吧,我再跟你們說點更不可思議的事情。”


    於是,我把《魏書》記載,北魏始祖拓跋力微,也就是神元皇帝是天女之子,下世為帝王。《宋史?楊礪傳》記載,宋真宗為來和天尊下凡。


    大儒元好問於《湖海新聞夷堅續誌.君後》前集卷一所述,據說宋仁宗是“赤腳大仙”下凡,當朝的文武大臣都是天上仙伯星官降世,奉命來輔佐仁宗。還講到,宋神宗是“武夷仙人”應世。宋太宗還沒有登基時,曾與趙普一同坐著,不一會兒,太宗轉到了他下麵的位子坐。世外高人陳摶進來後,看見他們坐的位置,抓起趙普的手,將他拉起來,說:“你是紫微垣的小星君,怎能壓住帝座呢!”


    《元史》也記載,任侍書學士的虞集是南嶽真人降生,而翰林學士呂思誠則是文昌星君下世。


    當我跟他們說起這些更不可思議的神話故事一般的存在之時,他們則顯出有些不以為然樣子,認為我說的有點太玄了,這些神話故事一般的存在,也僅僅隻是神話擺了。不過,他們倒是肯定了一點,就是這個輪回事件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在我身邊的老爸也點頭,說道:“兒子你說了這麽多事件,倒是不得不讓人再重新審視一下人自己了,如果人有輪回,那人真正的靈魂就應該是不死的嘍?那麽說人死後,他的靈魂就會去繼續他的下一世的因果了?”


    我點頭道:“不錯,從這些眾多的輪回事例中,人死後不僅沒有消亡,還繼續著生命的曆程,存活在另外的空間中,或守候、等待著下一次的轉生。既有人升入天宮,當然也有墜入地獄的。”


    這時老媽在一旁插話道:“其實我認為,不管輪回這件事情存不存在,隻要我們都好好的善待每一天,善待每一個生命,珍惜擁有的一切就足夠了。對吧?”


    老爸也說道:“不錯!善待每個生命!珍惜眼前的一切,這也是做人的道理吧。”


    我看著他們都有所領悟的樣子,內心是很歡喜的,於是,我他們講了一個真實的事例。


    據說有個著名的實業家也是如此。每隔一段時間,他會帶著妻子兒女去火葬場看看。有人感到不解,問這個實業家為什麽要這樣做。實業家說,隻要到了火葬場,人那顆浮躁的心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把名利和財富都會看得很淡。才能讓自己置身於喧囂浮華的世界時,卻始終堅守心靈的一方淨土,寵辱不驚;才能做到麵對種種誘惑而心如平鏡,凝神專注,心無旁騖。


    火葬場可說是人生最後的驛站。在這裏,不管這個人生前是位高權重、聲名顯赫的達官貴族;還是腰纏萬貫、一擲千金的富翁大款;又或者是默默無聞、一貧如洗的平民百姓;甚至是聲名狼藉、人人痛恨的千古罪人,最後都逃不開這個地方,終究要來到這裏,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裏,然後被推進燃燒著熊熊烈火的爐裏。


    等到再次出來的時候,發現就隻剩一個被紅布包著的小小方盒。“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其實人生也就是這麽簡單。


    生活汲汲營營的榮華富貴,在這裏都恍若煙塵,不過一瞬;山高海深的恩愛情仇,在這裏都灰飛煙滅、一筆勾銷。


    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物欲橫流,身邊也總是充滿了各種的誘惑:權力、地位、金錢、美色……隻要心裏一把持不住,就會在我們心裏激起波瀾。原本澄澈、純淨、安寧的內心登時就會變得喧嘩、浮躁和充滿功利。


    一個人,即使生前再顯赫,到頭來也不過就剩一小堆帶著火星的灰炭,那麽我們還有什麽放不下、看不開的呢?人生苦短,人生無常,若事事無法放下,事事都看不開,那麽到頭來隻是消極過著生活而已。


    相反,若我們能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過。那麽就不需要花時間去憂愁、去焦慮、去歎息,反而會抓緊時間,享受生命、享受健康、享受快樂、享受幸福。才會去好好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今天晚上我所說的這些東西,他們的大腦也需要消化一下,所以,沒有再給他們說其他的事例,因為我知道,有些東西是靠人自己去領悟的,旁人也隻能去起個引導作用。


    因為,生命的過程就像是作物的生長過程,最後雖然會根莖幹枯、腐敗,然而它的種子,遇到春天便會再度發芽開花,再次欣欣向榮。這些大量的記載,無論出自正史,還是官方修書,亦或是民間記載,均在印證著輪回轉生不是妄說,在曆朝曆代普遍存在,為後人尋究生命之源,打開一扇天窗。


    我關上房門,坐在了床上,回想了一下今天的全部經曆,有時真的感覺許多事情就是被提前安排好的,隻是讓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體會去體悟,之後從中悟道人生的意義。


    人要想真正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也隻有不斷去改變自己,向自己的內心去找尋答案。


    這也更加堅定了,我所選擇的這條修煉的道路,想到此,我馬上排空了心中的其他想法,在床上打起坐來,由於,我這段時間不停的打坐修煉,身心已經能夠快速的進入那種空靈的禪定狀態。


    現在隨著我修煉時日的變長,我發現打坐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當我的身心徹底安靜下來的時候,在忽兮恍兮間,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畫麵,正是古代時候的宋朝,看到了黃庭堅。


    當時,黃庭堅二十六歲考中了進士,被朝廷任命為黃州知府。看居然可以看到他夢中的景象?!


    這一天他午睡的時候做夢,夢見自己來到一個鄉村,他看到一位滿頭白發的婦人,站在家門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著一碗芹菜麵,口中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庭堅走上前去,看到那碗麵熱氣騰騰好像很好吃,不自覺端起來吃,吃完了回到衙門,一覺睡醒,嘴裏還留著芹菜的香味。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是一模一樣的夢境,黃庭堅感到非常奇怪,於是,他起身走出衙門,循著夢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夢裏的家門外,敲門進去,正是夢裏見到的老婦,就問她有沒有擺麵在門外,喊人吃麵的事。


    老婦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辰,因為她生前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我在門外喊她吃麵,我每年都是這樣喊她。”


    黃庭堅問道:“您女兒死去多久了?”


    老婦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


    黃庭堅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歲,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不禁好奇不已,來到老婦女兒的閨房。


    黃庭堅問道:“裏麵是些什麽?”


    老婦回答說:“全是我女兒的書。”


    黃庭堅問道:“可以開嗎?”


    老婦回答說:“鑰匙不知道被她放在哪裏了,所以,一直打不開。”


    黃庭堅想了一下,記起放鑰匙的地方,便告訴老太婆找出來,打開書櫃,發現許多文稿。他細看之下,發現他每次試卷寫的文章竟然全在裏麵,而且一字不差。


    黃庭堅這時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親,老家隻剩下她孤獨一人。於是黃庭堅跪拜在地上,說明自己是她女兒轉世,認她為母,然後回到府衙帶人來迎接老母,奉養終身。


    後來,黃庭堅在府衙後園植竹一叢,建亭一間,命名為“滴翠軒”,亭中有黃庭堅的石碑刻像,他自題詞,讚曰:


    似僧有發,似俗脫塵;


    作夢中夢,悟身外身。


    當我在靜坐中看到這裏的時候,畫麵嘎然而止,眼前隻顯示著那十六個字,但是,這十六個字卻帶給了我新的啟發,讓我的心神都沉浸在了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萬年的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海聆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海聆瀾並收藏一萬年的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