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章主要關於我的創作,與故事無關,沒興趣的讀者跳過就好。


    ······


    在抑鬱輕度複發後,我花了一個多月穩定情緒。


    到八月下旬,我不再有症狀,能夠提筆寫作,但情緒還不夠穩定,思維能力也很弱,一天往往隻能寫幾百、千把字。


    直到九月十四日,我突然有一種恢複活力,找回前貌的感覺,更新的六七萬字大部分也都是在十四號以後完成的。


    總之,第二卷寫得頗多磨難,但最後出來的東西,我尚算滿意。


    照例做一個總結。


    ······


    先是進步。


    我個人覺得文字能力在第一卷的基礎上更強了,尤其是最後三十章,修辭用得更輕鬆靈活,采用了更多的象征手法(話說對網文不知道這算好還是不好)。


    人物的塑造更加的複雜,無所謂正邪都盡量給與了內在動機與轉變弧光。


    故事上宏觀與微觀結合得有機。


    ······


    再是缺點。


    首先也還是文字。


    我隱約能意識到文筆對於網文有時候是雙刃劍。


    我很喜歡讀詩,不管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斷斷續續都會讀些;然後七八月份,借著空又讀了很多名著(讀大師的文字很難不受影響)。


    所以寫完第二卷,心裏莫名就感覺文字是不是太飄了點。


    到底不是散文與詩,質應當在文之前,後者隻是手段。


    網文尤是。


    這一點需要讀者們來給些看法,告訴我能接受的“度”在哪裏。


    其次是節奏。


    感覺比第一卷強點,但距離一些網文大神尚有差距。


    再次是爽點。


    我花了很大力氣去構建最後洪範與沈鐵心對抗的劇情。


    這個力氣不是指描摹這個情節,而是促成它。


    洪與沈之間的“落差”,直到第二卷中段,都還是很大的——不止是身份,勢力、能量也是。


    所以我想洪範要能做成這件事,反饋就會格外強。


    但既要追求巨大的落差,又要合理不傷邏輯,就需要非常長的鋪墊。


    我替洪範做了好多牌。


    莊立人、呂雲師、屈羅意、宮珩、史元緯、許龜年,還有洗髓丹強化後的洪家朱衣騎……


    所有的這些牌都在第二卷中緩緩構建,才能順理成章,最後一次性爆發。


    原本應該是挺妙的。


    但後來寫到這裏我發現一個問題。


    因為詹元子的死本身很“無常”。


    完成這件事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目的與無奈,包含攔江鬼與敖知弦在內,沒有哪一位是因純惡而殺人。


    這天然傷害了複仇的順暢性與爽感。


    好人打壞人最單純、最好爽,但爽完就沒了。


    背景與人物一旦複雜,回味會多,卻難免傷害爽點。


    感覺表達(人物/內核等)與爽兩者很多時候是拮抗的。


    撓頭,不知道大家怎麽看。


    ······


    再談談我構思故事的流程。


    總共差不多是七層。


    第一層是確定全書的底層邏輯與背景。


    包括社會的架構、故事的底色、核心主線、戰力體係、各方勢力(主要是其訴求),世界隨著故事進展在時間、空間、形態上的變化,以及主角在每個階段扮演怎樣的角色。


    差不多是世界觀的意思。


    第二層是主角個人的曆程。


    比如實力進步速度。


    各階段發展方向——寄人籬下、獨行俠、自立門戶等等。


    主角各個階段的對手分別會是誰——在哪個層麵(經濟、武力、權力),如何產生矛盾與對抗。


    相應的,在這個階段他會達到什麽樣的成就。


    第一、二層是整本書的框架,開書前就完成了。


    第三層次到了卷。


    在每一卷,我希望有一到二個完整且獨立的故事內核。


    比如說第一卷有兩個內核。


    第一個是武者關於人生的態度。


    其表達主要依靠兩個人物,洪堅與李鶴鳴,通過他們各自的選擇和經曆,進行對比彰顯。


    第二個是異鄉人來到新世界漸漸紮根的過程。


    具體通過洪範和家族間的關係轉變來展開。


    第二卷則是複仇與無常。


    選定了內核,我才能確定蛇人攻城、總督與州守爭鬥之類的卷背景,並且與第二層主角個人的發展進度相互調和,羅織出卷故事主線。


    第四層是重要配角的個人線。


    這裏的重要指的不是篇幅。


    比如說在第一卷的洪勝、洪平、鄭芙蕖。


    比如說在第二卷的白嘉賜、詹元子、呂雲師、蘇佩鋒、敖知弦、屈羅意等等。


    通過他們,我同樣能做一些表達。


    比如洪平的改變與其戰死的宿命式的關聯。


    比如白嘉賜在能力有限下,對於未來與現在的斟酌取舍。


    比如一些我覺得有趣的情緒與性格特質。


    第五層是安排具體的故事。


    包含每一段劇情在大背景下的來龍去脈、起承轉合。


    明月樓品花會為什麽發生、怎麽發生的、最後如何解決等等。


    在這個層麵,我才開始思考爽點和節奏,如何在每個小故事中讓洪範盡量正麵或側麵裝逼打臉,給大家情緒反饋。


    第六層是小故事的細節。


    這時候故事已經走起來了,我需要基於細綱將各種零碎因素推演結合——譬如參演人物的臨場反應,情緒變化。


    還有故事發生的環境,如何情景交融,如何渲染,都在這一層考慮。


    第七層是前後文的銜接。


    包括伏筆、暗線、上下文銜接的鉤子。


    具體來說類似商行的發展進度,器作監的研究,武器裝備的獲取,武道殺法的研發等等。


    有了這些東西,大家會覺得故事是立體的、有機的,各個線頭在齊頭並進。


    七個層麵都構思完成後,才到實際寫作。


    然後是無休無止的返工修改。


    因為我開始寫正文以後,隨著描寫的深入,對人物會不斷有新的認識。


    往往我寫著寫著才發覺,這個人跟我一開始想的、設計的不一樣。


    那我隻能按照人物最新的姿態去修正他的選擇。


    如此,故事不得不變。


    兩卷寫下來,我在每卷起筆前定好的大綱最後全都改得麵目全非。


    這種寫法有好有壞。


    壞在慢。


    好在內容會更有整體性。


    比如第一卷裏,我寫洪堅是堅守在冬天的冰,李鶴鳴是死在過去久未下葬的火。


    比如第二卷裏,我又把蘇佩鋒與洪範做了對照。


    實際上這兩處都不是“處心積慮”的設計。


    由於總被人物支配,我在小劇情(卷內)走向上常常臨急臨時。


    上本書蚩尤要死了,我才“發現”這是鯤鵬的布局,畢方應該是臥底。


    寫到過亭風的時候,我才揣摩到蘇佩鋒與敖知弦互相間的心理。


    而第二卷的開卷大綱裏,甚至沒有蘇佩鋒這個人物……


    (說到這個,我自己也挺無語)


    ······


    上麵囉嗦這麽多話,其實是向大家做個交代。


    我或許會寫得爛,但一定不會水文。


    寫作速度這個東西是確定的,一天能寫多少就是多少。


    我可能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有怎樣的突破。


    投資領域講一個trackrecord(過往成績),網文也是一樣。


    我知道很多讀者對於大神或者白金作者往往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哪怕書的內容暫時平淡或看的不太清楚,都願意待觀後效,等作品慢慢展開。


    我在網文裏麵還是個準新人,過去也沒有太多的履曆可以讓大家去翻閱。


    但通過這篇總結,我希望大家能夠對我的寫作方式多一些了解,因此對我多一些信心——我是很用心在做寫書這件事,也有一定的方法論、一定的能力去把這件事做好。


    ······


    最後額外提一點。


    寫作對我來說是創造也是曆練,但我不太認可我與讀者是賣與買、賣家與顧客的關係。


    被上半年諸多事折騰得犯病後,有很多讀者很支持我,在書友群裏不時關心我的狀態。


    同樣,也常常會有些難以描述的人。


    譬如我發得過抑鬱症的單章之後,就有位讀者追著發章評,說“原來你是個瘋子”。


    當時運營官告訴我,我戰意勃發要去對線,結果幾個帖子被她全刪完了,最後連id都記不得,害我難受半天。


    說這個的意思是,我很明白親自下場對線不是作者利益最大化的行為。


    但如果我看到你噴我,噴得又不合理,或充滿惡意,那我百分百噴回來嗷。


    (對了,天驕榜外號,急)


    黃火青


    2023.10.1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荒沙主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火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火青並收藏荒沙主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