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上來就要加印?
1990:從鮑家街開始 作者:肉都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傑夫·布朗真猜對了,他助理聯係到幻音,表示想邀請王立宏參加後街男孩十六號的演出,對方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隻說要看看行程再決定。
助理回頭將結果告訴傑夫·布朗,他倒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之前就有預料。
不過傑夫·布朗對這個幻音很感興趣,“這個幻音公司的老板是誰?”
助理搖頭,“這個我沒有查到,隻知道是台島的一家新公司。”
事實上,他壓根沒有查。
幻音是台島的公司,他們離得太遠,想查並不容易。
這次leehomwang發單曲是跟索尼合作的,助理就是從索尼那邊得知leehom是幻音的公司,也是從索尼那邊拿到了幻音的聯係方式。
“索尼那邊對這家公司也不了解麽?”傑夫·布朗表示疑惑。
畢竟雙方都合作了,索尼對幻音不應該沒有了解。
索尼這種國際性的大公司,在各個國家的音樂界都有人脈,對各國的公司也都比較熟悉。
“他們沒有透露什麽有用的消息。”
傑夫·布朗點點頭,他猜測大概率索尼是知道的,但是不願意透露。
雖然沒有打聽到幻音的背景,傑夫·布朗有些失望,但是他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去調查。
能邀請到leehomwang最好,如果邀請不到也就算了,本來就不過是順手的一步棋而已。
最關鍵的,還是y本人,他準備過兩天中國那邊的元宵節結束之後,再給y本人打個電話,問問歌曲的事情。
……
元宵節下午,周彥陪在王祖賢旁邊,看她跟奶奶、大伯母以及三嬸打牌。
周宇風風火火地跑回來,他手裏還舉著一本書,“看看這是什麽?”
屋子裏麵兩桌牌,旁邊還都圍了不少人,聽到他這話,紛紛看了過去。
“小宇,你拿的是什麽啊?”老太太抬頭問道,說話的時候,她還不忘把手上不要的幺雞給扔了出去。
“這是最新一期的《十月》。”
《十月》雜誌,周家大部份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明白周宇為什麽會拿這本書。
倒是王祖賢眼睛一亮,“是三哥的連載了麽?”
《別讓我走》的事情,周彥隻在聊天的時候跟王祖賢說過,其他家裏人都沒說。
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平時發作品的頻率不低,要是每次有作品發布都跟家裏人說一聲,實在是麻煩。
像拍了新電影這種事情,肯定要跟家裏人說,其他像是出新曲子或者新,他都不會主動說。
聽到王祖賢的話,眾人又紛紛看向周彥。
老太太問道,“小彥,你的什麽啊?”
她都快忘了,自己孫子還是個家了,周彥已經有些日子沒有發布。
“前段時間寫的,正好被《十月》的張主審看中,就定下了這一期上連載。”
今天是二月二十一,三月份的《十月》就已經出來了。
周彥也知道會提前出,隻不過這段時間一直在家過年,並沒有太關注。
如果他人在燕京的話,應該已經收到了樣刊了。
周宇拿著雜誌笑道,“老三,你有了新作也不跟家裏人說一聲。我還是聽之前《揚子晚報》的同事說,才知道你的新書連載了,他也是今天恰好看到這本書。”
這話也解開了周彥的疑惑,他正在想大哥怎麽知道自己連載的事情呢。
“來,拿來給我看看。”老太太連忙招手。
另一邊老爺子也招手,“先讓我看吧。”
其他人也想看,隻不過不好跟兩個老人家搶。
周宇笑了笑,又從包裏麵掏出了四本雜誌,“沒事,我多買了幾本,咱們大家一起看。”
他雖然多買了幾本,但是家裏麵人太多,根本分不過來,最後是一張桌子一本,小輩一起一本,另外兩本分別再給老爺子跟老太太。
大家連牌也不打了,都在關注周彥的。
手上沒雜誌的,要麽去有雜誌的旁邊蹭著看,要麽是過來跟周彥聊新書的事情。
三叔周耀祖競爭失敗,沒有弄到雜誌看,他看著周宇,忍不住抱怨道,“你這小子太會過生活了,就不知道再多買幾本麽?咱們家這麽多人,你這幾本夠誰看的?”
周宇笑道,“就近的兩個地方,就找到這五本了,其他地方我也懶得跑了。三叔,五本不少了,買多了也浪費。”
“不然說你會過日子呢。”
周彥笑道,“大哥馬上就要當爹了,肯定是要省一點。這孩子出來之後,奶粉、衣服都是大開銷啊。”
“還是三弟懂我啊。”
周耀祖撇撇嘴,又笑道,“其實你出新書的事情,我聽人說過,隻不過沒有一直關注。”
“三叔你知道,怎麽不跟我們說?”
“我還以為你們知道呢。”
周彥笑道,“就是一部而已,我就沒有特意跟大家說了。”
周耀祖點點頭,他也表示理解。
他之前也是聽學校老師說了這事,學校的老師們現在都知道周彥是他的侄子,所以得知周彥要發,還跑來問過他。
隻不過他平時很少關注文學,也沒有特別留意。
周宇看了看幾本書的方向,癟嘴道,“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能看完,我還沒看呢。”
周耀祖哈哈一笑,“你小子也是實誠,五本幹嘛全部交出去,留一本自己看好了。”
“我要真留了,這會兒肯定也在三叔你手裏。”
周耀祖抿了抿嘴唇沒有反駁,因為周宇說的是大實話,周宇要是留一本,他肯定要搶過來。
“你應該看完了再回來。”
“我太著急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了。”
周彥笑道,“這一期連載的應該是六萬多字,看完的話……估計要一個多小時吧。”
“你太高看他們的閱讀速度了,他們幾個最快的,沒有兩個小時看不完,特別是老爺子老太太,這些字夠他們看一下午了,估計也就你大伯看的快點,但是他看書本來也不快。”說著,周耀祖又歎了口氣,“就應該先讓我看,畢竟我閱讀速度最快。”
周宇開玩笑道,“三叔你閱讀速度是快,大幾百字的作文你半分鍾之內就能看完。”
他說的是周耀祖改卷的速度。
“半分鍾那是慢的,如果遇到快的,十秒鍾都不要。”
聽到三叔的話,周彥會心一笑。
雖然很多學生抱怨老師改作文速度快,壓根看不完作文,但這也不能怪老師,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一個字一個字去看。
事實上,大部分學生的作文,也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看。
周彥前世教的還是一流的中學,學生們寫作文也是空泛無物,基本上隻要看個開頭跟結尾。
如果遇到卷麵比較差的,周彥基本上隻看個結尾就給分了。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生們知道老師閱卷隻看開頭結尾,注重卷麵,所以特別注重開頭跟結尾的設計,中間就特別糊弄。
老師看到這種卷子多了,更不會去看中間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好,無法判斷學生們的作文水平,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部分人的作文都拿到差不多的分數。
但是這種惡性循環根本沒有辦法解除,除非每年閱卷老師能增加個幾十倍,讓每個老師都有足夠的時間去通讀作文,甚至連作文裏麵的錯字、病句都找出來,然後統一標準扣分。
雖然這也不能絕對地評判出寫作水平的好壞,但至少要比快速閱卷好些。
隻是,增加這麽多閱卷老師是不可能的。
聊到了閱卷的事情,周宇好奇道,“我記得小彥中學的時候沒有特別突出的寫作能力吧?三叔,他之前的語文成績好麽?”
“他各科成績都很好,語文當然也不差,至於寫作能力嘛,我倒是沒什麽印象。”
雖然周彥是親侄子,周耀祖也不可能沒事去看他的作文,最多也就是平時關注關注他各科成績。
周彥的文化課一直很好,即便不去央音,憑他的成績國內大部分大學都能上,也就是燕京大學、清華大學這種要有些壓力。
當年周彥在班裏麵是前幾名,而他們班的前幾名都是在清華、燕京大學、複旦這種學校。
所以當時周彥去央音,他們班主任覺得挺可惜的。
周耀祖回憶了一下,也沒有想到周彥中學的時候展現出什麽寫作能力,不過這也不奇怪,很多作家都是這樣,倒是中學時候經常寫作的人,後來成作家的不多,比如周宇。
想到周宇的事情,周耀祖笑道,“倒是你,中學的時候寫過不少文章,還寫過詩,我記得你還給《今天》投過稿子,還過了。”
周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給《今天》投稿的時候,我才上初中,不過那時候《今天》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沒了,我還痛苦了挺長時間。”
“大哥你竟然還給《今天》投過稿麽?”周彥意外道。
《今天》這個雜誌,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它對八十年代中國的文學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這個雜誌是北島跟芒克他們自己弄的,一開始是自己手印,然後到處散發,完全的地下刊物,後來才發展成油印,隻不過規模也很小,大部分也都是在燕京以及周邊散播。
周彥沒想到,他大哥在金陵竟然都知道《今天》並且還為其投稿。
《今天》持續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也就兩年,不過當時聚集了不少人,後來其中許多人在文學界發展都不錯。
周宇笑道,“我當時看了《今天》,心情十分激動,就給北島寫信並投稿,沒想到不僅收到北島回信,還被告知稿子過了,那是一首詩,不過我已經記不得詩的內容了。”
其實周宇還記得那首詩,畢竟那是他人生中第一首被刊登在雜誌上的詩,怎麽可能忘記,隻不過現在回顧,覺得詩寫得並不好,所以不太好意思說。
顧芳芳在旁邊,眼睛撲閃撲閃的,“你竟然還寫過詩,我都不知道。”
他跟周宇認識這麽長時間,馬上孩子都有了,竟然都不知道周宇發表過詩,要不是三叔今天提到,她可能還不知道。
“都是陳年往事,後來就沒怎麽寫了。”
周彥笑了笑,這就是他大哥周宇,平時看著嘻嘻哈哈話賊多,其實心裏特別能夠藏得住事情,而且他明明藏了事情,別人卻還會覺得他沒藏。
之前周倩他們奇怪,為什麽家裏要讓大哥周宇從政,讓二哥周宏經商,明明二哥更加穩重,大哥更加活絡。
現在看來,家裏的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
從政也不一定要非常嚴肅,特別是位置還不高的時候,有點跳脫還具有迷惑性。
大哥天生就是當官的料,這些年他經曆過的單位,每一個都被他管理得死死的,不管是向下管理還是向上管理,他都很有一套。
……
張守仁在家吃過午飯,就趕到了單位。
他一到單位,就聽到一個好消息,這一期雜誌在燕京賣得特別好,已經通知印刷廠加印了。
因為剛開始賣,就傳來不夠賣的消息,所以這一次加的冊數也多,防止其他地區也出現不夠賣的情況。
《十月》在燕京發售的時間比其他地方早,不過也才上市沒兩天,這銷售速度有點出乎張守仁的預料。
“聽說燕師大那邊集體購買了三百份。”
“這麽多?這不還沒開學麽?他們不是有訂閱麽?”
“是除了訂閱,額外有人購買了三百份,好像是周彥的後援會訂的。”
張守仁驚訝道,“周彥在燕師大的後援會竟然有這麽多人?”
購買三百份雜誌,那後援會的成員肯定是超過三百人的,甚至有可能遠遠超過。
燕師大才多少學生,竟然有這麽多人參加周彥後援會麽?
張守仁不知道的是,雖然燕師大參加後援會的沒有那麽多人,但是燕師大後援會並不隻限燕師大的學生才加,也有非學校學生參加。
周邊有不少中學的學生,因為本校沒有這種組織,就選擇參加燕師大的後援會。
這次周彥新書要在《十月》連載,會裏麵就統一定了雜誌。
這也就是因為還在假期,不然的話三百份都打不住。
助理回頭將結果告訴傑夫·布朗,他倒是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之前就有預料。
不過傑夫·布朗對這個幻音很感興趣,“這個幻音公司的老板是誰?”
助理搖頭,“這個我沒有查到,隻知道是台島的一家新公司。”
事實上,他壓根沒有查。
幻音是台島的公司,他們離得太遠,想查並不容易。
這次leehomwang發單曲是跟索尼合作的,助理就是從索尼那邊得知leehom是幻音的公司,也是從索尼那邊拿到了幻音的聯係方式。
“索尼那邊對這家公司也不了解麽?”傑夫·布朗表示疑惑。
畢竟雙方都合作了,索尼對幻音不應該沒有了解。
索尼這種國際性的大公司,在各個國家的音樂界都有人脈,對各國的公司也都比較熟悉。
“他們沒有透露什麽有用的消息。”
傑夫·布朗點點頭,他猜測大概率索尼是知道的,但是不願意透露。
雖然沒有打聽到幻音的背景,傑夫·布朗有些失望,但是他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去調查。
能邀請到leehomwang最好,如果邀請不到也就算了,本來就不過是順手的一步棋而已。
最關鍵的,還是y本人,他準備過兩天中國那邊的元宵節結束之後,再給y本人打個電話,問問歌曲的事情。
……
元宵節下午,周彥陪在王祖賢旁邊,看她跟奶奶、大伯母以及三嬸打牌。
周宇風風火火地跑回來,他手裏還舉著一本書,“看看這是什麽?”
屋子裏麵兩桌牌,旁邊還都圍了不少人,聽到他這話,紛紛看了過去。
“小宇,你拿的是什麽啊?”老太太抬頭問道,說話的時候,她還不忘把手上不要的幺雞給扔了出去。
“這是最新一期的《十月》。”
《十月》雜誌,周家大部份人都是知道的,但是他們不明白周宇為什麽會拿這本書。
倒是王祖賢眼睛一亮,“是三哥的連載了麽?”
《別讓我走》的事情,周彥隻在聊天的時候跟王祖賢說過,其他家裏人都沒說。
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平時發作品的頻率不低,要是每次有作品發布都跟家裏人說一聲,實在是麻煩。
像拍了新電影這種事情,肯定要跟家裏人說,其他像是出新曲子或者新,他都不會主動說。
聽到王祖賢的話,眾人又紛紛看向周彥。
老太太問道,“小彥,你的什麽啊?”
她都快忘了,自己孫子還是個家了,周彥已經有些日子沒有發布。
“前段時間寫的,正好被《十月》的張主審看中,就定下了這一期上連載。”
今天是二月二十一,三月份的《十月》就已經出來了。
周彥也知道會提前出,隻不過這段時間一直在家過年,並沒有太關注。
如果他人在燕京的話,應該已經收到了樣刊了。
周宇拿著雜誌笑道,“老三,你有了新作也不跟家裏人說一聲。我還是聽之前《揚子晚報》的同事說,才知道你的新書連載了,他也是今天恰好看到這本書。”
這話也解開了周彥的疑惑,他正在想大哥怎麽知道自己連載的事情呢。
“來,拿來給我看看。”老太太連忙招手。
另一邊老爺子也招手,“先讓我看吧。”
其他人也想看,隻不過不好跟兩個老人家搶。
周宇笑了笑,又從包裏麵掏出了四本雜誌,“沒事,我多買了幾本,咱們大家一起看。”
他雖然多買了幾本,但是家裏麵人太多,根本分不過來,最後是一張桌子一本,小輩一起一本,另外兩本分別再給老爺子跟老太太。
大家連牌也不打了,都在關注周彥的。
手上沒雜誌的,要麽去有雜誌的旁邊蹭著看,要麽是過來跟周彥聊新書的事情。
三叔周耀祖競爭失敗,沒有弄到雜誌看,他看著周宇,忍不住抱怨道,“你這小子太會過生活了,就不知道再多買幾本麽?咱們家這麽多人,你這幾本夠誰看的?”
周宇笑道,“就近的兩個地方,就找到這五本了,其他地方我也懶得跑了。三叔,五本不少了,買多了也浪費。”
“不然說你會過日子呢。”
周彥笑道,“大哥馬上就要當爹了,肯定是要省一點。這孩子出來之後,奶粉、衣服都是大開銷啊。”
“還是三弟懂我啊。”
周耀祖撇撇嘴,又笑道,“其實你出新書的事情,我聽人說過,隻不過沒有一直關注。”
“三叔你知道,怎麽不跟我們說?”
“我還以為你們知道呢。”
周彥笑道,“就是一部而已,我就沒有特意跟大家說了。”
周耀祖點點頭,他也表示理解。
他之前也是聽學校老師說了這事,學校的老師們現在都知道周彥是他的侄子,所以得知周彥要發,還跑來問過他。
隻不過他平時很少關注文學,也沒有特別留意。
周宇看了看幾本書的方向,癟嘴道,“也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能看完,我還沒看呢。”
周耀祖哈哈一笑,“你小子也是實誠,五本幹嘛全部交出去,留一本自己看好了。”
“我要真留了,這會兒肯定也在三叔你手裏。”
周耀祖抿了抿嘴唇沒有反駁,因為周宇說的是大實話,周宇要是留一本,他肯定要搶過來。
“你應該看完了再回來。”
“我太著急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了。”
周彥笑道,“這一期連載的應該是六萬多字,看完的話……估計要一個多小時吧。”
“你太高看他們的閱讀速度了,他們幾個最快的,沒有兩個小時看不完,特別是老爺子老太太,這些字夠他們看一下午了,估計也就你大伯看的快點,但是他看書本來也不快。”說著,周耀祖又歎了口氣,“就應該先讓我看,畢竟我閱讀速度最快。”
周宇開玩笑道,“三叔你閱讀速度是快,大幾百字的作文你半分鍾之內就能看完。”
他說的是周耀祖改卷的速度。
“半分鍾那是慢的,如果遇到快的,十秒鍾都不要。”
聽到三叔的話,周彥會心一笑。
雖然很多學生抱怨老師改作文速度快,壓根看不完作文,但這也不能怪老師,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一個字一個字去看。
事實上,大部分學生的作文,也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看。
周彥前世教的還是一流的中學,學生們寫作文也是空泛無物,基本上隻要看個開頭跟結尾。
如果遇到卷麵比較差的,周彥基本上隻看個結尾就給分了。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生們知道老師閱卷隻看開頭結尾,注重卷麵,所以特別注重開頭跟結尾的設計,中間就特別糊弄。
老師看到這種卷子多了,更不會去看中間的部分。
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好,無法判斷學生們的作文水平,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部分人的作文都拿到差不多的分數。
但是這種惡性循環根本沒有辦法解除,除非每年閱卷老師能增加個幾十倍,讓每個老師都有足夠的時間去通讀作文,甚至連作文裏麵的錯字、病句都找出來,然後統一標準扣分。
雖然這也不能絕對地評判出寫作水平的好壞,但至少要比快速閱卷好些。
隻是,增加這麽多閱卷老師是不可能的。
聊到了閱卷的事情,周宇好奇道,“我記得小彥中學的時候沒有特別突出的寫作能力吧?三叔,他之前的語文成績好麽?”
“他各科成績都很好,語文當然也不差,至於寫作能力嘛,我倒是沒什麽印象。”
雖然周彥是親侄子,周耀祖也不可能沒事去看他的作文,最多也就是平時關注關注他各科成績。
周彥的文化課一直很好,即便不去央音,憑他的成績國內大部分大學都能上,也就是燕京大學、清華大學這種要有些壓力。
當年周彥在班裏麵是前幾名,而他們班的前幾名都是在清華、燕京大學、複旦這種學校。
所以當時周彥去央音,他們班主任覺得挺可惜的。
周耀祖回憶了一下,也沒有想到周彥中學的時候展現出什麽寫作能力,不過這也不奇怪,很多作家都是這樣,倒是中學時候經常寫作的人,後來成作家的不多,比如周宇。
想到周宇的事情,周耀祖笑道,“倒是你,中學的時候寫過不少文章,還寫過詩,我記得你還給《今天》投過稿子,還過了。”
周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給《今天》投稿的時候,我才上初中,不過那時候《今天》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就沒了,我還痛苦了挺長時間。”
“大哥你竟然還給《今天》投過稿麽?”周彥意外道。
《今天》這個雜誌,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它對八十年代中國的文學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這個雜誌是北島跟芒克他們自己弄的,一開始是自己手印,然後到處散發,完全的地下刊物,後來才發展成油印,隻不過規模也很小,大部分也都是在燕京以及周邊散播。
周彥沒想到,他大哥在金陵竟然都知道《今天》並且還為其投稿。
《今天》持續時間不長,滿打滿算也就兩年,不過當時聚集了不少人,後來其中許多人在文學界發展都不錯。
周宇笑道,“我當時看了《今天》,心情十分激動,就給北島寫信並投稿,沒想到不僅收到北島回信,還被告知稿子過了,那是一首詩,不過我已經記不得詩的內容了。”
其實周宇還記得那首詩,畢竟那是他人生中第一首被刊登在雜誌上的詩,怎麽可能忘記,隻不過現在回顧,覺得詩寫得並不好,所以不太好意思說。
顧芳芳在旁邊,眼睛撲閃撲閃的,“你竟然還寫過詩,我都不知道。”
他跟周宇認識這麽長時間,馬上孩子都有了,竟然都不知道周宇發表過詩,要不是三叔今天提到,她可能還不知道。
“都是陳年往事,後來就沒怎麽寫了。”
周彥笑了笑,這就是他大哥周宇,平時看著嘻嘻哈哈話賊多,其實心裏特別能夠藏得住事情,而且他明明藏了事情,別人卻還會覺得他沒藏。
之前周倩他們奇怪,為什麽家裏要讓大哥周宇從政,讓二哥周宏經商,明明二哥更加穩重,大哥更加活絡。
現在看來,家裏的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
從政也不一定要非常嚴肅,特別是位置還不高的時候,有點跳脫還具有迷惑性。
大哥天生就是當官的料,這些年他經曆過的單位,每一個都被他管理得死死的,不管是向下管理還是向上管理,他都很有一套。
……
張守仁在家吃過午飯,就趕到了單位。
他一到單位,就聽到一個好消息,這一期雜誌在燕京賣得特別好,已經通知印刷廠加印了。
因為剛開始賣,就傳來不夠賣的消息,所以這一次加的冊數也多,防止其他地區也出現不夠賣的情況。
《十月》在燕京發售的時間比其他地方早,不過也才上市沒兩天,這銷售速度有點出乎張守仁的預料。
“聽說燕師大那邊集體購買了三百份。”
“這麽多?這不還沒開學麽?他們不是有訂閱麽?”
“是除了訂閱,額外有人購買了三百份,好像是周彥的後援會訂的。”
張守仁驚訝道,“周彥在燕師大的後援會竟然有這麽多人?”
購買三百份雜誌,那後援會的成員肯定是超過三百人的,甚至有可能遠遠超過。
燕師大才多少學生,竟然有這麽多人參加周彥後援會麽?
張守仁不知道的是,雖然燕師大參加後援會的沒有那麽多人,但是燕師大後援會並不隻限燕師大的學生才加,也有非學校學生參加。
周邊有不少中學的學生,因為本校沒有這種組織,就選擇參加燕師大的後援會。
這次周彥新書要在《十月》連載,會裏麵就統一定了雜誌。
這也就是因為還在假期,不然的話三百份都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