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三 恢複科舉
亂世:從照顧嫂嫂開始修行 作者:橘貓抱魚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來到永安二年,二月時節。
草長鶯飛,皚皚而覆大地的積雪消融了許多,可見一望無際的平曠田野之上,隱隱見著一片嫩綠。
二月五日。
一則消息傳遍天下,天子下旨,恢複科舉,並在八月份舉行鄉試,地點在洛南。
並且此鄉試並不設要求。
以往的科舉,想要參加鄉試,參考者隻能是秀才,及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但是此次朝廷下達的旨意中,卻並沒有此規定,也就是說,沒有參加過院試的童生,甚至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報名參加。
消息一傳開,天下震驚,無數士子為之振奮,激動。
要知道當初朝廷因為叛亂暫時取消科舉,卻沒想到,這一取消,就過去五年多了。
五年啊。
你知道天下的讀書人這五年是怎麽過的嗎?
對於天下的士子來說,科舉就是他們的出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更加了,若是金榜題目,便能瞬間改變命運,衣錦還鄉。
而科舉的取消,就是斷了他們的出路。
尤其是窮苦人家,為了養一個讀書人,尤其是在這亂世,幾乎耗盡了家中積蓄,眼瞅著科舉取消,就等於一切的投入打了水漂。
這五年多時間裏,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過得渾渾噩噩。
但緊接著,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鄉試的地點在洛南。
要知道,鄉試可不是會試和殿試,要去京師。
鄉試是由各州的州城舉行的。
通過後,便可以去京師參加會試。
可是這次朝廷下達的旨意,卻特意說明鄉試的地點在洛南。
那豈不是說,不在各州的州城舉辦.
晏州。
安平王楚季的地盤,在淮州與崇州之間。
其實楚季的實力在所有楚姓藩王中,並不弱,甚至可以排進前三,麾下的兵馬也有兩萬多。
但誰讓他的封地前後,都是實力排第一、第二的。
和淮王、崇王比起來,楚季就有些不夠看了。
這就導致,從大亂開始後,到後麵的天師軍湧兵百萬、淮王討伐徐國忠號召勤王大軍,再到陳墨的強勢崛起,楚季一直在其中扮演不怎麽起眼的角色,沒什麽亮點,在天下人的麵前,也是名聲不顯。
不過這也使得宴州基本就沒有亂過,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秩序,雖然百姓的生活條件因為亂世的影響,過得並不好,但起碼有口吃能活著。
這對於其他身處戰亂的百姓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地方。
此刻的安平王府。
書房中。
宴州知府張樂正在與楚季討論著科舉的事。
以往,每當科舉舉行鄉試的時候,朝廷都會向各州知府下達做好鄉試的準備,然後知府再吩咐下麵的官員,將鄉試在幾月份舉行,什麽地點舉行的消息,傳達給各縣各村,已保證大家都知曉,讓讀書人不會錯過鄉試。
可是現在,朝廷雖然向天下廣而告之科舉恢複的事,並將鄉試的考期也說了,但並沒有讓各州舉辦。
也就是說,朝廷這是要越過地方的政權,自己單獨舉行。
“王爺,您說這蘆盛是不是對我們有看法,若不然科舉恢複這麽大的事,居然提前不通知我們。”張樂說道。
“蘆盛這是擔心別人摘果子。”楚季道。
張樂:“???”
楚季雖然名聲不顯,但作為實力能排得進前五的藩王,腦子還是很精明的,當即為張樂解答了起來。
也很簡單,目前朝廷實際能控製的地盤,不超過三個州,大宋其他的州,都被其他的藩王、地方勢力等控製,根本不聽從朝廷的命令,軍閥割據。
若是朝廷讓天下各州都有舉辦鄉試的資格,就會導致,鄉試選拔出來的人才,會被各州的掌權者牢牢掌握,根本不送到朝廷去。
如此一來,朝廷下令恢複科舉,算是為別人做了嫁衣。
而在這個前提下,各州若是私自舉辦鄉試,就不合規矩,也是僭越,雖然朝廷也管不到,但是各州的掌權者也算是失了大義,還會被扣上以下犯上,甚至是逆黨的帽子。
“王爺,那我們要不要咱們阻止州內的書生前往洛南,以免咱們州的人才,全被蘆盛籠絡了去。”張樂道。
話音剛落,楚季就瞪了張樂一眼,道:“你難道是想要宴州的讀書人都記恨上本王嗎?”
阻止書生前往洛南,就是不許他們科舉,就是斷了他們的出路。
那他們不得跟楚季拚命。
“那咱們自行舉辦科舉,反正朝廷也管不到我們。”張樂道。
楚季也確實不怕,畢竟朝廷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就大張旗鼓的來討伐他,最多給他扣幾個大帽子,這對楚季來說,其實不痛不癢。
但關鍵在於.
“到時那些通過的舉人,你怎麽安排?”楚季道。
楚季隻有這一州之地,三十五縣。
各縣的官職都沒有空缺,根本安排不進人。
而且在如今這亂世,楚季之所以能保證宴州不亂,是因為他拉攏了各地的士族,由這些士族幫助他穩固各縣的太平。
若是他強行往各縣安插官員,就是觸碰了這些士族的利益,到時宴州亂不亂,他就無法保證了。
張樂麵色一滯,他也想到了這點,道:“那我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人才流失?”
楚季冷笑一聲,道:“宴州與洛南相隔近千裏,步行趕路的話,少說也得一兩月,如今世道又不太平,換做是你,你願意長途跋涉趕去洛南赴考嗎?”
張樂想了想,搖了搖頭,但還是說道:“萬一有頭鐵的呢。”
“這樣,你讓各縣發布公告,就說宴州外的幾處交通要道有山賊流竄,連州內用兵馬護送的商隊都遭到了搶劫,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吧。”楚季道。
“王爺英明。”張樂當然明白,這是要借此嚇退州內那些赴京趕考的學子。
在這重重阻力下,已經嚇退大部分人了,但是還依然堅持的,想必也就那麽幾個,十幾個。
就這點人,去就讓他們去吧。
但若是人數多了,那肯定是不行的。
(本章完)
草長鶯飛,皚皚而覆大地的積雪消融了許多,可見一望無際的平曠田野之上,隱隱見著一片嫩綠。
二月五日。
一則消息傳遍天下,天子下旨,恢複科舉,並在八月份舉行鄉試,地點在洛南。
並且此鄉試並不設要求。
以往的科舉,想要參加鄉試,參考者隻能是秀才,及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
但是此次朝廷下達的旨意中,卻並沒有此規定,也就是說,沒有參加過院試的童生,甚至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報名參加。
消息一傳開,天下震驚,無數士子為之振奮,激動。
要知道當初朝廷因為叛亂暫時取消科舉,卻沒想到,這一取消,就過去五年多了。
五年啊。
你知道天下的讀書人這五年是怎麽過的嗎?
對於天下的士子來說,科舉就是他們的出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更加了,若是金榜題目,便能瞬間改變命運,衣錦還鄉。
而科舉的取消,就是斷了他們的出路。
尤其是窮苦人家,為了養一個讀書人,尤其是在這亂世,幾乎耗盡了家中積蓄,眼瞅著科舉取消,就等於一切的投入打了水漂。
這五年多時間裏,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過得渾渾噩噩。
但緊接著,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鄉試的地點在洛南。
要知道,鄉試可不是會試和殿試,要去京師。
鄉試是由各州的州城舉行的。
通過後,便可以去京師參加會試。
可是這次朝廷下達的旨意,卻特意說明鄉試的地點在洛南。
那豈不是說,不在各州的州城舉辦.
晏州。
安平王楚季的地盤,在淮州與崇州之間。
其實楚季的實力在所有楚姓藩王中,並不弱,甚至可以排進前三,麾下的兵馬也有兩萬多。
但誰讓他的封地前後,都是實力排第一、第二的。
和淮王、崇王比起來,楚季就有些不夠看了。
這就導致,從大亂開始後,到後麵的天師軍湧兵百萬、淮王討伐徐國忠號召勤王大軍,再到陳墨的強勢崛起,楚季一直在其中扮演不怎麽起眼的角色,沒什麽亮點,在天下人的麵前,也是名聲不顯。
不過這也使得宴州基本就沒有亂過,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秩序,雖然百姓的生活條件因為亂世的影響,過得並不好,但起碼有口吃能活著。
這對於其他身處戰亂的百姓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地方。
此刻的安平王府。
書房中。
宴州知府張樂正在與楚季討論著科舉的事。
以往,每當科舉舉行鄉試的時候,朝廷都會向各州知府下達做好鄉試的準備,然後知府再吩咐下麵的官員,將鄉試在幾月份舉行,什麽地點舉行的消息,傳達給各縣各村,已保證大家都知曉,讓讀書人不會錯過鄉試。
可是現在,朝廷雖然向天下廣而告之科舉恢複的事,並將鄉試的考期也說了,但並沒有讓各州舉辦。
也就是說,朝廷這是要越過地方的政權,自己單獨舉行。
“王爺,您說這蘆盛是不是對我們有看法,若不然科舉恢複這麽大的事,居然提前不通知我們。”張樂說道。
“蘆盛這是擔心別人摘果子。”楚季道。
張樂:“???”
楚季雖然名聲不顯,但作為實力能排得進前五的藩王,腦子還是很精明的,當即為張樂解答了起來。
也很簡單,目前朝廷實際能控製的地盤,不超過三個州,大宋其他的州,都被其他的藩王、地方勢力等控製,根本不聽從朝廷的命令,軍閥割據。
若是朝廷讓天下各州都有舉辦鄉試的資格,就會導致,鄉試選拔出來的人才,會被各州的掌權者牢牢掌握,根本不送到朝廷去。
如此一來,朝廷下令恢複科舉,算是為別人做了嫁衣。
而在這個前提下,各州若是私自舉辦鄉試,就不合規矩,也是僭越,雖然朝廷也管不到,但是各州的掌權者也算是失了大義,還會被扣上以下犯上,甚至是逆黨的帽子。
“王爺,那我們要不要咱們阻止州內的書生前往洛南,以免咱們州的人才,全被蘆盛籠絡了去。”張樂道。
話音剛落,楚季就瞪了張樂一眼,道:“你難道是想要宴州的讀書人都記恨上本王嗎?”
阻止書生前往洛南,就是不許他們科舉,就是斷了他們的出路。
那他們不得跟楚季拚命。
“那咱們自行舉辦科舉,反正朝廷也管不到我們。”張樂道。
楚季也確實不怕,畢竟朝廷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就大張旗鼓的來討伐他,最多給他扣幾個大帽子,這對楚季來說,其實不痛不癢。
但關鍵在於.
“到時那些通過的舉人,你怎麽安排?”楚季道。
楚季隻有這一州之地,三十五縣。
各縣的官職都沒有空缺,根本安排不進人。
而且在如今這亂世,楚季之所以能保證宴州不亂,是因為他拉攏了各地的士族,由這些士族幫助他穩固各縣的太平。
若是他強行往各縣安插官員,就是觸碰了這些士族的利益,到時宴州亂不亂,他就無法保證了。
張樂麵色一滯,他也想到了這點,道:“那我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人才流失?”
楚季冷笑一聲,道:“宴州與洛南相隔近千裏,步行趕路的話,少說也得一兩月,如今世道又不太平,換做是你,你願意長途跋涉趕去洛南赴考嗎?”
張樂想了想,搖了搖頭,但還是說道:“萬一有頭鐵的呢。”
“這樣,你讓各縣發布公告,就說宴州外的幾處交通要道有山賊流竄,連州內用兵馬護送的商隊都遭到了搶劫,你明白本王的意思吧。”楚季道。
“王爺英明。”張樂當然明白,這是要借此嚇退州內那些赴京趕考的學子。
在這重重阻力下,已經嚇退大部分人了,但是還依然堅持的,想必也就那麽幾個,十幾個。
就這點人,去就讓他們去吧。
但若是人數多了,那肯定是不行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