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是出了名的霏霏不斷。


    此刻的睢陽城,雨伯仿佛聽到了守城人的祈禱,大發慈悲竟然連著下了一夜,到了第二天的清晨,還沒有要停下來的跡象。


    此時內城二層閣樓的東麵議事大殿,坐了一屋子的人,統一都是披甲掛刃,精神並沒有因為外麵的雨勢而有所鬆懈。這第一場秋雨還是來的很及時,對於睢陽的守城人來說,雨下的越久越好,最好能一直下著不停。


    下雨對於城裏的人來說,是個極大的助力。首先,下雨敵軍是基本不會攻城的,沒有哪個將軍會蠢到下著雨還叫士兵打仗,不論人還是馬,掛著那麽重的盔甲裝備,拖著身子在泥濘裏行軍本來就是自找死路,所以此刻的睢陽守軍,可以借著大雨稍作休整,對方瘋狗似的攻擊頻率也是讓他們有些吃不消,這下剛好可以叫士兵卸了甲,躺在炕上美美的睡個好覺,做個好夢不比跟人拚命好麽!


    其次就是下雨對於整個城防也特別有利。睢陽城在千年前修建的時候,就有墨家學者指點參與,修築的地勢較高,排水係統優異,城中下雨基本不會積水,雨水自會順著排水孔渠流到護城河裏,有些年份夏日暴雨頻繁,甚至能把護城河灌滿。此刻的護城河隨著這些涓涓細流的匯聚,應該還是能漲些水位的,這樣敵軍攻城,難度便會大上一些。再加上水之天性都是往低處流,守軍有專人冒雨巡查城內地麵,跟著水勢還能提前發現敵人是否挖了暗道,排除隱患,破其算計。


    再就是城裏房屋住所不論軍隊還是百姓,都是土石結構的老宅,遇到下雨也是再平常不過,但是城外的圍攻軍隊就不一樣了。為了防止睢陽守軍突圍,敵軍都在城外要道紮營,最前線的距離睢陽城不過五裏,第二道防線是十五裏,尹子奇的指揮帥營在大後方,有四十裏遠。因為地荒人稀,紮營的軍隊都是牛羊皮帳篷,雨勢一久,自然八麵進水,就算是尹子奇的主帥營,也是偶有滲漏,更別說普通軍士。


    尹子奇不比張巡,畢竟是番將,對於那些低賤的士兵是沒有多少好感的。在他看來,那些賤民,比起牲口不過就是會說人話而已,他們的事情自己哪有心思管,每天應付新皇帝的狗腿子就夠他煩的了,隻要自己的嫡係親兵們過的舒坦就妥了,別人死活饑飽關我尹大將軍啥事。


    所以此刻住在普通營房裏那些投降歸順來的唐朝叛軍,受氣吃虧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他們也都是稀裏糊塗,本來跟著自己的長官在州兵隊伍裏混飯吃,也不打仗,還發餉錢,偶爾還能在老百姓身上打點秋風,無論是自己舒坦,還是家裏人安逸,都是頂好的差事,家族村鎮四鄰八舍的提起自己的軍官身份,也是頗多照拂顧及。誰料想,前兩年突然打起了仗,自己也沒搞明白是個什麽狀況,就跟著首領的首領投了降,不僅跟著那些蠻子兵跨州過縣的跑,還要拿著刀槍跟人拚命,這可苦了他們,本來參軍就是買個舒適安逸,誰知道現在還要賣命,這可就一點也不好玩了。而且自打跟了這些蠻子,打仗送命就不說了,不打仗的時候更要受那些蠻胡子兵的欺負。


    上頭投降的時候也沒知會過他們,他們隻知道跟著長官走,至於去哪,他們也不敢問,等進了人家的大部隊,看著那些長相明顯異於自己的蠻胡子們,他們才曉得,原來自己是做了叛賊,是要反皇帝的。他們也想過這事大逆不道可不能幹,但奈何自己隻是個火頭兵,胳膊扭不過大腿,長官說啥就是啥,隻能這麽稀裏糊塗的跟著溜,心裏總盼著趕緊打完了仗,好回老家去,一輩子都再不摻和當兵這些鳥事了。


    因為是投降過來的,以前還是高高在上的漢兵,那些翻了身的蠻胡子們就更瞧不起他們了,罵他們是什麽二狗子,打仗的時候就讓他們衝在最前麵,敵人的箭他們得先挨,敵人的刀他們得先擋;不打仗時,又把他們當牛馬的使喚,胡子兵的衣服被褥,甚至內襯穢衣也都扔給他們洗,洗不幹淨了就罵,後來直接上手打,自己的長官看見了胡子兵們也得點頭哈腰,所以更沒有人替他們出頭,這些委屈也都隻能自己悶聲受著。吃飯的夥食當然更不一樣,胡子兵們吃的是粟米幹糧,隔幾頓還有肉幹美酒,他們隻有兩三個麩糠窩頭,一個月都不一定得見葷腥。至於餉錢,命都保不住了,還敢提錢!


    更可恨的是就連死了,待遇都不一樣!


    胡子兵們戰死了,會有告身名帖,撫恤銀兩四十萬錢,屍首都是硬木棺槨下葬,有的級別高的,甚至派人收斂遺體魂歸故裏。到了他們這,一開始還分派他們自己人去打掃戰場,收斂戰友屍首,能盡量讓他們全乎著走,然後放上一把火,裝個小罐,就地掩埋,沒名沒姓,好多人就那麽做了孤魂野鬼。到了後來更過分,戰場都不讓打掃了,相熟的想去給同伴收個屍,上麵都不允許,說怕死人有病惹來瘟疫。給家裏人的撫恤銀錢,也從二十萬錢降到了十萬錢,再從十萬錢降到了兩萬錢,到了後來幹脆一個子都沒了,死不見屍,活無可活!


    所以不少的投降了的唐兵,心裏都盼著能早點結束戰爭,想著就算這麽苟且的活,能早點完結了就是老天保佑,所以上了戰場,全部都是裝死逃避,愛惜自己,誰也不願意白白丟了自個小命。當然也有那些舍生忘死準備搏一把前程的異類,在他們看來,這種人純屬腦子有毛病,心性更是肮髒不堪!


    這種心態的隊伍,戰鬥力可想而知,顯而易見。


    秋雨也來湊熱鬧,澆灌的他們營房濕噠噠,站腳的地方都不寬裕,有的被褥像被尿濕了一般一片一片,不過這樣也好,起碼不用去送死,委屈就委屈點吧,總好過丟了吃飯的腦袋。他們甚至也在心裏期盼這雨下的越久越好,最好淹死那些胡子兵!


    張中丞他們是沒想過能像關老爺那樣水淹七軍的,那震古爍今的輝煌戰績,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別說是他們,就是當今世上所有的名臣猛將加起來,也不足以辦得到。當然那份機遇,也是千載難逢。時也運也,才成事也!


    此時的議事大殿,各位將軍參謀都在熱烈討論,各抒己見,隻盼著能多出主意,好為危累之下的睢陽城減些負擔。


    “雷將軍,你看這雨勢估計還要維持多久?”坐在主位的清瘦儒雅將軍,看向右手邊一位相貌出塵的將軍問道。


    “回大人,依天象大勢推理計算,此次秋雨當於明日後晌方才能歇。”


    回話的這位將軍名叫雷萬春,麵相青俊,儒雅不凡,英武威嚴,容貌甚偉,不同於一般的戰場將軍,沒有鋒芒畢露的殺氣,隱隱透著一股神仙氣息。不認識的還以為是個三四十歲的俊秀才,但是在座的都知道,這位將軍是他們這群人裏最年長的,今年已經五十七歲,比起主位上的張中丞足足大了七歲。至於麵相體魄異於常人的緣由,是因為這位雷將軍其實是個修道之人。


    據雷將軍自述,他們家還算有些傳承,因為家世頗豐,他得以自小就讀書習武,後有一江湖宗派的內門修士,按照慣例來他家行走,在家族宗老的安排下,便給眾多孫輩摸骨問前程運勢,見到他後,那修士言說此子頗有仙根,問其是否願修道法,與天地生靈結個法緣。族內之人聞言也是極為重視,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後,便請那位修士將這位孫輩帶往仙門,學習鑽研仙法,以求能庇護本家。


    雷將軍去了宗門後,跟隨師父教導,同門下眾師兄弟一起學習天文地理,占卜數術,呼吸吐納,道法神功。因為資質一般,雖不能繼承門派根基,但也不算辱沒門庭,到四十多歲時他受師命,讓其出山去尋一位名叫“張巡”的儒生,盡量保他性命,拯救黎明蒼生,以後他之運勢也會因此人天翻地覆,其中具體因緣,不可說盡,天機不宜多露。


    因為少時就練習道家真法,所以雷萬春也是體魄強健,內勁雄渾,麵相比起常人來更顯年輕。雖然他於兵法韜略,排兵布陣不太在行,但是推演天機,判斷風雨很是神準,甚至還能借風起勢,借雨行功,有幾分張良諸葛亮的味道,這種手段,在常人看來,已於神仙無異。


    而讓守城軍士對這位雷將軍更加敬畏的是他在城頭中箭而不傷的“神跡”,也是因為那次不可思議的舉動,讓城中的士兵將他奉為天人,私底下紛紛敬稱他為“雷仙師”!


    話說那也是在守雍丘縣城的時候,當時令狐潮所率四萬多叛軍,剛剛被張巡用計騙走了十數萬隻箭,又讓連環計破了大營,被南霽雲率領的五百騎兵殺得丟盔棄甲,五百人趁著夜色在數萬人的大營裏殺了幾個通透,令狐潮丟下上萬將士逃到了叛軍大將李庭望處。新愁舊恨眉生綠,令狐潮厚著臉皮又借了五千胡兵,便整理舊部幾萬人浩浩蕩蕩殺奔雍丘,勢要雪恥,斬下張巡狗頭。


    等到大軍集結雍丘城下,令狐潮也不再戰前廢話勸降,直接下令那五千胡兵列成陣型,五千硬弩集射城頭。霎時間箭如雨下,聲勢浩大。要說胡兵之戰力,果然比起他手下那些混吃等死的草包強出數倍。這些蠻胡子陣型齊整,指揮有度,三人一組,十組一火,一百五十人結成一小隊,第一隊射畢第二隊跟上,第三隊再上弦準備,交替輪換,一個呼吸就能用弩射出幾百箭矢。


    雍丘城頭的守將此時正是雷萬春,麵對如此洶湧的箭潮,雷將軍也是鎮定自若,他大聲指揮著士兵全力防禦。胡兵不同唐兵,身處邊防,經常跟邊境上那些外邦較量,一個個都是身經百戰勇猛異常,射術更是精良,再借助強弩之力,射程都能達到百步左右,雍丘城頭沒料到敵人有此一變,應對不急,城頭守軍承受著莫大的威壓。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身先士卒的雷將軍此刻就是那個最大的靶子。城頭的普通守軍,麵對箭雨,都謹遵守城將軍的指令,以保留性命為第一要務,此刻都舉著巨盾收縮在城垛下麵,伺機射出幾箭,作為回應。可是雷將軍則要來回走動巡視,隨機發號施令,被箭矢射中隻怕是早晚分別。


    雖然雷將軍自己也舉著盾牌格擋,但是箭矢太多,終於在一輪強大的打擊下,木盾炸裂,失去了最後的保護。敵箭如毒蛇吐信,一瞬間,箭雨灑落,被盔甲格擋住不少,但竟然還是有六隻箭矢射中了雷將軍。底下軍士一看雷將軍中箭,一時間如遭雷擊,竟然忘了上前保護,就那麽瞪著眼看著眼前這個鐵塔將軍,被敵箭射中。


    此刻的雷將軍應是必死無疑了!


    可是沒曾想,中箭的雷將軍暴喝一聲,竟然不顧身上中箭,一躍而起,跳上城垛,拔出腰間佩劍,揮舞成圈,格擋箭矢。


    雷將軍的舉動不僅震驚了部下士兵,更是駭住了對麵的敵軍,數萬人眼睜睜看著對麵那個中箭的將軍,金光閃閃的鎧甲上直挺挺插著六根箭矢,可是這個人非但沒有倒下,竟然拔劍跳上城頭,揮劍格擋如雨的箭矢,這哪裏是個人,分明是個神威浩蕩的天將!沒有人敢跟天鬥,就算是那些野蠻凶狠的胡兵,他們也不敢!


    中箭不倒的雷將軍震懾住了整個戰場,數萬人對攻的戰場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幾萬雙眼睛都盯著那個挺拔屹立的身影,一臉的不可思議。


    最先做出反應的還是雷將軍,他看到對麵的攻擊被自己鎮住,高舉手中青鋼道劍向前一指,大喝一聲:


    “放!”


    守城的軍士被這一聲雷霆霹靂驚醒,一個個爬起身子,使出畢生的力氣,拉開弓弦,向著對麵射去。


    進攻的令狐潮一方還在被雷萬春的天人下凡震懾著,對麵破空而來的箭矢已經射到了自己麵前,頓時間慘呼連連,番兵四散奔逃,陣型大亂,死傷無數。令狐潮此刻已是六神無主,隻知道木然的被手下人保護著回撤,腦海裏那個站在城頭的金甲將軍,還在威風凜凜,斬殺著他的魂魄。


    戰鬥被一麵倒的推翻了,令狐潮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叛變,是不是真的正確,天道究竟是在哪邊?南霽雲戰力滔天,雷萬春六箭無恙,張巡詭計多端似妖邪,手下士兵更是悍不畏死,自己現下的遭遇,豈是一個“難”字能寫盡!


    雷將軍當然沒有死,甚至都不算受傷。


    胡兵的箭矢力度有多大,守城士兵深有體會,不幸遇難的那些同伴,大多都是箭鏃入骨,有的護甲遺漏之處甚至形成了貫穿傷,可是雷將軍的身體竟然比那盾牌盔甲還硬,射中身體的那些箭矢,別說透體而過了,甚至箭頭都沒紮進肉裏多少,醫師們本來還在惶恐的預估傷勢,做了最壞的打算,可是等打開了衣甲,看著那些稍稍入肉的箭頭,軍醫們目瞪口呆,研究了半天也是茫然,最後隻能總結又說是老天保佑,神靈庇護。


    雷萬春中箭不比張巡,他是在萬千箭雨中趟過的,光紮在身上的箭就有六枚之多,更別說那些被盔甲抵擋住的箭矢。盔甲上的圓護已經被射成扁平,甲片很多已經斷裂,一件明晃晃的盔甲此時已經破損不堪,六隻箭矢也是洞穿了防護,漏網而入,很難想象那種無差別的打擊,該是何樣的恐怖,雷將軍這都沒事,除了那虛無縹緲的神仙顯靈,怕是再無道理可講了!


    同樣的血肉之軀,竟然如此迥異,全軍上下,紛紛將這一壯舉傳為神跡,看著那個簡單包紮後又生龍活虎的雷將軍,所有人都在傳頌,雷將軍真乃仙人下凡,雷神轉世!自此,雷將軍在他們的心裏,已經不隻是一名將軍了,


    而是一名仙人!天上那些高來高去飄渺無蹤的神仙他們是沒見過的,眼前這個刀槍不入的將軍可是自己親眼目睹,跟隨此等仙人羅漢,就是跟隨天道正途!


    至於雷仙師能掐會算借風行雨的本領,他們底層軍士自是不得而知,身處階層不同,所見所聞自也不同。


    回神再說睢陽城,殿中眾人聽了雷將軍的斷言,重新開始討論起來。


    “依我之見,尹子奇前日遭逢大敗,必是憤懣,加之此時降雨持久,敵軍必定會上下揣摩,深思熟慮,商議如何破我城防。多謀之下,必有重招,我們不可不防!”


    說話的是位一身黑甲的軍官,此人裝束奇特,穿的並不是明光金鎧,也不是山文銀甲,而是一件古舊的黑色兩當鎧,這種秦漢時期的古老甲胄早已被時代淘汰,不曾想還有人穿著。


    看著這位出聲的黑甲將軍,大家都紛紛收聲抬頭,看向了這位來曆非凡的隱士。此人來曆神秘,今年年後正月初四,孤身前來睢陽城向太守許遠毛遂自薦,底下人覺得此人裝束奇特,言語氣度頗為不凡,便匯報許太守,許遠聽聞後給予接見。見麵後此人先拿出一枚造型古樸的墨玉,墨玉上刻了個篆書的“墨”字,之後才自報家門,原來竟是那傳說中的墨門子弟。


    墨門,一個好古老好熟悉,好陌生又好神秘的組織。


    在先秦時代墨學和儒學同稱兩大顯學,可惜在秦以後墨家逐漸寢寂了。墨翟的弟子們為了傳承發揚,成立了一個類似宗門的組織,這個組織叫做墨者行會,墨家學說的興盛與其墨者行會有著密切的關係。墨家是先秦時代少有的具備嚴密組織和鮮明宗旨的學派。墨家學派有著周密的階層架構,嚴格的行為紀律,其首領被尊為“钜子”,下代钜子由上代钜子選拔賢者擔任,代代相傳。墨門子弟必須聽命於钜子,為實施墨家主張,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國做官的門徒也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也不可違逆。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首領更要以身作則,實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講學,身體力行,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學派宗旨是“為義”,儒家聖人孟子說“利天下”。《莊子天下篇》說“備世之急”,各有各的道理,理念互不相同。墨家與其他學派的鬆散關係大不一樣,正是因為有嚴密的組織,才使墨家生出很強的戰鬥力。墨子率領其門徒奔走各國,積極實現他們的主張理想,身體力行的墨家人憑著理想和信念,披荊斬棘,在那個時代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隻是原本生機勃勃的墨家,在墨子離世後大秦一統前已經日漸衰敗,原本的三墨竟然再分為二,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研究,是謂“墨家後學”,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智者,繼續發揚墨家先祖“非攻“”的思想。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麵成就頗豐,因此多是隱世不出,潛心學海;而後者則出發實際,親自深入百姓鋤強扶弱,遇到戰爭也多勸阻平息。隻是後來的墨家已經不值一提,人微言輕,當政者不太拿他們當回事,所以墨家更加分工明顯,做學問的一門心思埋頭啃書,做遊俠的一身赤膽路見不平揮灑江湖。


    到了漢時情況更是江河日下,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學派已是鮮有門人在外走動,整個宗門已經處於半隱門狀態。直到如今,墨家蹤跡更是鮮有聽聞,雖然世間頌揚其傳承久遠,聲名偌大,但百十年卻很少聽聞再有墨家弟子現世,傳承已斷猶未可知。


    現下突然有人自稱墨門子弟,許遠還是頗為拿不準主意。好在數日之後,張巡就會來到睢陽,於是他決定先將此人好生安頓,待張巡來後,再做計較。之後隨著睢陽城戰事的發展,許遠每每回想起來過往,心裏還是暗暗佩服,既服墨門確實高明,更服張巡胸懷寬廣!


    誌在天下者豈會不容天下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枕刀黃粱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下嶺頭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下嶺頭人並收藏枕刀黃粱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