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南渡君臣醉,江山半壁孤。朝廷今已小,何處好騎驢?
這四句詩,是台灣島上一個喚作連橫的文人寫的,說的是宋朝名將韓世忠,乃是赫赫有名“中興四將”之一也。哪四將?嶽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是也。韓世忠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卻也脫不了“飛鳥盡,良弓藏”之命數。韓世忠晚年辭官致仕,閉門謝客,口不言兵。比之嶽飛以“莫須有”罪名被殺,韓世忠已屬慶幸。此時,當朝皇帝乃是高宗趙構,隻求偏安江南一隅,執意與金國納貢媾和,嶽飛手握重兵十萬,且廣有號召力,卻不知聖心,每每狂言“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趙構豈能不防他?故借秦檜之手,編織“莫須有”罪名,殺了嶽飛。若說韓世忠是“飛鳥盡,良弓藏”,嶽飛便是“狡兔未死,走狗已烹”也。韓世忠忠正耿直,不依附權臣,替嶽飛鳴冤不果,忿而辭官致仕,自號清涼居士,隻顧逍遙自在,每每騎驢攜酒出遊,卻苦於江南地界狹小,景物小巧精致,卻非騎驢逍遙之地也。
話說宋朝自太祖開基,立下“重文抑武”之道,免了藩鎮割據之苦,卻埋下喪權辱國之禍根。宋朝列聖相傳,並無荒淫暴虐之主,隻是優柔不斷,姑息為心。譬如真宗趙恒與遼國簽下“澶淵之盟”,雖得宋遼百年未興戰事,卻使大宋割了幽雲十六州,且須輸金納絹與遼國,換取遼國不南侵,何其軟弱,何其恥辱!更使大宋忘戰去兵,武備皆廢。傳至徽宗趙佶,天資高朗,性地聰明,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無所不能,無所不曉。擅書法,自創書法“瘦金體”。精繪畫,以花鳥畫見長。卻一昧寵信奸佞,任用奸臣蔡京為相,麾下聚集高俅、童貫等一班奸臣,對上阿諛奉承,對下盤剝百姓。所做之事,卻是造艮嶽、采花石綱、納賄賂、任私人、修仙奉道、遊幸宿娼,無一件是治天下之正務,致使朝綱混亂、國勢頹廢。後遼國衰弱,金國卻興起,終是金滅了遼。金兵來犯時,宋朝一擊即潰,二擊將“二聖”虜去五國城。所謂“二聖”,徽宗趙佶、欽宗趙桓也。三擊則高宗趙構躲避江南,劃江而治,把半壁錦繡江山,白白送與金國。後世評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大宋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一百零八人聚義梁山泊,雖身在綠林,卻心懷忠義,專做替天行道之事。後受了招安,朝廷遣宋江領一百零八人,征服大遼,剿滅田虎、王慶、方臘,建立顯赫功勳,將士亡身殉國。宋江平定江南回京之日,可憐所存者隻得十分之三。那班奸臣卻仍饒他不過,百般加害,除之後快,將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等人盡數害死。最終所存者,僅有三十二人:公孫勝、關勝、呼延灼、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俊、阮小七、燕青、朱武、黃信、孫立、蕭讓、裴宣、楊林、淩振、蔣敬、安道全、皇甫端、樊瑞、金大堅、童威、童猛、宋清、樂和、穆春、杜興、鄒潤、蔡慶、孫新、顧大嫂。這三十二人,有的赴任為官,有的禦前供奉,有的閑居隱逸,有的棄職歸農,有的修真學道。各自散在四方,如珠之脫線、葉之辭條,再不能收拾到一處。各投明主,各奔前程,有的投了敵對陣營,到頭來不得不以命相博,生死永別。如此下場,何其悲哀!
卻說宋江征王慶之時,早驚動上界八仙。那八仙?鐵拐李、鍾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是也。這日,八仙相聚,聊天下事。張果老歎道:“宋江果然賣力,征大遼、征田虎、征王慶,皆攻城拔寨、摧枯拉朽。隻可惜,後征方臘時,卻注定慘遭敗績,一百零八人僅存三成矣。且躲不過奸人加害,掐指算算,終僅存三十二人也。”呂洞賓卻不以為然,抬杠道:“怎見得僅存三十二人?”鐵拐李聞言,厲聲喝道:“此乃天意,你欲意何為?”呂洞賓乃好惹事之徒,鐵拐李豈能不知?呂洞賓笑道:“我怎敢拂了天意?隻是尋思,若尋得個人,隻傳他純陽功夫,卻不教他救人。他救不救得人,全憑造化。”鍾離權在旁,掐指算了算,說道:“你點化的人,命中有一場血災,須得再救他一命。”呂洞賓道:“再救他一命何妨。”張果老道:“救得了人,救不了國!”鍾離權道:“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呂洞賓卻道:“救得了人先救人,救得一時是一時。”攛唆了何仙姑一同下凡,來到丹徒縣影屏山中。呂洞賓化作野猿,相中一個少年,傳他純陽功夫。何仙姑卻相中一個野丫頭,呂洞賓大笑道:“這小丫頭僅有五六歲。你若要點化她,須得過時日。”何仙姑氣惱道:“我相中何人,要你來管!”拂袖而去,呂洞賓慌忙跟了上去。二仙迤邐轉來杭州,從空中望下看,在熙熙攘攘杭州軍民中,何仙姑相中一個婦人。何仙姑道:“好了,此人姓何,與我同姓也。”將手中荷花傾斜,滴下一滴仙露,竟滴在那婦人頭上。何仙姑喝道:“你救不救得人,全憑造化!”呂洞賓大笑,與何仙姑重回仙界。那小哥,那婦人,卻真有造化,終是救活兩個梁山好漢。最終,宋江那一百零八人,殘存三十四人,而非三十二人也。
話休絮繁,言歸正傳,且從宋江征討方臘說起。
第一回昱嶺關薛永中箭丹徒縣沈靈贈刀
先引一段《水滸傳》敘述:
話說大宋徽宗天子宣和年間,平南先鋒使宋江統領大軍渡過揚子大江,征討方臘。攻下杭州後,宋江與副先鋒盧俊義分兵兩路,宋江統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盧俊義統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攻取歙州並昱嶺關。
且不說宋江,卻說盧俊義自從杭州分兵後,統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和三萬人馬,引兵取山路進發,經過臨安鎮錢王故郡,直奔昱嶺關。守關把隘卻是方臘手下一員大將,綽號小養由基龐萬春,乃是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手下有五千人馬,守把住昱嶺關隘。聽說盧俊義引兵到來,已準備下對敵器械,隻等來軍相近。
盧俊義軍馬將次近昱嶺關前,當日先差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員將校,帶領三千步軍,前去出哨。當下史進等六將騎戰馬,其餘都是步軍,哨到關下,並不曾撞見一個軍馬。史進在馬上心疑,和眾將商議。說言未了,早已來到關前。看時,見關上豎著一麵彩繡白旗,旗下立著小養由基龐萬春,看著史進等大笑,罵道:“你這夥草賊,隻好在梁山泊裏住,如何敢來我這國土裏裝好漢!你聽說小養由基的名字麽?我聽得你這夥裏有個甚麽小李廣花榮,著他出來,和我比箭。先教你看我神箭。”說言未了,“嗖”的一箭,正中史進,顛下馬來。又聽山頂上一聲鑼響,左右兩邊鬆樹林裏一齊放箭,弩箭如雨一般射將來,縱使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這般箭矢。可憐水滸六員將佐,都作南柯一夢。史進等六人不曾透得一個出來,做一堆兒都被射死在關下。
這六人卻未死絕。當時薛永左肩上中了一箭,跌下馬來。胯下戰馬中三四箭,掙紮幾下,終是倒下,重重砸在薛永身上。薛永疼得“誒呀”一聲,昏死去。醒來時,不知過了幾個時辰,但見周遭密密麻麻盡是屍首,重重疊疊,插滿箭鏃。薛永伸手拔出左肩上的箭,頓時血流如注。去身邊摸出金槍藥,摁到傷口上。挨到天黑,伸手不見五指,薛永方才從那屍首堆裏掙紮出來,踉踉蹌蹌往山下走去。昏昏沉沉,走走停停,終走到山腳下,再也走不動,一頭栽倒在路邊。
話分兩頭。卻說丹徒縣城西邊四十裏有座影屏山,山裏有個沈家莊。原莊主姓沈,故喚作沈家莊。現莊主卻姓申,原是個走方郎中,入贅沈家發跡之後捐了個朝奉郞。沈家莊有三個兒子,老大沈平,老二沈靈,老三沈迪。沈平老實,單管農莊;沈靈精明,會做買賣,在縣城有個店鋪,從莊上販些吃不完的糧食穿不完的布匹出售。隻是這個老三,年方十六,身長七尺,雙手過膝,身體粗壯,臂力過人,慣穿一身靛藍襖與褲,最能穿山越嶺。慣使一柄鐵叉,三五十人近不得身。因常年穿山越嶺,全身曬得黑,人稱黑猿沈迪。這沈迪使叉,乃野猿所授。沈迪十四歲時,一頭野猿來到村邊,衝他招手,叫他一同進山。來到山中,野猿忽作人聲,傳授他一套叉法。野猿隨後隱入樹林,飄然而去,不知蹤跡。沈迪從小跟隨莊中老武師操練拳腳刀槍、騎馬射箭,卻不及鐵叉使得順手。朝奉找來鐵匠,打製一柄鐵叉,通體皆鐵,重四十一斤。這沈迪使起叉來,上下翻飛,呼呼作響。又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沈彩雲,單管種桑織布;小女兒沈彩虹,年方十四,自小跟著朝奉上山采藥、把脈開方,卻也叫人驚奇。沈平、沈迪、沈彩雲乃是前夫所生,沈迪、沈彩虹卻是朝奉所生。
南渡君臣醉,江山半壁孤。朝廷今已小,何處好騎驢?
這四句詩,是台灣島上一個喚作連橫的文人寫的,說的是宋朝名將韓世忠,乃是赫赫有名“中興四將”之一也。哪四將?嶽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是也。韓世忠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卻也脫不了“飛鳥盡,良弓藏”之命數。韓世忠晚年辭官致仕,閉門謝客,口不言兵。比之嶽飛以“莫須有”罪名被殺,韓世忠已屬慶幸。此時,當朝皇帝乃是高宗趙構,隻求偏安江南一隅,執意與金國納貢媾和,嶽飛手握重兵十萬,且廣有號召力,卻不知聖心,每每狂言“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趙構豈能不防他?故借秦檜之手,編織“莫須有”罪名,殺了嶽飛。若說韓世忠是“飛鳥盡,良弓藏”,嶽飛便是“狡兔未死,走狗已烹”也。韓世忠忠正耿直,不依附權臣,替嶽飛鳴冤不果,忿而辭官致仕,自號清涼居士,隻顧逍遙自在,每每騎驢攜酒出遊,卻苦於江南地界狹小,景物小巧精致,卻非騎驢逍遙之地也。
話說宋朝自太祖開基,立下“重文抑武”之道,免了藩鎮割據之苦,卻埋下喪權辱國之禍根。宋朝列聖相傳,並無荒淫暴虐之主,隻是優柔不斷,姑息為心。譬如真宗趙恒與遼國簽下“澶淵之盟”,雖得宋遼百年未興戰事,卻使大宋割了幽雲十六州,且須輸金納絹與遼國,換取遼國不南侵,何其軟弱,何其恥辱!更使大宋忘戰去兵,武備皆廢。傳至徽宗趙佶,天資高朗,性地聰明,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無所不能,無所不曉。擅書法,自創書法“瘦金體”。精繪畫,以花鳥畫見長。卻一昧寵信奸佞,任用奸臣蔡京為相,麾下聚集高俅、童貫等一班奸臣,對上阿諛奉承,對下盤剝百姓。所做之事,卻是造艮嶽、采花石綱、納賄賂、任私人、修仙奉道、遊幸宿娼,無一件是治天下之正務,致使朝綱混亂、國勢頹廢。後遼國衰弱,金國卻興起,終是金滅了遼。金兵來犯時,宋朝一擊即潰,二擊將“二聖”虜去五國城。所謂“二聖”,徽宗趙佶、欽宗趙桓也。三擊則高宗趙構躲避江南,劃江而治,把半壁錦繡江山,白白送與金國。後世評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大宋徽宗宣和年間,宋江等一百零八人聚義梁山泊,雖身在綠林,卻心懷忠義,專做替天行道之事。後受了招安,朝廷遣宋江領一百零八人,征服大遼,剿滅田虎、王慶、方臘,建立顯赫功勳,將士亡身殉國。宋江平定江南回京之日,可憐所存者隻得十分之三。那班奸臣卻仍饒他不過,百般加害,除之後快,將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等人盡數害死。最終所存者,僅有三十二人:公孫勝、關勝、呼延灼、柴進、李應、朱仝、戴宗、李俊、阮小七、燕青、朱武、黃信、孫立、蕭讓、裴宣、楊林、淩振、蔣敬、安道全、皇甫端、樊瑞、金大堅、童威、童猛、宋清、樂和、穆春、杜興、鄒潤、蔡慶、孫新、顧大嫂。這三十二人,有的赴任為官,有的禦前供奉,有的閑居隱逸,有的棄職歸農,有的修真學道。各自散在四方,如珠之脫線、葉之辭條,再不能收拾到一處。各投明主,各奔前程,有的投了敵對陣營,到頭來不得不以命相博,生死永別。如此下場,何其悲哀!
卻說宋江征王慶之時,早驚動上界八仙。那八仙?鐵拐李、鍾離權、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是也。這日,八仙相聚,聊天下事。張果老歎道:“宋江果然賣力,征大遼、征田虎、征王慶,皆攻城拔寨、摧枯拉朽。隻可惜,後征方臘時,卻注定慘遭敗績,一百零八人僅存三成矣。且躲不過奸人加害,掐指算算,終僅存三十二人也。”呂洞賓卻不以為然,抬杠道:“怎見得僅存三十二人?”鐵拐李聞言,厲聲喝道:“此乃天意,你欲意何為?”呂洞賓乃好惹事之徒,鐵拐李豈能不知?呂洞賓笑道:“我怎敢拂了天意?隻是尋思,若尋得個人,隻傳他純陽功夫,卻不教他救人。他救不救得人,全憑造化。”鍾離權在旁,掐指算了算,說道:“你點化的人,命中有一場血災,須得再救他一命。”呂洞賓道:“再救他一命何妨。”張果老道:“救得了人,救不了國!”鍾離權道:“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呂洞賓卻道:“救得了人先救人,救得一時是一時。”攛唆了何仙姑一同下凡,來到丹徒縣影屏山中。呂洞賓化作野猿,相中一個少年,傳他純陽功夫。何仙姑卻相中一個野丫頭,呂洞賓大笑道:“這小丫頭僅有五六歲。你若要點化她,須得過時日。”何仙姑氣惱道:“我相中何人,要你來管!”拂袖而去,呂洞賓慌忙跟了上去。二仙迤邐轉來杭州,從空中望下看,在熙熙攘攘杭州軍民中,何仙姑相中一個婦人。何仙姑道:“好了,此人姓何,與我同姓也。”將手中荷花傾斜,滴下一滴仙露,竟滴在那婦人頭上。何仙姑喝道:“你救不救得人,全憑造化!”呂洞賓大笑,與何仙姑重回仙界。那小哥,那婦人,卻真有造化,終是救活兩個梁山好漢。最終,宋江那一百零八人,殘存三十四人,而非三十二人也。
話休絮繁,言歸正傳,且從宋江征討方臘說起。
第一回昱嶺關薛永中箭丹徒縣沈靈贈刀
先引一段《水滸傳》敘述:
話說大宋徽宗天子宣和年間,平南先鋒使宋江統領大軍渡過揚子大江,征討方臘。攻下杭州後,宋江與副先鋒盧俊義分兵兩路,宋江統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盧俊義統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攻取歙州並昱嶺關。
且不說宋江,卻說盧俊義自從杭州分兵後,統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和三萬人馬,引兵取山路進發,經過臨安鎮錢王故郡,直奔昱嶺關。守關把隘卻是方臘手下一員大將,綽號小養由基龐萬春,乃是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手下有五千人馬,守把住昱嶺關隘。聽說盧俊義引兵到來,已準備下對敵器械,隻等來軍相近。
盧俊義軍馬將次近昱嶺關前,當日先差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員將校,帶領三千步軍,前去出哨。當下史進等六將騎戰馬,其餘都是步軍,哨到關下,並不曾撞見一個軍馬。史進在馬上心疑,和眾將商議。說言未了,早已來到關前。看時,見關上豎著一麵彩繡白旗,旗下立著小養由基龐萬春,看著史進等大笑,罵道:“你這夥草賊,隻好在梁山泊裏住,如何敢來我這國土裏裝好漢!你聽說小養由基的名字麽?我聽得你這夥裏有個甚麽小李廣花榮,著他出來,和我比箭。先教你看我神箭。”說言未了,“嗖”的一箭,正中史進,顛下馬來。又聽山頂上一聲鑼響,左右兩邊鬆樹林裏一齊放箭,弩箭如雨一般射將來,縱使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這般箭矢。可憐水滸六員將佐,都作南柯一夢。史進等六人不曾透得一個出來,做一堆兒都被射死在關下。
這六人卻未死絕。當時薛永左肩上中了一箭,跌下馬來。胯下戰馬中三四箭,掙紮幾下,終是倒下,重重砸在薛永身上。薛永疼得“誒呀”一聲,昏死去。醒來時,不知過了幾個時辰,但見周遭密密麻麻盡是屍首,重重疊疊,插滿箭鏃。薛永伸手拔出左肩上的箭,頓時血流如注。去身邊摸出金槍藥,摁到傷口上。挨到天黑,伸手不見五指,薛永方才從那屍首堆裏掙紮出來,踉踉蹌蹌往山下走去。昏昏沉沉,走走停停,終走到山腳下,再也走不動,一頭栽倒在路邊。
話分兩頭。卻說丹徒縣城西邊四十裏有座影屏山,山裏有個沈家莊。原莊主姓沈,故喚作沈家莊。現莊主卻姓申,原是個走方郎中,入贅沈家發跡之後捐了個朝奉郞。沈家莊有三個兒子,老大沈平,老二沈靈,老三沈迪。沈平老實,單管農莊;沈靈精明,會做買賣,在縣城有個店鋪,從莊上販些吃不完的糧食穿不完的布匹出售。隻是這個老三,年方十六,身長七尺,雙手過膝,身體粗壯,臂力過人,慣穿一身靛藍襖與褲,最能穿山越嶺。慣使一柄鐵叉,三五十人近不得身。因常年穿山越嶺,全身曬得黑,人稱黑猿沈迪。這沈迪使叉,乃野猿所授。沈迪十四歲時,一頭野猿來到村邊,衝他招手,叫他一同進山。來到山中,野猿忽作人聲,傳授他一套叉法。野猿隨後隱入樹林,飄然而去,不知蹤跡。沈迪從小跟隨莊中老武師操練拳腳刀槍、騎馬射箭,卻不及鐵叉使得順手。朝奉找來鐵匠,打製一柄鐵叉,通體皆鐵,重四十一斤。這沈迪使起叉來,上下翻飛,呼呼作響。又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沈彩雲,單管種桑織布;小女兒沈彩虹,年方十四,自小跟著朝奉上山采藥、把脈開方,卻也叫人驚奇。沈平、沈迪、沈彩雲乃是前夫所生,沈迪、沈彩虹卻是朝奉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