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又有新情況
家事:爸爸的爸爸叫外公 作者:哈爾大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倔子罵罵咧咧,煙袋鍋子敲得三響,牤子一頭霧水,想半天才明白過味來。
原來,今天傍晚,他把自家那份牛奶頂給了二賴子,爹爹這是沒有領到牛奶。
牤子實話實說,向爹娘一頓解釋,大倔子理解也是不理解,總感覺牤子連這點特權都沒有,這生產隊副隊長當得窩囊。
“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你在外麵瞎忙乎啥,人家都搶在冬閑的時候在家編筐撾簍搞點副業,你哥倆可倒好,一個守著奶牛不回家,一個東一趟西一趟不著閑,不掙兩個零花錢,特麽過年花你呀?”大倔子數落道:“還特麽想蓋房子,院子裏堆得亂七八糟的,石頭到現在沒著落,你腦袋裏也沒點數,蓋你個狗頭。”
牤子自知在爹娘麵前說不出理來,沒有與爹頂嘴,不過爹爹倒是提醒了他,是該打石頭了。
牤子想到的打石頭是為生產隊,不是為自己,自家的石頭,要等到生產隊的石頭打完了才能抽時間再弄。
冬閑季節,幸福屯生產隊勞動力出工,主要任務就是為生產隊搞點副業。
生產隊派出一部分男勞力去幫林場搬運木頭,換取木料和燒柴,再一部分男勞力就是去石場打石頭,掙公社的補貼,換取農資材料。
女社員願意出工的,這時候為生產隊刷苞米窩子和秸稈葉子供牛羊做飼料;或者在隊社裏扒麻,用於打麻繩,反正總有一些閑散活可幹。
這時候生產隊的農活不累,適合磨洋工,社員騰出時間和體力,回到家裏編席子,編土藍,編筐撾簍,供銷社統一收購,能換點零花錢。
且說,牤子第二日一早到生產大隊登記打石頭,又見到了劉支書。
一見麵,劉支書就說:“牤子,我昨天和你說的買奶牛的事,就當我沒說,你說的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謝謝劉支書理解。”牤子如釋重負道。
“不用謝我,現在的問題比想象的複雜得多。”劉支書說,“公社婦女主任鄒傑直接去你們生產隊了,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牤子答道。
“怎麽定的?”劉支書問道。
牤子實話實說,把向公社打申請報告的事告訴了劉支書,並爭取生產大隊支持。
劉支書聽牤子這樣一說,茅塞頓開,沒有猶豫,當即答應這樣做。
牤子登記打石頭,包括自家用勞力換取石頭的事,劉支書沒有二話,當即同意。
末了,劉支書問道:“牤子,我讓你寫入黨申請的事,想聽聽你是什麽態度。”
“謝謝劉支書看重我,我正在準備。”提到這事,牤子有些難為情。
“不要謝我,要感謝黨組織,是黨組織選中了你,對你有信心。”劉支書看著牤子,不停地點頭欣賞道:“你行,肯定行,是個難得的好苗子。牤子,今晚有時間到我家去,讓你大娘準備幾個小菜,咱爺倆喝兩盅,我給你講講黨的曆史和綱領。”
“這……這……”牤子不知怎麽答複。
“不用這個那個的,就這麽定了。”劉支書不由反對地說,“你該知道吧,我家住在生產三隊,你傍晚就來,到時候,我讓你妹妹劉彤在路口迎你。”
妹妹,劉彤?
牤子的腦海裏立刻閃現一個清晰的影子。
劉彤是劉支書的二女兒,早年念初小的時候,牤子就認識她,她比牤子低一個年級,當時她可是校園裏驕傲的小公主。
在牤子的印象中,劉彤前幾年嫁給了城裏的一個礦工。怎麽這時候劉支書說讓她在路口迎接?估計是她回娘家了。
牤子不便問,也沒理由謝絕。以他的身份,生產大隊書記邀請,是他的莫大榮幸,拒絕邀請,就是對領導的不恭敬,更何況,劉支書有充分的理由,準備培養他入黨。
牤子與劉支書道別,趕回幸福屯。
晚上要去劉支書家做客,第一次到人家,不能空手不帶禮物。可是,牤子實在沒有可拿出手的東西。
牤子這一路就在琢磨這事,忽然他靈機一動,有了主意,準備邀高姥爺一起上山打獵。
回到幸福屯,牤子準備好獵槍,又到奶牛場,向托婭借了一匹馬,騎上馬直奔東山果園。
高老頭見到牤子,聽說要上山打獵,立馬來了精神,迅速準備槍支彈藥,整裝待發。
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山中積雪不少,東山裏經常能聽到野公雞的叫聲。
牤子和高老頭走進東山,在山窩裏的雪地上,很快發現了野雞的爪印,順著爪印尋找,沒怎麽費周折便找到了野雞的蹤影。
兩個人分工明確,牤子趕山,高老頭在高處迎候。
突然,一隻野雞飛了起來,正好奔著高老頭的方向。
說時遲那時快,高老頭毫不猶豫,一抬手,“砰!”隻開一槍,就把一隻母野雞打了下來。
牤子踏著雪穿越樹叢將野雞撿回,心裏佩服高姥爺槍法,接下來,他自己也想表現表現。
可是,槍聲驚到了附近的獵物,飛的飛,跑的跑,一時間竟然再也沒有見到。
祖孫二人又走出很遠,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處柳毛甸子裏,又發現野雞的蹤跡,這回高老頭驅趕,牤子準備,終於讓牤子逮到機會,打下一隻公野雞來。
高老頭意猶未盡,牤子一再勸說,他才答應回家。聽說牤子要去大隊劉支書家做客,高老頭提醒牤子要多長幾個心眼。
一對野雞到手,牤子回家換上一身幹淨衣服,帶上禮物,傍晚趕去劉支書家。
牤子走到生產三隊路口,遠遠就見一個人在那裏等候,估計是劉支書的女兒。
牤子走到近前,果然是劉彤。
此時的劉彤有些發福,但還是風姿綽約,風韻猶存。
“牤子哥,真的是你,你還認識我嗎?”劉彤見到牤子,麵露歡喜。
“我不認識誰,也不至不認識你,你當年可是咱們校園裏的小公主。”牤子招呼道,“你好劉彤,讓你久等了。”
“嘻~嘻~,我可不是什麽小公主,現在都快成黃臉婆了。”
劉彤這時看到牤子提著一對野雞,驚訝地問道,“呀,這是哪來的?”
“今天上山打的。”牤子說。
“你會打獵?”劉彤眼裏流露出羨慕的目光。
“嗯,還行。”牤子問道,“你啥時候回娘家來的?”
“早就回來了,快一年了。”劉彤說著,情緒瞬間低落下來,眼裏還閃著淚花。
牤子看到這情景,百思不得其解。
路邊楊樹枝上的花喜鵲喳喳在叫,牤子和劉彤並排往生產三隊屯裏走著。
牤子跟劉彤走在一起感到很別扭,劉彤卻正好相反,一再靠近牤子。
“牤子哥,聽我爹說,你可能幹了,現在都成名人了,十裏八村沒有不認識你的。”劉彤恭維牤子,“我爹都給你總結了,什麽忍辱負重搞鋼鐵,一呼百應奪紅旗,公而忘私勇擔當,還有不遠千裏買奶牛,你可真行。”
“再能幹也是大老粗一個,比不上你們城裏人。”牤子心不在焉,不以為然。
“我不準備回城裏了,農村多好,我喜歡咱們人民公社。”劉彤就著牤子提到的話題表態,翹起小嘴看著牤子。
“那,你城裏的家……妹夫不是在煤礦上班嗎?”牤子試探著問。
“他人沒了,去年這時候,井下出的事故……一年了。”劉彤邊說邊擦拭著眼淚。
“對不起,我不知道,不該問。”牤子沒想到,趕忙解釋。
“沒啥,都過去了,我已經從噩夢中走出來了。”劉彤喃喃地說,“就是挺遺憾的,怪我不爭氣,沒給他留下個一男半女。”
牤子聽劉彤這樣說,他忽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劉彤挨得牤子很近,外人看他倆就像是親密的朋友,或者說是一對戀人。
牤子心裏陽光,沒有任何隱晦。手提的一對野雞有些招搖,吸引屯裏人不少目光,尤其是孩童。
公野雞外觀漂亮,尤其是長長的尾巴讓孩子們看著新奇。
生產三隊,有社員群眾認識牤子,牤子的突然到來,劉彤陪在身邊,讓一些人產生了聯想。
牤子為幸福屯做的種種好事,特別是為幸福屯買回奶牛,名聲早已在外,他被公認為是個大能人,甚至把他抬高到“得牤子得幸福”的程度。
是親三分向,生產三隊社員群眾見到牤子和劉彤走在一起,就好像聞到了牛奶的香味,有人甚至為此奔走相告。
牤子渾然不知,與認識的人打招呼,沒有察覺這些人眼神裏暗藏的那些詭秘。
沒用多大功夫,劉彤把牤子領進了家門。
劉支書家是普通的三間茅草房,前有菜園,後有果樹,院子裏收拾的幹幹淨淨。
天氣寒冷,房門打開的那一刻,從屋子裏冒出一團熱氣,對麵看不清誰是誰。
牤子將兩隻野雞交給劉彤,劉彤拉著牤子走進屋去,到了裏屋,劉支書正在和老伴一起包餃子。
牤子見到這情景,他的感覺不是受寵若驚,而是心慌。
原來,今天傍晚,他把自家那份牛奶頂給了二賴子,爹爹這是沒有領到牛奶。
牤子實話實說,向爹娘一頓解釋,大倔子理解也是不理解,總感覺牤子連這點特權都沒有,這生產隊副隊長當得窩囊。
“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你在外麵瞎忙乎啥,人家都搶在冬閑的時候在家編筐撾簍搞點副業,你哥倆可倒好,一個守著奶牛不回家,一個東一趟西一趟不著閑,不掙兩個零花錢,特麽過年花你呀?”大倔子數落道:“還特麽想蓋房子,院子裏堆得亂七八糟的,石頭到現在沒著落,你腦袋裏也沒點數,蓋你個狗頭。”
牤子自知在爹娘麵前說不出理來,沒有與爹頂嘴,不過爹爹倒是提醒了他,是該打石頭了。
牤子想到的打石頭是為生產隊,不是為自己,自家的石頭,要等到生產隊的石頭打完了才能抽時間再弄。
冬閑季節,幸福屯生產隊勞動力出工,主要任務就是為生產隊搞點副業。
生產隊派出一部分男勞力去幫林場搬運木頭,換取木料和燒柴,再一部分男勞力就是去石場打石頭,掙公社的補貼,換取農資材料。
女社員願意出工的,這時候為生產隊刷苞米窩子和秸稈葉子供牛羊做飼料;或者在隊社裏扒麻,用於打麻繩,反正總有一些閑散活可幹。
這時候生產隊的農活不累,適合磨洋工,社員騰出時間和體力,回到家裏編席子,編土藍,編筐撾簍,供銷社統一收購,能換點零花錢。
且說,牤子第二日一早到生產大隊登記打石頭,又見到了劉支書。
一見麵,劉支書就說:“牤子,我昨天和你說的買奶牛的事,就當我沒說,你說的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謝謝劉支書理解。”牤子如釋重負道。
“不用謝我,現在的問題比想象的複雜得多。”劉支書說,“公社婦女主任鄒傑直接去你們生產隊了,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牤子答道。
“怎麽定的?”劉支書問道。
牤子實話實說,把向公社打申請報告的事告訴了劉支書,並爭取生產大隊支持。
劉支書聽牤子這樣一說,茅塞頓開,沒有猶豫,當即答應這樣做。
牤子登記打石頭,包括自家用勞力換取石頭的事,劉支書沒有二話,當即同意。
末了,劉支書問道:“牤子,我讓你寫入黨申請的事,想聽聽你是什麽態度。”
“謝謝劉支書看重我,我正在準備。”提到這事,牤子有些難為情。
“不要謝我,要感謝黨組織,是黨組織選中了你,對你有信心。”劉支書看著牤子,不停地點頭欣賞道:“你行,肯定行,是個難得的好苗子。牤子,今晚有時間到我家去,讓你大娘準備幾個小菜,咱爺倆喝兩盅,我給你講講黨的曆史和綱領。”
“這……這……”牤子不知怎麽答複。
“不用這個那個的,就這麽定了。”劉支書不由反對地說,“你該知道吧,我家住在生產三隊,你傍晚就來,到時候,我讓你妹妹劉彤在路口迎你。”
妹妹,劉彤?
牤子的腦海裏立刻閃現一個清晰的影子。
劉彤是劉支書的二女兒,早年念初小的時候,牤子就認識她,她比牤子低一個年級,當時她可是校園裏驕傲的小公主。
在牤子的印象中,劉彤前幾年嫁給了城裏的一個礦工。怎麽這時候劉支書說讓她在路口迎接?估計是她回娘家了。
牤子不便問,也沒理由謝絕。以他的身份,生產大隊書記邀請,是他的莫大榮幸,拒絕邀請,就是對領導的不恭敬,更何況,劉支書有充分的理由,準備培養他入黨。
牤子與劉支書道別,趕回幸福屯。
晚上要去劉支書家做客,第一次到人家,不能空手不帶禮物。可是,牤子實在沒有可拿出手的東西。
牤子這一路就在琢磨這事,忽然他靈機一動,有了主意,準備邀高姥爺一起上山打獵。
回到幸福屯,牤子準備好獵槍,又到奶牛場,向托婭借了一匹馬,騎上馬直奔東山果園。
高老頭見到牤子,聽說要上山打獵,立馬來了精神,迅速準備槍支彈藥,整裝待發。
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雪,山中積雪不少,東山裏經常能聽到野公雞的叫聲。
牤子和高老頭走進東山,在山窩裏的雪地上,很快發現了野雞的爪印,順著爪印尋找,沒怎麽費周折便找到了野雞的蹤影。
兩個人分工明確,牤子趕山,高老頭在高處迎候。
突然,一隻野雞飛了起來,正好奔著高老頭的方向。
說時遲那時快,高老頭毫不猶豫,一抬手,“砰!”隻開一槍,就把一隻母野雞打了下來。
牤子踏著雪穿越樹叢將野雞撿回,心裏佩服高姥爺槍法,接下來,他自己也想表現表現。
可是,槍聲驚到了附近的獵物,飛的飛,跑的跑,一時間竟然再也沒有見到。
祖孫二人又走出很遠,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處柳毛甸子裏,又發現野雞的蹤跡,這回高老頭驅趕,牤子準備,終於讓牤子逮到機會,打下一隻公野雞來。
高老頭意猶未盡,牤子一再勸說,他才答應回家。聽說牤子要去大隊劉支書家做客,高老頭提醒牤子要多長幾個心眼。
一對野雞到手,牤子回家換上一身幹淨衣服,帶上禮物,傍晚趕去劉支書家。
牤子走到生產三隊路口,遠遠就見一個人在那裏等候,估計是劉支書的女兒。
牤子走到近前,果然是劉彤。
此時的劉彤有些發福,但還是風姿綽約,風韻猶存。
“牤子哥,真的是你,你還認識我嗎?”劉彤見到牤子,麵露歡喜。
“我不認識誰,也不至不認識你,你當年可是咱們校園裏的小公主。”牤子招呼道,“你好劉彤,讓你久等了。”
“嘻~嘻~,我可不是什麽小公主,現在都快成黃臉婆了。”
劉彤這時看到牤子提著一對野雞,驚訝地問道,“呀,這是哪來的?”
“今天上山打的。”牤子說。
“你會打獵?”劉彤眼裏流露出羨慕的目光。
“嗯,還行。”牤子問道,“你啥時候回娘家來的?”
“早就回來了,快一年了。”劉彤說著,情緒瞬間低落下來,眼裏還閃著淚花。
牤子看到這情景,百思不得其解。
路邊楊樹枝上的花喜鵲喳喳在叫,牤子和劉彤並排往生產三隊屯裏走著。
牤子跟劉彤走在一起感到很別扭,劉彤卻正好相反,一再靠近牤子。
“牤子哥,聽我爹說,你可能幹了,現在都成名人了,十裏八村沒有不認識你的。”劉彤恭維牤子,“我爹都給你總結了,什麽忍辱負重搞鋼鐵,一呼百應奪紅旗,公而忘私勇擔當,還有不遠千裏買奶牛,你可真行。”
“再能幹也是大老粗一個,比不上你們城裏人。”牤子心不在焉,不以為然。
“我不準備回城裏了,農村多好,我喜歡咱們人民公社。”劉彤就著牤子提到的話題表態,翹起小嘴看著牤子。
“那,你城裏的家……妹夫不是在煤礦上班嗎?”牤子試探著問。
“他人沒了,去年這時候,井下出的事故……一年了。”劉彤邊說邊擦拭著眼淚。
“對不起,我不知道,不該問。”牤子沒想到,趕忙解釋。
“沒啥,都過去了,我已經從噩夢中走出來了。”劉彤喃喃地說,“就是挺遺憾的,怪我不爭氣,沒給他留下個一男半女。”
牤子聽劉彤這樣說,他忽然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劉彤挨得牤子很近,外人看他倆就像是親密的朋友,或者說是一對戀人。
牤子心裏陽光,沒有任何隱晦。手提的一對野雞有些招搖,吸引屯裏人不少目光,尤其是孩童。
公野雞外觀漂亮,尤其是長長的尾巴讓孩子們看著新奇。
生產三隊,有社員群眾認識牤子,牤子的突然到來,劉彤陪在身邊,讓一些人產生了聯想。
牤子為幸福屯做的種種好事,特別是為幸福屯買回奶牛,名聲早已在外,他被公認為是個大能人,甚至把他抬高到“得牤子得幸福”的程度。
是親三分向,生產三隊社員群眾見到牤子和劉彤走在一起,就好像聞到了牛奶的香味,有人甚至為此奔走相告。
牤子渾然不知,與認識的人打招呼,沒有察覺這些人眼神裏暗藏的那些詭秘。
沒用多大功夫,劉彤把牤子領進了家門。
劉支書家是普通的三間茅草房,前有菜園,後有果樹,院子裏收拾的幹幹淨淨。
天氣寒冷,房門打開的那一刻,從屋子裏冒出一團熱氣,對麵看不清誰是誰。
牤子將兩隻野雞交給劉彤,劉彤拉著牤子走進屋去,到了裏屋,劉支書正在和老伴一起包餃子。
牤子見到這情景,他的感覺不是受寵若驚,而是心慌。